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林祖荣2015高考复习讲义3.docx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066269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祖荣2015高考复习讲义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林祖荣2015高考复习讲义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林祖荣2015高考复习讲义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林祖荣2015高考复习讲义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林祖荣2015高考复习讲义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三生物复习讲座遗传与变异专题一、选择题1. 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2. 右图是某遗传病的家族遗传系谱图,从系谱图分析可得出 A母亲的致病基因只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 B男女均可患病,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C致病基因最可能为显性并且在常染色体上 D致病基因为隐性,因家族中每代都有患者 23.下图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设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

2、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关于图解叙述正确的是 A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 2n,DNA 数目为 4aB 有姐妹染色单体,也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C 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 2n,DNA 数目为 4aD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 n,DNA 数目为 2a4. 家猫体色由 X 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B、b 控制,只含基因 B 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 b 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 25%雄性黄猫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3淘汰其他体色的猫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5. 某生物基因表

3、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A在 RNA 聚合酶作用下 DNA 双螺旋解开B DNARNA 杂交区域中 A 应与 T 配对C mRNA 翻译只能得到一条肽链D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6. 下图为某种植物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与染色体规律性变化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 过程是有丝分裂间期,此时细胞内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B低温处理导致 过程中染色单体不分开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 过程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增加一倍 4D 过程中 DNA 解旋酶可使染色体解旋变为细丝状的染色质7. 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不

4、正确的是 A.过程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B.过程可以取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C.过程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D.图中筛选过程不改变抗病基因频率8.如果将含有 2 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 DNA 分子用 15N 标记,并培养在含 14N 的培养基中,那么该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再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 8 个精子中,含 15N 的精子所占的比例是 A50% B75% C100% D以上均有可能59.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假说,下列不属于该假说内容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遗传因子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C. 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D受精时雌

5、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10. 下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丙两细胞都发生了基因重组 B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C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是甲、乙、丁 D乙、丁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11赫尔希和蔡斯用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与无 32P 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6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B 32P 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C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D本实验结果说明 DNA 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6、具有连续性12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 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A1/88 B1/22 C7/2200 D3/800二、填空题13已知玉米体细胞中有 10 对同源染色体,下表表示玉米 6 个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型(字母表示) 及所在的染色体。26 均只有一个性状是隐性纯合,其他性状均为显性纯合。品系 1 2 果皮 3 节长 4 胚乳味 道 5 高度 6 胚乳颜 色性状 显性纯合 子 白色 pp 短节 bb 甜 ss 矮茎 dd 白胚乳 gg所在染

7、色体 I IV VI I I IV VI VI7(1)若通过观察和记载后代中节的长短来进行基因分离规律的实验,选作亲本的最佳组合是 (填品系编号)(2)若要验证自由组合规律的实验定律,不能选择品系 1 和 4 做亲本进行杂交,理由是: 。不能选择品系 5 和6 做亲本进行杂交,理由是: 。(3)选择品系 3 和 5 做亲本进行杂交得到 F1,F1 再自交得到 F2,则 F2表现为长节高茎的植株中,纯合子概率为 。选择品系 1 和 5 做亲本进行杂交得到 F1,F1 再自交得到 F2,则 F2 表现为长节高茎的植株中,纯合子概率为 。(4 )如果从播种到获得种子需 1 年时间,则利用上述品系杂交

8、育种获得ppggss 植株最少需要 年时间。14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 A 、a ;B 、b ;C c ),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 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4 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8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1)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哪些遗传定律?(2)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为什么?15100 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黑体残翅果蝇与灰体长翅果蝇杂交,F1 全为灰体长翅。用 F

9、1 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只出现灰体长翅 200 只、黑体残翅 198 只。如果用横线( )表示相关染色体,用 A、a 和 B、b 分别表示体色和翅型的基因,用点()表示基因位置,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分别图示为 和 。F1 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图示为 。(2)卷刚毛弯翅雌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 F1 中所有雌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 和 染色体上(如果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9出 X 或 Y),判断前者的理由是 。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用 D、 d 和 E、e 表示,F1 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 。F1 雌雄果蝇互交,F2

10、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得比例是 。(3)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根据隐性纯合体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了 X 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X 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实验步骤: ; ; 。结果预测: I 如果 ,则 X 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II 如果 ,则 X 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III 如果 ,则 X 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16.有两个肉鸭品种连城白鸭和白改鸭,羽色均为白色。研究人员以下表所示外貌特征的连城白鸭和白改鸭作为亲本进行杂交

