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足,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知足是对自己就能力和水平有个清醒的认识,从而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何所为,知其何所不能为;知足,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远离名利,不计较得失;擅于在利弊之间寻找平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知足,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消除内心积怨与不满,没有繁芜尘埃,是清澈透明的内心快乐之所在。 慢慢人生路,经历许许多多事,遇到许许多多人,不可能事事如意,人人皆顺心,许多事是人力所不能及。学会知足,不能改造世界,无法改造别人,那么只有改造我们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事物,宽容处世哲学。 一个人生活快乐与否,不在于其年轻美貌;也不在于其达官显贵,而在于她是否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康的体魄,拥有关
2、爱他人及一颗善于感激而满足的心。“事非多经人未老,关山初渡路犹长“。把经历的不悦当做生活赐赠的历练,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微笑着面对世界.人们常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是啊,期望值总会有不能满足或实现的时候,那么,你怎么还会有快乐呢?生活多变,命运多劫,生活的道路上难免有坎坷和磨难,人不可能一步夸过一座高山,还是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吧,知足常乐! 知足是大智若愚,大音若稀,为人生注入高尚与纯粹,光明磊落,冰清玉洁。知足,可以沉淀心中的浮躁与不安,知足没有更高的奢求和渴望,知足,也许没有更大的胆识和魄力,但知足会在快快乐乐的精神世界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亲朋,在知足中洒脱,在洒脱中快乐,知足吧,朋友
3、!你的生活会充满了爱与希望 乐! 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多不是一种享受,而少有时却是种轻松,拥有一份轻松的心情吧!不要被现实所击倒,黑暗只是暂时的,不要放弃自已所拥有的!人生百年,不如意事常八九。所谓人比人气死人,人与人之间实在没有多大的可比性。这倒不是说自己一定比别人差多少,而是机会这东西总是偏心眼。有的人官运亨通、财源滚滚、美人拥簇、宝马香车,诸多好事得来全不费工夫。轮到自己就不同了,千辛万苦,百般努力,可还是可望而不可及。每当此时怎么办?怨天尤人?没用,抱怨命运不公,也无济于事,于事无补,撒泼骂街?也只能是丢人现眼。最好的办法,把功名利禄看得淡一点,知足者常乐,做一
4、个乐观向上之人。生活中我们常常为种种烦恼所困扰。使一些人哀叹社会不公、时运不济,有一种“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失落感,在这种心态下,觉得失意、失落或气馁,感到活得很累,很苦,很烦,在哀叹中消沉下去,一蹶不振,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其原因就是缺乏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与心境。古人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自然和生命给予我们很多,已经足够我们走完生命的历程,应该知其足而后乐。你没有钱,要过穷日子,一天为吃穿发愁,所以,你做梦都想着怎么才能过上有钱人的生活。等你受尽了苦终于有钱了,你的身体却不行了,这时,你又会想,一生最幸福的莫过于拥有健康,人总是觉得不到的
5、才是最好的,这山看着那山高,所谓人心没底大概就是这样了!一个人,贵在自知,贵在知足,贵在量力而行,贵在适可而止。 我喜欢“知足者常乐” 这句话。过分苛刻要求自己与要求别人,肯定是一件对己对他人的一种不认同感。所谓知足,是种平和的境界。所谓常乐,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知足者常乐。不是说这个人安于现状,没有追求,没有目标,而是说这个人懂得取舍,也懂得放弃。懂得适可而止。生活在尘世,又有什么比知足者常乐更让人觉得珍惜的事呢?只是浮华世界,已经很少有人愿意体会知足者常乐的意境。理由又很简单。市场的多元化,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物质的多元化。尽管物质与精神是两种不同的境界。但是很多人已经被同化了。灵魂与精神的
