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猪附红体病的防控.doc

上传人:sjmd695 文档编号:6060648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猪附红体病的防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猪附红体病的防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猪附红体病的防控 点击: 764 日期:2014-06-10 09:05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很多猪场对猪附红细胞体病不是很重视,随着夏季的到来,又到了该病的高发时期,笔者现把此病的危害介绍一下,希望猪场主能提高警惕,减少损失。猪附红细胞体病可发生于各龄猪,但以仔猪和长势好的架子猪死亡率较高,母猪的感染也比较严重。患病猪及隐性感染猪是重要的传染源。猪通过摄食血液或带血的物质,如舔食断尾的伤口、互相斗殴等可以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可通过活的媒介,如疥螨、虱子、吸血昆虫(如刺蝇、蚊子、蜱等)传播。在注射治疗或免疫接种时,同窝的猪往往用一只针头注射,有可能造成附红细胞体人为传播。附红细胞体可经交配

2、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在所有的感染途径中,吸血昆虫的传播是最重要的。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疾病,通常情况下只发生于抵抗力下降的猪,分娩、过度拥挤、长途运输、恶劣的天气、饲养管理不良、更换圈舍或饲料及其它疾病感染时,猪群亦可能暴发此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因畜种和个体体况的不同,临床症状差别很大。主要引起: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日增重下降,急性溶血性贫血;母猪生产性能下降等。具体表现:哺乳仔猪 5 日内发病症状明显,新生仔猪出现身体皮肤潮红,精神沉郁,哺乳减少或废绝,急性死亡,一般 7 日龄10 日龄多发,体温升高,眼结膜皮肤苍白或黄染,贫血症状,四肢抽搐、发抖、

3、腹泻、粪便深黄色或黄色粘稠,有腥臭味,死亡率在 20%90%,部分很快死亡。大部分仔猪临死前四肢抽搐或划地,有的角弓反张,部分治愈的仔猪会变成僵猪。育肥猪根据病程长短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急性型病例较少见,多表现为急性死亡,死后口鼻流血,有的肛门流血,全身发红发紫,指压褪色,病程 1 天3 天。亚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达 39.542。病初精神萎顿,食欲减退,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有时便秘和拉稀交替出现。病猪耳朵、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有的病猪两后肢发生麻痹,不能站立,卧地不起。部分病畜可见耳廓、尾、四肢末端坏死。有的病猪流涎

4、,心悸,呼吸加快,咳嗽,眼结膜发炎,病程 3 天7 天,死亡或转为慢性型。慢性型患猪体温在 39.5左右,主要表现贫血和黄疸。患猪尿呈黄色,大便干如栗状,表面带有黑褐色或鲜红色的血液。生长缓慢,出栏延迟。母猪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感染的症状为持续高热(体温可高达 42),厌食,偶有乳房和阴唇水肿,产仔后奶量少。慢性感染猪呈现衰弱,粘膜苍白及黄疸,不发情或屡配不孕,如有其它疾病或营养不良,可使症状加重,甚至死亡。主要病理变化为贫血及黄疸。皮肤及粘膜苍白,血液稀薄、色淡、不易凝固,全身性黄疸,皮下组织水肿,多数有胸水和腹水。心包积水,心外膜有出血点,心肌松弛,色熟肉样,质地脆弱。肝脏肿大变性

5、呈黄棕色,表面有黄色条纹状或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膨胀,内部充满浓稠明胶样胆汁。脾脏肿大变软,呈暗黑色,有的脾脏有针头大至米粒大灰白(黄)色坏死结节。肾脏肿大,有细微出血点或黄色斑点,有时淋巴结水肿。治疗此病最常用的药物就是血虫净(或三氮眯、贝尼尔),每公斤体重用 5 毫克10毫克,用生理盐水稀释成 5%溶液,分点肌肉注射,1 天 1 次,连用 3 天。同时如果配合土霉素采用长效土霉素按 1 毫升/10 公斤体重,每天肌注 1 次,连用 3 天,效果更好。适时使用解热药物,并防止继发感染,对病情严重的猪只同时采取强心输液,补右旋糖酐铁、维生素 B12。对 30 日龄前后的发病仔猪肌注 2 毫升牲血素,全群仔猪采用妙立素(150 克/ 吨)、威远威普健(1 公斤/吨)拌料,连用 8 天。全场猪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阿散酸(80 克150克/吨),饲喂 15 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