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6069347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对应教材第五章及第五章附录)在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行为理论就是要研究消费者的资源配置行为,即消费者如何用有限的收入购买到适当的消费品以获得最大的满足。通俗地讲,所谓消费者行为理论,就是对下面 2 个问题作出回答,即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根据什么原则来决定购买何种消费品,每一种买多少?消费者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得到最大的满足(用经济学术语说,即达到消费者均衡)?第一节 效用一、效用的概念经济学把消费者在某种物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称为效用。满足程度高就是效用大,反之,满足程度低就是效用小。如果消费者在商品消费中感到快乐,则效用为正;反之,如果消费者感到痛苦,则效用为负。商品所

2、以能带来效用,主要是因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本身具有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人们消费某种商品,实际上是在利用商品的使用价值,并在对商品有用性的使用中获得一定的效用。因此,使用价值是效用的物质基础。效用与使用价值密切相关,但又截然不同: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有用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是否消费商品而转移;而效用是对消费欲望的满足,它是一种心理感受,人们只有消费商品才能获得效用。二、效用的三大特征效用是商品对欲望的满足,是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效用具有主观性、非伦理性和差异性三大特征。1、主观性(主观感受) (如隐形眼镜):某种物品效用的大小、有无,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

3、商品时的主观感受。例如,一支香烟对吸烟者来说可能有很大的效用,而对不吸烟者来说,则可能毫无效用,甚至为负效用。2、非伦理性(中)性:效用是对欲望的满足。欲望是中性的,商品满足的欲望,可以是求知、求美等有益的欲望,也可以是吸烟、酗酒等不良的欲望,甚至还可以是背离道德、违犯法典的欲望,比如吸毒和赌博。从这个意义上讲,效用是中性的,没有伦理学的含义。3、差异性:效用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对不同的人而言,同种商品提供的效用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个人,同种商品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带来的效用也是不同的。因人而异:一本行政法参考书对法律专业、信管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效用。因时而异:电风扇夏天效用大

4、,冬天没有用甚至会带来负效用。因地而异:毛皮大衣对爱斯基摩人效用很大。三、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消费者行为理论要研究效用最大化问题,对于如何研究效用,经济学家有两种不同的理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是可以用来表示和衡量物体长度、重量等具体大小的数字,比如1、2、3、4 等。19 世纪的经济学家,比如英国的威廉杰文斯、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和法国的里昂瓦尔拉斯认为:基数效用论的观点:效用是可以用效用单位来计量其大小的,正如重量可以用千克来计量一样。效用单位为“尤特尔”Util不同商品的效用和同一商品各单位的效用是可以加总而得出总效用的。因此,效用是可以用基数来表示的。分析方法:边际效用分析方

5、法序数效用论的观点:序数是指事物之间前后、高低排序,比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V.帕累托、J.希克斯等和 20 世纪的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既不能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消费者满足程度的高低和顺序。因此,效用只能以序数来表示。分析方法: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现代经济学家通常假设效用以序数表示,而不以基数表示;多数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而不是边际效用分析方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两种效用论完全不相容。事实上,这两种理论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第二节 边际效用与消费者行为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可以同时消费多种商品,并同时获得多方面的效用,为简化分析,我们先研究只消费一种商品时的总效

6、用和边际效用。一、总效用和边际效用1、总效用(TU)总效用是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总效用也就是各单位商品效用的和。总效用是商品消费量的函数。如果用 TU 表示总效用,Q 表示商品量,总效用函数就是 TU=f(Q) 。2边际效用(MU) MU= = Q=1MU=TUnTUn-1物品的边际效用,是指该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减)一个单位所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或者换一种说法,边际效用是指所消费物品之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提供的效用。其数学表达式为:MUX = TU X/X,假如商品 X 是无限可分的,这一公式还可以进一步表述为:MUX = dTUX/dX。其中 MUX为边际效