11、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 16 所示,请分析回答:P连城白鸭F1白改鸭F2灰色黑羽 、 灰羽3 3 3 只白羽2 5 9 只F 1 个体相互交配10外貌特征亲本羽色肤色喙色连城白鸭白色白色黑色白改鸭白色白色橙黄色(1)表格所示亲本的外貌特征中有_对相对性状。F 2 中黑羽、灰羽:白羽的比例约为_,因此鸭的羽色遗传符合_定律。(2)研究人员假设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素合成(用符号 B、b 表示,B 表示能合成黑色素),另一对等位基因促进黑色素在羽毛中的表达(用R、 r 表示,r 表示抑制黑色素在羽毛中的表达)。根据连城白鸭喙色为黑色而白改鸭喙色不显现黑色推测,上述杂交实验中连城白鸭的基因型为_,白改鸭

12、的基因型为_,F 1 表现为不同于亲本的灰羽,这种变异来源于_。F 2 代中,白羽鸭的基因型为_,黑羽、灰羽鸭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图 1611(3)研究人员发现 F2 黑羽:灰羽=1:2,他们假设 R 基因存在剂量效应,即一个 R 基因表现为灰色,两个R 基因表现为黑色。为了验证该假设,他们将 F1 灰羽鸭与亲本中的白改鸭进行杂交,观察统计杂交结果,并计算比例。若杂交结果为_,则假设成立。若杂交结果为_,则假设不成立。(4)请在右侧方框内写出上述假设成立时的遗传图解(本小题 3 分)。17果蝇为 XY 型性别决定,与人的性别决定方式不同的是,果蝇由受精卵中的 X 染色体的数目决定雌性或雄性。下

13、表为果蝇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及发育情况,请分析回答: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 发育情况XX、 XXY 雌性,可育XY、XYY 雄性,可育12(1)染色体数目正常的亲代果蝇交配后,形成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 的受精卵,其原因可能是亲代雌果蝇卵细胞形成过程中 未分开,产生了含有 XX 性染色体的卵细胞,与正常含 Y 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后形成 XXY 受精卵;还可能是亲代雄果蝇产生精子时 未分开,并与正常的卵细胞结合后形成 XXY 受精卵。(2)果蝇的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该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一只白眼雌蝇和一只红眼雄蝇交配后,F 1 代雌蝇和雄蝇均既有红眼也有白眼,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亲

14、代果蝇中某一亲本的性染色体数目异常。这一杂交组合中,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是 (父本、母本),其性染色体组成是 。亲代白眼雌蝇的基因型是 ,其产生的卵细胞中,基因组XXX、YO(没有X染色体)、YY胚胎期致死XO(没有Y染色体) 雄性,不育13成的类型可能有(写出具体的基因组成);亲代红眼雄蝇的基因型是 ,子代红眼雄蝇的基因型是 。(3)在果蝇群体中有一种“嵌合体” 果蝇,其身体左侧无 “性梳”,而身体右侧有“性梳 ”(“性梳”是雄果蝇特有性状)。研究发现 “嵌合体”果蝇左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 XX,右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 XO。该果蝇染色体的变异产生于 (原始生殖、体)细胞的 分裂过程中

15、。18优质彩棉是通过多次杂交获得的品种,其自交后代常出现色彩、纤维长短等性状遗传不稳定的问题。请分析回答:(1)欲解决彩棉性状遗传不稳定的问题,理论上可直接培养 ,通过 育种方式,快速获得纯合子。但此技术在彩棉育种中尚未成功。(2)为获得能稳定遗传的优质彩棉品种,研究人员以白色棉品种57-4做母本,棕色彩棉做父本杂交,受粉后存在着精子与卵细胞不融合但母本仍可产生种子的现象。这样的种子萌发后,会出现少量的父本单倍体植株、母本单倍体植株及由父本和母本单倍体细胞组成的嵌合体植株。140.022.08.00.04.07.70.0 0.00.05.010.015.020.025.00.02% 0.05%

16、 0.10% 0.20%秋 水 仙 素 浓 度染色体加倍百分比(%) 处 理 12小 时处 理 24小 时 欲获得纯合子彩棉,应选择 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植株 ,使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下图是研究人员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时的实验处理和结果,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实验效果最好的实验处理是 。 欲鉴定枝条中染色体数目是否已加倍,可以通过直接测量 ,并与单倍体枝条进行比较作出判断。欲检测染色体数目已加倍的植株是否为纯合体,在实践中应采用 的方法,依据后代是否出现 作出判断。19.叶锈病对小麦危害很大,伞花山羊草的染色体上携带抗性基因能抗叶锈病。伞花山羊草不能和普通小麦进行杂交,只能与其亲缘关系相

17、近的二粒15小麦杂交。这三种植物的染色体组成如下表所示:植物种类 伞花山羊草 二粒小麦 普通小麦染色体组成2x=14,CC 4x=28,AABB6x=42,AABBDD注:x 表示染色体组,每个字母表示一个(含有 7 条染色体的)染色体组为了将伞花山羊草携带的抗叶锈病基因转入小麦,研究人员做了如图14 所示的操作。(1)杂种 P 由于_,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因而高度不育。用秋水仙素处理,使_,形成异源多倍体。(2)杂种 Q 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_, 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有_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因无法配对而随机地趋向某一极,这样形成的配子中,有的配子除了含有 ABD 组全部染色体以外,还可能含有

