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发热和清热.doc

上传人:nacm35 文档编号:6073071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发热和清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发热和清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发热和清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发热和清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发热和清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论发热和清热湖北中医药大学养生培训中心 八卦养生学讲师 陈海云阳虚则畏寒,阴虚则发热。外感寒气阴邪阻塞经络,导致阴阳不能调和,亦会导致发热。客于不同经络,发热症状亦不同,如少阳厥阴经则寒热往来,阳明经则身热、渴饮、大肠燥结等。细胞或异型微生物的异常滋生、生命的过度代谢、阴精的过量消耗和生命的过早死亡等皆为“热”有过亢上火(系阴不济阳:如肝阳亢、雷火上奔三叉神经痛、胃热多食等) 、发热、燥枯、发炎(即细胞死亡,如化脓炎症、黄鼻涕、黄痰等)等,此皆为“热” 。酸性体质即表现为“热” (发热或上火) , 阴虚或发热也会导致酸性体质。 “水流湿,火就燥” ,燥生热。冰封、寒凝瘀滞、火力不足、

2、代谢过缓等皆为“寒” 。一、外热 阳盛生“外热” ,如喝酒、服壮阳药物、辛辣饮食;过食油脂细粮导致的胃肠实热;阴虚加外感导致的外阳偏盛如温病、中暑;伤寒发热等。外热在治疗期间必须釜底抽薪,减少热量供应,可以改喝玉米面粥。1、胃肠实热:黄帝内经中曰:“膏梁之变,足生大疔” 。油脂细粮,生热之物,久食则热盛而阴亏(脾阴虚,也叫胃阴不足) ,机体缺“阴”之涵,则郁热化火(如水不养木则成燥木,日久木枯化火自焚一理) ,致舌苔黄腻(舌苔异型细菌滋生腐败所致) ,口臭(胃肠内异型细菌滋生腐败所致) ,疮疖,糜烂。机体发炎溃烂的过程即是火焚毁、阳销形“阴木”化“阳木”之物质解体、死亡过程,任何生命缺乏阴精物

3、质给养而干耗都会死亡。所以要用药物清热(带有抗病毒、灭菌功能的叫做“清热解毒” ) , 胃肠实热患者清热泻火(苦寒药物导致的腹泻,“好汉抗不过三泡稀” )就解决了问题。一般用果汁清热滋阴就可以了。2、伤风发热:风为热邪,伤风者,发热、恶风、腠理闭而闷、脉浮缓。3、伤寒发热:人体是一个热力系统,阴阳、寒热是按正常生理状态相生相制均衡布散的,处于“泰”卦状态。若伤于寒,今一方为寒所隔,则其太极对应区域热力就会相对过旺(过剩) ,表现为发烧。详见“伤寒一日、二日、三日” 。按西医来讲,就是机体为了自我康复和排寒,所启动的一种交感神经兴奋、代谢率增加的应急反应。同时,人体是一个活性生命处于运动状态,阴

4、阳如夏、冬之轮转,轮流当家,象酒后发热,热后发冷是一个道理。人体寒热调剂、流动不均(正常情况热量循不同时空由阳向阴性空间进行流动交换,阴精由阴性空间向阳性空间流动补给,这个太极轮流动阻滞就会有些地方因为缺少阴精的冷却而偏热,有些地方则缺血或偏冷) ,就会表现为此处过寒、彼处过热,此时过寒、彼时过热,- 2 -会有阴阳之变(物极必反) 。此乃“寒极化热,热极化寒”之机理。人体阴精在人体一方面为燃料,另一方面起到制冷液的作用。发热乃人体阳性空间的阴精流通不畅导致的一种无制的燃烧。寒、热的表现即是柔、刚:冬天至寒,则柔化刚,水结冰;温度至高,则刚化柔,铁化水。其实是进入不同层次(能量级别)时空的阴阳

5、表现,在这个空间为“阴” ,在更低的一层空间中则表现为“阳” ; 在这个空间为“阳” ,在更高的一层空间中则表现为“阴” (在这边为水,那边为火;在这边为火,那边为水) 。热论篇第三十一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即少阳和厥阴,或阳明和太阴,或太阳和少阴内外同时中寒受病),必不免于死。帝欲闻其状,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痛项痛腰脊强。 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 三日少

