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张衡传》ppt.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05684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衡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张衡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张衡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张衡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张衡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张衡传,东汉,班固,纪传体,断代史,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迄王莽地皇四年。如苏武传。,南朝刘宋,范晔,纪传体,断代史,上起汉光武帝,下迄汉献帝,如张衡传。,西汉,司马迁,纪传体,通史,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救赵、屈原列传。,史记,汉书,后汉书,西晋,陈寿,纪传体,断代史,上起黄巾起义,下迄晋灭吴统一全国。,北宋,司马光主编,编年体,通史,上起战国,下迄五代,如赤壁之战。,三国志,资治通鉴,历史传记的特点,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

2、记的基本特点是: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传记的种类:自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张衡传属于评传。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价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注意: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了解作者,二十四史之一的后汉书作者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代顺阳山阴(浙江绍兴)人。他在南朝刘宋时期,曾任尚书史部郎、宣城太守、太子左卫将军等职。宋书上说他少年好学,博通经史,善为文章。后因密谋拥戴文帝的兄弟刘义康被处死刑,死时

3、才48岁。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成后汉书。全书包括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共一百篇。此书对考核史事有参考价值,文字亦朴素精练。今本后汉书包括梁代刘昭的增补部分,共一百二十卷。,了解传主,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在文学、艺术、地震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气象学、机械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人。曾两度担任执管天文的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创制世界上最早的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文学作品二京赋,四愁诗。,浑 天 仪,浑 天 仪,地动仪,文学成就:,二京赋( 东京赋、西京赋)描写洛阳,长安的繁华,讽刺贵族官僚的荒淫无耻,描述

4、了一些民情风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危机四伏的深刻忧虑。,文学成就:,诗歌以四愁诗成就最高。诗分四章,写他的“所思”在“泰山”、“桂林”,“汉阳”,“雁门”等“远道”,但都有障碍,而不能致。以一种情诗的形式寄托了政治的怀抱。它是最早的一首通篇都是七言而又首尾完整的七言诗。,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记里鼓车,指南车,人民至今还在怀念着他,一九五五年全国发行过纪念邮票。一九五六年南阳重修他的坟墓和读书台,郭沫若曾在他的纪念碑上题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

5、世界史上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张衡故居与张衡墓庐,台北故宫博物馆所收藏的地动仪,正 音,衡少善属文 下有蟾蜍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正 音,衡少善属文 下有蟾蜍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zh chn ch zh zh x,研讨第一部分,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南阳西鄂:南阳郡的西鄂县,在今河南南阳。 属(zh)文:写文章。属,连缀。 游于三辅:在三辅一带游学。游,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下文“观太学”的“

6、观”也是“游”的意思。 三辅: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京师:指洛阳。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在三辅一带游学,乘便进入京城洛阳,在太学学习,因此通晓五种经书,熟悉六种学问和技能。,【儒学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的学说。 易:易经;书:尚书;诗:诗经;礼:礼记;乐:乐经;春秋:泛指历史书籍,也有人认为是春秋,【诗经六义】 诗经的六义有:风、雅、颂、赋、比、兴

7、。,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而”,相当于“虽然但是”。文言文里,前边分句用“虽”,后边分句有时候用“而”“然” “犹”等词同它呼应。 从容:古今异义,古举止稳重;(行动举止) 交接:古:交往接触;今:连接;相接;移交和接替 举孝廉:(被)举为孝廉,被动句。 不行:没有去(应荐)。不行:古今异义 连辟(b)公府:屡次(被)公府征召。辟,召。公府,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公署。被动句,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

8、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往来。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屡次三被公官署召请,(他)也不去应召。,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莫:没有谁。 乃:于是,就。 因(之)以讽谏:因,通过,借。以:连词,来 讽谏:讽喻规劝 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写作“附

9、会”。 附会:古今异义,把不相关的事说成有关;把没有某种意义的事说成有某种意义 奇:意动用法,以之为奇,认为奇,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精心地构思写作,(经过)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研讨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段),按传记文学体例,介绍张衡的家世、学识、性格及品行,并简略介绍二京赋,即他的文学成就。,家世,学识,为人,“世为著娃。祖父堪,蜀郡太