6、一种同化。使人性变得贪婪,自私,残忍。变得不可一世,利益权利第一。很多人丧失人本身的道德底线。最后成为阶下囚。正因为这些人的欲望无法满足,才出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越来越差。最主要还是彼此价值取向的差异。所以有些人很难真正融入彼此的内心世界,这也在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人本性遗留下来的一些无法共识的差距。我欣赏知足者常乐的人,那是一种对生命的淡然之美。懂得享受工作与享受人生的人最快乐。这种快乐来自于自知与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每天都存在着很多诱惑,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 所谓知足,就是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拿衣食住行来举个例子:破衣烂衫,寒衾不耐五更寒你知足吗?吃糠咽菜,汤无油花
7、清见底你知足吗?房顶漏雨,风卷屋上三重茅你知足吗?千山万水,赤脚走在荆棘上你知足吗?学习上更是如此,学无止境方能见多识广,增益醒智,救国救民。男女情爱是不是也如此呢?我以为概莫能外,儿子是自家的好,老婆是别人的靓。人类社会由于财产私有化的缘故非血亲不能继,因而使得婚姻当事人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真的相爱而结合,于是感情上的不知足就演绎出永无休止的“麻烦”。要么“明修栈道,暗渡成仓”,要么“ 一刀两断,另起炉灶” ,要么“身在曹营心在汉,红杏悄悄探出墙” 。金钱上几乎更是没有人会反对知足的,多到富甲天下,少到朝不虑夕的人谁会不想!?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都是不愿意知足的结果啊!不知足可举的例子实在
8、多如牛毛,看官自己都能说出个车载斗量,所以我说,了解不知足,理解不知足,允许不知足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人不知足,方能进步。古谣不知足诗说: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知足使人平静、安祥、达观、超脱;不知足使人开拓、拼搏、进取、奋斗。知足与不知足,表面上看是一个心态问题,实际上是人生观的问题。生活上知足,工作上不知足,提倡轻享乐重进取。二者不矛盾。众所周知,知中者常乐是流传已久的一名俗语,它已曾使过分执著的人获得快乐,但是在知识就是力量,创新就是生机的当今社会,人类总是以知足常乐为人生信条还可以吗?回答是:不可以,所以说:“知中者未必常乐!
9、” 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美国为石油发动战争,朝鲜为生存而研发核武器,日本为发展经济而不断侵略,这都说明了什么?美国:经济强国;朝鲜:文化深厚;日本:电子发达。但他们都没有因自身的优势而满足,而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更证明了他们懂得“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所以说,知中者未必常乐。 我国地大物博,这是千百年来炎黄子孙引以为骄傲的事。 我国有哺育中华儿女的母亲河黄河;有经济发达,物产丰富的长江;有奇树无数,珍宝甚多的东北原始森林;有地处极寒之地却热火沸腾的天山,这些是我们的骄傲。因此,人们完全沉浸在知足常乐的信条之中,肆意的使用,胡乱的浪费,毫无节制的污染,是满足害了前人,是满足害了子孙
10、后代。现在黄河沙化,长江污染,原始森林破坏,天山失去原貌,这一切事实放在眼前,我们可以知足吗?我们还可以常乐吗? 我们要奋进,我们要改变现状,知足不是我们想要的,常乐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正是凭着知足者未必常乐的精神,神舟系列飞船才得以不断发明,从无人飞船,到有人乃至多人的航天之旅,中国在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发展。近日,神舟六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世界振惊,中国又进入了全新的一页,不知足才能不断前进,正是由于不知足才有了新的目标,并向着目标而不断努力,世界是如此,中国是如此,而我们的人生更是如此,只有不断的不满足,才会有奋斗的动力,用努力用奋斗去赢取辉煌,赢取属于自己的世界。 知足者未必常乐,不知足
11、者不断进步!知足者未必常乐 常言道:知足不辱,知足者常乐。于是乎, “知足”便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宝贵品质,事事以知足为荣不瘟不火。然而,难道处处都应该“知足”吗?恐怕并非如此吧,知足者也未必常乐呀! 古时候,中国人总是以“圣人之邦”自居,惟我独尊,于是乎,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物阜民主、人杰地灵只要一说起中国,诸多溢美之词纷至沓来,真可谓知足之至了。大清乾隆年间,英国大使拜见乾隆皇帝,请求以西洋珍品换取天国神技。但不足百年,英国成为西方大帝国,用洋枪火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万园之园中的一场洗劫、一把大火,似乎也烧醒了几位“知足者” 的美梦。也就是在鸦片,三个英国军官对他的部下说:“哈哈,中国人,太懒
