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呼吸机集中的管理维护张学伟 王萍 彭文鸿(解放军第 306 医院 北京市 100101)关键词:呼吸机 集中管理 中图分类号 呼吸机是目前大型医院必备的抢救和治疗设备。也是延长病人生命的有效设备。随着电子和机械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呼吸机的性能日臻完善,其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和普及。与之相应,对呼吸机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院作为北京市一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呼吸机的更新换代更是迅速,正由于呼吸机功能的特殊性,对它的维护和管理才显得尤为重要川。所以,我院对呼吸机采用了集中维护和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发挥了呼吸机的效能,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 呼吸机分散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呼吸机由各个临床科室自
2、行申请购买、保管、使用的管理模式,有可能出现如下问题。1.1 配置不当造成资源浪费非呼吸专业科室长时间无病人使用呼吸机时,设备长期闲置不用,影响了其经济效益的发挥。与此同时,当数个病人需用呼吸机时,设备又不够用。当多科室分别申请购买呼吸机时,则又造成医院经费紧张。科室分散管理呼吸机,有时出现呼吸机忙闲不均,不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且在临时调配呼吸机时,容易出现管理漏洞 l。1.2 操作不熟练造成呼吸机损伤当一个科室需用呼吸机的患者多于呼吸机数量时,出现向其他科室临时借用现象。由于是非专业人员操作借用的呼吸机,必定在短时间内对其性能等情况不熟悉,特别是对性能复杂、技术精度高的设备若使用不当,势必对
3、呼吸机造成损害。1.3 呼吸机分散管理增加呼吸机维护困难维护保养工作能构及时消除呼吸机隐患、避免损坏、确保呼吸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和完好的备用状态。呼吸机管道长期连接在呼吸机使部分管道弯曲、断裂,造成设备损害和不必要的经费开支。各科室分管呼吸机时,因无专人专职负责,对呼吸机的使用维护不熟悉导致损坏增加。1.4 呼吸机分散管理易致院内感染目前呼吸机的管理现状是使用后的呼吸机分散在临床各科室去污处理。较多临床科室业务繁忙、工作压力大,医务人员频繁倒班,很难做到呼吸机的专职、专人管理。受硬件条件限制,病房医务人员手工清洗呼吸机,质量难于保障。消毒不完全引起感染播散,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较大隐患 l。1.
4、5 呼吸机管理制度不健全当前一些医院部分科室没有建立呼吸机管理使用制度,如对呼吸机的整机维护,对附件管道和滤网的清洗、消毒,对消耗材料(如湿化纸) 的更换等制度。无相应管理制度,极易造成机器故障或故障隐患。在通常情况下当需要使用呼吸机时才发现问题,这不仅延误了抢救时机,而且也缩短机器使用寿命。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长期以来使呼吸机的完好率、使用率均处于较低的水平,无法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建立呼吸机集中管理模式为充分发挥呼吸机的效能,根据医院安排,呼吸内科于 2002 年 1 月成立呼吸机管理治疗中心。该中心由呼吸内科 1 名副主任医师和 l 名主管护师和 1 名呼吸治疗师专职负责,
5、承担全院 48 台高性能呼吸机的维护和管理,并负责各科室呼吸机管理使用的指导工作。2.1 购置呼吸机必须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呼吸机的购置要从医院的规模、经济实力及临床需要出发,既要考虑设备的工作原理、功能特点,又要注意质量可靠及物有所值、物有所用,以免给医院及所用科室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呼吸机的性能变得更加完善,新一代多功能电脑型呼吸机具备了以往不可能实现的功能,如鉴别报警、记录功能等。通过呼吸机有效的配置,保证了临床医疗救治需要。2.2 制定呼吸机管理运行程序 科室病人需要使用呼吸机时,由经治医师向呼吸机管理治疗中心提出申请,经该中心确认后,将备用呼吸机送至病房
6、,并协助调试,交代注意事项,指导病房医师、护士使用。申请科室必须及时填写呼吸机使用单,以便中心人员及时掌握机器使用情况和准确收费。中心主管人员每天要巡视呼吸机使用情况 1-2 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呼吸机正常运转,并做到随叫随到,确保安全使用。呼吸机使用结束后,由中心收回,按规定程序进行由污到洁的流水作业,彻底清洗、漂洗后烘干,清洗消毒后保养、检修、组装、待用。每机建立登记本,由主管人员及时登记使用日期、运转时间、工作性能、清洁日期、消毒日期、测试日期、定期更换消耗品,综合检查呼吸机功能,经过清毒、装机、检测、校正后用棉制布罩罩好,并且在显著位置挂上标明“备用状态“ 字样的标牌,放置在清洁
7、、整齐、通风的房间内,保证呼吸机处于良好性能状态和完好备用状态。随时准备应用于临床。2.3 建立呼吸机维护使用管理制度 根据呼吸机在使用一定时间后需要全面保养的要求,呼吸机管理治疗中心建立了定人使用、定人保管、定期保养、定期检查和养护档案登记制度,使呼吸机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降低了设备故障发生率,保证了呼吸机处于良好状态,使呼吸机的可靠性和应急性有了保障。呼吸机维修登记,包括维修日朔、故障现象、抢修情况、故障原因、更换零件、维修后的使用等情况,为以后再次维修和加强管理提供了依据。3 呼吸机集中管埋模式的意义我们采用科学的呼吸机管理模式运行至今已 8 年。我们体会是:病人救治安全是临床医疗工作的中
