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oc

上传人:buyk185 文档编号:606353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教学目的:了解什么是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特点;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伟大变革、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高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觉性,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二、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三、教学时间支配:9 学时,讨论 1 学时四、重要问题和思考题:1. 哲学基本问题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3.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基本特征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5.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系教学内容:一、哲学及其

2、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1、哲学(1)哲学的定义哲学(philosophy)一词源自于希腊语的“philosophia” ,由“追求” (philem)和“智慧”(sophia)组成。 尔雅解释“哲”字:“哲,智也。 ”19 世纪日本学者西周用汉语“哲学”两个字来表述西方哲学学说;1896 年前后,中国学者黄遵宪将这一表述引入中国。哲学家评价哲学哲学就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驾驭和处理自己同外在世界关系的学问。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的本质哲学研究的主题是不同的,原因是哲学派别上的区别,哲学研究领域的

3、区别。不同哲学有着共同的哲学本质,即哲学都是对对象本质的抽象思考;哲学都是对对象的宏观把握。哲学是对整个世界的宏观把握,因此表现为一种智慧,是对具体知识中存在的普遍规律和意义的揭示。哲学思维是一种高度抽象化和理论化的思维,具有思辨性的特点。(3)哲学的功能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提供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图景;哲学是方法论,是处理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准则;哲学是人生观,对人与世界及环境的现实关系提供价值评价。(4)哲学与科学在社会发展早期,哲学与具体科学形成知识总汇。在近代,具体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既不能用哲学取代具体科学,也不能否定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作用。第一,哲学依赖于具体

4、科学,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第二,具体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2、哲学的特点(1)哲学的时代性第一,各种哲学理论都是以哲学的方式解答时代的课题;第二,离开时代背景,就无法理解各种哲学体系;第三,哲学必须面对时代,不断发展哲学理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家的成长并不像雨后的春笋,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 ”-马克思(2)哲学的民族性第一,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哲学理论研究着眼点;第二,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哲学思

5、维方式;第三,哲学的民族性还表现在,不同民族的哲学具有相容性。(3)哲学的阶级性第一,在阶级社会中,哲学带有阶级性;第二,判断某个哲学体系的阶级性,要看其引出的结论如何;第三,哲学的阶级性不排除哲学理论中包含真理因素及对文化的积极贡献。(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提出哲学基本问题,他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提出的原因是: 一要总结自古代和近代以来哲学发展的历程;二要明确界定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倾向。哲学基本问题的主要内容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即世界的本原问题。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

6、的同一性问题,即存在是否可以被思维所认识的问题。2、哲学的基本倾向哲学理论形态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倾向的对立。恩格斯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 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没有其它标准。唯心主义哲学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三个历史形态。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

7、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别是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心灵,意识或观念等夸大为第一性的,世界上的事物只存在于个人的心灵中,或是个人心灵的产物,因此是第二性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举

8、例:心外无物。中国明代王守仁存在就是被感知。 英国贝克莱“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人为自然界立法” 。“万物皆备于我”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意识看作是人的头脑固有的,是主观自生的。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或精神原则说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举例:理在事先 中国宋代 朱熹理念 古希腊 柏拉图绝对观念-近代德国 黑格尔“天命主宰人间世界” 。“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思维或一般概念加以绝对化的结果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

9、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三)中外哲学史简介:世界哲学的起源古代中国哲学、古代印度哲学和古代希腊哲学,是世界哲学的三个起源。哲学理论形态演变经历了古代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三个阶段。1、古希腊哲学:(1)米利都学派的朴素唯物论 哲学始于泰勒斯,泰勒斯说:“万物是由水做成的。 ”阿那克西曼德说:“万物的元质是无限。 ”阿那克西美尼说:“构成万物基质的是气。 ”米利都学派是典型的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物质第一性;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10、。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2)毕达哥拉斯数的唯心论毕达哥拉斯认为: 数的比例关系构成了宇宙的普遍秩序。毕达哥拉斯,或者是他的弟子的最伟大的发现,就是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命题,即直角两夹边的平方的和等于另一边的平方,即弦的平方。 数学与神学的结合开始于毕达哥拉斯,而且数学在他的思想中乃是与一种“特殊形式”的神秘主义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毕达哥拉斯说“万物都是数” 。(3)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 西方现代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唯物主义哲学英国经验论哲学 中国古代和近代传统哲学欧洲中世纪哲学古希腊罗马哲学

