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级 作物学慨论 思考题 (57 人)1. 怎样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双重风险”性?(区别与小农经济、工业及商业) ;由农业实质来看发展农业(动植物生产)发展的 3 条基本途径?包括弱质性和非均衡性,农业的“弱质性”体现在:一 生产的周期长,二 双重风险性, 三 投资的回报率低:固定资产利用率低, 资金周转慢,回收期长.农业生产投人的非均衡性:1.使生产者生产活动具有兼业的性质 2.农业生产成本的相对高昂 3.农业劳动力供求的周期性失衡2. 怎样理解在我国的国情条件下,农业生产结构、膳食结构的基本趋势与发展趋势?(区别与资源丰富和资源少的发达国家) ;动植物性食品的区别?国情:中国人均
2、占有耕地量少;人均水资源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土地减少农业生产结构基本趋势:以种植业为主,粮食生产为主,畜牧业为辅发展趋势:种植业三元结构的逐步形成,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比例加大,农业产业化,加工业的发展:食品加工;农产品的非农用途化;膳食结构发展趋势:以植物性食物(素食)为主,植物性蛋白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发展趋势:新鲜的蔬菜、水果消费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加,人均口粮消费下降3. 影响作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及大豆的主要集中产地在何处(三大作物的生物学特点出发)?什么是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分为几类(P152153)?鉴别某作物生态适应性的 2 种方法? 美国玉米带与中国玉米主产
3、区生态适应性比较(表2)?为什么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作物生产、动物生产)都呈现明显的区域化专业化特点,而我国却“小而全” (P282) ,各有什么优缺点?影响作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影响作物分布的基础:一般作物只有在具备与起源地相类似的环境条件的地区才能生长良好.生态适应性是指作物生长节律与环境节律的吻合。吻合程度高即生态适应性强,作物生育就好,距离高产、优质、稳产、低成本的目标愈近。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起重要的调节作用:1 科学技术与生产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水平的改善 2 人口与耕地的比例 3 消费需求小麦:小麦喜冷凉环境,所以播种期从北往南推迟,成熟期从北往
4、南提早,整个生育期 150 天365 天不等.但以黄淮平原的中南部生态适应性最好水稻:水稻喜温好光,需水较多在我国南方种植较多玉米:玉米是喜温作物忌冷凉的气候,主产区是北方春玉米带和黄淮夏玉米带。大豆:大豆的生态适应性与玉米相似,主产区是北方春大豆带和黄淮夏大豆带。生态适应性是指作物生长节律与环境节律的吻合程度。分为强、中、弱和不适应 4 个等级。鉴别某作物生态适应性的 2 种方法:生物节奏与季节节律分析法、产量比较小而全的优点:可以在自给性经济条件下充分保障供给,有利于全年均衡地利用劳力等社会资源,并可增加生产与收入的稳定性和减少风险等。缺点:很难进行专业化生产,因而影响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
5、化进程,农产品的商品率低,扩大再生产慢。4. 研究作物起源地(瓦维洛夫)的意义?在研究过程中有些什么重要发现?为什么在某种意义上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古老的农家品种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举三例说明(视频资料)?意义:寻找新的植物类型和建立基因库。重要发现:农业生产上一些重大突破都与特异性状的基因发现和利用有关三例:1.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的大豆带出现了严重的孢囊线虫病,美国科学家利用 30 年代在中国北京收集的农家种“黑大豆”为抗原材料(中国是大豆的起源地) ,培育了抗线虫病品种,拯救了大豆生产。2.我国水稻杂交优势的利用与野生稻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利用有关, (籼型杂交水稻野败型不育系的雄性不
