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辩证唯物论.doc

上传人:czsj190 文档编号:6071849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96 大小: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辩证唯物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辩证唯物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辩证唯物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辩证唯物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辩证唯物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辩证唯物论(第 4、5 课 )【考点解读】考点 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2性和本质属性。 (3)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或固有属性, (4)物质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 (5)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2、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区别: A、哲学上的物质(定义:略)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3则是物质的具体

2、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B、哲学上的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联系: A、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哲学上的物质。 B、二者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共4性与个性的关系。3、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也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因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它要求人们在实5际工作中要一切从实际

3、出发、实事求是。(注: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根本)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6【相关链接】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是物质的=思维统一于存在=思维决定于存在=存在决定思维=意识派生于物质=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易错点物质不灭 “反物质”不是物质 什么哲学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什么哲学自然观上是唯7物的,而历史观上却陷入唯心 哲学中的“物质”是对自然界中万事万物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 【真题再现】1、 (09 浙江31)

4、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保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灵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8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A B C 9D2、 (09 山东 22)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

5、子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10A B C D3、(07北京24)北京市放眼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依据其浓厚的文化积淀、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合理规划,积极建设数字娱乐示范基地、“798”艺术区等多个特色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这一做法坚持的原则是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分析与综合的统一11C、办事情要抓住重点 D、一分为二地看问题4.(08 海南 20)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 460 公里,宽约 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从唯物论

6、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 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12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考点 2. 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1,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固13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

7、是14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都是错误的。3,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15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16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8、,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相关链接】 (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17既可以指物质具体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 易错点先有物质,后有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都是强调运动 刻舟求剑是离开运动谈物质 万物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是离开物质谈运动 静中有动,动中有18静。这句话对。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日方中方睨

9、,人方生方死。 江河竟注而不流。 飞矢不动。【真题再现】1、(09 江苏2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19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2、(07广东文科基础16)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与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203、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每一行当

10、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用哲学的语言来说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 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21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考点 3. 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规律是客观的。22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方法论:规

11、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23惩罚。3,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哲理):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易错点规律属于物质。 哲学上的规律与具体的24规律是什么关系?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之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属于规律。 地球绕太阳转,四季更替, “水往低处流”都是规律的现象。 人可以发明、制定和修改规律。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真题再现】1、 (08全国 I 卷 31)抗

12、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25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 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 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 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A. B. C. D.2(09江苏孟子云:26“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3(08江苏“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27的必然

13、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4、 (07上海15)旅行家保罗太鲁在游历中国中写道, “有昆仑山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和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28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青藏铁路大建成表明(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 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制约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 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29考点 4,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起源)(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30产生的生物学前提。(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动物的大脑和单纯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产生意识。意识是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劳动促进了人脑的生成,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有了人脑不能说就有了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