7、用,TUX 为总效用, X 为商品数量。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观察人们的行为和心理,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性现象,当我们越来越多地消费一种物品时,获得的额外(边际)满足程度会下降。例如:一个饭量较大的人吃馒头,当他非常饿时,吃第一个馒头觉得最香,最好吃,效用很大,30 个单位;再吃第二个馒头觉得也不错,好吃,效用也不小,20 个单位;吃第三个馒头时已经快饱了,觉得馒头也就那么回事吧,效用只有 10 个单位;吃第四个馒头时,吃不吃都无所谓,效用等于 0;如果再吃第5 个馒头,就会肚子发胀,消化不良,产生负效用(带来痛苦) ,10 个单位。表 3-1TUQTUn-1TUn-1QnQn-1商品消费量 Q 边际

8、效用 MU 总效用 TU012345030- 0 =3050-30=2060-50=1060-60=050-60=-10030+0=3030+20=5030+20+10=6030+20+10+0=6030+20+10-10=50上述现象,经济学家称其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这个规律告诉我们: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使用价值既定的条件下,商品消费量越小,边际效用越大;商品消费量越大,边际效用越小;如果增加单位消费品不能获得任何满足,边际效用则为零;当商品消费量超过一定数额,继续增加消费的商品,不仅不能带来愉快,反而会造成痛苦,边际效用变为负值。边际效用递减变化可以直观地用表 3-1 反映出来。理解“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时要注意几点: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正比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数量成反比边际效用递减具有时间性一般情况下,边际效用总是正值(0),即消费者不会把消费量增加到带来痛苦的“负效用”地步。边际效用为什么会递减呢?第一种解释:生理的或心理的原因: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越多,生理上得到满足或心理上对重复刺激的反应就递减了。 (喜新厌旧的情结)第二种解释:若 MU 不递减,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消费量将会越来越多,以致无穷。 (反证法)较好的解释:设想每种物品都有几种用途,再假定消费者把用途按重要性分成几个等级,当他只有一个单位的物品时,作为有理性的人之理性的行为,他一定会将该物品用于满足最

10、重要的需要,而不会用于次要的用途上,当他可以支配使用的物品共有两个单位时,其中之一会用在次要的用途上;有三个单位时,将以其中之一用在第三级用途上,如此等等。所以某种消费品之一定数量中的最后一个单位给消费提供的效用,一定小于前一单位提供的效用。设想每种物品(如水)都有几种用途(饮用、洗衣、浇花草) ,再假定消费者把这些用途按其重要性加以分级,因此,消费者必然把第一个单位的水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饮用) ,然后再把其它单位的水依次满足较不重要的用途(洗衣、浇花) ,这样由于不同单位的水先后用于满足其重要性依次下降的用途上,所以该物品的 MU 必然随消费量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 (现实中的选择)总之,边

11、际效用递减规律是西方经济学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用来解释需求规律(定理)的一种理论观点。它是在考察总结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出的一个理论命题。当然,它的有效性要以假定人们消费行为的决策是符合理性为其必要前提的。4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让我们再回头考察表 3-1,我们可看出:MU0,TU 增加MU=0,TU 达到极值MU4,MU 在横轴下方,TU 下降二、消费者均衡1、消费者均衡的定义消费者均衡指的是消费者达到最大满足程度,也即消费者从消费中得到的总效用最大时的一种状态。当然,理性的消费总是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但任何现实的消费行为总要受到诸多限制和制约,比如消费者收入的限制,商品价格的约束以及购买多种商

12、品的取舍等。因此,效用最大化总是特定条件下的最大化效用。在经济学上,消费者均衡是指在预算收入、商品价格、货币效用以及消费偏好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把有限的收入合理而充分地用于各种商品的购买或消费选择上,以获得最大效用。简而言之,消费者均衡就是特定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那么,消费者根据什么原则来购买商品,从而实现效用最大化呢?或者说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呢?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假定前提:消费者的嗜好与偏好是给定的,就是说,消费者对各种消费品的效用和边际效用是已知和既定的;消费者决定买进各种消费品 X、Y 和 Z,X 的价格 PX、Y 的价格 PY和 Z 的价格 PZ是已知和既定的;消费者的收入 M