6、育基因,来自于海南岛沼泽地的普通野生稻。)3.玉米高赖氨酸品种奥帕克2 的发现,对改善玉米蛋白质起到了重要作用。5. 什么是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发育特性)?北方冬麦区(如北京)与南方冬麦(如重庆)间相互引种的结果?小麦的春化作用?我国小麦的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 3 种类型?冬小麦和冬性型小麦、春小麦和春性型小麦区别?温、光反应特性:作物在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对温度及光照特别敏感,如果温度和光照适宜,则顺利地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进而开花结实; 如果温度和光照不适宜,就延迟转入生殖生长,甚至不能转入生殖生长冬小麦引入南方不抽穗,春小麦引入北方冻死了春化作用:耐寒作物需要经过一
7、定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而抽穗开花的现象。小麦的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 3 种类型:冬性型品种:春化阶段要求温度低,持续时间长;没有通过春化的种子, 春播种不能抽穗。春性型品种:春化温度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短;未经春化的种子,春、夏播种均能抽穗。半冬性品种:春化温度范围和持续时间均界于冬性和春性型品种之间;未经春化的种子抽穗延迟或不能抽穗。 6. 作物生育期和生育时期区别?顺序写出禾谷类作物生育时期的名称?生育时期在生产上有何作用?生育期: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生产上常用播种到成熟的天数生育时期:又可称物候期、发育时期。在作物一生中,外部形态上出现若干显著变化的时期禾谷类
8、作物生育时期: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生育时期在生产上的作用:农艺措施应用的形态、时间的指标。7. 作物群体光合作用的数量指标 LAI 的 3 个特点?LAI 既要充分截获光能又要达到在群体中很好地分布光能,二者有矛盾需要协调。LAI 小不封行,虽然群体中下部受光好 NAR 高(见下) ,但 CGR(LAINAR)不高;LAI 太大,过早封行,群体中下部受光不好 NAR 较低,CGR(LAINAR)也不高;最适 LAI 时,二者协调,CGR 最大。二者在更高水平的协调,就是培育叶片上冲直立株型紧奏,消光系数低的品种类型(如紧凑性玉米)和增加水、肥的投入水平。8.
9、作物群体光合作用的质量指标 NAR 与内因:叶片的含 N 量(叶色与含 N 量正相关,越浓绿,含 N 量越高,光合同化力越强)和生理年龄(1.叶片生理年龄增加而逐渐衰老,光合同化力下降。2. 随作物生理年龄增加,体态臃肿,非光合器官/ 光合器官的比例增加,使呼吸消耗增加, 。 )有关。外因:1.自然的光强(I 0)越高,光合同化力越强;2. 群体内平均 IF 越高,即中下部受光好,叶片上冲直立,消光系数低,光合同化力越强;3. 环境气温、湿度、土壤含水量和养分量和空气流通适宜。9. 时间指标(天,d) ,在气候允许时,延长生长时间(如提高复种指数、用晚熟品种、喜温作物早播延长营养生长期、防止叶
10、片早衰、高温逼熟等) ,是提高产量、品质的常用方法。光合势是绿色叶面积与光合时间的乘积,代表数量与时间综合关系。作物生长率(CGR):= LAINAR,是单位土地面积的干物质生产率。10. 理解叶面积的大小、质量和时间指标的协调性?作物生产上为什么要保持一定程度的通风透光? 有哪些措施影响 ? ( 如:播种量、株距和行距、行向、氮肥用量、灌溉量等)2.通风是为了向茂盛的作物群体中补充二氧化碳 ;保证茂盛的作物群体下部叶片在 2 倍光补偿的光强,使 LAI、NAR 都得到协调发展,CGR 达到最大,提高产量;并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发生和防止倒伏。若通风透光太好,即 LAI 太小,NAR 太高;通风透
