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常客隆发展案例.doc

上传人:wspkg9802 文档编号:6076536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客隆发展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常客隆发展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常客隆发展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常客隆发展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常客隆发展案例近年来,江苏新合作常客隆公司实行“小超市、大连锁”的发展模式,奋力打造城乡销售网络优势,由原30多人的小企业,成长为集卖场、超市、便利店、药店为一体的连锁超市集团。2009年实现销售超16亿元,经营网点总数816家,帮助8500多人就业,连接农副产品加工基地50家。公司分别获得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优秀试点企业、中国连锁零售业百强企业。其主要做法是:一、创新发展理念,构建大网络。随着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推进,农村集镇传统的商业网点已远远不能适应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迫切需要以现代经营方式对传统商业进行资源整合改造。该公司突破大型连锁超市在城区发展的常规思路,以原有的城区

2、店为龙头,采取自建、改造、兼并、收购、联合、合并、特许加盟等多种方式全力拓展农家店连锁网点。组织实施了“分类设置、加密外扩”的连锁超市网点发展模式:即在社区、院区(医院) 、校区(学校)及村级开设100300平方米的便利店,经营品种5000多种;在办事处开设5001000平方米的标准化超市,经营品种10000多种;在中心镇开设2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卖场,经营品种1.5万多种;标超、药店、卖场以直营为主;村级店以特许加盟为主。市外以直营店与加盟店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在跨区域发展中,该公司已在丹阳、兴化、海门、淮安等地建立了分公司,超市进校园去年已在兴化开设78家,开创全国县级校园超市网络建设先河。

3、今年本市计划开40多家,在9月新学年前基本覆盖本市所有学校,8月在淮安开设2.5万平方米的购物广场;兴化地区再开5-8家、丹阳开设3-5家、海门开设3-5家直营超市,力争利用2-3年时间,基本构成以常熟为依托,在苏州、镇江、扬州、淮安、泰州、南通、徐州、盐城等地连成一片的新合作常客隆连锁网络体系。二、积极应对竞争,拓展大市场。目前在常熟市区不到3公里的商圈内,有沃尔玛、欧尚、大润发、农工商、乐购、麦德龙等知名超市;在农村,好又多、如海、上海华联等超市遍布各集镇。面对强手如林的竞争态势,该公司采取以变应变的经营策略:在城区“以小博大” ,突出以开设100-200平方米的便利店、标准化超市形式加密

4、发展,将触角伸至社区、校区(学校)、院区(医院)、旅游区,将一部分消费品截留在居民家门口;在乡区,采取“以大博小”的策略,以开设1000-5000平方米的农村大卖场的形式加大发展,在中心镇和街道办事处,做大、做强、做优设施一流的集百货业与超市业融为一体的新型农村大卖场,对村级店向中心村及规模较大并较集中的厂区网点加量发展。近三年,公司网点均以50%的发展速度递增,成为农村日用工业品流通的主导力量。三、坚持诚信经营,打造大品牌。该公司视质量管理作为打造企业品牌的出发点与落脚点。2006年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在此基础上,又推行了卓越绩效管理,以精细化、标准化、

5、制度化、国际化的要求实行全过程动态质量管理。采取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连锁超市管理模式,严格索证与准入制度,加强对供应商的资质及供应食品的审核,从商品采购、运输、入库、储存、配送、销售等环节上严把商品质量关,实行“总经理食品安全首责制” ,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状,逐步形成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有效杜绝了假冒伪劣商品入店,使新合作常客隆在广大市民中信誉度、美誉度更加凸显。2009年公司分别被评为“江苏省质量奖”和“江苏服务业名牌企业” 。四、加快农超对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从2005年起,该公司共投入2亿多元建办40多家超千平方米的农村卖场,将农副产品直接引进了超市,摆上了货架。同时,该

6、公司还建立了水产、蔬菜、豆制品、大米、食油、生猪养殖等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直接与农户签订合同,指导农户标准化种养殖,大力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该公司在重点做好、做大名、特、优农副产品销售的基础上,通过与本地和周边地区干鲜果品、肉食禽蛋、水产品、大米等生产基地合作以及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努力实现合作社与超市直接对接的产销新模式,做到农副产品品牌化、超市化、礼品化,切实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使新合作常客隆真正成为农民的“田头超市” 。仅2009,销售鲜活农副产品超万吨,间接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多人,为农民增收1亿元以上。五、依托科学技术,提升科学管理水平。近几年,公司投入了2000多万

7、元,会同有关专家,研制开发了一套从商品采购、入库、配送、结算、购物等多个环节上的一体化多业态的计算机联网系统的局域网,各超市门店与行政部门均配有全电脑网络智能化信息平台,并要求所有供应商与公司联网,联网系统24小时实时运转,并建立 OA 系统,实行无纸化办公,建立起了一套精简、快捷、高效的现代化科学管理体系。新合作常客隆农副产品加工配送中心项目现已立项启动,总投资超亿元、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计划下月中旬破土动工。该项目建成后,可配送5000多个经营网点,配送辐射半径200多公里,年配送额达百亿以上。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常熟常客隆的发展吧:常熟城北有个海虞镇汪桥村,村口新开了一家“常客隆”超市。

