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067797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目录一、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3二、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3三、中心城区道路系统规划 4五、中心城区绿地水系规划 5六、中心城区公共设施规划 6七、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6八、中心城区总体空间结构规划 6一、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全市城镇形成“一轴一心、多点引领、区域联通”的布局结构。(1) “一轴”即沿陇海-兰新铁路城镇发展轴。由中心城区、开封县城、兰考县城组成,是实施东接西联的主体区域,对市域城乡发展起到龙头带动作用。(2) “一心”即由中心城区和开封县城关镇构成的都市区,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和对外交往门户。要积极接轨中原城市群,率先实现与郑州一体化发展,

2、提升发展能力和对区域的服务能力、对全市和豫东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居住和就业水平,在市域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起到龙头作用。(3) “多点”即由其他县城、重点镇组成多元发展格局,配合中心城区,壮大经济实力,共同支撑全市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辐射带动广大乡村地区生产生活发展。(4) “区域联通” :以中心城区为枢纽,依托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和信息网络,构筑对外开放、对内加强城镇经济联系的网络体系,促进经济要素流动,支撑城市区域化发展。二、市域综合交通规划1、发展目标加强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郑州及中原城市群城市之间的联系。至 2020 年,实现市域内交通联系不超过 45 分钟到达,市区与郑州交通联

3、系 30-60 分钟到达,中原城市群城市之间交通联系 90 分钟到达。2、区域交通发展战略(1)建设陇海、兰新铁路客运专线,打通东西方向的快速通道。(2)构建郑汴一体化快速交通体系,拉近与郑州机场、高铁客运站等国家交通枢纽设施之间距离。(3)增加旅游通道,打造中原古都城市群旅游线路。3、市域公路网规划市域形成“一连四横五纵六射”的公路网格局,即:高速连接线汴西大道;东西向连霍高速公路、郑民高速公路、国道 220 和 310 线、省道 102 和 325 线;南北向大广高速公路、日南高速公路、国道 106 线、省道 219 线和 218 线;省道 220、102、327、326、213、313

4、六条放射线。县道形成“十一纵七横十连” 的路网布局,以乡镇为联结点,做到村村通公路。4、市域铁路规划进一步发挥陇海-兰新铁路客货运输作用。规划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开封段,构建东中西快速联系的旅游和商务通道。5、郑汴一体化交通规划改造 310 国道郑州至开封段为一级公路;预留开封到郑州之间三条快速通道走廊;推进郑州-开封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建设开封至新郑机场高速公路。完善郑州- 开封城际公交系统。6、客运枢纽与站场规划规划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开封站综合客运枢纽。市区规划 5 个长途客运站;县乡规划 6 个县级客运站、87 个乡镇客运站;各重点行政村设置简易站。7、货运场站规划全市规划 6 个县级货运站、1

5、9 个重要的乡镇级货运站、63 个一般乡镇级货运站,其中 6 个三级站、19 个四级站、63 个五级站。8、公路沿线控制公路两侧建筑控制线范围为公路边沟或者坡脚护坡道、坡顶截水沟外缘向外延伸,国道不少于 65 米,省道不少于 55 米,县道不少于 25 米,乡道不少于 15 米。三、中心城区道路系统规划 1、交通发展目标:实现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良好衔接,构筑沿城市主要发展轴的复合交通走廊,优化城市道路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创造良好的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环境,构建各种交通方式转换便捷的“快捷、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2、规划路网结构为方格网状。道路系统主要由城市快速路、主

6、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形成“外围快速交通环+内部方格网络”的路网结构。在中心区外围规划城市快速路环线,加强东西向各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加强各片区纵向与对外通道之间的高效衔接。古城内部保持现有路网格局和空间尺度,重点通过交通组织、功能分流缓解老城交通压力。 3、南北向道路以解决各片区内部生活、就业及服务功能为主,东西向主干路重点承担片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功能。 四、城市交通规划城市快速路:复兴大道、汴西大道、310 国道。 城市东西方向道路:规划 6 条城市主干路,10 条城市次干路。主干路包括:东京大道、豫兴大道、郑开大道大梁路东西大街新曹路、宋城路、魏都路、南干路。 城市南北方向交通:规划 1

7、1 条城市主干路, 25 条城市次干路。主干路包括:青年路、东一路、解放大道、西环路、黄河大街、金明大道、汴西新区四号路、九号路、十二号路、十五号路、十八号路。五、中心城区绿地水系规划1、绿地规划目标:规划 2020 年绿地面积 2100 公顷,人均达到 14.4 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 1796 公顷,人均达到 12.3 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 45%。建立由小型游憩绿化场地、组团公园、片区公园、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构成的 5 级绿地体系。小型游憩绿化场地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300 米,组团公园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800 米,片区公园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0 米,城市公园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2000