11、光不良,即LAI 太高,NAR 太小,均不利于 CGR 提高11. 作物分类的二种方法的特点?用习惯法对小麦、水稻、玉米和棉花分类?禾谷类、棉花、烟叶的产量构成因素是哪些?水稻理论产量的公式?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特点即群体自动调节能力特点(重点理解穗数与每穗粒数间的矛盾)?为什么生产上增加穗数容易,而增加穗重(每穗粒数粒重)难?油料及富含蛋白质的作物为什么并非低产作物?3.禾谷类的产量构成因素:穗数,每穗实粒数,粒重棉花的产量构成因素:株数,每株有效铃数,每铃粒棉重,衣分烟叶的产量构成因素:株数,每株叶数,单叶重4.水稻理论产量公式:5.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特点即群体自动调节能力特点:顺序性:各产
12、量构成因数是在一身中顺序而又重叠地形成,虽有重叠但仍有明显的顺序性.相互制约性和相互补偿性:大群体,小个体; 小群体,大个体;中群体,中个体.不能同时获得三个产量构成因数的最大值,只能获得三个产量构成因数组合乘积的最大值。构成因素间调节能力与生活力有关:个体只有生活力愈强才能自动调节能力愈强,所以在水、肥充足,个体生长健壮,种植密度可以较小些,仍能获得足够的穗数。相反,种植密度大,或水、肥不足而削弱了个体的生育,则自动调节能力受到限制,易于造成群体结构不合理。构成因素间调节能力与作物类型和不同品种特点有关:玉米、高粱、芝麻 单杆 ,分蘖或分枝少,调节能力低;不同品种的分蘖或分枝能力的强弱;生育
13、期长短6.在低、中生产条件下,可同步增加;在高产条件下,在达到相同穗数时,播种量宁稀勿密,以单株成穗数多的个体构成的群体 比 单株成穗数少的个体构成的群体,有利于协调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间矛盾,而增加单位面积总粒数,高产稳产。7.根据产量的能量观点,富含油脂、蛋白质的作物,经济产量低,但总能量较高。所以,富含油脂、蛋白质的作物并非低产作物。12. 三基点温度?(积温法则:每种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一定的积温才能完成某阶段或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所以,气温温度适当升高或降低,可使植物生长减慢或加快。农业上喜温作物早播就是使生长减慢,延长光合时间。 )积温的应用价值,注意最高、最低温对作物分布
14、影响?霜冻与无霜期、早、晚霜?高温逼熟 延迟和障碍性害? 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物质积累(高原、西北地区对瓜果甜度高与此有关)1三基点温度:在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每一生理过程都有相应的最适、最低和最高温度,这被称为三基点温度。2一、某一类型品种播种至成熟的积温,来确定品种区划,所以在品种类型的选择和种植制度上有重要价值二、推算某一生育时期(物候期)的出现时间 3霜冻:在日平均气温为正值的时期里,夜间因辐射降温,近地面的气温或植物体温下降至 0以下,产生凝霜天气无霜期:终霜冻日-初霜冻日持续期秋季第一次霜冻为初霜冻或早霜,春季最后一次霜冻为终霜冻4高温逼熟:作物在生育后期遇不适宜的高温,使光合作
15、用器官提早衰老,产品器官灌浆充实能力提早消失的现象。延迟性冷害:营养生长期出现的长时期的持续低温.障碍性冷害:生殖生长期出现的短时期的低温.5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气温高有利于增加光合同化量,夜温较低有利于减少呼吸,因此利于提高光合生产和物质积累13. 水分临界期一般在作物的哪些生育时期出现?用水分平衡式说明几种灌溉方法的特点(提高 叶片蒸腾/地面蒸发值对节水作用)?作物需水量的一般趋势? 1.需水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2.土壤水分的平衡:水(收入) 水(支出) =水(降)+水(灌) 水(径) 水(漏) 水(蒸) 水 (腾)地面灌溉:将灌溉水由水源引入田间沟渠省耗大,且水(径) ,水
16、(漏) , 水(蒸) 都有省耗,所以水分利用率低喷灌:喷灌有节水、增产的效果,与沟、畦灌相比,一般可省水 20 一 30,但仍有水(蒸)的省耗滴灌:控制了水(径) ,水(漏) , 水(蒸) 的损失.还有不破坏土壤结构的优点,灌溉相同面积用水量只有传统地面灌溉的 1/61/8地下灌溉: 地下灌溉使土壤湿润均匀,湿度适宜,能保持土壤结构,为作物生长刨造良好的环境,还有减少地面蒸发,节约用水,灌水效率高,灌水与其他田间作业同时进行等优点,在干旱缺水地区有较大发展前途。3.作物需水量的一般趋势:一般在苗期(前期)和成熟的后期(如:禾谷类在乳熟期以后,棉花在吐絮期等)需水量少,而在生殖器官形成和开花期对