10、守”,求学的简历:“入京师,观太学” 学识的广博:“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第一段内容小结:,这一段为文章的第一部分,记述了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开头两句按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述张衡的姓名、籍贯。接着介绍其在文学上的造诣。“少善属文”说明他具有先天的禀赋,而“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说明他注重后天的社会实践、学习。也正是因为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实的基础,并不断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经,贯六艺”。,在叙述了其“才”后紧接着叙述其德。“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谦虚稳重、超尘拔俗的品

11、格,而面对统治者的招罗,作者连用“不行”“不就”“ 不应”等词语表现他的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而二京赋进一步证实其文学才能及精研精神。,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求学经历,学识渊博,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治学的态度:严谨、谦虚,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入京师,观太学,遂

12、通五经,贯六艺,求学经历,学识渊博,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治学的态度:严谨、谦虚,为人的品行:,淡静:诸葛亮所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质朴、超逸、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求学经历,学识渊博,研讨第二部分2段,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机巧:指器械方面制造的巧妙。 致思:用心思。雅闻:常听说。雅,素常。 阴阳:指日月运行。 术学:关于

13、术数方面的学问,指天文、历算等。 公车特征(之):公车特地征召(他)。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再迁:两次升迁。,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专心研究天文、气象、岁时节候的推算。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官府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两次升迁做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乃:于是,就。 研核:研究考验。 妙尽璇机之正:精妙地研究透了测天仪器的道理。璇

14、机,玉饰的测天仪器。也写作“璇玑”。 浑天仪:一种表示天象的仪器,类似现在的天球仪。,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于是他研究、考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精妙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原理,制造了浑天仪,写了灵宪算罔论等关于历法、数学方面的论著,论述十分详尽明白。,本段主要介绍了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包括科学发明和理论著作两部分。张衡上通天文,下穷地理,精于历算, 擅于机械,在天文、数学、地理、气象、机械 制造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在文学、绘画、诗 赋方面也成绩斐然,难怪郭沫若说:“如此全 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的。”,第二自然段小结,研讨第二部分-3段,顺帝初,

15、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再转复为太史令:转任两次,又做了太史令。第一次由太史令转任公车司马令,第二次由公车司马令转任太史令。 不慕当世:不趋附当时的权贵。当世,指权臣大官。 徙:迁升,提拔。,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顺帝初年,又被调回重当太史令。他不慕高官厚禄,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从离开太史令职务,五年后又恢复原职。,“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正因他不想握权柄以抬高地位,居高官以谋私利,不把学问

16、当做沽名之具、钓利之饵、登官之梯,才能有时间和精力在科学上做出这样伟大的成绩。,第三段内容小结:,研讨第二部分-4段,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以精铜铸成:以,用,介词。 员径:即圆径。员,通“圆”。 合盖隆起: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介宾后置/状语后置。以,介词,用。,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顺帝)阳嘉元年,(张衡)

17、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都柱:粗大的铜柱。都,大。 傍:通“旁”,周围,旁边。 施关发机: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件。关,枢纽、关键。发,拨动。,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内部中央有根

18、粗大的铜柱,铜柱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铜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的巧妙,都隐藏在酒樽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寻其方面:方面,方向。 乃:于是,就。 验之以事:

19、用事实来检验。 未之有也:从来没有这件事。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候风地动仪巧妙灵验这件事。宾语前置句。,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仪器的人因此知道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虽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寻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地方。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这样的仪器。,尝一龙机

20、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咸:都。 无征:没有应验。 驿:这里指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 陇西:汉朝郡名,在今甘肃兰州、临洮、陇西一带。 所从方起:从哪个方向发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里的学者都责怪地动仪不灵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

21、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于是全都叹服它的奇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本段着重介绍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风地动仪,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的结构和功用。“地震陇西”一事有力地证明了候风地动仪的神奇功用。,第四段内容小结,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 员径八尺, 合盖隆起, 形似酒尊, 饰以篆文山 龟鸟兽之形。,质地,外形,雕饰,候风地动仪之构造示意图,中有都柱, 傍行八道, 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 首衔铜丸, 下有蟾蜍, 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 皆隐在尊中, 覆盖周密无 际。 验之以事, 合契若神。,内部机械构造,下列句子或短语在结构上古今的区别 饰以篆文山鬼