11、赫拉克利特说:“火”是万物的本原。“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新的水不断地流过你的身旁。 ” (4)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5)论辩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出身于雅典,是一个著名的智者,他向青年们教授哲学,述而不作,在辩论之中度过了一生。因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而受审判,并于公元前 399 年被判死刑,时年约七十岁。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心灵的转向,将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灵魂不灭说 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 助产术和揭露矛盾的辩证法 (6)柏拉图的理念论理念论 认识论政治思想 伦理思想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现实的事物是理念的摹本。知识就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理念有等级,因此造就了人类社会的等

12、级秩序。(7)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他将科学定义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马恩选集V3-P59亚里士多德把广义的哲学,即一般性的知识,分为三大类:即实践的,创作的,理论的科学。理论的科学又进一步被分成三类:即物理学、数学和第一哲学或神学。第一哲学,即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是形式逻辑的奠基人,但在哲学问题上,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他批评柏拉图的理念论,指出了一般不能离个别而存在。他提出了四因说,认为构成个别具体事物是由于四种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但是形式因高于一切,是第一推动力,从而倒向唯心主义

13、。(8)伊壁鸠鲁派的唯物论伊壁鸠鲁派发展了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主张原子有质量的差异,有偏离直线的运动,从而克服了德谟克里特否认偶然性的错误。2、经院哲学:欧洲中世纪哲学(主要指公元 5 世纪到 15 世纪的经院哲学)是欧洲哲学史的第二个发展时期,经院哲学作为神学婢女而存在。有两个特征:一是它以“经院” (即教会或修道院办的学校)为生存环境;二是它以辩证法(即亚里士多德的论辩推理)为操作原则。(1)德尔图良的教父学德尔图良是基督教最早的教父,第一个神学家,西方哲学史上反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 德尔图良把哲学看成是异端邪说的根源。他推崇绝对信仰,贬低理性思想。他的言论概括为:正因为荒谬,所以才相信。

14、 他首先提出了“三位一体”的信条。 (2)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体系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的关系 神及其存在 共相与个别关于共相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论,在中世纪经院哲学中分为唯名论与实在论两个对立的派别。就思想渊源来说,共相问题的争论早在古希腊哲学中就已经开始,在中世纪哲学中,因它不仅涉及事物的本质和概念的性质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基督教圣餐“实体转化”和“三位一体”等信条,所以才显得尤为突出和尖锐。这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在中世纪哲学中的特殊表现。古代哲学的特点:第一,古代哲学的思维方式是直观的,因为当时缺乏科学的依据;第二,哲学的主题要解决世界是什么,形成直观的哲学范式;第三,哲学体系的主要问题是思

15、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 -黑格尔3、英国经验论(1)弗兰西斯培根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 。他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唯物主义经验论 唯物主义自然观 逻辑思想培根认为哲学的全部基础是经验的,就是借助科学发现与发明使人类能驾驭自然力量。他主张哲学应当和神学分离,反对经院哲学与神学紧密糅杂在一起。培根说:科学必须依据的观察资料,我们既不应该像蜘蛛,从自己肚里抽丝结网,也不可像蚂蚁,单是采集,而必须像蜜蜂一样,又采集又整理。培根哲学最出名的部分,就是他列举出所谓的“四种幻象” 。他用“幻象”来指让人陷于谬

16、误的种种心理习惯。(2)霍布斯的机械论论物体论人 论国家 伦理思想霍布斯力图运用他的机械唯物主义来解释人。人和自然并无本质的区别。人似钟表,心脏即发条,神经乃游丝,关节似齿轮,生命是肢体各部分的和谐运动。(3)洛克的哲学恩格斯说:“洛克哲学是 1688 年英国资产阶级光荣革命妥协的产物。 ”洛克的哲学动摇于唯物论和唯心论之间,对后继者影响很大。他继承并发展了经验论,反对天赋观念,主张“白板说” 。但又提出两种性质,两种经验,表现出向唯心论妥协。在政治上反对君权神授,提出分权的思想。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经验的内容和实质 对观念的分析 对知识的分析 宗教观 政治学说 (4)贝克莱的主观唯心论贝克莱主