13、是既定的。还假定他的收入全部用来购买这几种商品我们知道,由于收入(亦即他用来买进 X、Y 与 Z 的货币)是固定不变的,他买进某种商品的数量越多相应地能够买进其他商品的数量就越少。而随着数量的增加,该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与此同时,相应地递减的商品的数量使其际效用递增。为了使得他花费 M 元所换得的各种商品效用之和即总效用达于极大值,他将调整其买进的各种商品的数量,将所购得边际效用较低的那一单位的货币转过来购买边际效用较高的那一种商品,直到他买进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或者换一种说法:他花费的每一元钱所买进的每种商品之边际效用都相等。X 的边际效用/P X = Y 的边际效

14、用/P Y = Z 的边际效用/P Z= 单位货币(一元钱)的边际效用在这个时候,他花费一定量收入于 X、Y 和 Z 所得到的效用总和已达到极大值。如果再改变这一组合,将移用购买某种商品的钱去增加购买另一种商品,就会使得因少买前一种商品所损失的效用,超过他多买后一种商品所增加的效用(因为边际效用递减)。因此在这时,他不会再改变其购入的 X、Y 和 Z 的数量,亦即消费者在这个问题上的决策行为已达到均衡状态。所购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这就是消费者均衡的条件。用更一般的形式表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可写为:在 P1Q1 + P2Q2 + P3Q3 + PnQn = M 的限制条件下

15、,MU1 /P1 = MU2/P2 = MU3 /P3 = MUn /Pn = MUm 式中,P 1,P 2,P 3Pn 为种物品的价格,Q 1,Q 2, Q3, Q1 为种物品的购买量,M 为消费者的收入,MU 1,MU 2,MU 3, MUn为种物品的边际效用。MU m为每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消费者花费的每一元钱所获得的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都相等(每元边际效用相等) 。基数效用论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得出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是,人们用全部收入购买多种商品,用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且都等于货币自身的边际效用。用来购买某种商品的货币的边际效用是指增加单位货币所购买的商品带来的边际

16、效用。它通常用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商品价格的比值来表示大小。即: mu p商品的边际效用商品的价格比如,一块巧克力的价格为 5 美分,它提供的边际效用为 10 效用单位, 则购买巧克力的货币的边际效用 = = =2。即增加 1 美分就要使总效用增加 2 个效用单位。如果用 MUm表示货币的边际效用,P 1,P 2,P n表示各种商品的价格,MU 1,MU 2,MU n表示相应的商品的边际效用,则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可写为:= = = MUm一般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固定不变, (每次购买所用货币数量不大,其边际效用变化甚微,可以忽略不计) 。举例说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假定消费者准备以 10 元购买三种彼

17、此无关的产品 X、Y、Z,其市场价格Px,P y,P z分别为每斤 1 元,2 元、3 元,其边际效用 MUX,MU y,MU z如表 3-2 所列。表 3-2 预算限制下的消费选择产 品 X P=1 产 品 Y P=2 产 品 Z P=3消费量(斤)边际效用MUX=每元所得边际效用边际效用MUy=每元所得边际效用边际效用MUz每元所得边际效用1 12 12* 18 9* 24 8*2 10 10* 16 8* 21 73 8 8* 14 7 18 64 7 7 12 6 15 55 6 6 10 5 12 46 5 5 8 4 9 37 4 4 6 3 6 28 3 3 4 2 3 19 2

18、 2 2 1 0 010 0 0 0 0 0 0合计TU57(买 10 个)70(买 10 个)68买 3 个如果消费者把 10 元全部用于其中的某一种产品如仅购买产品 X,只得总效用 57 utils。但是,如果他按每元所得边际效用的高低,依次选择总额为 10元的三种产品 X3 斤,Y2 斤,Z1 斤,则在各产品每元所得边际效用都等于 8 MU1 P1MU2 P2MUn PnTU XMUxPxTU YMUyPyMUzPzTUzmu p105utils 时,可得最大效用 88 utils,比全部买 X 产品多得效用 31 utils。即= = = 8当消费者以一定的货币收入消费多种产品,或者对

19、一种产品采取多种消费方式时,一定要使最后一元货币所取得的边际效用彼此均等,才能取得总效用的最大化。这就叫作边际效用均等法则,或戈森第二法则,也叫效用最大法则(law of maximizing utility) 。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实际上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理论概括。无论人们是否了解这种理论,他们实际上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按这一原则进行消费和购买。前面讨论的是,消费者在每元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就能达到最大效用,实现均衡,这是一种情况,更为一般性的原则,是把“单位边际收益相等原则”作为决策的工具。面对有限的资源(时间、金钱等等) ,决策者分配资源给不同用途时,应使其在每一用途上的边际收益相等

