1、1第一部分学习心理:学生是怎样学习的第一章 知识的表征与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1什么是学习?1)广义的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2)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它具有: 间接性;组织性;系统性。2学习的分类: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态度的学习。3什么是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看做一个具有极大灵活性的信息加工系统。 4知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内容。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5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包括
2、如何完成各种活动的技能。又可分为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如打篮球、游泳、骑自行车等) 。认知技能又包括智力技能(如读、写、算等)和认知策略(如怎样学习、记忆和思维等) 。6区别: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传授方式: 言语中介的 不可言传的获得方式: 听、读、看 练习和实践表现方式: 表现方式: 操作7知识的表征:是指知识或信息在人头脑中的记载和贮存的方式。陈述性知识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的,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表征的。 (命题是知识或信息的最小单元,命题网络是由命题之间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形式表征的规则被叫做产生式,产生式系统是多个产生式的联结。 )8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和加涅等人的
3、观点,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阶段:陈述性阶段;联合阶段;自动化阶段。可见,程序性知识的活的过程就是陈述性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过程。练习与反馈是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重要条件。9根据认知心理学观点,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由加涅等人提出的一个信息加工模型包括三部分:信息贮存库;认知加工过程;元认识,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10什么是记忆?人们在头脑中对事物的保持。记忆的三个系统:感觉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11感觉记忆:当刺激物停止作用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保持它的印象,这种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只储存瞬间的记忆,就是感觉性记忆。 (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大量的刺激信息
4、进入人的感觉器官直接保留的记忆。 )它是第一个信息贮存库。它的特点是:信息“未被加工” ;容量无限;迅速消退。它的作用:临时存储;保证知觉连续性。12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注意定义:注意是对刺激的有意识关注,是将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到某些刺激。范围:有限。作用:只有受到注意的信息才得到下一步的加工。13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知觉定义:使受到注意的部分信息获得意义的过程。作用:是信息能否从感觉记忆进入到工作记忆的关键环节。 14工作记忆:1)定义:是第二个信息贮存库,其中保留着的是个体正在有意识地思考着、使用着或工作着的信息。2)特点:有限的;短时的;激活的。3)提高工作记忆容量的方法:组块;自动化。15
5、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复述1)定义:在工作记忆中重现信息。2)复述的种类:维持性复述;精致性复述。16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组织1)定义: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者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2)比较:精制和组织都是在工作记忆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法,但又是两种不同的方式:精致性复述有助于建立新知识与就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而组织则是建立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归纳法是一种最常见的组织策略。 )17长时记忆:1)定义:是一个长期的信息贮存库。来自工作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精致和组织后,都进入到长时记忆中贮存。2)特点:保持时间长;容量无限的;未激活的
6、。18有关的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1)定义:积极地从长时记忆中检索信息,将信息激活并转换到工作记忆中使用的过程。2)特点:提取过程始于刺激情景提供的一个线索。提取线索通常一问题的形式呈现。19遗忘:1)定义:记忆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提取。2)遗忘的原因:干扰说,干扰有两种: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干扰)和倒摄抑制(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干扰) 。 (系列位置效应)提取失败说,答案就在嘴边却说不出来。 (舌尖现象)动机性遗忘:有意识遗忘。如亲人的去世。20遗忘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曲线。学习之后以往立即就开始了。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是遗忘的基本规律。影响遗忘进程的因
7、素:学习材料的性质;学习材料的数量;学习程度;加工程度。实验证明:150%的过度学习是适度的。21有效组织复习的条件与方法:及时复习;分散复习;阅读和尝试回忆相结合;部分与整体结合(综合法) ;多种感官协同记忆。这种方法最好,这是由于运用多种感官给回忆提供了更多的线索。 (听、说、读、写)22元认知:1)定义:个体拥有的关于认知过程的知识和对认知过程的控制。2)内容:元认知只是贮存在个体的长时记忆中,包括认知主体、认知任务和认知策略等,具有比较稳定性的特点。作用:元认知实现着对学习的信息加工的各个环节的调节和监控。第二章 概念的获得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23.概念:1)含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