17、水分的需要量大,反应非常敏感14. 植物怎样利用光敏素的 Pfr/Pr “感知”邻近植物的存在,并在生长怎样进行调节?植物利用 Pfr/Pr “感知”邻近植物的存在, Pfr/Pr 变低时,茎顶端优势加强,向高出生长,横向生长减弱,试图摆脱被荫蔽的状态。植物怎么利用 Pfr/Pr 来感知长日照和短日照的环境?由于光敏素的相互转化,使植物体内活跃形式光敏素与稳定形式光敏素的比值发生变化。一般认为,这个比值 P fr / Pr (活跃形式光敏素稳定形式光敏素)控制着植物的开花过程。长日植物(即短夜植物)要求较高的这一比值;短日植物(即长夜植物)要求较低的这一比值。所以,若用闪光中断暗期,光敏素的暗
18、转化受阻,活跃形式光敏素浓度便增高,于是抑制短日植物开花,促进长日植物开花。莱蕾分子散射定律?散射系数=/( 的四次方)其中: 散射系数=被单位体积空气向所有各方向散射的 辐射 量/ 投射光束强度 是与大气中悬浮质点数量成比例的常数 为波长 1光照强度与作物的关系?A 光补偿点:间、套种时作物种类的搭配,林带树种的配置,间苗,修剪,弱光 下避免高温和作物合理密植都与此有关B:光饱和点: 过强光照引起光抑制,中午高温强光下,光合作用的 “午休”(有干旱、缺肥等胁迫下,光抑制更重) ,甚至光氧化(即破坏,几天不能恢复) 。C:强光有利于生殖器官发育,晴朗的天气收获瓜果、果实子粒的作物有利;弱光却有
19、利于营养生长,多云天气叶菜类植物有利,而使棉花徒长。D:充分利用光能最丰富的季节,在最大光强到来时,形成最大 LAI。E: 光能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一定的光照强度下,各器官和组织保持生长发育上的正常比例,协调;弱光下纤细。光谱成分与作物?A.对光合作用:红、橙光光合活性最强 ,蓝、紫光次之,红、橙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合成,蓝、紫光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绿光被透射、反射最多,光合中很少利用,生理无效光;B.对生长品质的作用:紫外线与植物的形态,色泽,品质有关:破坏生长素的作用,因而抑制植物细胞伸长,高原、高海拔地区植物茎叶比较矮小的原因;高原和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光在大气中路程短,紫外线吸收少,紫外
20、线丰富,有利于苹果的着色(红色), 海拔太低(紫外线低) 、太高(温度低)都不利。高原、高海拔地区瓜果糖份重,与昼夜温差大有关。作物光能利用率低的主要因素?1、漏光损失。作物生长初期植株较小,日光大部分漏射到地面而损失。栽培措施得当,使其较早封行,则可减少作物生育期中田间漏光的损失。 2、反射及透射的损失。反射及透射损失的大小与田间作物株型及叶片厚薄等有关,如密植合理,作物株型较为紧凑,叶片较直立的,其反射光的损失就较小,至于透射的多少则与叶片的厚薄有很大关系,一般约透过太阳辐射的 10-20%;但非常薄的叶片可透过 40%以上。3、环境条件不适。 (1)光强的限制。在弱光下虽然其它条件适合,
21、光合速率也较低,因为受到光照强度的限制。当光 照强度增高到光饱和点以上时,超过光饱和点的光又不能利用于光合作用,甚至直接或间接地使植物受到损伤。(2)温度过低或过高影响酶活性。 (3)CO2 供应不足,使光合速率受到限制。 (4)肥料不足或施用不当,影响光合作用进行或使叶片早衰等。 克服光能利用率低当前我们人力所及的途径是什么? 1. 减少漏光损失。栽培措施得当,使其较早封行,则可减少作物生育期中田间漏光的损失。 2. 减少反射及透射的损失。要注意培育理想的株型,合理密植,并加强水、肥管理,减少光能的损失。 3. 一方面要培育优良品种并进行合理密植;另一方面还要造成最适的环境条件,增加光合速率
22、及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15. 群体内光强分布公式、特点?Beerlamert 定律:单色光通过有色真溶液时,光强按负指数衰减。日本学者提出,当作物叶片为水平分布,太阳直射光从叶片最上层至下层,遵循 Beerlamert 定律,光强按负指数衰减。F:为从上至下的累计叶面积(系数) ,0FK:为群体消光系数,代表光强在叶层内垂直衰减速率,是常数禾谷类作物的理想株型(使上、中、下每单位叶面积得到相等的光强)特点?(如紧凑型、平展叶型的玉米类型)禾谷类作物的理想株型(使上、中、下每单位叶面积得到相等的光强) “直立叶有利于向群体下层透光,而水平叶有利于截获光” ,所以,1963 Verhagen 年提
23、出“理想叶群”的概念,他认为,理想的消光系数随着群体深度与叶面积增加而增加,即群体上部消光系数小,逐渐向下消光系数变大,成为一种等腰三角形状,使每单位叶面积得到相等的光强。 理想的光分布与叶群结构是 ,适当高的叶面积,高密下的倾斜叶(使 K 低些) ,最好是上直下平即群体上部叶片叶角小(直立) ,向下叶片叶角加大(变成水平) ,最有利于群体对光能的截获和在群体内的均匀分布,玉米植株高大,叶片空间密度低,是最容易达到理想株型的作物。间混套作是达到这种目标的可能途径之一。紧凑型和平展叶型的玉米类型1)平展叶型群体上层叶片受光强,超过光饱和点的光强成为无效光强浪费,而下层叶片受光弱,光KFdIKIF