8、米。2、公共绿地:规划城市公园 4 处,分别为汴西新区中心公园、金明池公园、龙亭湖风景区、禹王台公园;规划片区公园 4 处,每处面积 50 公顷左右,其中汴西新区 1 处、西区 1 处、古城内 1 处、城东各 1 处。集中式组团公园 7 处,每处面积 2-4 公顷;带状组团公园 2 处,一处是环宋外城遗址公园,控制宋外城墙遗址及其周边一定范围的地面建设,通过用地调整逐步腾退占压遗址的地上建设用地,一处是环明清城墙公园,继续实施环城墙绿地建设工程,治理护城河,增加滨河绿地。3、水系规划目标:与城市绿地系统、防洪排涝安全系统相结合,形成古城、新区相互沟通的纵横河道网络和城市湖泊体系,起到排涝、提升

9、城市景观的作用,突出体现北方水城的城市特色。4、水系规划:规划中心城区形成三纵、三环、多湖、网状相连的水系格局。(1)规划由马家河北支、运粮河、惠济河 3 条纵向干线河流构成基本骨架,作为城市组团间生态隔离带和蓄滞洪区。要加强 3 条河沿线防洪和景观功能。(2)新区围绕中心地带规划环状水系;整治护城河(黄汴河) ,改善两岸景观;恢复古城内历史上的环城河道。(3)保护现有的包公湖、龙亭湖、阳光湖、铁塔湖、西北湖等公共开敞水面,任何建设不得侵占河湖水域。在新区核心区设置中心湖,结合居住区公园绿地规划小的湖面。(4)汴西新区开发结合原有地表水渠走向,规划横向四条、纵向四条河道,与运粮河、马家河、南干

10、渠沟通,形成汴西新区地表排水排涝体系和景观河道网络。六、中心城区公共设施规划规划公共设施用地 2249 公顷,人均 15.4 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形成“一横两纵、双心多点”的整体结构。“一横”指由郑开大道、大梁路、东西大街、曹门大街组成的,串联中心城市各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功能轴。“两纵”指汴西新区和古城内各一条南北向轴线,汴西新区南北向公共服务轴线沿六号路、七号路,北至东京大道,南至魏都路;古城南北向公共服务轴线为中山路两侧,北起龙亭公园,南至陇海线铁路客运站。“双心”指围绕汴西新区中心广场形成的现代化综合公共服务中心,和古城内相国寺- 鼓楼传统特色商贸、旅游、服务中心。“多点”即规划

11、多个片区级中心和组团级中心,形成完善的城市公共服务中心体系。七、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1、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胜地,河南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2、城市职能:开封是郑州都市圈的重要功能区,要建设成为面向国际的文化旅游基地,中原教育培训基地,中原特色产业发展区,全市商贸、社会服务和管理中心。3、城市规模:至 2020 年城市人口达到 150 万,用地规模达到 143 平方公里。八、中心城区总体空间结构规划1、城市空间发展重点是向西,同时采取“中疏、北控、东调和南改”的策略完善城市布局。(1)西进:以向西发展为重点,建设汴西新区,构筑面向区域的产业和服务职能。(2)中疏:保护古城,控

12、制古城居住人口规模和建设强度,重点提升古城居住环境质量,改善旅游环境。(3)北控:对古城北侧实施建设总量控制,避免包围古城。(4)东调:调整、改造东南部地区,整合外围功能组团。(5)南改:结合路网和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改善南城面貌。2、形成“一带,两廊,三片”的空间结构。“一带”即综合功能带。在马家河北支以西建设汴西新区,与马家河北支东部城区一起形成带状城市,组团间以河流绿化带相隔。以郑开大道大梁路为主轴,串联主要功能区和居住区,作为国际化旅游、区域职能发展集聚的核心功能轴线。“两廊”即南部工业走廊和北部文化走廊。南部重点布局工业和仓储物流;北部发展教育、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产业。“三片”即宋城片区、汴西新区片区和东部片区。宋城片区是原宋都古城以内及其周边地区,是体现开封传统历史文化的核心区。要建设成为传统商业、文化旅游和居住核心区。汴西新区要建设成为面向区域提供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等功能的新中心区,要打造生态型新社区和特色产业发展区。东部片区包括古城东部地区及边村工业区、汪屯工业区。3、生态城市格局 治理马家河、运粮河、惠济河及其沿线环境景观,改善农田、林网大地景观,构筑新区外围大的生态环境背景。构建城市水系和绿地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