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9 页一、工程概况拟建#公寓,由上海设计,民用建筑有限公司承建,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该工程由二幢 28 层高层建筑、一幢 15 层小高层建筑、一幢 4 层多层建筑以及一座 2 层地下车库组成。高层建筑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多层及地下车库采用框架结构。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观测点数量为 100 个。现我方根据相关规范、设计图纸及建设方要求,编制本沉降观测方案,请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审核确认。二、沉降观测的目的、任务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使用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建
2、筑物的施工和使用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沉降进行观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沉降从施工到使用均在安全范围之内。三、沉降观测依据1、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2、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3、 建筑物沉降、垂直度检测技术规程 (DGJ32/TJ 182012)四、沉降观测精度及方法采用 Trimble DiNi 数字精密水准仪,配铟钢精密条码水准尺,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沉降观测点与工作基点、基准点构成沉降监测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精确测量。沉降观测自始至终应遵守“五定”原则,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
3、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第 2 页 共 9 页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接近建筑物本身沉降量。沉降观测点埋设后有条件测量时即进行观测。对进行观测的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观测程序要熟悉、准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须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 36 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互相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校核。本工程根据建筑物
4、的特性选择变形测量等级为二级,采用变形测量规程二级水准测量的观测指标如下:往返校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h=a-b1.0n,n 表示测站数;(h=a-b1.01,1 表示观测路线距离)前后视距:30m;前后视距差1.0m;前后视距累计差:3.0;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补偿误差a 绝对值不大于 0.2”;五、高程控制网布设及沉降观测点布设沉降观测基准点高程采用假设独立高程系。基准点布设按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4.1.1 条(高程控制的网点布设)规定执行。根据规范、设计图纸,测区拟布水准基点 4 个,分别埋设于建筑物的不同方位,设置在距建筑物30m-80m 稳定、可靠的土层内或沉降已稳定的建筑物上,基准
5、点位置见(图2) ;水准基点的具体埋设方法见水准基点样图(图 3) 。本工程沉降观测点布置,依据设计图纸要求,布设 100 个沉降观测点,第 3 页 共 9 页其点位排序及分布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图 1)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制作要求见沉降观测点样图(图 4)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沉降观测点 1-3#楼采用隐蔽式进行埋设,观测点根据土建施工进度及时埋设,采用钻孔埋设于一层框架柱、墙板上,高度为室外地面以上 50cm。地下车库、4#楼采用外露式标志,采用钻孔,植筋胶胶结埋设,高度为地下一层室内地面以上 50cm。沉降布点数量汇总表楼号 布点数量 备注1# 11 隐蔽式2# 23
6、 隐蔽式3# 12 隐蔽式4# 22 外露式地下车库 32 外露式合计 100六、沉降观测频率、周期及稳定标准根据设计图纸要求以及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 建筑物沉降、垂直度检测技术规程 (DGJ32/TJ 182012)规定,本工程观测频率及周期按以下执行:(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施工至一层柱时开始观测,高层建筑每施工 3-5 层观测一次,多层建筑每施工 1-2 层观测一次,至结构封顶。结构封顶至竣工阶段,高层间隔 1-2 月观测一次,多层间隔 1-3 月观测一次。(2)建筑物竣工后阶段的观测工程竣工后第一年内每隔 4 月观测一次,第二年每 6 个月观测一次,第三年,每年观测
7、一次。直至建筑物沉降稳定。如建筑物出现异常,不均匀沉第 4 页 共 9 页降比较严重,或裂缝发展迅速等情况之一时,应每日或数日连续观测。具体观测频率如下表:观测次数观测阶段1#楼 2#楼 3#楼 4#楼 地下车库主体施工期间 5 8 8 3 2封顶后至竣工 5 5 5 3 3建成后一年 3 3 3 3 3建成后二年 2 2 2 2 2建成后三年 1 1 1 1 1总共观测 15 18 18 12 11(3)工程竣工时地基变形应满足的要求:建筑物竣工验收时,根据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DGJ32/ TJ18-2012)5.0.6 条规定,地基变形应满足以下要求:表 5.0.7-1 竣工验收最后一次
8、观测的沉降速度允许值表建筑物安全等级及类别 平均沉降速度 (mm/d) 最大沉降速度 (mm/d)高层建筑和一级建筑物 0.06 0.08(2 处)二级、三级、多层建筑物和低层建筑物0.10 0.12(2 处)(4)竣工后建筑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标准的判定:根据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DGJ32/J18-2006)5.0.4 条规定,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时间关系曲线来判定。一般观测,软地层二、三级多层建筑,若沉降速率小于 0.0100.040mm/d,可认为建筑物已经进入稳定阶段。高层和一级建筑,若沉降速率小于 0.010 mm/d 认为建筑物已经进入稳定。根据图纸设计说明和本地
9、区地基土的压缩比来看,本工程取值为0.010mm/d。 七、成果整理初始观测完成后,从第二次观测开始,现场采集的数据,本公司及时处第 5 页 共 9 页理汇总,如有特殊情况,本检测公司会立即口头通知建设、施工及监理单位,并在 2 小时内将数据送交建设、监理及施工单位。八、沉降观测拟布点数及施工阶段观测点次楼号 观测点数 (个) 观测频率(次) 拟测点次(点次)1# 11 15 1652# 23 18 4143# 12 18 2164# 22 12 264地下车库 32 11 352水准基点 4 18 72合 计 1483九、配合工作(1)建设方协助保护好本公司布设的水准基点、沉降观测点。(2)建设方应提供便利条件来协助我公司进行沉降观测。由于工程施工而影响观测进程,应由建设方现场协调解决。(3)因本工程沉降观测点采用隐蔽式观测螺栓,外墙施工时,请建设单位要求外墙施工单位在观测点位置留洞,不得覆盖,并在留洞位置安装遮蔽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