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渡元素铜族元素,人类使用材料的进化顺序,材料的分类,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合金,纯金属,材料,化合态,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 Pt Au,游离态,Fe,Cu,Ag Pt Au,Fe 陨石,Cu 天然铜,Au,Ag,孔雀石 Cu(OH)2CO3,黄铜矿 CuFeS2,黄铁矿 FeS2,赤铁矿 Fe2O3,水锰矿 MnO、MnO2,辉锑矿 Sb2S3,1. 铜族元素的存在和冶炼,1-1 存在,铜主要以硫化物形式存在。主要铜矿有辉铜矿(Cu2S)、黄铜矿(CuFeS2)、赤铜矿(Cu2O
2、)、蓝铜矿(2CuCO3Cu(OH)2)和孔雀石(CuCO3Cu(OH)2)等。银多以氯化物,如角银矿(AgCl)和硫化物(Ag2S)矿存在.金多以单质散存.,1-2 冶炼,(1)黄铜矿制精铜,铜主要从黄铜矿提炼,用的是高温还原法,这就是“干法”或“火法”。从黄铜矿制精铜,其工艺过程是铜矿经选矿、焙烧、除渣、还原得到粗铜,然后进行电解精炼。,焙烧:除去部分的硫和挥发性杂质如As2O3等,并使部分硫化物变成氧化物。,2CuFeS2+O2 Cu2S+2FeS+SO2,2FeS+3O2 2FeO+2SO2,除渣:把焙烧过的矿石与砂子混合,在反射炉中加热到1273K左右,FeO和SiO2形成熔渣(Fe
3、SiO3),因密度小而浮在上层,而Cu2S和剩余的FeS熔融在一起生成所谓“冰铜”,冰铜较重沉于下层。,FeO+SiO2 FeSiO3,mCu2S+nFeS 冰铜,顶吹还原:把冰铜放入转炉,鼓风熔炼,就得到大约含铜98的粗铜。主要反应如下:,2Cu2S(s)+3O2(g) = 2Cu2O(s)+2SO2(g),2Cu2O(s)+Cu2S(s) = 6Cu(s)+SO2(g),电解精炼:在CuSO4和H2SO4混合液的电解槽内,以粗铜(又称泡铜)为阳极,纯铜为阴极,用低电压(约0.5V)进行电解,阳极反应:Cu(粗)-2e-=Cu2+,阴极反应:Cu2+2e- = Cu(精),经过电解,阳极发生
4、氧化反应,粗铜不断溶解,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纯铜不断析出,纯度为99.95%。,(2)氰化法配合提取金、银,由于金、银矿含量极少,品位很低,直接分离很困难。“砂里淘金”花费大量劳动力,得到的产量极少。因此常采用氰化法来配合提取金、银。即先将其变成配合物,然后再还原。氰化法是用稀的KCN或NaCN溶液处理粉碎的矿石,反应如下:,4Ag+8NaCN+2H2O+O24NaAg(CN)2+4NaOH Ag2S+4NaCN2NaAg(CN)2+Na2S 4Au+8NaCN+2H2O+O24NaAu(CN)2+4NaOH,然后用金属锌进行置换,使金、银从溶液中析出: 2NaAg(CN)2+Zn2Ag+Na2
5、Zn(CN)4 2NaAu(CN)2+Zn2Au+Na2Zn(CN)4,2. 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1 物理性质,2-2 原子结构,铜族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为(n-1)d10ns1,最外层都只有一个s电子,而次外层为18个电子(n-1)s2(n-1)p6(n-1)d10。每种元素都有+、+、+三种氧化态,这些氧化态的稳定性各不相同,铜最常见的氧化态是+,银是+,金是+。,铜族元素的电负性、第一电离势均比同周期的碱金属的大,而原子半径、M+离子半径则比同周期的碱金属的小。,在化学性质上,与碱金属有较大的差别。,1铜族元素的金属性较弱,它们是不活泼金属。 2铜族元素的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
