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始祖黄帝,姓公孙,少典之子。居轩辕之丘,故名轩辕。国于有熊,号有熊氏,公元前2697前 2598在位。寿一百十一。娶四妃,元妃西陵氏曰嫘祖,生二子:玄嚣、昌意。(史记五帝本纪 )尹城派一世张挥,黄帝长子少昊青阳氏玄嚣之子,一说黄帝第三妃彤鱼氏生挥,行居第五。公字玉爵,号天禄。仰观弧星,始制弓矢,为弓正,因赐姓张。 (封于太原尹城,为尹城派之始祖。生二子:昧、般。 )号天禄,青阳之子,与颛顼同为黄帝之嫡孙,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当时社会贡献很大,所以帝颛顼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也称弓长(掌管弓箭的官职) 。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挥公姓张于青阳(今河北清河) 。张挥公仙逝葬于
2、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 ,因此说中华张姓始祖为挥公二世张昧,挥公长子,为玄冥司水正,封诸分川,掌水旱疾疫之职。世享其祀,庙存太原县,世居尹城(山西太原) ,号尹城派。生二子:允格、台骀。 三世张台骀(允格) ,颛顼帝封于汾州;继司父之职,因治汾洮二水有功,帝嘉之,封渚汾川,是为汾神,有庙存太原县,尚存塑像。四世张伊源,帝喾时司水正,居山西太原;生四子谟、侯、简竹、突美。突美子果正,为尧臣,精通金木之术,号通玄先生,即八仙张果老是也。 (山堂世考 )五世张侯,为帝尧大夫;生三子:若、敬和、立芳。六世张立芳,为帝尧大夫;生二子:乾、坤。七世张坤。八世张敦吾。九世张郊(大效、效) ,亦执掌火正
3、。按:张氏南轩通谱:侯四孙名坚单字圣宇,制汤车,驾白龙,振策登天,为天公之主事,世人称为玉帝。 (文苑 ) 。又有后单字子郭,因发明火灶,被后世尊为司命真君、即灶神。 (通典五祀考 ) 。十世张重熙(仲熙、垂熙) ,帝舜时执掌火正。十一世张吴光,执掌火正(台湾张世英家谱此世为张单) 。十二世张天杰,佐夏禹治水,为四岳诸侯之长。十三世张钦若(钦) ;继父职,与诸侯会禹于涂山,执玉帛受典则,后迁于防山。生二子:桃、榆。十四世为张榆(检) ,生二子:临、卧。十五世张临(卧) ,为仲康大夫。十六世张宜(宣) ,为帝相大夫。十七世张阳,为帝相大夫。十八世张安,为浞寒大夫。十九世张考(孝) ,为少康大夫,
4、廿世张承,为帝槐大夫,生二子:喾、誉(黉) 。廿一世张喾(发) ,为帝芒大夫;生三子:琦、珑、珍。廿二世张琦(珍) ,为帝芒大夫;生二子:契、希。廿三世张希(馀) ,为帝扃大夫,廿四世张燧(躜) ,为帝廑(扃)时大夫;廿五世的张秦(泰) ,是帝孔甲的大夫;廿六世的张还(环) ,夏末帝发为大夫;廿七世张纯,为商朝开国之主商汤的大夫。廿八世张质(质明) ;生二子:厢、康。廿九世张康,为太康时大夫,卅世张启;商太康时大夫卅一世张立;商小甲大夫卅二世张瑰;商雍已大夫卅三世张秩(秋) ;商雍已大夫卅四世张庖;卅五世张颢(颖、灏)卅六世强洙(决、珠) ;商祖丁大夫卅七世张逸;继父职调理祖辛时为大夫卅八世张
5、都(郁) ,卅九世张助,四十世张须(顺乙) ;四十一世张圆(图、园) ;四十二世张萧(肖、辛萧) ;四十三世张昶(润) ;四十四世张浚,为武丁(小乙)时的将军;四十五世张惠,为祖甲时司马(武丁时将军) ,四十六世张谊,商康丁为豫州牧,四十七世张稳,为武乙(太丁)时太史,四十八世张元(允) ,为帝乙时大夫;生二子:正、奎。四十九世张正,为周武王(前 1046-前 1043)大夫。五十世张炳,为周武(成)王(成王,前 1042-前 1021)大夫,生二子:辰、振。五十一世张辰(振辰) ;为周康王(前 1020-前 996)先锋;五十二世张本,为周昭王(前 995-前 977)大夫,生三子:燥、灼、
6、焰。五十三世张灼,五十四世张兖,为周穆王(前 976-前 922)大夫,五十五世张灵,为周夷王(前 885-前 879)大夫,五十六世张宏,为周厉王(约前 878-前 842)大夫;共和(前 841-前 828) 。生二子道、绅。五十七世张道,周厉王时大夫,移居剑州府梓潼县。配黄氏生子二:仲、允思。按:安士全书载:帝君曰:予皇考姓张,讳无忌,事周厉王,为保氏。时王耻闻过失,至于监谤,怒皇考谏诤,窜死番阳。时予尚幼,从母黄氏,迎丧归葬河朔。十岁就外学,名予曰忠嗣,追先志也。既冠,王父平子,字予曰仲。母氏慈祥明辨,笃于教训(帝君自言母氏日诵观经,晚年无疾坐化,益信此时已有佛法) 。值宣王继位,诏先
