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二十四) 温 馨 提 示 对 应 课 时 作 业 47页(时间:3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1(2010南通测试)下列关于作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把两个小麦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B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常采用单倍体育种C培育无子西瓜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三倍体西瓜雌蕊柱头D袁隆平培育的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解析:选项 A 应为杂交育种,选项 B 应采用基因工程, 选项 D 应该是基因重组, 选项C 一般采用花粉刺激,如果用生 长素处理亦能达到目的。答案:C2(2010佛山调研)以基因型为 RRYY 和 rryy 的二倍
2、体植株为亲本,欲培育出基因型为 RRrrYYyy 的植株,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F 1 不断自交 以秋水仙素处理 F1 利用 F1 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运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A或 B或C或 D或解析:以基因型为 RRYY 和 rryy 的二倍体植株为亲本,培育出基因型为 RRrrYYyy 的植株为四倍体,染色体组的数目成倍增加,可用秋水仙素 处 理 F1 或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处理。而用 F1 的花 药进行离体培养,会使染色体 组的数目成倍减少。答案:D3(2010潍坊质检)下图表示培育高品质小麦的几种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YYRRyyrrError!YyRyA图中涉及的育种方法有杂
3、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Ba 过程能提高突变频率,从而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a、 c 过程都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D要获得 yyRR,b 过程需要进行不断自交来提高纯合率解析:a 属于单倍体育种,此过程因无种子,所以只能用秋水仙素 处理单倍体幼苗,因该过程未利用诱变因素,所以 这种育种方法不能提高突变频 率,但能明 显缩短育种年限;b过程为杂交育种,需要进行不断自交提高 纯合率;c 为多倍体育种,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答案:D4(2010南京质检)下列与变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是因为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子代的性状分
4、离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用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能得到叶片和果实较小的单倍体植物D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型解析:诱变育种能产生新的基因,从而 产生新的基因型,而杂交育种中经过基因重组也能形成新的基因型,但不能形成新的基因。单倍体植物高度不育,不能得到果 实。答案:D5(2010深圳调研)如图表示某种农作物品种 和培育出的几种方法,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经过培育形成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B过程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的幼苗C由品种直接形成的过程必须经过基因突变D由品种和培育能稳定遗传的品种 的最快途径是 IV解析:品种的基因型为 AABB,品种 的基因型为 aabb,要培育出
5、基因型为 AAbb 的品种最快的途径应为单倍体育种,所以 应为途径 I,而 IV 途径获得的子代中既有纯合体又有杂合体,还需要不断的 连续自交进行筛选才能 获得需要的品种。答案:D6(2010青岛质检)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 和 B、b 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B和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C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D过程与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解析:分析题图,过程和 过程为杂交育种 过程,但培养目 标不同,前者是为了获得 AAbb 个体,后者是为了获得 aaBB 个体。杂交育种操作简
6、便,但培育周期长;过程是多倍体育种过程, 过程发生的染色体变异是由于秋水仙素抑制分裂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而产生的;表示的单倍体育种过程,其中 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 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 过程发 生的变异为基因重组, 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的 变异发生于有丝分裂前期。答案:B7(2010台州理综)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了耐盐的转基因水稻新品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获得目的基因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 DNA 连接酶B可通过农杆菌的感染以实现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C含耐盐基因的水稻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植株D可用较高浓度的盐水浇灌以鉴定水稻植株的耐
7、盐性解析:农杆菌能在自然条件下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而 对大多数的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能力,而水稻属于单 子叶植物。答案:B8(2010南京质检)现有 A、B、C 三个番茄品种,A 品种的基因型为 aaBBDD,B 品种的基因型为 AAbbDD,C 品种的基因型为 AABBdd,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若要利用上述品种培育获得 aabbdd 植株至少需要几年 ( )A2 年 B3 年C4 年 D5 年解析: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本 题的育种过程可以是:第一年 让基因型为aaBBDD 的 A 品种与基因型为 AAbbDD 的 B 品种杂交得到基因型为 AaBbDD 的种子;第