20、。再举个例子,假设你想最大化你在各门功课中的知识量,但你只有有限的可利用的时间。你应该在每一门功课上花费相同的学习时间吗?当然不是,你可能发现,在经济学、哲学和数学上花费相同的学习时间时,各门课所用的最后一分钟,并没有给你带来相同的知识量。如果花费在经济学上的最后一分钟产生的边际知识量要大于数学,那么,把学习时间从数学转移到经济学上,直到花费在每一门功课上的最后一分钟所产生的知识增量相等时为止,那么,你就会提高你的知识总量。3消费者均衡的实现过程如果 即用在 x 商品上的货币边际效用大于用在 y 商品上的货币的边际效用,怎样调整?人们就应该把购买 y 商品的部分货币转用于增加对 x 商品的购买

21、,从而增加总效用。如果 即用在 x 商品上的货币边际效用小于用在 y 商品上的货币的边际效用。MUX PXMUy PyMUz PzMUX PxMUy PyMUX PxMUy Py怎样调整?消费者就会把购买 x 商品的部分货币转用于增加对 y 商品的购买,从而增加总效用。三、需求规律和消费者剩余1、边际效用与需求规律需求定理表明,消费者愿意买进的任一商品的数量与该商品价格呈反方向变化,价格高(或提高)则需求量少(或减少),反之则反是。为什么消费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具有这样的关系呢?可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说明。消费者购买各种物品是为了从消费这些物品中获得效用,他所愿意付出的价格取决于他以这种价格

22、所获得的物品能带来的效用。这也就是说,消费者所愿意付出的货币表示了他用货币所购买的物品的效用。例如,某消费者愿意以2 元购买一本书或一斤苹果,这就说明一本书或一斤苹果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是相同的。消费者为购买一定量某物品所愿意付出的货币的价格取决于他从这一定量物品中所获得的效用。效用大,愿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付出的价格低。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这样,随着物品的增加,消费者所愿付出的价格也在下降。因此,需求量与价格必然成反方向变动。货币的边际效用 mummum= 货币的边际效用可用商品边际效用与商品价格

23、的比来表示。在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条件下,商品价格的高低取决于该商品边际效用的小大。边际效用越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边际效用越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越低。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越大,商品消费量越小;边际效用越小,商品消费量越大。因此,需求量与价格必然成反方向变动。2、边际效用与消费者剩余经济学认为,人们以市场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他不仅可以得到与市场价格相当的满足,而且还可以得到额外的福利。这部分超过消费者在商品购买时所支付的市场价格的福利,就是消费者剩余。MU P原因:愿意支付的价格高于实际支付的价格(市场价格)消费者在某种商品的购买中获得的剩余,根源于他愿意支付的价

24、格(或意愿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或市场价格)的差额。意愿价格:对于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意愿价格是由各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的价格。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各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是不相同的,最后购买单位的边际效用最低。相应地,各单位商品的意愿价格也不一样,而且最后购买单位的意愿价格最低。市场价格:与意愿价格不同,市场价格则等于由消费者最后购买的商品单位的边际效用决定的价格。无论消费者购买多大数量的某种商品,任何一个商品单位都按最后单位的边际效用来支付市场价格,即按最小的边际效用支付市场价格。实际上,市场价格就是最后购买单位的意愿价格,即最低的意愿价格。综上所述,除最后购买的商品单位的意愿价格等于市

25、场价格之外,其他购买单位的意愿价格都高于市场价格,存在一个价格差额。这个差额就构成消费者剩余。例题: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为 2,磁盘的购买量为 2 张,磁盘的边际效用见表 3-3。mum=2意愿价格:P=购买 2 张磁盘,实际支付:22=4 元愿意支付:3+2=5 元消费者剩余:5-4=1 元或 2 个效用单位P98 表 3-3磁盘购买量(张) 边际效用(效用单位)意愿价格($)市场价格($)1234642032102222MU MUm在上表中,各单位的意愿价格是根据各单位的边际效用与货币的边际效用的比计算出来的,而市场价格则是由最低的意愿价格确定的。很明显,消费者购买 2 张磁盘,实际只支付了

