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思想占据中国的统治地位,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衡量一所学校,先看其有多少“名师” 、“骨干”,人们往往以教师的“ 教” 来推演学校质量和水平, 这正是传统教育思想在作祟。韩立富教授“先学后 导,问题评价” 教学法,从教育思想上打破了传统的“先教后学 ”的模式,真正把学生推到一个问题发现者、问题分析者、问题探索者和问题解决者的主动地位,真正把传统教师“唱独角 ”“才情表演” 的教室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才真正实现了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基本理念,这种汲取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思想,将会给传统教育观念、传统教育模式带来强烈的冲击,引发教育界一次新的革命,它对与教育的发展、学生的
2、发展将会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也许,有人会对此怀疑,甚至鄙视,也会有人担心此方法会消弱知识基础,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甚至会有人指责、阻止,这都是可能的。因为一场天翻地覆的思想革命要在短期内取得实效,是不切实际的,更可况是周期较长的教育。也许有人联系到建国以来无数次的教改,许许多多的新方法中不能敌过传统教育的史实,来证明此方法的行不通,那实在是因为它确实对过去教育改与韩博士教改不同缺乏认识。纵观建国治的教学改革,基本上是在传统教育思想指导下,“教 ”和 “学” 两方面的修修 补补,打打闹闹 。无非是怎么教,才更能使学生易接受;什么方法,使学生用时少,见效快;其出发点还是逃不出传统的窠臼。另外,过去的
3、教学改革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基本思想都很先进,个别人操作也有演示价值,可是推广上要么是别人学不来,要么是学也没多大收效。所以,这样的改革的确意义不大,没过多久便胎死腹中,不了了之。究其原因是具体操作中缺乏明确规范,导致学习者不得要领,或不得其法。与之相反,韩博士除了理论构建上符合现代教育理论之外,关键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和方法。并以监督指导形式的多样,保证了教育目标的实施。如课前学生学习行动策略,课中学习行为策略和课后学习行动策略,以阅读、论文、交流、习题等形式,保障了过程的有效性,从总体上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理解、动脑和动手,把问题交给学生,使学生带着问题(任务)阅读思
4、考、讨论,最终达成较为统一的答案,发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样的教学也许较乱,课堂也难控制,完不成任务等,但我想一个思考的课堂,或人人都思考的课堂就是效果。也许有人担心教师的主导地位被消弱,只能冷眼旁观,不起作用,我想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就象学生能合演一幕戏,导演、演员等都是学生来做,而且演得精彩,教师应当高兴,而何必失落自己呢?事实上学生不可能样样都演得精彩,有欠缺、有漏洞、有考虑不周,教师何不把自己融入课堂,去做一个导演、演员、编剧,做一位真实的参与着呢?有人不屑去做或不愿去做,只是说明传统教育思想对其制约的严重。当然,在“先学后导 ,问题评价” 教学中 还可能涉及诸多问题,如不同科目见问题的设计如何体现教材基本知识和基本精神、学生能力提高是否就是几道题能解决等等,这需要在教改中不断加以探讨和解决。还有改革自然要面临与现行教育体制及考评方法的矛盾,这都是一线教师较为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