8、心问题,高性能的救治设备需要科学的使用、维护和管理。通过多年集中管理使用模式的实施也提高了病人及时抢救能力。31 呼吸机集中管理,减少院内感染 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最短为 l0d,最长为全年使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随着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而相应增加,机械通气时间越长,细菌感染发生率越高。机械通气治疗中器械污染与交叉感染也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可因吸痰致气管粘膜损伤,呼吸道粘膜干燥致痰液粘稠,雾化吸入不当、雾化装置及呼吸机管道消毒不彻底或再污染致感染概率增高。机械通气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每增加 ld,发生 VAP 的危险性
9、增加 1%3% 3。为预防 VAP 的发生,呼吸机的管理尤为重要。凡使用过的呼吸机,无论使用时间长短、使用于何种疾病的患者均应进行严格消毒,只有对呼吸机进行严格消毒,才能减少与避免交叉感染。呼吸机的终末处置,不仅包括对与患者直接接触过的外部气路即呼吸机管路的消毒,还应包括对其主机外表、内部气路和气源过滤网的处置,需要将呼吸机的所有管路系统逐一一拆下,彻底消毒后,再按原结构重新安装、调试。即由经过专门培训人员对呼吸机各部分进行清洁、消毒、调试和校正,排除故障,以确保呼吸机正常运转,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呼吸机时刻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或完好的备用状态。呼吸机集中管理,采用超
10、声波加温、加压洁沈,去污步骤简化,避免环境污染,保障呼吸机去污、处理流程各环节质量,杜绝呼吸机管路干燥不彻底、消毒不到位等弊端,实现对呼吸机集中去污流性中全面的质量监控,提高呼吸机消毒灭菌质虽综合管理水平 4。3.2 呼吸机集中管理可以提高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医疗成本是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材料消耗、人力利用、资金流动、设备利用、组织管理水平等是否合理,都会通过医疗成本反映出来,所以,医院在抓医疗安全的同时。不断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与配置效益以减少浪费图。我院呼吸机集中管理的模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种“病人不动仪器动“ 的模式,不需搬动病人,仍由原专科治疗组负责治疗,保
11、证治疗的连续性。呼吸机的使用、消毒、维护和管理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影响因素多、技术性强。因此,要求呼吸机管理人员要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职业素质,并能与相关科室同行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呼吸机的使用价值。但该模式也尚存缺点,如频繁的、长距离的搬动,可对设备的寿命产生影响;有一些科室医生在使用呼吸机后不能及时退机,妨碍急需科室使用。这些问题,有待今后认真研究解决。3.3 呼吸机集中管理,加强标准化流程在我院现有条件下,采取集中处理方式是保证呼吸机消毒与灭菌成功的关键,其优势在于:(l) 避免分散处埋的环境污染。根掘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5要求,处理呼吸机须有专
12、门的清洗槽,且清洗时避免水的泼溅和气溶胶形成。因此,集中处理在指定的空间进行呼吸机拆分、清洗、消毒、烘干、保养,避免了各临床科室因无专门去污空间和流程设施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从而加强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 (2)训练专职人员。呼吸机管理中心规范操作,每个细节都有严格的制度,整个流程按部就班,且有监督、监测机制,避免了临床科室整个流程由一人完成而无监督、监测的弊端。(3)确保呼吸机管路的彻底干燥。呼吸机集中处置最终进人烘干流程,代替了临床科室悬挂、擦干的万法,避免了手工难以控制的缺陷和再污染的可能,保证呼吸机管路彻底干燥以达到消毒灭菌效果,减少了医疗安全隐患。(4)合理利用医院能源和人力资源
13、。 呼吸机集中处置,统一调配,避免了分散于临床科室清洗、处置呼吸机的能源消耗。呼吸机的消毒、维护和管理重要而复杂,其管理因素多、技术性强。目前,国外很多现代化医院均采取呼吸机的集中管理模式。国内一般由临床护士和技术人员承担专职人员的职责,也有些医院已采用“工程师负责制 “下的“专管共用“ 制度,或由呼吸治疗师负责建立呼吸机管理中心。目前全国已有多所三甲医院的呼吸机管理中心正在运行中,大大降低了住院患者 VAP 的发生率,也收到很好的管理效果。医院感耗管理部门抓好呼吸机管理中心的质量监控,有效地减少污染源,势必为控制医院感染,降低 VAP 的发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临床一线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与呼
14、吸治疗提供良好的后勤保证 6。参考文献:l 冯国俊,才万,王静. 谈新时期医疗安全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482 许镁,陈兵. 谈医院抢救设备的集中管理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19(3):1753 李夏明,束冬兰,伍冀湘。 成立呼吸机管理中心的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管理杂志,2008;18(5):685-6874 李萍,吴海峰,秦霞,等。乌鲁木齐三级甲等医院有创呼吸机管理现状调查J. ,护理学杂志,2010;25(18):82-8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M).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56-1576 张志臣,张秀銮,张元媛,等 . 呼吸机管路系统管理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4):42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