17、观唯心论的典型命题:“存在就是被感知。 ”(5)休谟的不可知论休谟把洛克和贝克莱的经验主义哲学发展到了它的逻辑终点。他指出:“由于这种哲学必须完全地依赖于经验,以致在知觉而外我从不能观察到任何东西。 ”认识论学说知识论和因果论批驳上帝存在的证明贝克莱发展了洛克哲学唯心论倾向,使经验论导向主观唯心论。休谟从洛克哲学第二性质的主观性出发,推出不可知论。4、大陆唯理论在英国盛行经验论哲学的同时,欧洲大陆的哲学则由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兹倡导了唯理论的哲学传统。首先是推理方法不同,英国哲学注重归纳,而大陆哲学则注重演绎。其次,英国哲学强调感性的经验,而大陆哲学则强调理性的逻辑。(1)笛卡尔的二元论哲

18、学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他认定具有思维的精神实体和具有广延的物质实体并立,是典型的二元论。(2)斯宾诺莎的唯物论斯宾诺莎是大陆唯理论哲学家中 唯一的唯物论者。他主张自然的实体是一切事 物统 一的基础。而且,实体是自因的。但在认识论中提出直觉的观念,表现出不彻底性。(3)莱布尼兹的客观唯心主义莱布尼兹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的单子论体系,但具有辩证法的因素莱布尼兹的单子论里有两类空间:一类是各个单子的知觉中的主观空间。另一类是由种种单子的立足点集合而成的客观空间。5、近代法国唯物论“资产阶级已经强大得足以建立他们自己的,同他们的阶级地位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了。” 马恩选集V4-P231 拉美特利、狄

19、德罗和霍尔巴赫是近代法国唯物论的代表人物。 都主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机械论和形而上学是近代法国唯物论的本质特征。(1)拉美特利“人是机器。 ”(2)狄德罗“宇宙间只有一个物质实体。 ”(3)霍尔巴赫“宗教是万恶之源。 ”1789 年的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较之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更为彻底6、德国古典哲学(1)康德哲学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康德主张:外部世界物自体只是感觉的素材,是不可认识的。物自体不在空间或时间中,它不是实体,空间和时间是主观的,是我们知觉的一部分。但是正因为如此,可以确信,我们没有经验到的物自体。(2)康德的后继者费希特费希特认为哲学体系只有两种,或者从知识主体出发,或

20、者从知识客体出发,没有第三条路,单凭感性确认客体的存在,只是无根据的信仰,一切直接从客体出发的哲学只能是独断论,唯一真正的哲学是以主体意识为基点来解释世界的唯心主义。他抛弃了康德的“物自体” ,认为“自我”是唯一的终极实在,自我所以存在, 是因为:自我不仅设定了自己的存在,同时,自我还设定了“非我” 。费希特的哲学思想,对当时德国社会的发展起过巨大的积极作用。在谢林和黑格尔的哲学里得到直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他阐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予以一定的历史评价。 (3)费希特的后继者谢林谢林也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在哲学上主张主客体的绝对同一,他和费希特一样否定了康德

21、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因素,发展为神秘的唯心主义。(4)黑格尔哲学 唯心主义辩证法的集大成者。在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表述了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思想。以唯心主义的方式,揭示了发展和内在联系的思想、主观能动性的思想、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思想。精神现象学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个体发展及人类社会发展两个方面的历史辩证法。逻辑学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黑格尔哲学的逻辑体系“存在论”中,黑格尔通过质、量、度的推演和分析,把质量互变作为一条普遍的规律提出来了。 “本质论”中,黑格尔的贡献主要是通过本质自身的推演,即分析同一、对立、矛盾诸层次的概念,揭示了对立统一这个宇宙的根本规律。

