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痈的诊疗方案.doc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6075806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痈的诊疗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痈的诊疗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痈的诊疗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痈的诊疗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痈的诊疗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痈痈是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在中医文献中痈有“内痈” 、 “外痈”之分,本节只叙述外痈。其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能变) ,结块范围、多在 69cm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伤筋骨,也不易造成内陷。相当于西医的皮肤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等。一般痈发无定处,随处可生,因发病部位不同,名称繁多,但其病因病机、证治基本相同,不再赘述。而生于颈部的颈痈,生于腋下的腋痈,生于肘部的肘痈,生于胯腹部的胯腹痈,生于委中穴的委中毒,生于脐部的脐痈,除具有一般痈的共性外,又各有特点。其他如囊痈、子痈、肛痈、乳痈等

2、在病因、证治及转归等方面与上述痈不同,故分别叙述。病因病机:外感六淫邪毒,或皮肤受外来伤害感染毒邪,或过食膏梁厚味,聚湿生浊,邪毒湿浊留,阻肌肤,郁结不散,可使营卫不和,气血凝滞,经络壅遏,化火成毒而成痈肿。诊断:1、 临床表现:可发生于体表的任何部位。初起在患处皮肉之间突然肿胀,光软无头,迅速结块,表皮掀红,少数病例初起皮色不变,到酿脓时才转为红色,灼热疼痛。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可伴恶寒发热、头痛、泛恶、口渴、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洪数等。成脓约在发病后 7 天左右,即使体质较差,气血虚弱不易托毒外出成脓者,亦不超过 2 周。局部肿势逐渐高突。疼痛加剧,痛如鸡啄。若按之中软有波动感者,为脓已成熟

3、,多伴有发热持续不退等全身症状。溃后脓出多稠厚、色黄白;若为外伤血肿化脓,则可夹杂赤紫色血块;若疮日过小或袋脓可致脓流不畅,影响愈合;若气血虚者则脓水稀薄,疮面新肉难牛。不易收口。1、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增高。鉴别诊断:1、脂瘤染毒 患处平时已有结块,与表皮粘连,但基底部推之可动,其中心皮肤常可见粗大黑色毛孔,挤之有粉刺样物溢出,且有臭味。染毒后红肿较限局,化脓约在 10 天左右脓出夹有粉渣样物,愈合较为缓慢,全身症状较轻。2、有头疽 多发于项背部肌肉丰富处。初起有一粟米样疮头,而后肿势逐渐扩大,形成多个脓头,红肿范围往往超过 912cm,溃后如蜂窝状,全身症状明显

4、,病程较长。3、发 在皮肤疏松部位突然红肿蔓延成片,灼热疼痛,红肿以中心明显,四周较淡,边界不清,范围较痈大,35 日皮肤湿烂,随即腐溃、色黑,或中软而不溃,并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治疗治疗宜清热解毒、和营消肿,并结合发病部位辩证用药。外治按一般阳证疮疡治疗。1、 辩证论治(1) 内治 火毒凝结证证侯:局部突然肿胀,光软无头,迅速结块,皮肤掀红,少数病例皮色不变,到酿脓时才转为红色,灼热疼痛。日后逐渐扩大,变成高肿发硬;重者可伴有恶寒发热、头痛、泛恶、口渴、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洪数等症状。治法:清热解毒,行淤活血。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发于上部,加牛蒡子、野菊花;发于中部,加龙胆草、黄芩、山栀;发

5、于下部,加苍术、黄柏、牛膝。 热胜肉腐证证侯:红热明显,肿势高突,疼痛剧烈,痛如鸡啄,溃后脓出则肿痛消退。舌红,苔黄,脉数。治法:和营清热、透脓托毒。方药: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气血两虚证证侯:脓水稀薄,疮面新肉不生,色淡红而不鲜或暗红,愈合缓慢。伴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少。舌质淡胖,苔少,脉沉细无力。治法: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2) 外治 初起用金黄膏或金黄散,以冷开水或醋等调成糊状外敷。热盛者,可用玉露散外敷,或太乙膏外敷,掺药均可用红灵丹或阳毒内消散。 成脓宜切开排脓,以得脓为度。 溃后先用药线蘸八二丹插入疮口,35 日后改用九一丹,外盖金黄膏或玉露膏。待肿