7、朝臣子,死于非辜者,咸录其后。予禀母命,诣京师,登肺石以自明。有诏复皇考官,谥曰献,仍以予为保氏。予先有兄允思,不幸早世,母氏痛之,遂以次子楙阳承其后,以慰母心。王母赵氏终,王父寻亦不起。予以孙承子,服斩衰三年,哀毁闻于中外,时以孝友称予,字而不名。鲁国派五十八世张仲,字广明,号仲甫,讳忠嗣。周宣王(前 827-前 782)时与尹吉甫同朝为卿土,称元老诗人。由于具有孝友忠心之德,南宋高宗建炎间被封为文昌帝君,几千年来备受我国民间敬拜;张仲是挥公之后见之于正史的第一位张姓名人。居曲阜防山(山东) ,后迁剑州梓潼。生二子:逸、众。按:诗经小雅六月载:六月栖栖 戎车既饬 四牡騤騤 载是常服 玁狁孔炽
8、 我是用急 王于出征 以匡王国 比物四骊 闲之维则维此六月 既成我服我服既成 于三十里 王于出征 以佐天子 四牡修广 其大有顒 薄伐玁狁 以奏肤公 有严有翼 共武之服 共武之服 以定王国 玁狁匪茹整居焦获 侵镐及方 至于泾阳 织文鸟章 白旆中央 元戎十乘 以先启行戎也既安 如輊如轩 四牡既佶 既佶且闲 薄伐玁狁 至于大原 文武吉甫 万邦为宪 吉甫燕喜 既多受祉 来归自镐 我行永久 饮御诸友炰鳖脍鲤 侯谁在矣 张仲孝友五十九世张逸,官大夫;六十世张伯谦;六十一世张信明;生二子:实、贵。六十二世张实;生二子禹臣、君臣。六十三张禹臣,周釐王(前 681-前 677)时司徒(大夫) ;居曲阜,号鲁国派
9、六十四世张元驭(亦作玄驭,玄通元) ,周顷王(前 618-前 613)大夫(待考)六十五世张熙,六十六世的张元叔(叔、叔元、元淑) ,至七十四世则都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门第显贵无比。曲沃派六十七世的张奉义(奉元、凤仪) ,周敬王(前 519-前 476)晋大夫,徙居曲沃(山西平阳) ,派出号鲁国。 (待考)六十八世的张高陵(高陆) ,晋大夫六十九世张宣武(宜武) ,晋大夫七十世张侯,字仪昭,周定王(前 606-前 586在位)时为晋国大夫。 左传成公载:“成公二年(前 589) ,癸酉,师陈于安。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不介马而驰之。
10、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従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従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周宣王时有卿士张仲,其后裔事晋为大夫。张侯生老,老生趯,趯生骼,至三卿分晋,张氏仕韩” 。七十一世张老,字高龄,晋大夫,中军司马,活动于 573-570BC。春秋左传襄公载:“襄公三年(前 5
11、70) ,晋侯之弟扬干乱行于曲梁,魏绛戮其仆。晋侯怒,谓羊舌赤曰:“合诸侯以为荣也,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士鲂、张老止之。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反役,与之礼食,使佐新军。张老为中军司马,士富为候奄。 ”春秋左传成公载:“成公十八年(前 572) ,二月乙酉朔,晋侯悼公即位于朝。始命百官,施舍、己责,逮鳏寡,振废滞,匡乏困,救灾患,禁淫慝,薄赋敛,宥罪戾,节器用,时用民,欲无犯时。使魏相、士鲂、魏颉、赵武为卿。荀家、荀会、栾黡、韩无忌为公族大夫,使训卿之子弟共俭孝弟。使士渥浊为大
12、傅,使修范武子之法。右行辛为司空,使修士蒍之法。弁纠御戎,校正属焉,使训诸御知义。荀宾为右,司士属焉,使训勇力之士时使。卿无共御,立军尉以摄之。祁奚为中军尉,羊舌职佐之,魏绛为司马,张老为候奄。 ”张老善颂,晋献文子(即赵氏孤儿赵武,597-541BC,一说 596-545BC)成室时,他和其他大夫一起去参加,看到那盛大的场面,曾大发感慨:“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颇具有诗人气质。七十二世张君臣(君巫) ,晋大夫,中军司马, 春秋左传襄公载:“十六年春(前557) ,葬晋悼公。平公即位,羊舌肸为傅,张君臣为中军司马,祁奚、韩襄、栾盈、士鞅为公族大夫,虞丘书为乘马御。
