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摘 要: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人类社会的发展理论经历了一个从“经济增长理论”到“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理论” ,再到“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渐进深化的过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辩证统一,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先决条件和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必将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效益。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任
2、务。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论文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一、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含二个重要的内涵:一是需要,指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将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二是限制,指人类的发展和需要应以地球上资源的承受能力为限度,通过人类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活动,对发展进行协调与限制,要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限制,以求与自然环境容量相适应。没有限制的发展,
3、便不能持续。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最终目标。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倡导可持续发展模式更是迫在眉急的。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在人类深刻认识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能力基础上提出的。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持续生存。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竞相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过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维持较高消费水平的需要。工业生产虽然增长了几十倍,但却出现人口膨胀
4、、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贫困加剧和各国发展失衡的社会矛盾。可见经济要持续发展,社会能够和谐发展,保护好环境是关键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不但涉及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发展就是高消耗,高增长的消费经济模式,不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来促进经济发展,造成人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定律,应用到作为有机整体的人与自然环境系统。满足人类需求是社会发展的中心。要求人类在尽量减少资源消耗的基础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做到少投入多产出,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增长,使系统内部在相互协调的情况下,物质能量的转化率达到最佳效果,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要求人们在
5、消费时,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以减少自然的负荷,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良好状态,成为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二、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分析 (一)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酸雨污染。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二)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在“七五”期间曾得到较好控制,但近几年
6、又有所恶化。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例如:滇池是昆明最大的饮用水源,供水量占全市供水量的 54%,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 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 (三)植被破坏更加严峻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 30%。尽管建国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更为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 13 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
7、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关于环境保护的定义,可以概括为:环境保护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为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经济、宣传教育的等等。其目的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始终存在这样一种观点:环境保护总是与经济发展相对立,环境保护只会加重经济发展的负担,特别是当经济面临困境的
8、时候,首先考虑的应当是牺牲环境利益甚至环境安全来保证经济稳定和经济安全。这种观点的存在,充分表明人们至今还未摆脱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的思维定势。实际上,只有彻底摆脱这一思维定势,才能正确认识环境保护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深刻内涵。以我国为例,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这是因为我国已经认识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拦路虎”和“限速器” 。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量较大,废弃物排放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突出,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的任务非常艰巨。据统计,环境污染使我国的发展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 6%左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约占GDP 的 15%左右。追求以牺
9、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不但会造成人类生存条件恶化,从长远来看也会极大的限制经济发展。我国把保护环境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主要就是基于对保护环境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去年,我国部署的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中就明确指出,要强化环境保护措施,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这在历史上开创了一个以环保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全新理念和机制,这也是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的一个现实体现。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最权威、最具概括性的是 1987 年联合国环发大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10、中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把生态、环境、资源看成发展的前提条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必须辨证地予以分析,绝不可孤立地、割裂地看待两者的关系。只有辨证地分析、把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才能在实践中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有所作为。 四、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1)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区别对待,利用生态环境优势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寻求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区情、市情乃至省情有着透彻的了解,从而做到趋利避害、发挥优势。 (2)当前在优化环境与发展经济方面存
11、在的主要问题,必须依靠推进可持续发展来解决。尽管近年来过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保护的举措,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必须清醒地看到,生态环境建设仍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从全国情况来看,主要是污水的达标排放问题、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问题以及群众反映的饮水安全问题、有毒有害气体排放问题等,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依靠坚定不移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才能切实加以解决。提升生态环境,迫切需要依靠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来保障。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不断地加大投入,完善设施,而这需要经济发展作保障。否则,生态环境建设最终难以落实。 (3)牢牢把握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
12、应当认真落实生态立国战略,把加强生态保护、发展特色产业、构建社会和谐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既注重充分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要科学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辨证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无论是从国际、国内发展的成功实践来看,无不印证这样一个道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良好环境为前提;要优化生态环境,必须以发展经济作保障。因此,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不能顾此失彼,必须统筹兼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一时的经济发展,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环境。做到两项工作一起抓,两种成果一起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04). 作者简介: 樊樊傲(1995 )吉林省吉林市人,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2014 级本科在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