24、d1IFI0:为 光 照 强 度 , eIeII KFFKFF FIdIdIF 000 00ln ln00补偿点附近,这类品种不耐密植,在密度较大时,NAR 急剧减小,CGR 不高,空杆率(%)增高。直立叶片群体既没有受光极强的叶,也无受光极弱的叶片,所以,超过光饱合以上的无效光能少,因光不足而严重抑制中、下层光合作用的情况也少,光强在群体内部分布较均匀,这类品种耐密植,密植下 CGR 较高。2)同时叶片直立上冲,株型紧凑的群体通风条件较好,co2 浓度高,RUBP 羧化/ 加氧酶(Rubisco)催化羧化活性增强,生成 2 分子的 PGA,进入光合碳还原(光合作用)途径;群体通风条件不好,
25、co2 低,o2 / co2 浓度高, ,催化加氧活性增强,光合碳氧化,进入光呼吸途径。3)同时由于田间小气候的通风透光变化(分析昼夜幅射、下层叶片的蒸腾,对群体内的温、湿度影响) ,对作物病、虫的发生、倒伏产生影响。16. 在作物群体内部二氧化碳垂直分布的昼间特点?(作物生产上要十分重视通风透光的原因所在, (见 10 题)特点:白天,由于光合作用消耗,群体中部和上部的 C02 浓度较小,下部稍大一些。作物群体上中层光照充足,光质好,但 C02 浓度相对较低;下层的 C02 浓度较大,光照却又较弱,光质差,各自都成了增加光合成的限制因子。哪些因素影响通风透光?植物种植密度、温度,光照、水分、
26、风力大小风与作物的关系(特别是引起作物倒伏)?好处:加速植物表面和冠层内的物质、热量的交换,植物间的传粉等,适度的风速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坏处:1. 对土壤的风蚀、植物的机械性伤害,:2. 引起作物倒伏:(1)倒伏减产的原因:破坏叶片在空间自然的镶嵌状态,对光合不利:对茎的破坏,对物质运输不利;后续病、虫;对收获不利。禾本科作物开花后倒伏愈早,减产愈重。(2)倒伏的时期和天气状况:禾本科作物开花后愈近成熟期,穗部变重,重心上移,倒伏的力矩增加(所以,矮杆抗倒伏力强) ;风、雨交加的天气。(3)倒伏预防:选用抗倒伏力强的品种;栽培技术上。A.合理密植,密度与单茎生长状况有关(通过光环境和土壤养分)
27、 ;B. 合理的 N 肥用量和时期;C.合理的灌溉:量和时期。3. 产生“光斑效应” :植株一定频率摆动,有利于群体中下部的叶片接受到直射光(无风时是低强度的散射光) ,提高群体光合同化: 4. 向茂盛的作物内部补充 co2 5. 干热风:风速大于 3 级、温度大于 30、湿度低于 30% 的风使叶片蒸腾作用过速,在华北平原冬小麦生育后期降低粒重。17. 复种的意义? 1 有利于扩大播种的面积和单位面积年产量2 有利于缓解粮、经、饲、果、菜等作物争地的矛盾,促进全面增产3 有利于稳产复种的条件?热量、水分、生产条件我国复种的 2 个特点? 1. 套作复种和接(平、换)茬复种。2. 耐寒作物(小
28、麦为主)与喜温作物的搭配。2 个最重要的节约积温的技术?理解:在我国的特殊意义及“33=9 不如 25=10”的内含?1. 地膜覆盖技术2. 套作技术18. 间、套作(种)的异、同?不同:相 同 点 : 同 一 时 间 有 两 种 或 多 种 植 物 生 长 在 同 一 土 地 上 , 既 存 在 作 物 共 生 期 , 能 够 提 高 土 地 利 用 率 , 实现 增 产 。合理间、套作(种)增产的原因?间、套作的人工复合群体是学习自然群落“空间成层性和时间演替性”的典范,可对资源达最成分的利用。1 充分利用空间、增加叶面积系数2 充分利用边行优势(边行通风透光好,根系吸收范围大)3 用地和
29、养地相结合4 增加抗逆能力,稳产保收5 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发挥作物丰产性能19. 轮、连作产生的历史背景?轮作在无肥或少肥的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阶段是农作的基本技术(特别是旱地), 是保持耕地连续种植主要技术之一. 在工业革命后的商品经济时代, 化肥及农药( 杀虫,杀菌及除草剂)的大量而廉价供应及良种、先进的栽培技术的应用,成为连作的主要物质和技术支撑.为什么发达国家目前在有机食品生产中对欧洲近代 N o r f o l k 轮作式重新受到到关注?利用轮作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的使用;农业(种植业)和牧业的结合,增加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等等连作障碍的几个生物学特点?连作障碍的两个特点:作物特异性:
30、对不同种类作物特别是亲缘关系较远的异种作物之间,可以克服这种障碍。有害物质的浓度积累:连作年限的增加有加剧的趋势。连作在现代农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应用价值(理解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矛盾)? 连作的必要性 资源利用决定连作 社会需要决定连作 经济效益决定连作 连作的可能性 作物耐连作特性允许连作 高物质,能量投入水平允许连作 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允许连作 连作的“遗憾”但是轮作对于土传病、虫害的良好生态防治作用和对土壤环境的更新作用 即使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也是不能忽视的.当前,我国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生产中应重视轮作技术的应用.美国的现 代农业中,玉米带长期实行玉米与大豆的轮作.20. 土壤形
31、成的五因素? 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年龄(时间)天然植被是良好土壤肥力的缔造者和保护?不同质地土壤生产性能?(理解:不同大小的固体颗粒数与总表面积和比表面的关系;固体颗粒与土壤的热特性 、固体颗粒大小与土壤 3 种孔隙的关系、 固体颗粒大小与胶体特性、固体颗粒大小与根系生长的关系。 )不同质地土壤生产性能通透性 保蓄 性 热状况 养分含量 适耕性 扎根条 件 各级土粒比例沙土 好(强) 差 温差大 低 好 易扎根 沙粒含量高壤土 中 中 比较稳定 中 良好 好 沙粒、粉粒及粘 粒比例适宜粘土 差 强 平稳 高 不易 差 粘粒比例高土壤中 3 种孔隙与水、气含量关系?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为什
32、么需要用相对含水量?相对含水量:是指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它可以说明土壤毛管悬着水的饱和程度及有效性与水气状况,是农业生产上常用的土壤含水量表示方法。其计算如下:土壤相对含水量(%)= 10田 间 持 水 量土 壤 含 水 量土壤相对含水量为 5080%,适合于多数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或为氨化作用)和 腐殖化过程?(是土壤微生物释放养料、消耗有机质和积累有机物质,贮存养料的过程)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留体发生两个方面转化:一方面将有机质分解成为简单的物质。如无机盐类、二氧化碳、氨气等,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就是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或为氨化作用) ,是释放养料和消耗有机质
33、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微生物作用于有机物质,使之转变成复杂的腐殖质,即腐殖化过程,它是积累有机物质,贮存养料的过程,以后再经过矿质化过程分解供应植物。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重点理解这是水气矛盾、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矛盾的协调)1. 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团粒结构具有多级孔性,不仅总孔度大,而且具有大小孔隙比例适当的孔隙性,为优化肥力功能奠定了基础;2. 能够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团粒内部的毛管孔隙保水能力强,起着“小水库”作用,团粒之间的大孔隙是良好的通气透水的通道,从而协调了水气矛盾;3. 能协调保肥与供肥性能。团粒之间氧气充足,好气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等迟效养分转化速度快,供