22、“概念论”包括主观性、客观性、理念三个阶段的概念推演。黑格尔从逻辑形式所固有的内容及其关联上,提出了关于概念、判断、推理的辩证观。 黑格尔哲学的评述黑格尔的哲学体系表明,他力图从自然、社会历史到思维的广大领域,用辩证法找出其有机的发展线索,揭示出这些领域的本质和规律。但另一方面,黑格尔辩证法的宏伟体系又以客观唯心主义为基础,束缚在神秘思辨的坚硬外壳之中。这是对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真实发展过程的颠倒。黑格尔的哲学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为倒立的辩证法。(5)费尔巴哈哲学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哲学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重新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宣告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费尔巴哈

23、恢复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感觉论。他的哲学是建立在感觉上的“感性哲学” 。同割裂客体和主体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相对立,费尔巴哈力图证明客体和主体的统一性以及感性世界的可知性。他认为,自然、现实是唯一的认识客体,它在作为主体的认识对象时,同主体是不可分割的。人是认识主体,但作为现实的人,它又是主体(自我)和客体(肉体)的统一,与人以外的客体世界同属于自然。从人是自然的产物的观点出发,费尔巴哈强调人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自然转化的有意识有理性的实体。他的观点脱离了社会历史发展和社会物质关系,基本上局限在人的自然本性上。他理解的人实际上是抽象的自然的人,而不是具体的社会的人。近代哲学第一,近代科学使哲

24、学的思维中加入人的因素,科学是哲学认识中介;第二,哲学的主题要解决世界是否能够被认识,形成反思的哲学范式;第三,哲学体系的主要问题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现代哲学第一,现代哲学使人的现实活动成为哲学认识世界的中介;第二,哲学的主题要解决世界对人的意义,形成活动的哲学范式或意义的哲学范式;第三,哲学体系的主要问题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现代哲学强调客观世界对人的意义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要解决人在实践中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主体是核心。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生平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青年时代(1)故乡1818 年,马克思诞生在德国莱茵省的特

25、里尔城。(2)中学毕业1835 年 9 月 24 日,马克思毕业于莱茵省特里尔中学。中学毕业的马克思在毕业论文中写下了自己的理想,这就是收录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0 卷中的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能够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是人的优越与不幸;优越即表明人比动物高明的地方;不幸即人要认真考虑各种选择,考虑选择之后的责任。职业选择体现了社会对人的制约和人可能对社会的作用;选择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么,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

26、恒地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 ”(3)进入大学学习1835 年1841 年,马克思先后在波恩大学、柏林大学学习。1841 年在柏林大学毕业,后获哲学博士证书。大学学习期间,受到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影响,并参加了青年黑格尔学派的学术活动。2、理论研究(1)投入社会批判1842 年,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 批判当时反动政府。1843 年莱茵报被查封。在马克思的一生中,经常参与、领导当时的国际工人运动,因此,被当时欧洲各国政府视为“最危险的革命家” 。(2)写作共产党宣言受当时工人组织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着手写作一部工人组织宣言,这篇重要文献于 1847 年 2 月

27、在伦敦出版。这就是共产党宣言 。这是马克思主义新的世界观诞生的标志。(3)哲学思想的发展与理论研究马克思在不断地从事理论研究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了自己世界观的转变。从最初受青年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影响,转变为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并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世界观。1845 年,马克思写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845 年1846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1847 年出版哲学的贫困一书;1848 年 2 月, 共产党宣言出版。(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8451846 年,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由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

28、当时未公开出版,马恩称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是他们新世界观诞生的标志。 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化。 自然科学前提19 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三大重要成果: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它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 ”社会科学前提19 世纪社会科学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阶级斗争理论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来源马

29、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即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发展和内在联系的思想 对立统一的思想 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思想 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勤奋学习和伟大实践(5)发现剩余价值学说年开始,马克思继续进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年底, 资本论 三卷手稿完成,年月, 资本论 第一卷在汉堡出版。世纪年代, 前苏联编译出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年代后,由 “ 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 ” 继续出版,全集总计为卷。3、 “世界公民”在马克思的理论研究中,有许