6、势消退十之八九时,改用红油膏盖贴。脓腐已尽,见出透明浅色粘液者,宜生肌收敛,改用生肌散、太乙膏或生肌白玉膏或生肌玉红膏盖贴。 有袋脓者,可先用垫棉法加压包扎,如无效可扩创引流。2.其他疗法参见“颜面部疔疮” 。【预防及调护】1. 经常保持局部皮肤清洁。2. 平素少食辛辣之物及肥甘厚腻之品,患病时忌食烟酒及辛辣、鱼腥发物。3. 有全身症状者宜静卧休息,并减少患部活动。疣疣是一种发生于皮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因其皮损形态及发病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如发于手背、手指、投票等处者,称千日疮、疣目、枯筋箭或瘊子;发于颜面、手背、前臂等处者,称扁瘊;发于胸背部有脐窝的赘疣,称鼠乳;发于足跖部者,称跖疣;发于颈

7、周围及眼脸部位,呈细软丝状突起者,称丝状疣或线瘊。本病西医亦称疣,一般- 分为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掌踝疣和丝状疣等。尖锐湿疣归人性传播疾病内讨论。【病因病机】多由风热毒邪搏于肌肤而生;或怒动肝火,肝旺血燥,筋气不荣,肌肤不润所致。跖疣多由局部气血凝滞而成,外伤、摩擦常为其诱因。正如外科正宗所说:“枯筋箭乃忧郁伤肝,肝无荣养,以至筋气外发。 ”【诊断】1. 疣目相当于西医的寻常疣。多发于儿童及青年最初为一个针头大至绿豆大的疣状赘生物,呈半球形或多角形,突出表面,色灰白或污黄,表面蓬松枯槁,状如花蕊,粗糙而坚硬。以后体积渐次增大,发展成乳头状赘生物,此为原发性损害,称母瘊。此后由于自身接种

8、,数目增多,一般为二三个,多则十余个至数十个不等,有时可呈群集状。好发于手背、手指,也可见于头面部。病程慢性,有自然消退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因骚抓、碰撞、摩擦破伤而易出血。2. 扁瘊相当于西医的扁平疣。多发于青年男女,故又称青年扁平疣。皮损为表面光滑的扁平丘疹,针头、米粒到黄豆大小,呈淡红色、褐色或正常皮肤颜色。数目很多,散在分布,或簇集成群,有的互相融合,常因搔抓沿表皮剥蚀处发生而形成一串新的损害。好发于颜面部和手背。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瘙痒感,有时可自行消退,但也可复发。3. 鼠乳相当于西医的传染性软疣。多见于儿童。皮损为半球形丘疹,米粒到黄豆,豌豆大小;中央有脐凹,表面有蜡样光泽,挑破

9、顶端可挤压出白色乳酪样物质;数目不定,数个到数十个不登峰,呈散在性或簇集性分布,但不相互融合。好发于躯干和面部。有轻度传染性,愈合不留疤痕,可自行消失。4. 跖疣相当于西医的掌踝疣。发生在手掌、足底或指(趾)间。皮损为角化性丘疹,中央稍凹,外周有稍带黄色高起的角质环,除去表面角质后,或见疏松的白色乳头状角质物,掐或挑破后易出血,数目多时可融合成片。有明显的压痛,用手挤压则疼痛加剧。常在外伤部位发生,足部多汗者易生本病。5. 丝状疣中年妇女较多见。多发生于颈部或眼脸部位。皮损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呈褐色或淡红色,可自行脱落,不久又可长出新的皮损。一般无自觉症状。【鉴别诊断】1.扁平苔癣 须与扁瘊

10、相鉴别。本病多发于四肢伸侧、背部、臀部;皮疹为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多数丘疹可融合成斑片,色呈暗红色;一般瘙痒较重。2.鸡眼与跖疣相鉴别。鸡眼多生于足底和趾间;损害为圆锥形的角质增生,表面为褐黄色鸡眼样的硬结嵌入皮肉;压痛明显,步履疼痛。3. 与跖疣相鉴别。 也发于跖部受压迫处;为不整形角化斑片,中厚边薄,范围较大,表面光滑,皮纹清晰;疼痛不甚。【治疗】本病以清热解毒散结为主要治法。扁平疣、疣目宜内外合治,其余疣多采用外治为主。1. 辩证论治(1) 内治疣目 风热血燥证证侯:疣目结节如豆,坚硬粗糙,大小不一,高出皮肤,色黄或洪;舌红,苔薄,脉弦数。治法:养血活血,清热解毒。方药:治瘊