18、_。当这样的配子与普通小麦的配子融合后,能够产生多种类型的后代,选择其中具有抗性的后代杂伞 花 山 羊 草 二 粒 小 麦杂 种 P异 源 多 倍 体秋 水 仙 素 处 理普 通 小 麦杂 种 Q普 通 小 麦杂 种 R射 线 照 射授 粉 、 人 工 选 择图 1416种 R,必然含有携带抗叶锈病基因的染色体。(3)研究人员采用射线照射杂种 R 的花粉,目的使携带抗叶锈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能_到小麦的染色体上。经照射诱变的花粉再授粉到经过_处理的普通小麦花上,选择抗叶锈病的子代普通小麦,经_可获得稳定遗传的抗叶锈病普通小麦。20图为一假设的家族系谱。若 l 与 3 近亲婚配,他们的孩子:(1)

19、患白化病的概率_;(2)不患白化病的概率_;(3)患色盲的概率_;(4)不患色盲的概率_;(5)仅患白化病的概率为_;(6)仅患色盲的概率是_;(7)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_;(8)仅患一种疾病的概率是_;17(9)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10)不患病的概率是_。21.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先天性垂体性侏儒症的家系(设相关基因为 A、 a,系谱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分析,该病为_染色体上的_性基因控制的遗 传病 , 推 测 -3 的 基 因 型 是 _。( 2) 该 病 患 者 由 于 垂 体 产 生 的 _不 足 , 引 起 侏 儒 症 。(3)研究人员

20、采集了 10 位家系成员(系谱图中有编号的个体)的血样,提取了这些成员的 DNA,采用 技术对该病相关基因GHRHR 基因片段( 260bp,bp 代表碱基对)进行大量扩增,然后用限制18性核酸内切酶 BstU对其切割,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电泳图谱如下图所示。据系谱图和电泳图谱分析可知: 该病患者的 GHRHR 基因片段有_ 个 BstU I 酶切点。 在提取 DNA 的部分家系成员中,_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若-10 与-11 再生育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22.玉米紫冠(A)对非紫冠( a)、非糯(B)对糯(b)、非甜(D)对甜(d)有完全显性作用。以紫冠非糯非甜玉米为母本

21、,非紫冠糯甜玉米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得到 F1 代植株。对 F1 进行自交和测交,得到 8 个自交穗和 7 个测交穗。F 1 自交和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请据表 分析19回答下列问题。紫冠非糯非甜紫冠糯非甜紫冠非糯甜非紫冠非糯非甜非紫冠糯非甜非紫冠糯甜合计(粒)F1 自交后代1180 197 486 199 269 160 2491F1 测交后代426 124 571 136 412 563 2232(1)F 1 自交后代出现的新类型有_ 种。(2)以上三对相对性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是_,你的判断依据是_。(3) F1 测交后代呈现 1:1:1:1 分离比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是_产生这种现

22、象的实质是_。(4)F 1 自交后代中紫冠甜的个体所占百分比_。20(5)由于玉米含赖氨酸较少,科学家采用了_技术,将富含赖氨酸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玉米体内,在玉米植株内成功表达的标志是_。23.拟南芥的 A 基因位于 1 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a 基因无此功能;B 基因位于 5 号染色体上,使来自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四个花粉粒分离,b 基因无此功能。用植株甲(AaBB)与植株乙(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 F2 中获得了所需的植株丙(aabb)。(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联会形成的 经 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复制后的遗传物质被平均分配到四个花粉粒中。(

23、2)a 基 因 是 通 过 将 T-DNA 插 入 到 A 基 因 中 获 得 的 , 用 PCR 法 确 定T-DNA 插 入 位 置 时 , 应 从 图 1 中 选 择 的引物组合是 。图 1(3)就 上 述 两 对 等 位 基 因 而 言 , F1 中 有 种 基 因 型 的 植 株 。 F2 中表 现 型 为 花 粉 粒 不 分 离 的 植 株 所 占 比 例 应 为 。21(4)杂交前,乙的 1 号染色体上整合了荧光蛋白基因 C、R。两代后,丙获得 C、 R 基因(图 2)。带有 C、R 基因的花粉粒能分别呈现出蓝色、红色荧光。图 2丙获得了 C、R 基因是由于它的亲代中的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交换。丙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 C 和 R 基因位点间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生的四个花粉粒呈现出的颜色分别是 。本实验选用 b 基因纯合突变体是因为:利用花粉粒不分离的性状,便于判断染色体在 C 和 R 基因位点间 ,进而计算出交换频率。通过比较丙和 的交换频率,可确定 A 基因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