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缝的设置由于施工的技术和施工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筑完成,并且间歇的时间预计将超出规定的时间时,应预先选定适当的部位设置施工缝。设置施工缝应该严格按照规定,认真对待。如果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会引起质量事故,轻则开裂渗漏,影响寿命;重则危及结构安全,影响使用。因此,不能不给予高度的重视。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留缝应符合下列规定:1. 柱子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2 和板连成的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下 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3 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4
2、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5 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6 双向手里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穹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多层钢架及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下列情况可做参考:(1) 斗仓施工缝可流在漏斗根部及上部,或漏斗斜板与漏斗主壁交界处;(2) 一般设备地坑及水池,施工缝可流在坑壁上。距坑(池)底混凝土面 30-50cm 的范围内。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施工缝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一般可按下列要求位置:(1) 基础上的机组在担负互不相依的工作时,可在其间留置垂直施工
3、缝;(2) 输送辊道支架基础之间,可留垂直的施工缝。在设备基础的地脚螺栓的范围内,留置施工缝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水平施工缝的留置,必须低于地脚螺栓低端,其与地脚螺栓低端距离不大于 150mm;直径小于 30mm 的地脚螺栓,水平施工缝可以留在不小于地脚螺栓埋入混凝土部分总长度的四分之三处,(2) 垂直施工缝的留置,其地脚的螺栓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250mm,并不小于 5 倍螺栓直径。施工缝的处理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 1.2N/mm2。混凝土达到 1.2N/mm2 的时间,可通过试验决定,同时,必须对施工缝进行必要的处理。1.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
4、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垃圾、水泥薄膜、表面上松动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润湿,一般不少于 24h,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予清楚。2. 注意施工缝位置附近回弯钢筋时,要做到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不受松动和损坏。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杂物也应清除。3. 在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 10-15mm 后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4. 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机械振捣前,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并距 80-100cm 处停止振捣,但应加强对施工缝接缝的捣实工作,使其紧密结合。5.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的施工
5、缝处理,应遵守下列规定:(1) 标高不同的俩个水平施工缝,其高低接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度比不的大于 1;(2) 在水平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地脚螺栓进行一次观测校正;(3) 垂直施工缝处应加插钢筋,其直径为 12-16mm,长度为 50-60cm,间距为 50cm。在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亦应补插钢筋。后浇带的设置后浇带是为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克服由于温度、收缩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该缝需要根据设计要求保留一段时间后再浇筑,将整个结构连成整体。后浇带的设置距离,应考虑在有效降低温差和收缩应力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来获得。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有关规范对此规定是,如混凝土置于室内和土中,则为 30m;如在露天,则为 20m。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应根据设计确定,若设计无要求时,一般至少保留 28d 以上。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施工简便,避免应力集中。一般其宽度为70-100cm。后浇带内的钢筋应完好保存。后浇带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将整个混凝土表面按照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填充后浇带混凝土可采用微膨胀或无收缩水泥,也可采用普通水泥假如相应的外加剂拌制,但必须要求填筑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并保持至少 15d 的湿润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