34、肥能力强;团粒内部为嫌气条件有利于养分的贮藏和积累,起着“小肥料库”的作用;4. 具有良好的物理性和耕性。由于水气协调,大,黏结性较弱,耕作阻力小,宜耕期长,耕作质量好,土壤疏松,根系穿插容易。总之,团粒结构是一种良好的结构,具有团粒结构较多的土壤,能协调水、肥、气、热土温变化小而稳定,又由于团粒之间接触面较诸肥力因素,土壤肥力较高。21. 什么是矿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率?“猪多、肥多、粮多” 反映出物质(N 、P、K 等)上升式循环,这在什么条件下成立(氮从土壤中移出的 4个主要途径)? 李比希的矿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的历史功绩在什么方面?22. 土壤耕作与施肥
35、、灌水有什么不同?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最早发展起来的一项最基本的农业技术措施. 其目的是创造良好的耕层结构和适度的孔隙比例;调节土壤水分存在状况;协调土壤肥力各因素间的矛盾;清除杂草和疏松表土;形成高产土壤。当土壤里不能提供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时,对作物进行人为的营养元素的补充的行为称为施肥。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有那些类型?基本耕作:是影响全耕层的耕作措施,对土壤各种性状有较深远的影响。可分为以下三类:翻耕、深松耕、旋耕。表土耕作:是在耕地后进行,目的是配合翻耕等基本耕作,为作物创造良好的良好的播种、出苗和生长条件。其整地措施包括耙地、耢地和镇压等。重点掌握基本耕作的 3 个类型及特点?基本耕
36、作:是影响全耕层的耕作措施,对土壤各种性状有较深远的影响。可分为以下三类:翻耕、深松耕、旋耕。翻耕:最大特点是上下土层翻转,使杂草、残茬、肥料等掩埋、调节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和利用晒垡、冻垡作用。耗能量高,在干旱少雨多风地区,引起土壤风蚀,沙尘暴;南方丘陵山地,暴雨引起水土流失。深松耕:用无壁犁、凿形犁、深松铲对土地进行深松土,一般深度 2530 厘米,最深 50 厘米,可以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但不翻转土层。主要是疏松土层。旋耕:用旋耕机安装犁刀,旋转过程中。具有具有碎土、松土、混拌、平整土地的作用,可将犁、耙、平 3 种作用一次完成,作业深度浅。 三种质地土壤的宜耕期有何特点?土壤含水量与
37、宜耕期的的关系:土壤最适宜耕作的含水量(%)范围称为宜耕期。1. 粘土的宜耕期内,粘结力和可塑性都较小,耕作阻力较小,质量好,含水量范围最窄;2. 壤土宜耕期内,粘结力和可塑性较小,耕作阻力较小,质量好;含水量范围较宽; 3. 砂土无论含水量多少,粘结力和可塑性都较小,宜耕期的含水量范围最宽,啥时都能耕作;粘土为什么是耕性不良的土壤?(耕性的好坏影响耕作的难易、宜耕期的长短和耕作质量的好坏)含粘粒多的粘重土壤,粘结力、粘着力和可塑性较大。湿时耕作易粘农具,产生垡条,工作质量和效能均差;干时耕作土质变硬且阻力大,耕作困难,质量差,效能也低。23. 中国传统农业中把“精耕”作为提高产量的主要手段,
38、这么做科学吗?为什么?24. 什么是播种期确定的同步性原理?同步性原理:通过适期播种使作物的生育进程与良好的季节进程保持同步性,使作物生育良好,特别是要使作物经济产量直接形成期处于当地 温、光、水最好的季节;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限制因素,通过适期播种,特别要使经济产量直接形成期减少或避免生物或和非生物因素的胁迫。播种期确定的农艺学原则1 通过播种期调节气温和土壤墒情有利于出苗2 通过播种期调节,使孕穗至开花期避开低温和高温的影响(1)喜温作物如早稻的孕穗和双季晚稻开花期防止低温;双季晚稻开花期由反推法;(2)耐寒作物如小麦要协调年前营养生长量、年后孕穗开花期的冷害和高温逼熟矛盾。3 按品种生态类型
39、确定播种时期4 通过播种期的调节,使经济产量形成的直接生育期避开(躲过)不利的天气影响,提高此段的CGR。5 通过播种期的调节避开病虫的危害:玉米适期早播,有利于避开苗期的地老虎危害。 6 根据当地的种植制度确定播期:如:小麦/玉米和小麦玉米的播期不同。25. 种植密度确定后,为什么还要注重种植方式即均匀度?正方型和长方型种植有何特点?正方型:株距与行距相等:能获得最早和最大的光截获量,地力利用充分;但通风透光差,不便田间管理,对抗倒伏和病虫不利。长方型:行距大于株距;株间竟争开始早,封行(垄)迟,甚至不封行(垄)二 、名词解释复种:指在同一田地上一个年度内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是
