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心理学循环系统生理理论(12)下.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6069003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循环系统生理理论(12)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心理学循环系统生理理论(12)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九、组织液的生成一、组织液生成的原理1.组织液生成的原理: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其生成的主要动力为有效滤过压。2.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压+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3.当有效滤过压为正值时,组织液生成;当有效滤过压为负值时,组织液重吸收入毛细血管。4.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处于动态平衡。一旦组织液生成增多,堆积潴留在组织间隙,便形成水肿。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凡影响有效滤过压和毛细血管壁通透性的因素,均可影响组织液的生成。1).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升高,可使有效滤过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增多。2).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胶

2、体渗透压降低,导致有效滤过压加大,组织液生成增多。3).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在过敏反应时,局部释放大量组胺,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加大,导致部分血浆蛋白由毛细血管壁漏出到组织间隙,一方面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另一方面又使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结果有效滤过压明显提高,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减少,局部发生水肿。4).淋巴回流受阻:正常情况下约有 10%的组织液由毛细淋巴管回流入血。当淋巴回流受阻时,也会使组织液回流减少而引起水肿。十、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机制对心脏和各类血管的活动进行调节,从而适应全身各器官、组织在不同生理情况下对血液分布及灌流的需要。2.神经调节: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

3、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觉性反射。3.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当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刺激颈动脉窦及主动脉弓处的压力感受器并使之兴奋并发放传入冲动。冲动分别沿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心血管中枢,使心迷走中枢兴奋,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抑制。因此经迷走神经的传出冲动增加,而经心交感神经以及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传出冲动减少,结果使心率减慢,心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同时引起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减小;使动脉血压下降至正常。通常将压力感受性反射反射称为减压反射。另外,当动脉压突然下降时,又可通过减压反射过程的减弱而使动脉压回升至正常水平,这一效应称为减压反射的加压效应。减压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其生理意义在于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4.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在颈总动脉分为劲外和劲内动脉的分叉处以及主动脉弓区域,存在有特殊的能感受血液中化学成分(二氧化碳及氧分压的改变、H 浓度的改变等)变化的感受装置,称为颈总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当血中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氧分压下降,H 浓度过高时,可刺激这些感受装置,感受器兴奋时所产生的冲动也分别由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至延髓,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深加快。呼吸的改变又可引起心血管活动的改变,使血压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