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定西市陇西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摘要:陇西县是全国“地道药材”的重要产销地,素有“千年药乡”和“西北药都”之美称,是中国农学会命名的“中国黄芪之乡”和国家质检总局认证的黄芪、党参原产地。中药材产业已形成“三个基地” 、 “两个园区”的格局,药材种植、经营等已逐渐走向规范,中药材产业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情况良好。 关键字:规范化 循环经济 “三个基地” “两个园区”陇西县是全国地道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全县共有各类中药材资源 313 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连续 5 年稳定在 26 万亩以上,其中党参、黄芪、红芪、柴胡等地道中药材面积占中药材种植面积的90%左右,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文峰、首阳
2、两大药材市场年交易达 10 万吨以上,交易额超过 5 亿元。两大中药材加工园区和伊真堂、效灵、四海、民安、康盛等辐射带动能力较强、规模较大的中药材龙头加工企业 46 家,其中有 26 家办理了药品生产许可证 ,个体加工点达到 2000 多个,中药材年加工能力达到 2 万吨,产值 1.45 亿元,实现利税 2000 万元,出口量达 1500 吨,出口创汇达 300 多万美元,产品远销东南沿海超市或转口销往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全县现有药材仓储容积 80 万立方米,仓储能力 5 万吨,有“西部药都:网上陇西” 、 “惠森药业” 、 “西北中药材”等中药材专业网站 23 个,货运信息中介组
3、织 36 个,中药材经营企业 230 户,其中已有 9 家企业办理了药品经营许可证并通过GSP(货物供应规范)认证,有 6 家企业获得了自由进出口经营权证 ,运输网络遍及全国。中药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如此迅速,首先得益于陇西县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甘肃省陇西县位于渭河上游,海拔 16122798米,年平均气温 7.7 摄氏度,降雨量 437 毫米,土壤以黄绵土为主,日照时数 2254 小时。光照充足,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无霜期 155 天,中药材资源潜力大。冷凉气候特点,土壤、大气和水质洁净的优势以及当地群众种植药材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等一系列的优势条件使得中药材产业成为“富民强县”
4、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2002 年 9 月在首阳镇发现了 5 株世所罕见的野生中药材“黄芪”,平均长度 2.4 米,最粗处直径约 8.5 厘米,茎繁叶茂。根须发达,经有关部门鉴定将其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黄芪王” ,这充分证明陇西土壤、气候完全适宜中药材的种植,不愧为“中国黄芪之乡” 。其次,陇西县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有着相当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药材种植特别是黄芪栽培技术比较成熟,如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合作研究的黄芪 GAP(良好农业规范)基地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鉴定验收,并一致认为“陇西黄芪 GAP 基地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中药材市场前景广阔,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与
5、发展,中药已由过去的多味配方、煎服汤药为主,进入了以中成药为主,多剂型高技术含量的崭新阶段,新世纪的国内外中药市场,前景光明,社会需求增长。中药走向国际市场迅速扩大 。 “入世”之后,又为我国中成药走向国际市场创造良好机遇。陇西作为西北中药材产销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药材生产、加工、销售、信息、服务作为西北地区的中心当之无愧。许多大型制药企业主动前来寻求合作。如三九医药服务有限公司、江西汇仁集团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全国心脑血管药品三大生产企业之一等。成立“陇西中药材研究所” ,开展科研、生产、基地建设、企业原料供应系列化的现代中药材产销工作。陇西有着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区位、环境、市场、文化、交通、
6、仓储、资源、政策、信息等多方面的优势,中药材产业与其它地区相比,已率先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中药材产业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药材是陇西的支柱产业之一 ,截止 2001 年底,中药材种植面积 24.1 万亩,其中红、黄芪 6万亩,大黄、当归 3 万亩,柴胡 4 万亩,党参、板蓝根 10 万亩以及中药材育苗、制种基地。总产量达到 2.2 万吨,产值 34760 万元成为第一大主导产业。中药材产业化循环经济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已初步形成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种、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中药材产业化循环经济包括新技术研究、示范、新品种引进、选育、生态适应性筛选、新产品开发、工厂化育苗、无公害