8、特征的认识,用一个名称或符号来代表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类事物、事件或思想。如定理、公理、规则等。2)理解:概念包含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概念有不同的等级或层次;概念是构成知识的基本单位;概念学习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3)特征:定义性特征(基本特征) ,就是那个吧食物集合在一起的共同属性,它又被称为“关键特征”或“标准属性” 。3)种类: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24.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概念的定义性特征,一般来说,越复杂的概念其具有的定义性特征就越多,而无关特征就越多,因此就不好分辨;而定义性特征是否具体、明确、突出,就更是决定概念学习难易程度的关键了。原型:人物:茹什;观点:
9、(1)概念主要是以原型来表征的。原型是指一类事物的最佳代表,也就是某个概念的典型例证。 (2)该模型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加上与原型特征有相似的成员来组成的。 (3)评价:较好地解释了自然概念的组成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概念都有原型,此理论只适用于部分概念。讲授概念的方式;概念之间的联系。概念系统最典型的等级表现是具有三个等级层次:上位概念(家具)基本类概念(桌子)下位概念(电脑终极桌) 。一般认为,基本类概念既具体又有一定代表性,因此学生最先掌握的也就是这些基本类概念。根据概念间的联系方式或层级关系的不同,概念学习也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25.概念教学的策略:提供概念的范例;利用概
10、念之间的联系;消除错误的概念;加强练习与使用。26.问题解决:1)概念:内涵: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2)代表:纽厄尔和西蒙。3)问题的种类: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对抗性问题与非对抗性问题;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的问题;4)问题的心理学描述:起始状态目标状态障碍。5)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解与表征问题选择方法执行方案评估结果。清楚规定的问题往往通过“算法”来解决,含糊规定的问题(也包括一部分清楚规定的问题)需要用“启发法”来解决。启发法就是凭借经验尽快找出一条或多条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管是否还有其他途径
11、。常用的启发法有以下几种:试误法;手段目的分析法;逆推法;类推法;爬山法;简化。27问题解决的理论:尝试错误说:桑戴克:饿猫吃食。学习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顿悟说:科勒:猩猩吃香蕉,学习是突然领悟。综合阶段说:现代认知心理学将学习分为两大阶段。28.问题解决中的专家与新手:专家与新手在知识数量上的差异;专家与新手在知识组织方式上的差异;专家与新手在知识组织方式上的差异。28.影响问题解决的其它因素:知识的表征方式;定式;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其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卢钦斯量水实验) ;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动机;耶基斯道德森定律:动机强度与解决问
12、题效率的关系;情绪;人际关系;(10)从众现象。29.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学业问题的能力?利用学生间的社会相互作用;交给学生一般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例题;让学生用视觉表征问题;专家示范;训练学生对解题过程的监控。30.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1)为学生创设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提问;提出要求创造性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重视学生独特的想法;允许课程安排和时间的灵活性。 (2)对学生进行创造性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检查单法;类比模拟法;移植综合法;克弱转换法;非逻辑联想法;侧向联想法;转熟为生法;迟延判断。第三章 学习策略及其训练31.学习策略:(1)概念:是指在学习活动个
13、体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 (2)类型: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32.认知策略: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所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它包括复述策略(如重复、抄写等) 、精加工策略(如类比、记忆术等)和组织策略(概念图、层级图、群集策略、纲要法等) 。33.元认知策略:是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而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的调节和控制。主要包括计划策略(如设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等) 、监控策略(如自我检查学习计划的执行效果等) 、自我调节策略(如调整阅读速度等) 。34.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导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它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如按时间表行事等)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如寻找适
14、合自己的学习环境等) 、努力管理策略(如归因于努力、调整心境等) 、寻求支持策略(如寻求教师、伙伴的帮助等) 。35.元认知:(弗拉维尔认为)就是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即有关个人、任务以及策略的知识)和元认知控制(它包括计划、监控和调节) 。学习策略是元认知知识的一种,它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元认知过程则是指用元认知知识(包括学习策略知识)来管理和控制认知活动的过程。短期计划(二)自我调节策略注意、情绪和动机的调节 学习行为的调节 效果评价与总结(一)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特点 篇首或句首 有醒目特征的信息多种方式呈现的信息有趣的内
15、容(二)几种常见的注意策略 目标列表预先呈现关键概念或观点 问题导引第二节 主要学习策略:二,注意策略请阅读 67 页的专栏2-13太平天国的悲壮失败前置问题:1,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什么?2,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施政纲领及其主要内容是什么?3,联合镇压太平天国的中外反动势力有哪几支?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时间及标志是什么?后置问题:1, 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谁更先进,为什么?2,把太平天国运动与唐末、明末农民起义相比较,为什么说是历史上规模最大?3,为什么旧式农民战争不可能为中国寻找一条出路?第二节 主要学习策略:三,组织策略(一)概念图定义:概念单元和相互关系构成的图解第二节 主要学
