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遥感平台:在遥感技术系统中,装载遥感仪器的工具称遥感平台。2 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3 被动遥感:传感器本身不产生电磁波,而是被动地接收和反射其它物体的电磁辐射而获取地物信息的遥感方式。4. 遥感技术系统: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直至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完整技术系统。5电磁波谱:将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制成的图表。6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7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8辐照度(I):被辐射物体表
2、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9辐射出射度(M):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10辐射亮度(L):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11朗波源:辐射亮度和观测角无关的辐射源。12绝对黑体:对任意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辐射物体。13玻耳兹曼定律:即黑体总辐射通量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它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因此,温度的微小变化,就会引起辐射通量密度很大的变化。是红外装置测定温度的理论基础。14维恩位移定律: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对应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15基尔霍夫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地物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W 和吸收率之比,对于任何物体都是一个常数,并等
3、于该温度下同面积黑体辐射通量 W 黑。16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离 太阳 1 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I=1.36103W/M217.大气散射: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气体分子或悬浮微粒等)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从而减弱了原方向的辐射强度、增加了其他方向的辐射强度的现象。18瑞利散射:当电磁波波长比大气中的粒子的直径小得多时就会产生瑞利散射。瑞利散射的强度波长的4 次方成反比。 因此,与长的波长相比较,短的波长很可能更多的被散射。对可见光的影响较大。19米氏散射:发生在大气的粒子直径与电磁波波长差不多的时候。水蒸
4、汽和尘粒是米氏散射发生的主要原因。米氏散射比瑞利散射对波长较长的电磁波影响更大。 20非选择性散射发生在粒子的直径比散射的波长大得多的时候。通常在 5 和 100 微米之间直径的小水滴,能引起这样的散射,并且能同样的影响所有的可见光和近-中红外电磁波。 因此,这种散射称之为无选择性的是对波长而言的。在可见光方面,蓝光、绿光、红光同等的被散射。 21大气窗口:电磁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电磁波通过大气层后透射率高的波段称大气窗口。22发射光谱曲线:按照发射率和波长之间的关系绘成的曲线。23朗伯面:对漫反射面,当入射辐照度 I 一定时,从任何角度观察反射面,
5、其反射辐射亮度是一个常数。24像片比例尺.:航空像片上某一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长度之比,称为像片比例尺。平均比例尺:以各点的平均高程为起始面,并根据这个起始面计算出来的比例尺。主比例尺:由像主点航高计算出来的比例尺,它可以概略地代表该张航片的比例尺。25像点位移: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地形的起伏除引起像片比例尺变化外,还会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像片上的位置移动,这种现象称为像点位移。26固体自扫描成像:固体自扫描是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标地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27微波遥感:指利用某种传感器接收地面各种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信号,籍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的信息。常用有 S
6、AR 和 INSAR 两种方式。28反射波谱特征:地物反射率随入射光波波长的变化而变化的函数关系。29立体观测:立体观察用肉眼或者借助光学仪器(立体眼镜) ,对有一定重叠率的像对进行观察,可以获得地物和地形的光学立体模型,称为像片的立体观测。30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31图像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者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32辐射分辨率:是指传感器接受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33图象的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34合成孔径
7、侧视雷达是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提高方位分辨率的雷达。.34,微波散射计:被动探测目标的地物微波散射特性的传感器。35NDVI 即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NIR-R)/(NIR+R),或两个波段反射率的计算。36辐射畸变: 地物目标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在实际测量时,受到传感器本身、大气辐射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种改变称为辐射畸变。37几何畸变:遥感图像的几何位置上发生变化,产生诸如行列不均匀,像元大小与地面大小对应不准确,地物形状不规则变化等变形。16 主动微波遥感:指通过向目标物发射微波并接收其后向散射信号来实现对地观测
8、遥感方式。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17 像点位移:像点位移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地形的起伏除引起像片比例尺变化外,还会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像片上的位置移动。20 亮度温度:衡量地物辐射特征的重要指标。指当物体的辐射功率等于某一黑体的辐射功率时,该黑体的绝对温度即为该物体的亮度温度21 大气衰减:又称消光,电磁波在大气传输时,因大气的吸收、散射等作用,使得光线强度减弱的现象22 地物波谱:地物的电磁波响应特性随电磁波长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称为地表物体波谱,简称地物波谱。23 地物的反射:太阳光通过大气层照射到地球表面,地物会发生
9、发射作用,反射后的短波辐射一部分为遥感器所接收。25图像直方图:以每个像元为单位,表示图像中各亮度值或亮度值区间像元出现的频率的分布图。26直接法几何纠正:所谓直接纠正法,是从原始图像阵列出发,按行列的顺序依次对每个原始像素点位求其在地面坐标系中的正确位置。27间接法几何纠正:所谓间接法纠正法,是从空白的输出图像阵列出发,亦按行列的顺序依次对每个输出像素点位反求其原始图像坐标中的位置。28监督分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实验区或训练区,用训练区中已知地面各类地物样本的光谱特性来“训练” 计算机,获得识别各类地物的判别函数或模式,并以此对未知地区的像元进行分类处理,分别归入到已知的类别中。29非监督分类:人们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的先验知识,而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即自然聚类的特征进行“盲目”的分类。其分类的结果只是对不同类别达到了分区,但并不能确定类别属性,其类别的属性是通过分类结束后目视判读或实地调查确定的。30多光谱空间:是一个 n 维坐标系,每一个坐标轴代表一个波段,坐标值为亮度值,坐标系内的每一个点代表一个像元,波段数为多光谱空间的维数。31遥感图像的线性变换:是图像增强的方法之一,为了改变图像的对比度,必须改变图像像元的亮度值,并且这种改变符合一定的数学规律,在运算过程中的变换函数是线性的,称为遥感图像的线性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