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语之四:为己之学.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6071015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之四:为己之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语之四:为己之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语之四:为己之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论语之四:为已之学学而第一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开篇就谈到人生的两大快乐:学习之乐和朋友之乐。学习之乐和朋友之乐是世人共有之乐,是最普遍、最广泛的快乐,而“人不知而不愠”的快乐则远非常人可得,孔子说,我们若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的话,就可以为君子了! 我们知道,孔子常将人分为两类:君子和小人,在论语中,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句子就有十几处,如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子

2、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子路)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卫灵公)孔子曰:“君子有三畏

3、: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阳货)君子是仁、义、礼、智等德性的象征,是人通过修养的工夫不断攀升的标的。由此可见,“人不知而不愠”一种难能而可贵的精神境界。句中的“知”有两层意思,一是了解,二是理解,言下之意还有宽容。想一想,累二十工夫,学富五车还有满腔抱负,却不得人赏识和重用,心中的愤懑之情可想而知,有的人可能因此就愤世嫉俗了,更有甚者因此就郁郁而终了,比如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到一林中隐居,后得知自己的变法主张被废弃之后就郁郁而终了,再如屈原被人排挤后投江而死。由此可见,要做到人不知而不愠着实不太容

4、易,也许,这正是孔子称其“不亦君子乎?”的原因吧。那么接下来,我们会问一个问题:不被人理解却不必恼怒的依据何在?孔子提到“为学”的二种境界:为已之学和为人之学,他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又说:“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为禽犊。”可见,为已之学是要通学习来修养自已的德性,通过知识的累积来扩充自己的智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然能感觉到快乐,而且这种快乐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这种愉悦还有可能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悟,因而你自然会有知音难觅感慨,所以孔子才说,有朋自远方来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因为知已难求啊!其实,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不断地演绎着这种惆怅,如列子汤问中的俞伯牙

5、和和钟子期。(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2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

6、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而孔子认为,即使没有知音,没有人能理解和赏识我,也不必因此恼怒,因为我已感受到学而有得的快乐,这是我可以通过主观的努力可以获得的快乐,而知音有与否则包含诸多客观的限制,并非求而后能得,因此不必恼怒。这就是一种为已之学!为人之学是什么呢?此处之“人”为他者,孔子说今之学者为人是说在他那个时代,学习包含太多功利的目的譬如教化百姓、经营之利、政治功名等等。实际上,孔子并不一昧反对为人之学,

7、只是强调为人和为已之间的本未关系。孔子认为,不论是从事经营还是政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行,一个德淳行厚的人才能最大程度地将自己的观念贯彻下去,因此,先做好“为已”的工夫才能达到“为人”的目标。古人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也是同样的意思,既使在最穷困的时候,我们仍然不能放弃修已,一旦有条件也不能忘记修已以安民,修已是为已之学,安民是为人之学,先修已而后能安民。大学开篇即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里隐含着上述逻辑:所谓大学,先修已德,后使民德新,若是二者兼修,就可以称之为达到大学的最高境界了。然而,正如上文所言,一个人的德性、学识是否能够得到赏识是

8、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纵如孔子也未将其宏图伟略付诸于实践,何况其余?但是,我们能完成为已之学已是不易,因此“人不知而不愠”,孔子用“不愠”一词非常恰当,知音难觅,倘若没有,不必恼怒,这是一种胸怀、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但人不知亦非乐事,所以,“不愠”并非“乐”,而是一种异常孤独的从容!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了这种从容和淡定,“钣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倘使要我以不义的方式的获得功名利禄,我宁愿贫穷、甘愿孤独,这就是君子的思维,所以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论在什么时代,社会能给我们提供的机会是非常少的,这就注定君子们要懂得欣赏和享受这种孤独,

9、而孔子的独到之处在于他五千年前就预见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他提倡的这种价值理念无疑为后代知识分子的生命提供了依据,慰藉了不少生灵。今天,我们仍然会在端午节时缅怀屈原,除了同情,不也还包含着一种赞赏吗?至少孔子是非常赞赏的,他认为这种孤独的气质在颜回身上有最佳的体现,他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亦不改其乐。”是颜回不器吗?非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是甘于穷困而不合流的气节。如果说天命如此,孔子是甘愿隐匿的,在论语。泰伯中,孔子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天下之有道无,乃是天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3今天,我们常常问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学什么?我想学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古代有礼、乐、射、御、书、数,今天有人文和自然科学,每一种学科,每一个专业都能教会你至少一种技能,此之所谓成器。但这并不是大学之根本,譬如口才,你可以用它来号召全民共赴患难、勇闯难关,你也可以用来煽动百姓发动战争,譬如技术,你可以用它来造福于民,亦可用它来祸及生灵,所以说,大学之道并不在技艺,而在德性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