26、$4,而意愿价格是 5$,存在$1 的货币差额,这$1 是消费者愿意支付而并没有实际支付的,就构成消费者剩余。另一方面,货币的边际效用 2,$1 相当于 2 效用单位。因此,消费者剩余也就是 2 效用单位的满足。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者剩余主要取决于商品购买量。随购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剩余就要增大。从这个意义上讲,丰裕社会的消费者福利大,短缺经济的消费者福利小。注意:消费者剩余是一种心理现象,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并未真正得到实在的利益,只不过他在心理上认为得到了。商家有时将此作为一种促销手段,先将价格(故意)定得很高,然后打折,报出一个比原价低很多的价格。第

27、三节 无差异曲线和消费者均衡一、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喜爱程度或满足水平。关于消费者偏好有以下 3 个基本的假设前提(消费者偏好公理) 。1、偏好的完全性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的组合。假设 A、B 分别表示两种商品组合,消费者可以,而且也仅只能作出以下三种判断中的一种:对 A 的偏好大于对 B 的偏好,对 A 的偏好小于对 B 的偏好,对 A 和 B 偏好相同(无差异) 。2、偏好的可传递性对于任何 3 种组合 A、B、C,若消费者已经作出判断:对 A 的偏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对 B 的偏好,对 B 的偏好大于(小于或等于)对 C 的偏好,那么消费者必须作出对 A

28、的偏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C 的偏好的判断。3、偏好的非饱和性就某种商品组合而言,消费者对数量较大的偏好必大于数量较少者的偏好,(消费量越多,满足感越大) 。二、无差异曲线人们消费各种商品,实际是消费各种商品的组合。在理论简化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成是两种商品的组合。1无差异曲线的定义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假设有两种商品 X 和 Y,它们在数量上可以有多种组合。表 3-2 列出了 X 和 Y 四种组合,还可以列出许多组合。这些组合所代表的效用都是相等的。因此,此表称为无差异表。根据无差异表的数

29、据,可以作出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就是能够给消费者提供相同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点的系列。消费者对这些不同的组合偏好相同(同样喜爱,满足程度相同)又叫“效用等高线” ,消费者的偏好是无限多样的。显然,一个偏好系统就形成一条无差异曲线,多个偏好系列就形成多条无差异曲线。正如地图上的等高线一样,无差异曲线表示两种商品组合的效用高度。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商品组合效用高度相等,而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商品组合效用高度不同。用几何方式表示的无差异曲线表 3-2 无差异表综合序号 X 的购买量 Y 的购买量A 1 6B 2 3C 3 2D 4 1.5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斜率为负斜率= 从无差异曲线的

30、走势、形状以及关系看,它具有三大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这是因为,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要得到相同的总效用,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时,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边际替代率:MRSxy在经济学上,这种消费者为了保持同等效用水平,在增加单位 x 商品消费时所必须减少的 y 商品消费的数量,被称为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of x for yMRSXY = |Y/X|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只不过在研究 MRS,我们注意的是它的绝对值第二,无差异线向

31、原点凸出(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的线,这是因为边际替代率递减。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 Y 的减少,它的边际效用在递增,因而每增加一定量的 X,所能代替的 Y 的数量便越来越少,由此可见若 X 以同样的数量增加时,所减少的 Y 越来越少,因而 MRSXY也就必然是递减的。 由于同一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两种商品组合带来的效用相同,增加x 所增加的效用必然等于减少y 所减少的效用。所以有:= |XMU x|=|YMU y| |= | |=MRSxy含义:(x 商品对 y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的比率。无并异曲线凸向原点的弯曲程度完全取决

32、于两种商品替代性的大小,即取yxyxMUxMUyyxMUxMUyyx决于边际替代率的递减速度。替代性强(MRS 递减慢)弯曲程度小,如果完全替代,MRS 不变,无差异曲线就是一条直线。替代性弱,MRS 递减快,无差异曲线弯曲程度就大。如果是互补品,完全互补,MRS=0,无差异曲线就是向原点成 90凸出的折线(直角弯曲的直线) 。互补品:Complementary products鞋:(左脚、右脚) ;台灯座、台灯;订书钉与订书机;一般说来,两种物品彼此可替代,但又不能完全替,在这种情况下,无差异曲线为一条弯曲线。第三,无差异曲线之间不能相交。同一条无差异曲线反映一种消费偏好和效用评价,不同的无