30、多是与恩格斯共同完成的。从年初次会见,到年马克思逝世,两人保持了多年的合作与友谊。为从事国际共产主义的事业,马克思多次受到当时欧洲各国政府的驱逐,从特里尔先后到了波恩、柏林、科隆、巴黎、布鲁塞尔、伦敦等地,因此马克思称自己是“ 世界公民” 。年月日马克思在伦敦逝世。对马克思的评价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卡尔马克思的葬仪 )列宁说:“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使它成为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

31、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实践的观点社会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在自然观理论中,认为自然是与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的人化自然,自然界是不能独立于人的实践活动的,并且自然界要随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发生变化;在历史观理论中,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社会不是人的意识的产物,也不是意识活动的结果,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认识论理论中,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通过社会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实践是人辩证地把握认识客体性质的

32、基础。2、建立了严整的科学的哲学体系第一,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第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第一次伟大发现;第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在哲学发展史上,古代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缺乏科学的概括和论证,这种结合是自发的;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立场,而在社会历史观上则是唯心主义的,因此,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因此,唯物主义与辩证法二者形成一个完整、彻底的哲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践的观点,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说明社会历史,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33、马克思通过对宗教、国家和法的批判,逐步深入到探讨社会历史的物质根源,最终发现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3、革命性与批判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与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和批判性的特征。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申明自己为无产阶级的人类解放事业服务;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批判性的规定内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概念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决定了其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中产生、经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发展的理论。4、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时代主题的把握(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1、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但不是人类哲学思

34、想的终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必然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显示出理论的生命力。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发展自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特征,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现时代精神的精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精神、原则,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之更加丰富,得到进一步发展。2、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是对 19 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反映。现代西方哲学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哲学派别,当前,主要存在的两种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科学主义的哲

35、学以孔德等人的实证主义和卡尔纳普等人的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推崇科学,认为只有自然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人文科学只属于价值世界。人本主义的哲学以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等人和存在主义等派别为代表,反对科学和理性,认为科学技术使得当代人“非人化”了,提倡非理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强调重视世界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又充分考虑到人的主体地位,重视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反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潮的同时,也注意吸取其中合理的成分,力求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达到完美的统一。3、现代科技革命科学对哲学最本质的关系,是促进作用。20 世纪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提出了许多理论问题,认真研究和概括科技革命的成就,是发展马

36、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20世纪中期以后,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产生,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融为一体。这是现代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现代科技革命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光导纤维、海洋工程、宇航技术等尖端技术群的发展和应用为标志。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哲学相结合,并对传统哲学的改造。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

37、会主义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邓小平理论中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思想,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教学目的:确立唯物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科学理解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

38、性的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要求。二、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和社会调查相结合三、教学时间支配:讲课 9,讨论 1 学时 四、重要问题和思考题:1.物质的根本属性或根本特征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3.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4.人类社会的产生及其物质性5.物质和意识的关系6.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教学内容:一、物质案例分析:19 世纪末物理学的革命英国的汤姆生 (1897)证明电子的存在;德国的伦琴(1895) 发现一种未知射线,称为 X 射线;法国的贝克勒尔(1896)发现了铀元素的放射性。电子、X 射线和放射性现象,这三大发现是 19 世纪末

39、物理学的重要成就,使古典物理学许多基本定律面临严峻考验。近代自然科学对物质的研究哲学史的背景资料在西方, “物质”一词从希腊文“母亲”演化而来,含有“创造者”的意思。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认为,物质是 “ 一切活动的主体” , “它在我们之外” ,并且“不依赖我们思想”而“自己存在” 。爱尔维修指出, “人们应该把物质这个词理解为一切物体所共有的属性的总和” 。19 世纪前自然科学证明,物质是由元素构成,元素是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各种元素的分子又可以分解为原子。因此,认为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位。近代唯物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1)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2)原子的属性是一切物质

40、形态不变的属性,原子既不可分割,又不能相互转化。近代唯物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是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依据,用物质世界本身具有的某种状态和属性来解释自然。近代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1)把在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原子在量上的不同;(2)把人对原子这一层次的认识当作对物质最终层次的认识;(3)把特殊的物质形态混同于物质一般;(4)把统一的物质世界割裂开来,不能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1、恩格斯的物质范畴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马克