6、减弱,即同族从上至下金属性随CuAgAu次序减弱。 3铜族元素有多种氧化态,铜族元素的氧化数有+、+、+三种。 4铜族元素所形成的许多二元化合物,其键型具有相当程度的共价性。如氯化亚铜CuCl是共价化合物。 5铜族元素一般均能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铜银金是不活泼金属,化学活性是按CuAgAu的顺序逐步减弱,这主要表现在与水、与空气中氧以及与酸的反应上。在常温下铜、银、金不与水作用,甚至加热也不作用,所以人们可用铜、银作餐具或盛水用具,甚至作铜火锅。,2-3 化学性质,铜在常温下不与干燥空气中的氧化合,加热时能产生黑色的氧化铜。,银、金加热时也不与空气中的氧化合。,2Cu+O2+H2O+CO2C
7、u(OH)2CuCO3,银、金则不发生这个变化。,2Ag+H2S+O2Ag2S+H2O,在潮湿的空气中放久后,铜表面会慢慢生成一层铜绿。,空气中如含有H2S气体跟银接触后,银的表面上就生成一层Ag2S的黑色薄膜,而使银失去银白色的光泽。,铜在常温下就能与卤素作用,银作用很慢,金则须在加热时才同干燥的卤素起作用。因此铜族元素虽都能和卤素反应,但反应程度是按CuAgAu的顺序逐渐下降。,在电位序中,铜族元素都在氢以后,所以不能置换稀酸中的氢。但当有空气存在时,铜、银可缓慢溶解于这些稀酸中:,2Cu+4HCl+O22CuCl2+2H2O 4Ag+4HCl+O24AgCl+2H2O (HBr、HI也有
8、类似反应),浓盐酸在加热时也能与铜反应,,同样,铜也可溶于浓的碱金属氰化物(如KCN、NaCN)溶液中,也放出氢气:,2Cu+8CN-+2H2O = 2Cu(CN)43-+OH-+H2,这两个反应是因为生成较稳定的Cu(I)配离子CuCl43、Cu(CN)43,降低了Cu+离子的浓度,使Ecu+Cu值减小,从而使反应进行。,铜易为硝酸,热浓硫酸等氧化性酸氧化而溶解:,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银与酸的反应与铜相似,但更困难一些:,Ag+2HNO3(浓)AgNO3+NO2+H2O 3Ag+4HNO3(稀
9、)3AgNO3+NO+2H2O,而金只能溶解于王水中:,Au+4HCl+HNO3HAuCl4+NO+2H2O,铜、银、金在强碱中均很稳定。,3 铜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一、氧化数为+的铜、银化合物,1氧化物,温度低于228K,白色的AgOH才能较稳定地存在,高于此温度就分解为棕黑色的Ag2O,至今尚未制得CuOH。因此铜()、银()的氢氧化物和氧化物中主要的是氧化物。也即是氧化亚铜(Cu2O)和氧化银(Ag2O)。,Cu2O随制备方法、晶粒大小的不同有黄、桔黄、鲜红、深棕等颜色的。而Ag2O仅是暗棕色的。,Cu2O是弱碱性的,仅在pH3的溶液中以沉淀形式存在(图19-4(1),而Ag2O是碱性的
10、(有的书上是说中强碱)在pH8的溶液中以沉淀形式存在(图19-4(2)。,Cu2O对热十分稳定,在1508K时熔化而不分解。Cu2O不溶于水具有半导体性质,常用它和铜一起装置亚铜整流器。在制造玻璃和搪瓷时,用Cu2O做红色颜料。Ag2O生成热很小(31kJmol-1),因此不稳定,加热到573K时就完全分解。,2Ag2O=4Ag+O2,Cu2O溶于稀酸立即发生歧化反应。,Cu2O+H2SO4Cu2SO4+H2O,Cu2SO4=CuSO4+Cu,H2O,而Ag2O与酸却是酸碱反应:,Ag2O+2HNO32AgNO3+H2O Ag2O+2HCl2AgCl(白色)+H2O,Cu2O溶于氨水和氢卤酸,
11、分别形成稳定的无色配合物Cu(NH3)2+和CuX2-,Cu(NH3)2+很快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蓝色的Cu(NH3)42+。,利用这个反应可以除去气体中的氧,Cu+2NH3 Cu(NH3)2+无色,4Cu(NH3)2+8NH3H2O+O2=4Cu(NH3)42+4OH+2H2O,Ag2O也可溶于氰化钠或氨水溶液中:,Ag2O+4CN+H2O2Ag(CN)2+2OH Ag2O+4NH3+H2O2Ag(NH3)2+2OH,Ag2O+4CN+H2O2Ag(CN)2+2OH Ag2O+4NH3+H2O2Ag(NH3)2+2OH,氧化银的氨水溶液,在放置过程中,可能会生成一种爆炸性很强的物质(可能是A