11、方加板蓝根、夏枯草。 湿热血淤证证侯:疣目结节疏松,色灰或褐,大小不一,高出皮肤;舌黯红,苔薄,脉细。治法:清化湿热,活血化淤。方药:马齿笕合剂加薏苡仁、冬瓜仁。扁瘊 风热蕴结证证侯:皮疹淡红,数目较多,或微痒,或不痒,病程短;伴口干不欲饮;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弦。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散结。方药:马齿笕合剂加木贼草、郁金、浙贝母、板蓝根。 热淤互结证证侯:病程较长,皮疹较硬,大小不一,其色黄褐或黯红,不痒不痛;舌红或黯红,苔薄白,脉沉弦。治法:活血化瘀,清热散结。方药:桃红四物汤加生黄芪、板蓝根、紫草、马齿苋、浙贝母、薏苡仁。疣目、扁瘊皮损少者及鼠乳、掌跖疣、丝状疣均不需内服治疗。(2

12、) 外治各种疣均可选用木贼草、板蓝根、马齿苋、香附、苦参、白鲜皮、薏苡仁等中药,煎汤趁热洗涤患处,每天23 次,可使部分皮疹脱落。(3) 疣目推疣法:用药治疗头大蒂小,明显高出皮面的疣。在疣的根部用棉花棒与皮肤平行或呈 30角,向前推进,用力不宜猛。有的疣体仅用此法即可推除,推除后创面压迫止血;或掺上桃花散少许,并用纱布盖贴,胶布固定。鸦胆子散敷贴法:先用热水浸洗患部,用刀刮去表面的角质层,然后将鸦胆子仁 5 粒捣烂敷贴,用玻璃纸及胶布固定,3 天换药1 次。或菱蒂摩擦法: 削去皮,用白色果肉摩擦疣体,每天 34次,每次摩擦至疣体角质层软化、脱掉、微有痛感及点状出血为止,一般数天可愈。或取菱蒂

13、长约 3cm,洗去污垢,在患部不断涂擦,每次 23 分钟,每天 68 次。 扁瘊洗涤法:用内服方的第二煎汁外洗,以海螵蘸药汁轻轻擦洗疣体使之微红为度。每天 23 次。涂法:用鸦胆子仁油外涂患处,每天 1 次。用于治疗散在扁瘊,防止正常皮肤受损。 鼠乳用消毒针头挑破患处,挤尽白色乳酪样物,再用碘酒或浓石炭酸溶液点患处。若损害较多,应分批治疗,注意保护周围皮肤。 踝疣外敷法:用千金散局部外敷;亦可用乌梅肉(将乌梅用盐水浸泡1 天,混为泥状)每次少许敷贴患处。电灼法:在局部消毒麻醉下进行电灼,但不宜过深,以免影响愈后,或形成过大的疤痕。手术:常规消毒,局麻下先以刀尖在疣与正常组织交界处修割,然后用止

14、血钳钳住疣体中央,向外拉出,可以见到一个疏松的阮蕊,但软蕊周围不易挖净而易复发,故挖后可敷腐蚀药,如千金散或鸡眼膏。敷药时间不宜过长,一般 57 天即可;否则,腐蚀过深会影响愈合。 丝状疣除采用推疣法外,亦可用细丝线或头发结扎疣的根底部,数日后即可自行脱落。数目少者,可用激光烧灼。2. 其他疗法可采用针灸疗法,适用于疣目、跖疣 艾灸法疣目少者,可用艾柱着疣上炙之,每日 1 次,每次 3壮,至脱落为止。 针刺用针尖从疣顶部刺入达到基底部,四周再用针刺以加强刺激,针后挤出少许血液,有效者 34 天可萎缩,逐渐脱落。【预防与调护】1. 扁瘊忌搔抓,抓破后损害加重。2. 疣目应避免摩擦和撞击,以防出血。生于甲下者,疼痛异常,宜早治。3. 踝疣应避免挤压4. 鼠乳应保持局部清洁,抓破后可自身接种,并应避免继发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