22、鸟兽之形 验之以事未之有也地震陇西,下列句子或短语在结构上古今的区别 饰以篆文山鬼鸟兽之形 状语后置,为“以篆文山鬼鸟兽之形饰”。 验之以事 状语后置,为“以事验之”。 未之有也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为“未有之也”。 地震陇西 省略介词“于”,为“地震于陇西”。,研讨第二部分-2、3、4段,第二部分(24段),侧重写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这部分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3段),写他的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的情况。第二层(第4段),专门介绍“候风地动仪”。,第一层(23段),写他的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的情况。,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官职:太史令

23、,雅:常,平素 今义:高尚,不庸俗,特征:特地指名征召 今义: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第二层(第4段),专门介绍“候风地动仪”。,内 容,一是交代候风地动仪制造的时间,是阳嘉元年。,二是说明候风地动仪的质地、外形及其雕饰。,三是说明候风地动仪的内部机械构造及其工作原理。,四是说明候风地动仪的工作效验,并点明是史无前例的重大发明。,五是说明候风地动仪“合契若神”的神奇效应。,研讨第三部分-5段,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

24、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因:于是,就。 后迁侍中:被升迁。被动句。 引:让进,延请。 帷幄:这里指皇宫。 讽议(于)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省略句 疾恶:痛恨。 目之:给他递眼色。目,名作动 乃:于是,就。 诡对:不用实话对答。,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当时政治越来越腐败,大权落到了宦官手里,张衡于是给皇帝上疏陈述政事,提出关于政事的意见。后来张衡升任侍中,顺帝任用他入宫廷,在自己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

25、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有对皇帝说实话而后出来了。,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图身之事:图谋自身安全的事。 吉凶倚伏:祸福相因。出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幽微难明:幽深微妙,难以看清。 乃:于是,就。 宣寄情志: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意。,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这些阉人竖子还是担心张衡终究会成为他们的祸害,于是就群起而毁谤张衡。张

26、衡也常考虑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祸福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知道。于是作思玄赋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志趣。,张衡不仅在文学、科学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在政治方面也有着杰出的才干,面对“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的状况,他挺身而出“因上疏陈事”“讽议左右”向皇上直言进谏,弹劾奸佞,努力剪除奸徒丑类。然而,官场的黑暗,使他难施手脚,只好借思玄赋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第五段内容小结,研讨第三部分-6段,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

27、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出为河间相:出京做河间王的相。出,离开朝廷。 豪右:豪族大户。右,右族,即豪族。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治威严:治理严厉。治,治理。 阴知:暗中查知。 禽:通“擒”。,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被调出京城,去当河间王刘政的相国。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河间地区)又有很多豪门大户,和刘政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治理严厉

28、,整顿法制,暗中探知一些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来,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赞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 十二,永和四年卒。,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 十二,永和四年卒。,视事:这里指官员到职工作。 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征拜:朝廷征召,任命。,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 十二,永和四年卒。,张衡到职工作三年后,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朝廷却把他调回京城,任命为尚书。(张衡)活到六十二岁,永和四年与世长辞。,写张衡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笔墨寥寥却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

29、、形神丰满的廉吏。,第六段内容小结,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果断正直,聪明机智,果敢决绝,政绩卓越,一,三,四,少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二京赋,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善机巧,灵宪 算罔论,浑天仪,候风地动仪,治威严、整法度,上疏陈事、讽议左右,二,文学,科学,政治,性情,张 衡,文章结构,1举孝廉不行2连辟公府不就3公车特征拜郎中4累召不应,1举孝廉不行2连辟公府不就3公车特征拜郎中4累召不应,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1举孝廉不行2连辟公府不就3公车特征拜