12、g3N或Ag2NH),因此该溶液不宜久置。若要破坏银氨配离子,可以加入HCl溶液。,Cu2O可用可溶性铜()盐在过量强碱下用醛或含醛基的物质(如葡萄糖等)来还原制取,黑色的CuO在极高的温度下也可分解为土红色的Cu2O,在AgNO3溶液中加NaOH溶液,反应首先析出白色AgOH,常温下AgOH极不稳定,立即脱水生成Ag2O沉淀。,Ag+OHAgOH 2AgOHAg2O+H2O,Ag2O也容易为CO或H2O2所还原。,Ag2O+CO2Ag+CO2 Ag2O+H2O22Ag+H2O+O2,制取,2卤化物,(1)卤化亚铜CuX,实验19-2 往可溶性Cu()盐溶液中(如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入KI溶液。
13、,2Cu2+4I = 2CuI+I2,由于CuI是沉淀,因而在碘离子存在时,Cu2+的氧化性大大增强,这时下列半电池反应的E为:,Cu2+I+eCuI E=0.86V I2+2e2I E=0.536V,现象:可以看到生成褐色沉淀(白色的碘化亚铜沉淀和棕色的碘):,所以Cu2+能氧化I离子。,在含有CuSO4及KI的热溶液中,再通入SO2,由于溶液中棕色的碘与SO2反应而褪色,白色CuI沉淀就看得更清楚,其反应为:,2Cu2+4I2CuI+I2 I2+SO2+2H2OH2SO4+2HI,思考:如何才能看到白色CuI沉淀?,CuCl2或CuBr2的热溶液与各种还原剂如SnCl2、SO2、Zn、Al
14、、Cu等反应可以得到白色CuCl或CuBr沉淀:,2CuCl2+SnCl22CuCl+SnCl4 2CuCl2+SO2+2H2O2CuCl+H2SO4+2HCl CuCl2+Cu2CuCl,CuX(X=Cl、Br、I)都是白色难溶化合物,其溶解度依Cl、Br、I顺序而减小。,拟卤化亚铜也是难溶物,如: CuCN的Ksp(CuCN)=3.21020, CuSCN的Ksp(CuSCN)4.81015。,4CuCl+O2+4H2O3CuOCuCl23H2O+2HCl,8CuCl+O22Cu2O+4Cu2+8Cl-,干的CuX在空气中比较稳定,但湿的CuCl在空气中易发生水解和被空气氧化为Cu()化合
15、物:,CuX(包括拟卤化亚铜,易和X-离子(包括拟卤离子)形成配离子,如CuCl在不同浓度的KCl溶液中,可以形成CuCl2-、CuCl32-及CuCl43-等配离子。在Cu()配离子中,Cu(CN)43-极为稳定,其K稳=2.01030。所以CuCN易溶于KCN溶液,而CuCl、CuBr、CuI在相应卤化物溶液中的溶解度只是略为增大一些而已。,CuX(s)+X-(aq)CuX2-(aq),表19-4 CuX2的平衡常数,实验室中可悬挂涂有CuI的纸条来检测空气中Hg的含量。如在288K经三小时,白色CuI不变色,表示空气中的Hg含量低于允许量;在三小时以内,如变为亮黄至暗红色可根据变色的时间
16、判断空气中含Hg量。,4CuI+HgCu2HgI4(黄)+2Cu(红),(2)卤化银,可溶性银盐分别和Cl-、Br-、I-离子作用得到难溶的AgCl、AgBr、AgI,由于AgF易溶,所以要用Ag2O和HF反应来制取。,Ag+X-AgX(X=Cl、Br、I) Ag2O+2HF2AgF+H2O,AgCl、AgBr、AgI都不溶于稀硝酸。,(2)卤化银,Ag+有强极化力,而且容易变形,它和易变形的Cl-、Br-、I-离子结合成AgX后,这些卤化银有较明显的共价性,AgX的化学键的类型可用它们的键长表示。,AgCl、AgBr、AgI的测定键长比它们的离子半径之和(rAg+rx-)短了许多,可见它们有
17、明显的共价性,并且共价成分依次增大。因而AgF有很大的溶解度,而AgCl、AgBr、AgI为难溶化合物,且它们的溶解度依次减小。,AgX溶于氨水、Na2S2O3及KCN等溶液则形成相应的配离子。同样,AgX在相应X-离子的溶液中,也可以成配离子。所以AgX在相应X-离子的溶液中的溶解度比水中的大,就是因为生成了AgX2-、AgX32-、AgX43-等配离子。,如当Cl-=10-3molL-1时,AgCl溶解度最小;当Cl-10-3molL-1时,则AgCl的溶解度明显升高,在银的氨、卤素和拟卤配合物中,由于Ag(CN)2-的K稳=1.01021最大,所以AgCN极易溶于过量的KCN溶液中。,加