12、了,他们发明了火药,便去睡觉了。现在,我们的火枪里,装的正是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啊!”大家想一想,知足者还能常乐吗?严酷的事实告诉我们,知足者未必能常乐。 那么,不知足的人呢?他们恰恰用自己的行动,从反面告诉世人:知足者未必常乐。 科学精神,就是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神。一个科学家,最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便是“不知足。”如:量子力学创立者之一的薛定谔,一生都在不懈求索,不断进取,他曾在一年之间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不断提出新观点。又如:20 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更是从不满足,不断研究思考,在提出狭义的相对论后不久,又进一步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使人类科学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同样,如果不是历代那些科学家
13、、文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不知足,哪里会有今天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灿烂文明?可见,不知足才能乐,知足者未必常乐。 人,总是要向更高目标攀登的,这也就是人往高处走吧。高考之后接受高等教育,是我们每一个高中学生的心愿,而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又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定下更高目标,才能有更大的动力。如果考上大学就知足,也一定会造成终生的懊悔。 知足者未必常乐。还犹豫什么?同学们,快快振作起来,向着理想,学吧,不要有一点成绩就知足?知足常乐 我时常向人询问一个问题:人一生追求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很坦白地说,人生就是追求自由和快乐。或许,你认为她的追求不够崇高,可你却无法否认人对快乐的渴望与追
14、求。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渴望快乐的,没有人希望自己生活在叹息和泪水中。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快乐呢?古人告诉我们:“知足常乐”。 首先,知足常乐并不等于不思进取。知足常乐是说要以正确平和的心态对待宠辱得失。它强调的是一种心态。长途跋涉时,让你痛苦的往往不是漫漫长路而是你鞋子里的那一粒细沙。人生也是这样,打败你的或许不是外部恶劣的条件而是你内心的恐惧与忧虑。四面楚歌,让西楚霸王溃不成军;空城楼上古琴一曲,令司马懿自动退兵;这些何尝不是利用了心理战术,所以心态对一个人行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而知足常乐无疑是一剂心灵的良药,帮助我们在纷繁芜杂的生活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外部的风云变化泰然处之。同时知足常
15、乐也并非夜郎自大、裹足不前。知足,知现在所得已经足矣,但对将来所求还是不足的。这样,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现在的处境,而用进取的心去开创未来。因为知足,便没有了患得患失,没有了负担,轻装上阵自然如鱼得水。所以知今日已有之足不是放弃追求,相反,是对自己过去努力的肯定,为下一次的努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其次,常人是不可避免有贪念的, “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简简单单的一个贪字,留下了多少心酸旧事。因为贪,为官者不顾人民疾苦;因为贪,为商者见利忘义;因为贪,夫妻可以反目成仇。可悲的是欲望没有尽头,因为不知足,所以永远没有尽头,无穷无尽的欲望,无穷无尽的追求,也许可以带给你物质的丰裕,
16、却无法带给你精神上的平静。没有了心灵的平静,纵使能享受一时的欢愉,又怎么能获得长久的快乐呢?另一方面,人力是有限的, “火可灭,不可使之寒;冰可消,不可使之热。 ”对很多事,人是无能为力的。若一再苦苦追求,苦苦执着,于事是过犹不及,于己是徒添烦劳。岂能尽如人愿,但求无愧吾心!求过程,不求结果,成败何需烦心。事已过,知足。知足心就静,心静自然乐在其中!“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七尺;良田万倾,日食仅为升斗”人生最终的目的在于以生为乐,知生存之足,知已有之足,常怀一颗知足之心,无非分之念,无奢求之意,人生便处处时时欢乐不断。 同时,知足常乐让我们懂得立足现在,珍惜眼前。我很喜欢看大话西游 ,每每听到至尊
17、宝的那句“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总忍不住黯然神伤。拥有的时候不懂珍惜,偏偏要到失去才后悔末及。拥有的,不知足,得到的,不珍惜,醉心于贪念,求快乐只是缘木求鱼而已。 刘若英有一首歌唱道:“后来,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是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我终于在泪光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 希望大家珍惜眼前所拥有的,知足常乐! 现在我来总结一下我方的观点:不知足常乐。 我方认为,现代社会不应提倡知足常乐。这是因为,知足,就是对现状满足,而满足又往往导致不思进取,因此提倡知足常乐,必会给现代社会带来种种弊端,且带来的这些弊端非常不利于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 因为知足,所以安于现状, “知足”在对待