16、习策略:三,组织策略二)比较图表定义:对材料进行比较和分类 学习行为的调节 效果评价与总结振动图:某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情况。 波动图:各个质点在某个时刻的位移情况。 (二)记忆术 位置法 首字母缩略词法 关键词法 谐音法第二节 主要学习策略:五,做笔记(一)做笔记的作用引导注意 帮助组织 帮助迁移(一)做笔记的方式完整记录 梗概 组织提纲(一)做笔记的要点 记录准确 详略得当 层次分明多留空白 提高速度第三章 学习策略及其训练第三节 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 影响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可用性缺陷 产生性缺陷 影响学习策略训练的因素策略适用性学生发展水平学生自我效能水平 学习策略训练的步骤 了解个体发
17、展阶段 教师明确示范使学生了解策略的优点掌握条件性知识 促进比较 练习达到自动化任务类型 阅读课文 听讲座 观看展览 写作文 记笔记 准备测验 缩略词关键词法外部动机:由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的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习活动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内在动机:由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的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满足。 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的关系 区别: 外部动机短暂易变 内部动机稳定持久联 系: 内外动机可以共同存在 内外动机可以互相转化第二节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及有关研究 一, 外部强化 (一)强化及其类型强化的定义:使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发生增长的刺激
18、。 一)强化及其类型正强化:如果某刺激的出现能引起行为增强的效果,该刺激就是正强化物。负强化:如果某刺激的消除能引起行为增强的效果,该刺激就是负强化物。 (二)强化的依随性及普雷马克原理经典条件反射:S - R (二)强化的依随性及普雷马克原理操作性条件反射: R - S操作学习的基本规律:强化的依随性普雷马克原理:不仅物品可以具有强化作用,活动也可以具有。兴趣高的活动可以强化兴趣抵的活动,但兴趣低的活动不可以强化兴趣高的活动。 运用强化程序需要注意的问题: 必须先有行为后有强化。 必须使学生认识到强化与学习的依随性关系。(二)强化的依随性及普雷马克原理运用强化程序需要注意的问题: 必须先有行
19、为后有强化。 必须使学生认识到强化与学习的依随性关系 必须以兴趣高的活动强化兴趣低的活动,不能相反。(三)强化程序四)外部强化的副作用四)外部强化的副作用 第二节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外部强化 认知好奇心 成就动机与成就归因 习得性无力感与自我效能感 二,认知好奇心 定义: 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它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 认知好奇心的类型 一般好奇心 特殊好奇心 一般好奇心定义: 人在过于单调的环境中,会想办法寻求各方面的信息。但所追求的信息没有明确固定的方向,仅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为满足。 特殊好奇心定义: 人们对某些具体的、特殊的事物感兴趣,从而有选择地接受
20、某方面的信息。 特殊好奇心产生条件: 认知上的矛盾 好奇心的激发 故意错误 模糊信息 不同观点 三,成就动机与成就归因 成就动机定义: 对自认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成就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任务选择 坚持性 学习成绩 归因定义:2 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及其结果以及其他社会事件的原因作出的解释或推论。 。 成就归因定义: 人们对工作或学习中所经历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或推论。 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 稳定性 控 制 点 高成就动机者的归因特点: 低成就动机者的归因特点: 四,习得性无力感与自我效能感 习得性无力感定义: 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
21、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习得性无力感产生过程: 习得性无力感对学习的消极影响: 认识上消极期待 情绪上冷漠抑郁 行为上消极被动 自我效能感定义: 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 。 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的影响: 任务选择 努力程度 活动时的情绪 任务效果 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 正确评价,适当表扬和批评 适当开展竞赛 二,激发与维持内在动机 利用认知矛盾,引起求知欲 发现学习 培养学习兴趣 利用原有兴趣,动机的迁移 三,成就动机训练与归因训练 成就动机训练 意识化 体验化 概念化 练 习 迁 移 内 化 归因训练 了解学生目前的归因倾向
22、创设活动使学生产生成败体验 让学生归因 引导学生积极归因 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改变消极归因,促进积极归因 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目标为学生提供榜样示范 适当奖励 学习策略指导 培养学习兴趣的 6 个途径 明确所学知识的社会意义 培养对课程的积极态度 改进教学方法 组织实践活动 以身示范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第五章 品德的形成一 品德和道德道德:是由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人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品德:是个人根据一定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特征或倾向。二 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四成分间的关系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第二节 品德形成的理论一 皮亚杰的研究 品德发展与思维
23、发展的关系 研究方法:对偶故事法 品德发展阶段:从他律到自律 在教育中的运用:利用认知冲突二 柯尔伯格的研究 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 道德发展 6 阶段的划分 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 加一法 公正团体法柯尔伯格:道德发展 6 阶段前习俗水平:(1)服从与惩罚定向(2)功利主义定向习俗水平:(3)人际和谐定向(4)权威和秩序定向后习俗水平:(5)社会契约定向(6)普遍原则和良心定向三 班杜拉的研究 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些实验:攻击行为的学习抗拒诱惑的学习言行一致的学习 社会学习理论在德育中的运用: 强调榜样和环境的影响加一法 课堂实例公正团体:深圳高中学生仲裁法庭 案例 1校规中关于“早恋”的条款:“谈恋爱,发现一次即作处分,不得参加任何评优活动,再扣量化得分15 分。 ”修改为:“影响十分广泛,情节十分严重,经教育不改者,再作处分,扣 15 分。 ” 案例 2考试成绩是否属于学生隐私?学校可以张榜公布吗?学校可以告诉家长吗?修改为:“未经学生本人同意,不得公开”“年级排序前 50 名者,成绩经本人同意可公开”“不告诉家长的提议不能成立”实验 1:攻击行为的学习实验 2:抗拒诱惑的学习实验 3:言行一致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