30、郎中4累召不应,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1举孝廉不行2连辟公府不就3公车特征拜郎中4累召不应,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征,征召,特指君召臣;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1举孝廉不行2连辟公府不就3公车特征拜郎中4累召不应,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征,征召,特指君召臣;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召见,召聘,5永和初,出为河间相6再迁为太史令,5永和初,出为河间相6再迁为太史令,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5永和初,出为

31、河间相6再迁为太史令,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指官职调动。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7再转复为太史令8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7再转复为太史令8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指官职调动,7再转复为太史令8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指官职调动,指官职调动,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

32、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补 充:,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1游于三辅2视事三年3上书乞骸骨,1游于三辅2视事三年3上书乞骸骨,汉代都城长安附近三个行政区,1游于三辅2视事三年3上书乞骸骨,汉代都城长安附近三个行政区,指官员到职工作,即治事,1游于三辅2视事三年3上书乞骸骨,汉代都城长安附近三个行政区,指官员到职工作,即治事,大臣辞职,意即使骸骨归葬乡土,4遂通五经,贯六艺 5时国王骄奢,4遂通五经,贯六艺 5时国王骄奢,五经,

33、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4遂通五经,贯六艺 5时国王骄奢,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受封的土地,此指汉代所封的同姓王国,6衡下车7又多豪右,6衡下车7又多豪右,官吏初到任。“下车伊始”。,6衡下车7又多豪右,官吏初到任。“下车伊始”。,豪族大户。右,右族,即豪族。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左边是贫民居住,称“闾左”。,我国史书体例: 编年体:春秋、 左传、 吕览、 资治通鉴国别体:国语、 战国策 纪传体: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34、文言语法现象归纳,通假字,员径八尺 傍行八道 收禽 酒尊 尊则振龙,通假字,员径八尺 (“员”通“圆”) 傍行八道 (“傍”通“旁”,旁边) 收禽 (“禽”通“擒”) 酒尊 (“尊”通“樽”) 尊则振龙 (“振”通“震”),大将军邓骘奇其才,时天下承平日久,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时天下承平日久 (名词作状语,当时),古今异义,举孝廉不行,寻其方面,不好交接俗人,衡下车,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今异义,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寻其方面(古:方向。今:事物的几点之一),不好交接俗人(古:结交。今:接管、移交),衡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特征(古:特地

35、征召。今:特点),拜(古:授予官职。今:一种礼节),郎中(古:官职名。今:医生的别称),公车特征拜郎中,否定词,1衡不慕当世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4行道之人弗受 5夫仁义智辩非所以持国也 6赵王畏秦,欲毋行 7愿将军勿虑 8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否定词,1衡不慕当世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4行道之人弗受 5夫仁义智辩非所以持国也 6赵王畏秦,欲毋行 7愿将军勿虑 8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副词,不, 没有,不曾, 没有, 副词,不, 不是, 不, 别,不要, 副词,不要,这篇课文了叙述了张衡哪几方面的情况?重点叙述的是什么

36、?他为什么能有多方面的贡献?,走进文本学习探究,这篇课文了叙述了张衡哪几方面的情况?重点叙述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能有多方面的贡献?,三个方面:文学、科学、政治。,走进文本学习探究,张衡在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政治家、尤其是一位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在科学理论方面著有灵宪、算罔论等。在技术方面发明了浑天仪,尤其是能精确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这一伟大成就比欧洲早1700年。张衡之所以能在多方面取得成绩,他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不慕名利、反对骄奢、不趋炎附势、勇于斗争的高贵品质,是他取得成功的精神基础。这些精神直到今天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张衡有那些

37、可贵的品格?,张衡有那些可贵的品格?,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是“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结交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奢”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 “一时收擒”,都反映了他对当时的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动的斗争。这些都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德。,一是“从容淡静”“不慕名利”。,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

38、谦逊踏实的品格,他才能全副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上,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候风地动仪才得以相继问世。,二是无“骄尚之情”。,艺术手法探究,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艺术手法探究,一.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例如:“不行”“不就”“不应” “不慕”等句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痕迹,却鲜明地展现了张衡不追逐名利的高尚道德。,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艺术手法探究,二.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例如:第四自然段仅用170多个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课件用语之简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