18、热固体AgI至419K时,能导电,在613643KAgI是固态电解质。现已确证419K时,在固态AgI中I离子仍然保持原先的位置,而Ag+离子可较自由地扩散(相当于Ag+离子熔融了,而I-离子未熔),所以固态AgI能导电。,4配合物,(1)铜()配合物,较重要的Cu()配离子有Cu(NH3)2+、CuCl32-及Cu(CN)43-等。它们的结构如下表:,无色的Cu(NH3)2+配离子在空气中很快被氧化成深蓝色的Cu(NH3)42+配离子,而Cu(NH3)42+可被Na2S2O4(保险粉)定量地还原为无色的Cu(NH3)2+离子。,2Cu(NH3)42+S2O42-+4OH-=2Cu(NH3)2
19、+2SO32-+2NH3H2O+2NH3,实验19-3向可溶性铜()盐(如CuSO4)溶液中,滴加碱金属氰化物(如KCN)溶液,开始有白色物出现,逐渐沉淀消失,得到无色的透明液,这是由于Cu2+离子将CN-离子氧化为(CN)2而自身被还原为极稳定Cu()配离子Cu(CN)43-(K稳=1030)所致。,Cu2+5CN-Cu(CN)43-+(CN)2,Cu(CN)43-配离子极为稳定,通入H2S也无Cu2S沉淀生成。这个性质可以用来进行Cu2+离子和某些离子(如Cd2+离子)的分离。,(2)银()配合物,可溶性银盐分别与NH3H2O、KCN、S2O32-以及HCl溶液作用都可形成配合物,如:,这
20、些配离子都是配位数为2的,都是直线型,是sp杂化。它们的稳定性是:,Ag(CN)2-Ag(S2O3)23-Ag(NH3)2+AgCl2-,实验19-4往0.1molL-1的NaCl溶液中滴加0.01molL-1的AgNO3溶液就有白色沉淀(AgCl)出现;再滴加2molL-1氨水并搅拌,白色沉淀消失(生成Ag(NH3)2+配离子);再往其中滴加0.1molL-1 KBr溶液,有浅黄色沉淀(AgBr)生成;再滴加0.5molL-1 Na2S2O3溶液并搅拌,沉淀又消失(生成Ag(S2O3)23-配离子)再往此溶液中滴加0.1molL-1 KI溶液,又有黄色沉淀(AgI)生成,滴加0.5molL-
21、1 KCN溶液并搅拌,沉淀又消失(生成Ag(CN)2-配离子);再滴加0.1molL-1 Na2S溶液,就得到黑色沉淀(Ag2S)。,此实验现象有如下的关系:,5. 硝酸银,绝大多数简单银盐都是难溶物,如卤化银AgX(Cl,Br,I)和Ag2S,只有AgNO3和AgF是易溶盐。可溶性银盐中最重要的AgNO3,是制备其它银盐的原料。,工业上是将Ag溶于硝酸来制取AgNO3:,Ag+2HNO3(浓)AgNO3+NO2+H2O 3Ag+4HNO3(稀)3AgNO3+NO+2H2O,是用稀硝酸还是浓硝酸好呢?若选用浓硝酸,反应速度快,但酸耗较大;选用稀硝酸,反应速度慢,但酸耗可降低,权衡利弊,生产上选
22、用中等浓度的酸为宜,通常浓硝酸和水的比例为13。,原料金属银一般是由阳极泥中提取的,因而所制得的AgNO3中常含有硝酸铜杂质,可利用硝酸铜与硝酸银的热稳定性不同来除铜。,2Cu(NO3)2=2CuO+4NO2+O2,473K,2AgNO3=2Ag+2NO2+O2,713K,将粗产品加热至473573K之间使Cu(NO3)2分解为不溶于水的CuO,溶解后过滤除去CuO,重结晶得到硝酸银的纯品。,另一种方法是向制备溶液中加适量新鲜的Ag2O,使Cu2+离子转化为Cu(OH)2沉淀,反应后过滤除去Cu(OH)2:,Cu(NO3)2+Ag2O+H2O2AgNO3+Cu(OH)2,二、氧化数为+铜的化合
23、物,1氧化铜和氢氧化铜,金属铜直接在空气中加热,或氢氧化铜受热分解,都可得到黑色氧化铜。,2Cu+O2=2CuO(1273k以上),Cu(OH)2=CuO+H2O(微热),氧化铜化学性质上的特点是:,(1)CuO是碱性氧化物可与酸反应成盐,(2)CuO加热时易被H2、C、CO、NH3等还原为铜。,3CuO+2NH3=3Cu+3H2O+N2,(3)CuO热稳定性较高,只有温度超过1273K时,才会发生明显的分解。,验实19-5往少量可溶性铜盐(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强碱(NaOH)溶液就生成浅蓝色的沉淀(Cu(OH)2)。继续滴加,沉淀可消失成蓝色溶液。往此溶液中再滴加入CuSO4溶液又可得
