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急诊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606252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急诊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急诊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急诊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摘要: 目的:分析急诊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 2009 年 1 月至 2012 年 12 月在我院急诊科行深静脉置管的64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导致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64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中有 62 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 9.69%;年龄大、留置时间长、置管次数多、换药频次高、股静脉插管、导管头暴露、使用刺激性药物、使用激素、患者患有伴随疾病(糖尿病等)等是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患者的年龄、留置时间、置管次数、换药频次、股静脉插管、刺激性药物及激素使用及患者患有伴随疾病(

2、糖尿病等)等是深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这些因素,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置管的感染风险。关键词:深静脉置管;感染;相关因素前言:随着医学学科的发展及先进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深静脉置管已成为急诊危重患者抢救的重要手段之一 1。深静脉置管具有多种优点,如创伤小、保留时间长、患者痛苦小、护理方便、无回血及血栓形成等 2。适用于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不易穿刺、测量中心静脉压、以及长期输入刺激性药物的患者,必要时还可以从穿刺处采血,抢救时加压输液 3。然而,深静脉置管可引发多种不容忽视的并发症,其中发生率最高的即为导管相关感染 4。国外有文献报道,深静脉置管可导

3、致 4.0%4.5%的感染率 5。为分析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笔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 2009 年 1 月至 2012 年 12 月在我院急诊科行深静脉置管的 64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 2009 年 1 月至 2012 年 12 月在我院急诊科行深静脉置管的 64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40 例患者中男 328 例、女 312 例;年龄最小 14岁,最大 82 岁;导管留置时间最短 7 天,最长 33 天;颈内静脉置管 312 例,锁骨下静脉置管 174 例,股静脉 154 例。将 6

4、40 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病例作为观察组,将未感染的病例作为对照组。1.2 方法1.2.1 置管方法 (1)采用江苏扬州市亚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 JD-0-2 一次性使用无菌中心静脉导管包分别于锁骨下静脉、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6。颈内静脉置管术 患者取仰卧位,肩后垫软枕,选用右侧颈内静脉中段,头部充分转向对侧,取胸锁乳突肌内缘与喉结水平线交点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后铺洞巾,然后采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然后行 Seldinger 置管技术,针头指向同侧乳头方向,针尖与皮肤呈 3040角进针,向下向后外侧方向,边进针边抽吸,进入到颈内静脉有落空感后回抽出静脉血,确认回血通畅后固定穿刺针位置

5、,插入导丝约 30 cm 后退出穿刺针,沿导丝送入扩张导管扩张,将留置导管在导丝的引导下插入颈内静脉中,确定导管位置与畅通后用肝素盐水封管,夹住导管,戴上肝素帽待用,导管翼与皮肤用缝线固定。股静脉置管术 患者取仰卧位(不能平卧着取半卧位) ,膝关节微微弯曲,大腿取外旋外展位,取右腹股沟韧带下方 2.03.0cm、股动脉内侧 0.51.0 cm 处为穿刺点,穿刺针与皮肤呈 25 35角进针,沿肚脐方向边进针边抽吸,有落空感并抽出暗红色血液后固定穿刺针,按正确方法送入股静脉置管,方法与颈内静脉置管相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 锁骨下静脉分上位、下位穿刺两种途径,上位穿刺法以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与锁骨所成夹角

6、之角平分成七距角顶点 l.01.5 cm 处,针与额平面为 10-10角 ,进针方向指向同侧胸锁关节 ,进针深度 24 cm,我们采用上位法穿刺其优点是清楚,置管成功率高,易固定。 (2)敷料的选择 插管部位应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敷料或纱布覆盖,不提倡用透明敷料。有研究表明,透明敷料比棉质敷料更易导致感染。当敷料潮湿、松动、变形时应立即更换;在更换无菌敷料前应使消毒后的伤口自然晾干,或用无菌纱布擦干,纱布应常规 24 h 更换 1 次,必要时随时更换。1.2.2 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制定深静脉置管感染诊断标准 7。符合以下 1 条或 2 条即可作出诊断:体温38且血细菌培养阳性。穿刺部位表现为红肿、压痛,沿导管下行方向出现弥散性红斑。1.2.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置管次数、换药频次、留置时间、插管部位、高营养药物应用、激素使用、患者伴随疾病(糖尿病等)等因素与感染的关系。1.3 统计学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