7、栽培(标准化生产) 、中药材加工、各类专业化市场和营销网络等。以黄芪产业化循环经济模式为例:黄芪种植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生态改善环境中药材科技园区建设中药材生态旅游观光区种子、种苗培育基地规模种植中药材初、深加工(超临界萃取、超微粉碎)中成药生产原料(黄芪、蜜灸黄芪)医药中间体(黄芪皂苷、大豆皂苷、黄芪多糖、甜菜碱等)保健食品研制、开发(提取分离黄芪浸膏药粉、超细粉) 、饮片嫩叶制药茶茎、叶、渣、边角料+其他农副产品饲料加工工业饲料畜牧业组织营销流通市场(包括贸易业、包装行业、运输业等)中药材产业化循环经济发展规模与布局:中药材产业化循环经济发展的首要之点是建设无公害、GAP 标准化生产基地,即
8、生产出“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绿色中药材。根据构建陇中区域经济中心和陇西产业化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营建 5 条中药材生产走廊,无公害、GAP 标准化化生产基地 20 万亩。包括以首阳为中心,建成 5 万亩黄芪 GAP 标准化生产走廊;以西北山乡镇为主体,建成 8万亩党参 GAP 标准化生产走廊;以南山 6 乡镇为主体,建成万亩党参、甘草 GAP 标准化育苗走廊;以马河为中心,建成万亩柴胡GAP 标准化生产走廊;以北山乡镇为主体,建成万亩板蓝根 GAP标准化示范走廊。中药材产业化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项目:陇西中药材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应选择中药材精深加工和产品系列开发,如黄芪中成药生产原料黄芪、蜜
9、灸黄芪加工成中药,医药中间体黄芪皂苷、大豆皂苷、黄芪多糖、甜菜碱、浸膏粉、超细粉等再研制开发出药品、保健食品、黄芪注射液、黄芪多糖冲剂等。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已形成“三个基地” 、 “两个园区”的基本格局, “三个基地”:一、 首阳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建设。县上共投入资金 35 万元,在示范园开展野生种药材引种驯化、药圃园、新品种示范、GAP 试验、设施栽培、总面积 200 亩,其中黄精、穿山龙、龙葵三个中药材野生驯化小区 1 亩,白芍、栝楼、王不留行等 88 个品种药圃园 5 亩,羌活、益母草、秦艽、川芎等新品种示范 39 亩,黄芪、党参、甘草等大宗中药材新肥料、无公害农药应用试验5 亩,标准化育苗
10、 150 亩。二、 优质种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县上共投入资金 24 万元,在首阳真、菜子镇、双泉乡、碧岩镇建成黄芪、甘草、黄芩、党参四个大宗中药材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 390 亩,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农户发展优质种苗繁育基地 10000 亩,所产优质种苗统一回放,全部用于下年规划化生产基地建设。三、 中药材规划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县上共投入资金 175 万元,在首阳镇、福星镇、马河镇、柯寨乡、双泉乡、菜子镇建成党参、黄芩、黄芪、甘草、柴胡规范化生产基地 3300 亩,并在 6个基地中个建成占地 10 亩的规范化生产核心试验示范田,从源头上保证了药材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两个园区”:一、 陇
11、西中药材物流园建设。采用企业牵头、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规划筹资 1.5 亿元,建设占地 340 亩,集中药材仓储、配送、检测、信息、会展为一体的中药材物流园。二、 中药材精深加工园区建设。加工园分为饮片加工区、中药提取区、现代制药区三大功能区,已有效灵药业、千金药业、牧特药业等企业。纵观全国主要的中药材产业基地均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由粗放向集约、由无序向规范的过渡阶段,甘肃省陇西县作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产业基地,正在快速走向规范。主要表现在:1、 以 GAP 为重点,药材种植走向规范2、 以 DSP 为契机,药材经营走向规范3、 以健全协会职能为依托,做强中药材产业链产业链条的延伸,不但规避了药材大面积种植的风险,提高了药材利用价值,还推进了农业生产手段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悄然进军,并使农民的生产与市场真正对接起来,确保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参考文献:1、 陈亮 中国中医学报 2005 年 8 月三日2、 陇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政府文件 2012 年 5 月 14 日论述中国某个产业部门布局的形成与特征以定西市陇西县中药材产业为例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班级:10 级 地理(2)班姓名: 杨卫华学号:2010210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