18、物质享受的态度上,不失为一种优秀品质,从两一意义上讲, “不知足者常乐” 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精神,在事业上“不知足”是奋斗者的哲学,开拓者的写照,只有不安于现状的人,才会在奋斗中尝到创造的乐趣,才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爱迪生之所以有一千多项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就是因为总是在“不知足”地不懈努力,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因为知足,人们容易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因为知足,人们便很容易放弃拼搏与努力,也就失去了继续攀登高峰的动力,不求上进。格鲁夫克利夫兰曾两度出任美国总统,可他刚开始时只不过是一名商店的售货员,如果他满足现状,以为当好一名站柜台的售货员能够养家糊口便足矣,那么,他就不可能成
19、为美国总统;世界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出身贫寒,他刚进入企业界时只不过是一名锅炉工,如果他仅仅满足于烧好锅炉,当好锅炉工,那他至多不过是一名称职的锅炉工,不可能成为世界钢铁大王;福特是一名农庄主的儿子,他的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农民,然而不满足于现状的他,却身无分文地跑到了城市里闯世界,经过一番拼搏,终于创立了他的福特王国。 奥里森马登说过:“如果一个青年人的境遇不逼迫他工作,让他感到生活上的不满足,那么他就不会再努力奋斗。 ”这句话真是精辟。大凡成功人士,无不从“不知足”开始起步。人生对他们来说,就是攀登一个又一个的高峰,实现一个又一个一级比一级高的目标的过程。当台湾王永庆在一家米店当小工的时候,
20、他就给自己定下了要拥有自己的米店的目标。当他成为米店主人的时候,成为一家百货公司的老板的目标又摆在了自己的面前。就这样,王永庆终于成为台湾的“经营之神”。试想,如果当初他因成为了米店的主人或成为百货公司的老板,便“知足” 而乐,那么,王永庆永远也成不了台湾的“经营之神”。 物质生活上要想常乐就必须“不知足”。试想,如果原始人对生活都那么知足,就只能停留在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土处穴居的水平,何乐之有?如果人们都有满足于现状,油灯就不会被电灯代替,折扇也不会被电扇代替,更不会出现代替畜力的汽车,生活得不到改善,社会将停滞不前,快乐从何而来?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从何而来?可见,知足者不常乐。恰恰相反,正
21、是有了不知足的精神,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日益积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飞跃,使得人们常乐! 对于人生的奋斗目标,则更是不知足者常乐。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一个不断进取的人在工作、学习上永不知足,才能不断前进,取得成就,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而这些,不都是一个人真正常乐的基本条件吗?不知足的精神,这无形的动力,推动人类进步,推动文明前进,推动社会发展,使每个不知足者常乐。当然,不知足者常乐,并不是对成功不予肯定,也不是说让人对私利贪得无厌,而是指不满足现有成绩,不安于现状。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
22、的,知足而不求发展,就会被淘汰。 只有不知足,才会发展、进步,才会适应自然,才会常乐!永不知足,人们才会给自己制定下一个更高的追求目标,这样才能拥有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不竭动力,使成功成为可能;永不知足,人们才会在近期目标达到之后,为自己再制定下一个远期的、更高的目标;永不知足的人,他的意志、品格、力量和决心在不断的拼搏和奋斗中,得到了不断的锻炼和升华。 如果眼光短浅,目标低下,容易感到满足,就会使人停步不前,在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的时代中,要想成为强者,就不能知足,而要不断进取,否则只能被无情的淘汰。 “知足者”意味着保守和停滞不前,这与当前社会是不协调的,只有“不知足者”才常乐。这才是值得欣赏的