24、到浅蓝色沉淀。将沉淀分为两份,一份加热可得黑色物;另一份加氨水,过量氨水使沉淀消失,变成深蓝色溶液。,由此实验可知,往可溶性铜盐溶液中加入强碱控制好滴加量可得Cu(OH)2沉淀。,CuSO4+2NaOHCu(OH)2浅蓝+Na2SO4,Cu(OH)2化学性质上的特点:,(1)两性偏碱,其溶解度S与pH值关系如下页图19-7。,2)热稳定性差353363K就分解,Cu(OH)2=CuO+H2O,(3)配合性 甘油、酒石酸等多羟基有机物能和Cu(OH)2形成稳定配合物,如Cu(OH)2和酒石酸盐的反应:,这种溶液即斐林试剂,被用来检验葡萄糖,遇0.01mg糖时得红色Cu2O沉淀;与0.001mg糖
25、得红色溶液。,Cu(OH)2也可配合溶解,即为其它配体所取代成相应配离子:,Cu(OH)2+2OH-(过量)Cu(OH)42- Cu(OH)2+4NH3Cu(NH3)42+2OH-,可溶性铜盐溶液中加氨水得不到Cu(OH)2沉淀,而是生成碱式盐沉淀:,2CuSO4+2NH3H2O(NH4)2SO4+Cu2(OH)2SO4,2硫酸铜,CuO和硫酸或Cu和浓硫酸反应都可得蓝色CuSO45H2O晶体(俗名胆矾)。胆矾受热可失去结晶水,其失水情况如下:,CuSO45H2O CuSO43H2O CuSO4H2O CuSO4 CuO,375K,386K,531K,923K,由这个失水过程进一步研究可看出胆
26、矾中有4个水分子和Cu2+离子配位(以dsp2)杂货轨道成键),另一个水通过氢键和SO42-离子相联。,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八面体,其结构示意图如下:,CuSO4在化学性质上的特点是:,(1)水解性 288K时0.1molL-1CuSO4溶液的pH=4.17具弱酸性,(2)一定的氧化性,CuSO4+ZnZnSO4+Cu CuSO4+FeFeSO4+Cu,(3)配合性,CuSO4+4NH3H2O=Cu(NH3)42+SO42-+4H2O,(4)杀虫能力 将CuSO45H2OCaOH2O按11100配制起来的溶液具有杀菌能力,称为波尔多液,它是农业上,尤其是果园中最常用的杀菌剂。,3硫化铜,在硫酸铜溶
27、液中,通入H2S,即有黑色硫化铜沉淀析出:,CuSO4+H2S=CuS+H2O,CuS特点是难溶性,它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但由于S2-离子有明显的还原性,CuS可溶于热的稀HNO3(2molL-1)中:,3CuS+8HNO33Cu(NO3)2+2NO+3S+4H2O,CuS也可在KCN溶液中因配合而溶解,2CuS+10CN-2Cu(CN)43-+(CN)2+2S2-,4卤化铜CuX2,CuX2可用单质铜与卤素直接反应,或氢卤酸和CuO或CuCO3反应制得:,Cu+Cl2CuCl2,CuO+2HBrCuBr+H2O,CuCO3+2HClCuCl2+CO2+H2O,CuF2白色、CuCl2棕色
28、、CuBr2黑色,至今还没有制得CuI2(为什么?),从溶液中得到的是含结晶水的卤化铜。无水的CuCl2是在HCl气流中,将CuCl22H2O加热到413423K制得的。,高温时CuX2分解为CuX及X2,2CuCl2=2CuCl+Cl2,1273K,5铜()配合物,铜()配合物最常见的配位数为4,Cu()以dsp2杂化轨道成键如Cu(H2O)42+配离子或sp3杂化轨道成键如CuCl42-配离子不论是哪一情况,Cu()配合物总具有磁性,而Cu()配合物恰好相反,无磁性(为什么?)。,实验19-6 向浅蓝色CuSO4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溶液由浅蓝变为绿色至黄绿色。若再加入过量NH3H2O,溶液由黄绿色变为深蓝紫色。若再加入KCN溶液,溶液由深蓝紫色变为浅黄色。,这一变化过程及有关配离子的稳定常数K稳如下:,它们的K稳看出Cu(CN)42-配离子最稳定,Cu(H2O)42+配离子最不稳定,它们的稳定性次序如下:,Cu(CN)42-Cu(NH3)42+CuCl42-Cu(H2O)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