8、二年让基因型为 AaBbDD 的个体与基因型为 AABBdd 的 C 品种杂交得到基因型为 AaBbDd的种子;第三年对 AaBbDd 进 行单倍体育种,即可得到 aabbdd 植株。答案:B9(2010定远模拟)下图表示以某种作物中的 和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三个新品种的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和培育成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 I 和分别称为杂交和测交B用培育出常用的方法 是花药离体培养C培育出常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D图中培育出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解析:用和培育成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 I 和分别称为杂交和自交。培育出常用化学试剂秋水仙素进行诱变处理,属于多倍体育种。图中
9、培育出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答案:B10(2010怀化模拟)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 目的基因) 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置(插入点有 a、b 、c) ,请根据表中提供细菌的生长情况推测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细菌在含青霉素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细菌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能生长 能生长 能生长 不能生长 不能生长 能生长A.是 c;是 b;是 aB是 a 和 b;是 a;是 bC是 a 和 b;是
10、 b;是 aD是 c;是 a;是 b解析:外源基因插入点在 c 处时, 细菌上 a、b 基因不被破坏,插入点在 a、b 时则 a、b基因将被破坏。答案:A二、非选择题11(2010济南统考)小麦品种是纯合体,生产上用种子繁殖。控制小麦高秆的基因 A和控制小麦矮秆的基因 a 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小麦抗病的基因 B 和控制小麦感病的基因b 是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1)若要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矮秆(aa) 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所选择亲本的基因型是_;确定表现型为矮秆抗病小麦是否为理想类型的最适合的方法是_选择合适亲本 F1 F1 花药 甲植株 乙植株 基因型 为 aa
11、BB 的小麦种子(2)某同学设计了培育小麦矮秆抗病新品种的另一种育种方法,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的表示_技术,应在甲植株生长发育的_时期进行处理,乙植株中矮秆抗病个体占_。(3)自然情况下,A 基因转变为 a 基因的变异属于_。(4)为探究 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某同学首先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的 DNA 全部被 3H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标记,然后转移到不含 3H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基中培养,观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染色单体的标记情况。对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行观察时,常选择有丝分裂_期的细胞。转移培养基培养后,细胞第一次有丝分裂的标记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_被标记,细胞
12、第二次有丝分裂的标记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_被标记。解析:(1)要获得基因型为 aaBB 的矮秆抗病纯合体,应选用基因型为 AABB 和 aabb 的亲本杂交,获得的 F1 自交,F 2 中选择矮秆抗病个体(aaB_) 自交,观察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为所需的矮秆抗病纯合体。 (2)题图所示的方法为单倍体育种法,即取 F1的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幼苗 (甲植株)用秋水仙素处 理,加倍后的乙植株应该有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抗病和高秆不抗病四种纯合体,各占 25%,从中 选出矮秆抗病即可。(3)基因突变的一个重要结果是产生等位基因。(4)由于分裂中期染色体形 态固定
13、,中期便成为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3H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标记的 DNA 经过第一次复制,获得的染色单体都含有标记,由于 DNA 的半保留复制,每条 DNA 分子的两条 链中,只有一条具有 3H标记;第二次复制后获得染色单体就只有 1/2 具有 3H 标记,其中被标记的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 DNA 链具有 3H 标记。答案:(1)AABB 和 aabb 连续自交,观察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或连续自交,或自交)(2)花药离体培养 幼苗 25%(3)基因突变(4)中 都 都只有一条12(2010福州质检)1993 年,生物学家利用太空搭载的常规水稻种子做“太空条件下植物突变类型”的课题研究。当年,
14、科学家将这些遨游太空后的种子播种后长出 2000 多株禾苗,只有其中 1 株出现与众不同的特性。在此后 15 年的种植培养过程中,这株水稻的后代发生了变异,有糯化早熟型、长粒型、高粗秆大穗型、小粒型、大粒型等十多个品种,有的植株高达 1.8 米左右。(1)实验结果表明该变异最有可能是_,属于_ 。(2)通过太空搭载获得新的水稻品种,这种育种方法是_ 。与之相比,传统杂交育种的时间较长,其依据的原理是_。(3)2000 多株禾苗中,只有其中 1 株出现与众不同的特性,而其后代发生变异形成了十多个品种,说明突变具有_的特点。(4)变异的水稻中,植株过高的品种不会成为理想的育种对象。但是在能源匮乏的今天这种水稻的秸秆也许会成为制备“生物能源”的材料。在“秸秆乙醇”生产中主要采用的生物技术是_,要获得较高的产量首先要_。解析:(1)从“这株水稻的后代发生了变异”的事实说明该变 异为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2)这 种利用大空微重力和强辐射条件进行的育种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为基因突变;而传统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3)基因突变具有突变频率低、不定向性和弊多利少性等特点。答案:(1)基因突变 可遗传变异(2)诱变育种 基因重组(3)发生频率低、不定向(4)发酵工程 选育优良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