41、思主义哲学总结了 19 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成就,认为,物质是各种具体实物的共性,物质范畴是从具体实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哲学范畴。在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过程中,更注重发现人类历史活动中的规律性,并且认为这种规律并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因此,社会的运动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客观过程,同自然界一样,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2、列宁的物质范畴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1908 年下半年,列宁出版了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在这本书中列宁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列宁针对所谓“原子非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 , “电代替了物质”等观点和马赫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范畴:物质

42、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范畴的讨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区别第一,研究的内容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世界本原问题,具体科学研究物质的具体结构和形态;第二,研究的角度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物质与意识关系方面去理解物质,具体科学从客体角度研究物质,只把物质看作是人研究的对象;第三,科学抽象的程度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范畴是在科学研究成果上,进一步高度抽象而得出的,哲学范畴与科学概念二者是绝对与相对、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范畴

43、的区别第一,旧唯物主义将哲学范畴与具体科学概念混同起来,从而使得哲学物质范畴不具备其高度的抽象概括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则科学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物质概念的关系;第二,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受动的方面直观地理解世界,从而无法摆脱历史唯心主义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从主客体统一的角度理解世界,把人的实践活动本身理解为一种客观的活动,客观的存在。如何理解“客观实在性”第一,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与意识相比只有一个特性,即客观实在性;第二,客观实在性是指物质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一是物质独立于意识;(自然界)二是物质既离不开意识,又制约着意识。 (人类社会)第三,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最根本的特性,其他特

44、性,如层次结构性,波粒二象性等均处于从属的地位。(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的理论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科学地将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导入唯物主义体系中;第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以能动的实践观点批驳了不可知论,形成能动的反映论;第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一)运动1、含义: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标志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解释“根本属性”:讲物质存在的状况。解释“存在方式”:讲运动是物质的普遍状态。承认运动而不

45、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是唯物主义;承认客观实在性,不承认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就不是辨证唯物主义。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变化的实在基础。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 物质都是在运动之中的,物质只存在运动形式上的差异问题,不存在运动的有无问题。 )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一切运动的主体只能是物质,不存在独立的精神运动。 )实践意义:第一,承认运动形式的多样性;第二,认识精神运动对物质运动的依赖

46、性。3、运动的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各运动形式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静止1、静止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从事物自身的存在与发展看,静止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仍然保持着自身的性质。 2、静止的两种表现形式: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移动没有发生质变3、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A.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就无法了解运动。B.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C.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事物。(三)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首先,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其次,在相对静止中

47、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两种错误倾向形而上学不变论讨论:稳定与发展一、稳定是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表明社会发展状况的合理性存在;二、发展是稳定持续存在的保证;三、发展要不断打破旧的稳定,创造新的稳定。(三)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1、时间的含义和特点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表现为:运动过程依次出现的顺序;运动过程进行的久暂;运动过程之间间隔的长短。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不可逆性。2、 空间的含义和特点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表现为物体间的并存关系和分离状态;物体体积、形态、位置和排列次序。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通常将时空联结起来,称为四维时空。

48、3、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第一,时空离不开物质运动;时空的具体特性由物质运动所决定。第二,物质运动离不开时空。没有空间和时间特性就没有可感知的物质运动。时空同物质运动不可分,表明了时空的客观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时空与物质运动割裂开来,认为时空可以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4、时空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第一,时空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其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此是绝对的;第二,时空的具体形态、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此是相对的。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 。“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

49、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现代科学对时空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一个哲学结论: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四)规律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3、规律的层次性客观规律因其起作用的范围和层次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层次。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一)人类社会形成的自然前提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得以产生的物质前提。古猿在体质形态和群体结构上的变化,是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现实基础。 (二)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首先,劳动促使猿的前肢成为人手;其次,劳动使古猿的心理进化为意识;再次,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最后,劳动不仅产生了劳动产品,还产生了人的社会关系。 (三)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自然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尤其是生产方式,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