6、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 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我注:脾失运化,食积而腹胀满)而嗌干(我注:脾阴不给,故咽干)。 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我注:少阴心经供血于舌,寒滞少阴,血不给于舌,古舌枯少血而干)而喝。 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我注:心包经挛缩不舒,扰心神,故烦满)而囊缩(我注:筋受血于厥阴,厥阴寒滞则筋挛缩)。三阴三阳,五藏六府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藏不通则死矣。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

7、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帝曰:善。治遗奈何?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帝曰:病热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过量)则遗,此其禁也。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何如?岐伯曰: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二

8、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我注:抽筋、角弓反张),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二、内热 内热包括阴虚所生之内热和阴身损伤性内热。1、阴虚内热,属于“燥” 。人体脏腑功能其实是太极轮转在不同时空的表现,或太阴阳明,或少阴太阳,其实人体就是一阴一阳。正常状态下人体阴阳是相互抗衡相互控制的,一- 3 -方亏虚到一定成度就会被对立的强势一方所消,此之为阴阳相剥。如肝阴亏虚到一定成度,不能够稳定机体阴木基础,那么人体太极阴阳鱼的阳消阴就会阳木消阴木,表现为机体其它一切机能对肝木蓄养的消耗和干扰,这个影响肝木的各种生理、病理因素就成为了肝木的“内火(内

9、热) ”。阴气(阴精)虚衰,阴不制阳,相应区域或空间就会相对阳热过盛而干烧。人体五脏如五口锅,人体热力系统如一把火,同时一把火烧这五口锅,哪一口锅中水枯精涸(阴气、阴精缺乏) ,则此“锅”就会在人体“三焦”这个炉膛中干烧表现为:该脏腑阴气、阴精加快耗乾,脏府阴气萎而阳气入驻(如仓库里东西搬走了,空间就被空气填充是一个道理) ,在脏库中干烧(阳气的存在都要消耗那里的阴气、阴精,如“火”在哪儿生旺都要消耗那地方的燃料和氧气是一个道理) ,精血随阴气一同干涸(谓之燥) ;在该脏腑对应的外在区域(所辖) ,因为全息原理的关系,该对应区域也会血热,血管过分滋生,过分充血而发红,如脾热则鼻子发红。阴虚内热

10、包括五脏之内热,叫血热,要清热凉血(“水”不制“火” ,老是干烧,身体该脏腑系统好不容易产生的一点阴精都被亢火焚毁,如地下煤炭火灾,非要靠外力矫正不可。否则阴精没有喘息之机,站不稳脚根) 。中医里把太极之辟,居于“阳势”的肾、肝、心三脏之内热叫做“火气过旺”:肝火过旺(肝阳上亢,肝阴虚火旺烤筋系,导致筋燥筋和血管干枯挛缩) ,心火过旺(心火旺烤心神和血液,导致血燥血液中火气过多、神烦、失眠、小肠焦干少液、无力液化而不纳食,血燥用黄连清热) ,肾火(咽喉干燥、口干、阴虚上火) 。太极之阖,居于“阴势”的脾、肺二脏之内热叫做“热”:脾系之燥初期表现在“中土”的阳性空间过燥胃热(口臭、上火、便秘、口

11、渴、喜冷饮) ,下一步就燥及“中土”的阴性空间脾热(阴虚内热之糖尿病) ;肺系之燥先是大肠燥,继之是肺热(肺热叶焦、哮喘) 。肺热哮喘、黄痰、干咳-肝热谷丙转胺酶升高、肝炎-脾热多食善饥而不生肌肉、消肌肉、糖尿病-心热心烦、失眠-肾热肾阴虚而且出现腰骨酸疼-刺热篇第三十二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小肠热焦少液不受食,不司气化之事故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

12、牙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俛仰,腹满泄,两颔痛(腮腺炎?);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燥盛而阴精不济,阴阳配合脱节叫“相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 4 -肾热病者,先腰痛(骨行)痠,苦喝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骨行)寒且痠,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澹澹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刺足少阴太阳。诸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出也。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