33、差异曲线则代表不同的消费偏好和效用评价,如果不同的无差异曲线相交,相交点就必然同时处在两条无差异曲线上,因而就应提供不同的满足或效用。但是,不同的满足要由不同的商品组合系列提供,而同一系列的商品组合只能提供相同的满足,这与无差异曲线本身的定义相矛盾。二、预算线无差异曲线分析只反映了人们在不考虑消费预算和商品价格时的偏好和满足,但实际上人们必须对此有所考虑。因此,研究消费者抉择还必须研究消费的约束条件。1、预算线 人们的现实消费抉择总要受消费预算和商品价格的约束,消费者只能在消费预算和商品价格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商品组合因为消费者的货币资源是稀缺的,而商品又不能免费享用。如果消费者要选购两种商品,在

34、消费预算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他充分使用其购买预算所能够购买的两种商品的最大组合点的轨迹,就是预算线,又称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性线、价格线。预算线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预算线表明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限制条件。这种限制就是购买物品所花的钱不能大于收入,也不能小于收入。大于收入是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无法实现的,小于收入则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这种限制条件可以写为:M = PXQX+PYQY 上式也可写为:QY = M/ PY PX / PYQX 这是一条直线方程式,其斜率为 PX / PY 预算线的重要经济意义预算线以外的点,是在现在

35、的商品价格和消费预算条件下不能购买到的商品组合,它们反映了消费者货币资源的稀缺性。预算线以内的点,是在现有条件下能够购买的商品组合,但存在货币剩余,因此它们反映了消费者货币资源的闲置。预算线上的点,都是消费者刚好用完消费预算能够购买的商品组合,它们反映了消费者货币资源的充分利用。2、预算线的运动预算线表明既定的消费预算和商品价格。如果人们的消费预算或商品价格改变,则必然导致预算线的运动。预算线的运动有两种:平移、旋转(1)平移: 价格不变 收入增加 预算线向右上方移动 I0I 2收入减少 预算线向左下方移动 I0I 1收入不变 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下降(实际收入上升,购买力上升)预算线向右上方

36、移动,I 0I 2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上升(实际收入下降,购买力下降)预算线向左下方移动,I 0I 1根本原因:预算线的平移,既可能由预算收入变化引起,也可能由价格变化引起,但预算线的平移,实际上是由于预算收入变化和价格变化造成消费者实际购买力变化而引起的。因此,预算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意味着实际收入增加;反之,则说明实际收入减少。(2)旋转原因旋转是预算线的另一种运动。预算线旋转是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两种商品价格 Px和 Py比例的变化,也就是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造成预算线斜率 Px/Py改变而引起的。变动形式Y 商品价格不变,X 商品价格变,预算线会以上端点为轴心旋转。如果只有

37、一种商品价格(比如 Px)发生变化,而另一种商品价格(比如Py)不变,预算线就会以它的上端点为轴心旋转。当 Py不变而 Px提高时,斜率增大,预算线顺时针旋转;当 Py不变而 Px降低时,预算线逆时针旋转。如果 x 商品和 y 商品价格都发生了变化,而且变化比例不一致,预算线也要产生旋转,只不过旋转的轴心不再在预算线的端点上。三、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就是消费者在一定的预算收入和商品价格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状态。很明显,消费者均衡既包含消费偏好或消费意愿,即效用最大化;又包含消费约束,即预算收入和商品价格。在序数效用论中,消费者的主观偏好是无差异曲线表示的,而消费者的客观限制又是用预算

38、线表示的。因此,研究消费者均衡的实现,就应该而且可以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起来运用。按照序数效用论的说法,在预算线既定时,它可能同多条无差异曲线相交,但只能而且一定能与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序数效用论把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称为消费者均衡点。消费者均衡点表示消费者选择的商品组合,既在预算线线上,同时又在一条尽可能高的无差异曲线上。 消费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是消费者均衡点,两条曲线在切点上的斜率一定相等。由于消费约束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之比,而无差异曲线斜率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它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所以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可写成:PxPyMUxMUyMUxPxMUyPy= 或:

39、= 上式表明:在商品价格既定时,消费者把一定的预算收入全部用来购买 x和 y 两种商品,只要两种商品的价格比正好等于它们的边际效用之比,消费者就能获得最大效用。或者说,只要消费者用于购买两种商品的最后一个单位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购买多种商品:如果消费者不只是购买两种商品,而是购买多种商品,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就可写成:= =消费者均衡是以消费者的预算收入和商品价格不变为条件的。实际上,消费者的预算收入和商品价格是变化的。无论是消费者预算收入的增加或减少,还是商品价格的提高或降低,都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购买量,造成消费者均衡的运动。第四节 消费者均衡的变动一、收入变化

40、与消费者均衡的运动 消费者预算收入的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经济学家用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来描述。1、收入消费曲线 IC 线在消费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因消费预算收入的变化引导起消费约束线平移,从而导致消费者均衡点运动,这些均衡点的运动轨迹就是收入消费曲线。它表明了消费者收入变动时所引起的消费量的变动情况。由于收入增加对不同类型商品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收入消费曲线的形状是多样的。收入消费曲线表示的是两种商品均衡购买组合对消费者收入的依存关系。那么,怎样表示某一种商品均衡购买量与消费收入关系呢?2、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则是用来说明某一种商品均衡购买量与消费者收入关系的曲线。该曲线因为

41、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首先系统地研究这种关系而得名。恩格尔曲线可以根据收入消费曲线直接推导出来。MUxPyMUmPmMUxPxMUyPyMUnPn恩格尔在统计研究中发现,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物的支出占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这种已被上百次研究所证明的理论被称为恩格尔定律。食品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很明显,随着收入的增加,恩格尔系数有降低的趋势。据此,经济学把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一个家庭或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志;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越富裕,恩格尔系数越大表明越贫穷。二、价格变化与消费得均衡的运动价格是除消费者收入之外的又一个影响消费者的均衡的因素。价格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经济学

42、上用价格消费由线和需求曲线描述。1、价格消费曲线 PC 线在消费偏好和预算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因商品价格的下降导致消费约束线的旋转或平移,从而引起消费者均衡点的运动,这些均衡点的运动轨迹就是价格消费曲线。它反映了价格变化对消费的影响。2、序数效用论的需求曲线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由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 图 3-17 中的需求曲线只是一般的需求曲线。根据其他形状的 PC 曲线,还可能推出正相关的需求曲线。无论何种需求曲线,它反映的是商品的最佳购买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所以,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应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需求曲线表明商品价格的变动将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价格变动所

43、导致的需求量或正或负、或大或小的变化,就是价格效应。价格效应是由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构成的,如图 3-18 所示。3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其变化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当一种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一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这里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被定义为效用水平的变化。二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这两种变化都会改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其中,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

44、平发生变化。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替代效应。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对不同的商品来说,价格变化所包含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不仅有正负之分,而且还有大小之分。正是由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多样化,构成了千差万别的商品需求。以下主要介绍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三种组合。(1)正的收入效应和负的替代效应相结合。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会使购买量增加;反之,价格上涨时,两种效应都会使购买量减少。它表明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这类商品是符合需求规律的正常商品。如图 3-18 所示。(2)负的收入

45、效应小于负的替代效应。价格下降而实际收入增加,由于负的收入效应会带来购买量的减少,负的替代效应却使购买量增加,而且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所以总的购买量还是增加,需求量仍然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这类商品是劣等商品。(3)负的收入效应大于负的替代效应。价格下降而实际收入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量减少。虽然负的替代效应会使购买量增加,但替代效应的作用小于收入效应,结果总的购买量还是减少了,需求量与价格成正方向变化。这类商品是吉芬商品,吉芬商品一定是劣等商品,但劣等商品不一定是吉芬商品。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需求量的影响类型效应 需求量效应正 常 商 品 劣 质 商 品 吉 芬 商 品替代效应 增加 增加 增加收入效应 增加 减少,但小于替代效应 减少,但大于替代效应总 效 应 增加 增加 减少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 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