8、八月中旬的一个早晨,记者走进这个不足二百平方米的门店。只见店堂里灯光明亮,环境洁净,开着空调,货架上商品满满当当,排放有序,食品、卫生用品、日用杂货等一应俱全,和城里的超市没什么两样。这时,一位叫丁燕的女士来买东西,她告诉记者,她很喜欢这家超市,这里的货正宗,购物环境给人的感觉好,店又开在家门口,方便。汪桥的这家超市是常熟的江苏新合作常客隆连锁超市有限公司所办的 100多家进村进镇的“农家店”之一。该店负责人朱女士介绍说,这家店有 3000 多种商品,虽然都是中低档商品,但和一般超市还是有许多不同。记者留意到,店门口是零拷的食用油,正在卖 6.4 元 1 公斤的新菜籽油,货架上有 1.3 元一

9、小瓶的二锅头白酒,还有手电筒、雨衣、扫把、热水瓶胆和塑料瓶壳等为农家所需而准备的商品。汪桥的农家姑娘张晓燕在超市当营业员,她说:“超市早晨 6 点半就开门了,不断到晚上九点半关门,这里的农民可喜欢到这里来购物啦!”常客隆公司总经理包乾申告诉记者:“常客隆”原为常熟市供销合作总社下属的一家只有 30 多名员工的小企业,成立常客隆公司后,用现代流通方式整合供销合作社的农村网络,实行连锁运营,把农民需要的生活资料、日用工业品送下乡,同时把农副产品带进城、带进店。通过 8 年努力,常客隆目前已有160 多家门店,去年实现商品销售额 6 亿多元,其中销售农副产品 1 亿多元,解决了 3000 个就业岗位

10、。眼下,沃尔玛、欧尚、易初莲花等国际超市大鳄都携数亿巨资进军常熟,常客隆避开与强大对手的正面交锋,加快在农村布点,计划到 2008 年,将网点发展至 350 家,现在超市还开到了昆山、张家港等周边地区农村。一个县级市里,崛起了一家生机勃勃的现代“农家大超市” ,奥妙在哪里?首先,社会发展到今天,农民的消费水平和期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也向往城里超市那种商业业态。常客隆就是抓住了农村市场这个空当,用先进的连锁业态去改造农村传统商业,顺应了农民的需求,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也是一条符合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可行之路。 “常客隆”利用苏南县市新区开发扩大和农村居民集中居住规划建设的有利条件,加快发展农村连锁超

11、市网点,在村级开设便利店、标准化超市,在中心镇开设 2000 平方米以上的大卖场。网点 70以上分布在农村集镇及部分中心村,在市区又办了 1.2 万平方米的购物广场,形成了城乡结合、上下贯通,大、中、小并举,延伸周边县市的连锁超市网络体系。农村的消费环境与经营面貌焕然一新,夺目的店招、明亮的灯光、电脑化的管理、先进的设施,琳琅满目、质优价廉的商品、方便快速的购物,使农民不进城也能在家门口享受到现代大都市购物氛围,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繁华了当地的商业,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制造诚信企业品牌,让农民朋友购买到放心商品,是“常客隆”赢得百姓的关键之一。农村的市场很大,但长期以来,农村市场存在着商

12、质量量良莠不齐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村口小店、小卖部里,有很多假冒伪劣的食品。 “常客隆”采取“统一店招、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统一结算”的“五统一”管理模式,从源头抓起,严把质量关,严格索证与准入制度,严格遵守食品卫生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杜绝了假冒伪劣商品入店。公司还研制开发了一套从商品采购、入库、配送、结算等各个环节上的一体化多业态的连锁经营管理的计算机联网系统,建立了精简、快捷、高效的科学管理体系,使深入到农村的商业网点,有了统一的管理质量和商业质量。农村店的背后,是一个先进的现代管理体系在支撑。用先进业态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助农增收,这是常客隆棋高一着之处。在发展农村超市连锁网

13、络中,常客隆不仅把适销对路、价廉物美的工业品及时送到农民手中,而且引导农民生产、协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更好地实现农民与市场的对接。前几年,由于超市面积小,商品单一等条件限制,部分农副产品不能间接进超市,去年,他们在对农村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 7 月 1 日在碧溪开设了第一家 2000 多平方米的农村大卖场,引进了大米、水果、蔬菜、肉品、禽类等生鲜食品,一举成功。随后,相继在福山、梅李、浒浦、徐市、张家港塘桥镇开了 6 家超千平方米的农村大卖场,以优良的服务、优美的购物环境、质优价廉的商品提供给广大的农村消费者,月增销售额 800 多万元,同时,拓宽了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正是依靠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和上规模的农产品经营,带动了企业与农户共同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去年许多散装销售的土特产品按照超市的要求改进包装,实现品牌销售,大大推进了农副土特产品的标准化、礼品化,产品档次明显提高,销售成倍增长。前不久,温家宝总理批示:“要大力推动企业特别是商贸企业开拓农村市场,在农村逐步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记者了解到,为扩大农村消费,提升农村流通方式,提高农村商品质量,商务部在全国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试点,培育农村连锁超市,形成现代流通方式下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 “常客隆”已成为试点企业之一。我们期待更多的“常客隆”会出现在希望的田野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学 > 理论/案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