23、。如果知足者常乐的话!那你就变得很容易满足当前的状况!上近心的动力就会减弱!只满足于当前状况!1。从上近心上说起2。从某些人的性格说起3。看一些社会实践 何一个目的都要用实践加以琢磨,没有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提高,哪有真正的成功?把常乐看做一个目的,维持心态的健康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常乐是一种境界,想要达到就不能知足,古语中的知足常乐乃是劝人们莫忘在功名利禄之前要知道缩手,懂得洁身自好,而能够真正作到的也只有那些不断修养自己身心的高洁之士,只有对自己精神上的永不知足,才可能让自己维持在一个健康而积极的心态之中.换句话说,不知足乃是达到常乐的更根本的途径.在物质世界人类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如果按
24、照知足的说法,到底我们要怎样衡量是我们否“足 “了呢?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和这一标准不能同步前进,很容易让我们又走上教条主义的老路上去.所以,知足是相对的,而不知足才是绝对的.最幸福的似乎是那些并无特别原因而快乐的人,他们仅仅因快乐而快乐。 威廉姆.拉尔夫.英奇【美】 所有的人都以快乐幸福作为他们的目的;没有例外,不论他们所使用的方法是如何不同,大家都在朝着这同一目标前进。同上 快乐,是精神和肉体的朝气,是希望和信念,是对自己的现在和来来的信心,是一切都该如此进行的信心。 同上 快乐,使生命得以延续。 同上 人们需要快乐,就像需要衣服一样。 同上 命运不能妨碍我们的欢乐,让他来胁迫我们吧!我们还
25、是要欢笑度日。只有傻瓜才不是这样。同上 足者常乐此乃 世至圣名言。曾几何,我将这话刻在脑子里。为了不至于淡忘,我常把它挂在 。可是,尽管我视这话为至尊,也尽可能的 体力行,可就是乐不起来。当然,这怪我是个凡 俗夫,无法进入那至高无 的境界。但是,这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毕竟吃米咬 的凡 多,呼风唤雨的仙子少。这话,管用的程度就大打折扣了。何为“足”?字典解释为:够。这就让我费解了。就小的来说,居家过 子,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这看起来好办,可做起来就难辨了。物是一个名称,可有个优劣高低之分呀?油,有“金龙鱼” ,有“潲 油” 。而茶,就更悬殊了。几块钱一斤的茶末,几万块钱一斤的名茶。以何为
26、“足”呀?就大的来说, 有七 六 。若有谁敢 膛,说他这些都“足”了,岂不是这世开天辟地第一 ?怎么“知”?无非两种形式。一是自己感觉。饱了吗?饱了。暖了吗?暖了。二是同 比较。你青菜,我豆腐,他鱼 。你毛料,我布料,他绸缎。自我感觉,是没法把握的,因为,没有尺度。饱?粮食不够,瓜菜代。那也是个饱。暖,补丁缀补丁,也是个暖。更何况, 的 望永远是无法满足的,怎知何时是个了结?要说硬要比较一番,那也就只能现在和过去比。现在比过去好,或者是不比过去差,就该知足,就该乐了。可是,你时时在那比着,而且要综合地比。时时在 惕着不走下坡路,要求一天不比一天差。如此地焦 烂额, 都累趴了,你还“乐”得起来吗
27、?与 比较,乃常用之法。而 们常用“比 不足,比下有余” ,作为该知足的标准。是啊,,比起没饭吃的,你有饭吃;比起没衣穿的,你有衣穿。你还有什么不知足的?这种比法,是以各方面条件相当的作为参照物的。比如同班同学,同时进机关的诸此种种。当然,不能逮着个 就比。否则,与世界最穷困潦倒的比,那除了这一 ,岂不是都该知足了?然而,何为“ ”?何为“下”?一 之下,万 之 ,也是个“ 、下” ;一 之 ,万 之下,也是个“ 、下” 。那么,取个中间数吧。五千 之 ,五千 之下。老祖宗倡导的中庸之道,就是这么个不 不下、不左不右的尴尬地位。可是,只能得意于一时,不能得意于一世。因为,不进则退。事物总是在变
28、化着的,而且是不以 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句老话:“ 心不足蛇吞象” 。这话,可能是对不知足者,最形象的抨击。试问,吞什么才算知足?起码是只“ ”吧!总不至于,吞只蚂蚁,也在那高唱“知足之歌”吧?或许,有 会说:又不是具体的,只是讲一种心态。可是,脱离具体事物,那心态又从何而来呢?譬如,你不去买彩票,能说是有“知足”的心态吗?去买,抱着什么心态?无非是:中最好,不中也不要紧。 “好” ,还是落在“中” 。中多少为 “好” ,当然是越大越好。就没见过,中了五元,也乐得满地找牙的!若说买彩票可归于本 就“不知足”的范畴,那么,有什么是 “知足的呢?生孩子,生下就好。养孩子,活着就好。读书,能读就好。工
29、作,有了就好这够了吗?不!还要生得顺利,活得健康, 绩优秀,工作中意 们离得开愿望吗?有了愿望,实现不了,能知足吗?所谓的“知足者常乐”,说穿了,就是那不思进取的 ,为自己的懦弱,寻来的借 。因为,他们害怕付出,就不敢去得到。就像那守着窝的 ,怕折了翅,不敢像鹰一样博击长空。结果,翅没折,但只是摆设了。古往今来,知足者,可有一 ?事实胜于雄辩证据何在?就说那深山里的老农 出而作, 落而息守着一亩薄地,图个一 三餐他知足了吗?他也 辛苦,要地里多产粮食,要个肚饱!类的进步,就是“不知足”的产物。这道理,地球 ,都懂。往低 流, 往高 走。尽管高 不胜寒,但这里风景独好。应该说:不知足者常乐。因为, 类总是在前行的。尽管路漫漫兮其修远,且崎岖、曲折、艰险,每前行一步,都要付出许多。但是,每前行一步,都值得喝彩,都是快乐的。世 有什么比征服更令欢心鼓舞的呢?就个 而言,也是如此。我们的哪一次欢乐不是建立在“不知足”的基础 的呢?只是要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只是在艰难险阻面前,不畏缩不前。那么,就没任何东西能阻碍我们的脚步。我们就可以享受到每前行一步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