13、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热病从部所起者,至期而已;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重逆则死。诸当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大出也。诸治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处,身寒而止也。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刺足少阳,补足太阴,病甚者为五十九刺。热病始手臂痛者,刺手阳明太阴而汗出止。热病始于头首者,刺项太阳而汗出止。热病始于足胫者,刺足阳明而汗出止。热病先身重骨痛,耳聋好瞑,刺足少阴,病甚为五十九刺。热病先眩冒而热,胸胁满,刺足少阴少阳。太阳之脉,色荣颧骨,热病也,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厥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其热病内连肾,少阳之脉色也。少阳之脉,色荣

14、颊前,热病也,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少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热病气穴:三椎下间主胸中热,四椎下间主鬲中热,五椎下间主肝热,六椎下间主脾热,七椎下间主肾热,荣在骶也,项上三椎陷者中也。颊下逆颧为大瘕,下牙车为腹满,颧后为胁痛。颊上者,鬲上也。2、阴身损伤性内热阴身损伤后,对应的这边空间就失去了根本,就会瓦解,其空间就会被其它生命体占据,表现为细菌、病毒入侵(为湿毒) ,叫做 “湿热内蕴”如肝阴身损伤性肝炎,伤肺阴身表现为肺结核,骨骼阴身损伤性骨结核,肾脏阴身损伤性肾炎,心包炎,心肌炎等等。这种内热的特点是身体不发热(或伴有无名性低热)而脉象洪大或快速,气血外涌而内枯(筋骨或肝肾功能

15、逐渐缺血萎缩,两足缺血冰冷) 。阴身注解:万物在阴阳空间都有身体,如神的阴身是地上对应的石头(也叫应身,石头解体神就会死亡) 。人是阴阳合体,人在阳性(高层)空间 的身体为元气、元神、佛性、神性智慧,人在阴性(低层)空间的身体为阴身(阴性空间的身体,为五脏健康之本) 。阴身为生命之本,阴身伤,反映在人间这个身体上就是内热、五脏发炎、消亡,中医谓之“内热” 。一个人阳身杀生,则阴身在那边亦被杀,杀一般生灵在那边多表现为伤伐其肝阴身;鬼击而寒热、暴亡亦系伤其阴身所致。清热药物分清内热和清外热:清心、肺之热为清外热,清肝、肾之热为清内热。降外热则可升内温(引血液入内归肝肾) ,故热入阳明症和高热惊厥

16、患者必需清热引血归内以润大肠、肝肾。如柴胡升胆经(君火和相火上下是反向的,胆经属于地热范畴) ,增地温,过量则降天热(君火、外热) ,凑清热之功。清热作用机理包括:1、灭菌作用(有过剩能量的环境滋养生物,苦寒药物可以灭活和清凉环境)- 5 -。2、药性寒凉而抑制相应脏腑异常代谢(阴虚内热如作物过施尿素的过度疯长,抑制植物过快生长的药物就起到了清热的作用,包括降温)或应激反应(如苦寒药物外敷治疗烧伤和镇痛) 。阴虚或发热会导致酸性体质,当机体的PH 值酸性时,生存在血液、机体中的微生物会改变其形态变异,变成致病因素;另外体内的酶会从建设性的(体内的所有生物反应都需要酶的参加)变成破坏性的,矿物质

17、的协同作用也会消失;而且氧气的输送也变得困难。机体各器官会遭受破坏,譬如你的大脑,你的心脏等。所有的疾病都是从不平衡的 PH 值开始的,机体的 PH 值决定着我们体内的所有生理反应和建设。清热苦寒的中药偏于碱性,可以起到调整 PH 值的功效。详见把酸性体质改造成碱性体质的宝典。3、疏通阴经(寒凉药物其气寒凉,起到滋阴气清热作用,如推天河水)等。清热之药,有走外者,有走内者。走外者气入六腑:性散者开泄解表;性降者泻下。走内者气阴,能起到祛火凉血(代替人体“地阴气”司事)或生助五脏阴气的作用。清热的目的是降低机体某区域火力的过亢,降低这把火和代谢率,降低该系统热反应和阳性催化酶的活性(如降低核反应堆的反应速度)增加阴性空间病患脏腑的血养,减少阳性空间外部区域的充血和过耗,此之谓“凉血” 。清热解表之药发散走表,增强表皮血液循环,开泄表皮毛细血管和毛孔,使热从表皮排出。气凉而入大肠经,加强手阳明经燥湿排土功能,叫“清热燥湿” 。“湿”积于阳性空间(如肺)叫“痰” ,性凉而助肺、大肠行气之药叫“清热化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