40、一种在时间上集约利用土地的种植方式。混作: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可以认为是间作的一种初级形式。 ( 表示)套作:在前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或带间播种或移栽后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它是一种积温节约的技术( 表示) 。轮作:在同一田地上,不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不同的 复种方式.连作:在同一田地上,不同年度间种植相同的作物或相同的复种方式.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发育特性):而发育作为在营养生长基础上的生殖生长,它与温度、每日光照时间的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正相关,在不同的作物以及不同类型有质的不同。小麦与水稻、玉米等作物间亦有明显区别。春化作用:温度对耐寒作物(冬小麦,冬大麦
41、,黑麦,甜菜,白菜,甘蓝,胡萝卜等) 发育转变影响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作物生长节律与环境节律的吻合程度。农业生产结构:农业内部的组成及其比重,它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是一种动态的结构。连作障碍:同一作物在同一地块上连续种植,引起产量、品质下降的现象。生育期: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生产上常用播种到成熟的天数。生育时期:又可称物候期、发育时期。在作物一生中,外部形态上出现若干显著变化的时期.光的形态建成:由光控制细胞的分化、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即光控制发育的过程。光补偿点:间、套种时作物种类的搭配,林带树种的配置,间苗,修剪,弱光 下避免高温和作物合理密植都与此有关光饱
42、和点:过强光照引起光抑制,中午高温强光下,光合作用的“午休”(有干旱、缺肥等胁迫下,光抑制更重) ,甚至光氧化(即破坏,几天不能恢复) 。活动积温:将大于或等于生物学零度的日平均气温逐日累加.有效积温:日平均气温与生物学零度差值的逐日累加。高温逼熟:作物在生育后期遇不适宜的高温,使光合作用器官提早衰老,产品器官灌浆充实能力提早消失的现象。无霜期:终霜冻日至初霜冻日持续期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绿色叶面积总数净同化率(NAR):净同化率是叶面积的质量指标:它是所有叶片光合作用减去呼吸消耗(包括其他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后的净干物质生产能力 (光合生产率)概念:作物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干物质
43、生产能力作物生长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的干物质总重的增长率作物生长率(CGR ,g/m2. d ) 叶面积系数 净同化率(g/ d)种植密度:种植制度是耕作制度的核心部分,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布局与种植方式的综合。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栽培作物的种类、面积和在地域上(农田上)的分布种植方式:包括单作,间作,混作,套作徒长(旺长):营养生长过旺,导致生殖生长器官(或产品器官)的发育生长受到一定程度阻碍的现象土壤质地:土壤中不同大小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即土壤的沙粘程度田间持水量:一般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土地宜耕期:土壤最适宜耕作的含水量(%)范围称为宜耕期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是指氨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硝化细菌将氨氧化为硝酸的过程。通常发生在通气良好的土壤、厩肥、堆肥和活性污泥中(百度)反硝化作用:又称 脱 氮 作 用 。 反 硝 化 细 菌 在 缺 氧 条 件 下 , 还 原 硝 酸 盐 , 释 放 出 分 子 态 氮 ( N2) 或一 氧 化 二 氮 ( N2O) 的 过 程 ( 百 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