13、 ”居曲沃。七十三世张趯,晋大夫,活动于 538-532BC。春秋左传昭公 (前 541-前 509)载:“昭公九年(前 532) ,二月庚申,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伍举授许男田。然丹迁城父人于陈,以夷濮西田益之。迁方城外人于许。周甘人与晋阎嘉争阎田。晋梁丙、张趯率阴戎伐颍。 ”生三子:骼、髓、体。体生英三传去疾,七传相如封东阳侯,兄越生买封南宫侯,买弟骞封博望侯。体生匈(勹亡)四传生张仪,六传生张伯苍(张苍)封北平侯,苍生康,康生类,世袭北平侯,兄伯辽生赵王耳,耳生宣平侯敖,敖三子:长偃封鲁王,偃生南宫侯生,生生睢陵侯广国,子昌袭之,昌生庆忌,封宣平侯。一说昌与庆
14、忌同辈。次寿封乐昌侯,世居汝南细阳(今安徽太和县东南) ,越数世,其裔孙有张酺者,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张酺曾孙张济、张喜先后于灵帝光和元年(178) 、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张济封车骑将军关内侯,其子张根封蔡阳乡侯。细阳张氏有“四世三公” 、“三相汉室”之称。三侈封信都侯,历侈-星-廉-胃-宥-基-校-元-贡-达-载-烈-温至十四世张轨建立前凉王朝,传八世九任,凡 76年,为保存和发展中原文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另外张耳后裔在唐代有张文尉、张浚叔侄相业名扬天下。张文蔚(?908) ,河间(今属河北)人,
15、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 ,朱全忠灭唐,任后梁宰相。张浚(?902) ,河间(今属河北)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免相,贬为武昌军节弃使。后被朱温杀害。七十四世张骼,晋大夫,活动于 549-537BC。 春秋左传襄公 (前 572-前 542)载:“襄公二十四(前 549) ,冬,楚子伐郑以救齐,门于东门,次于棘泽。诸侯还救郑。晋侯使张骼、辅跞致楚师,求御于郑。 ”生二子:进明、叔(权) 。七十五世张进明(明进) ,是战国初期周慎靓王(前 320-前 315) (注:应该是贞定王(前 468-前 442在位) )时晋(赵)国大夫
16、。 (待考)廩延派七十六世张孟谈,晋大夫。公元前 454年,智氏欲吞食其它三族,首先胁迫韩、魏共攻赵氏于晋阳(今太原市晋源镇北古城营村一带) ,赵襄子率晋阳军民固守城池,相持一年之久。智伯无法破城,便用汾水和雪水灌晋阳城,眼看汾水将及晋阳城头,晋阳城危在旦夕。当此危难之际,赵襄子遂派心腹重臣张孟谈深夜出城与韩、魏暗中讲和,于是,韩、赵、魏三家结成同盟,共灭智氏,史称“三家分晋” 。至此,称霸春秋时代的最大强国晋国从此日落西山,历史由此进入天下混战的战国时代。公元前 403年,徒有虚名的周王朝正式册封赵、魏、韩为诸侯,时称“三晋” 。赵、魏、韩与齐、楚、秦、燕并列为战国七雄。 (史记赵世家 、
17、战国策卷十八赵策 、 资治通鉴卷一 ) 。后仕韩,徙居河南。生三子:柳朔、正朔、望朔。七十七世张柳朔(抑朔) ,晋大夫,后为韩国世卿。 春秋左传哀公载:五年春(前490) ,晋围柏人,荀寅、士吉射奔齐。初,范氏之臣王生恶张柳朔,言诸昭子,使为柏人。昭子曰:“夫非而仇乎?”对曰:“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臣敢违之?”及范氏出,张柳朔谓其子:“尔従主,勉之!我将止死,王生授我矣。吾不可以僭之。 ”遂死于柏人。七十八世张开地,历任韩昭候(前 358一前 333)、宣惠王(前 332一前 312)、襄哀王(前 311-前 296)相国。其时韩为弱国,公元前 375年韩灭郑后,起用郑国
18、旧臣申不害推行改革,国力稍强,国以弄学之名治国,推行苛政,不久便衰败下来。开地公受命于危难之际,担任丞相几十年,虽不无建树,但却无法挽救韩国走下坡路的趋势。开地公居开封西北之廩延(河南) ,为廩延派之祖,派出曲沃。生二子:天佑字平、天佐字黡。黡生晏、说。说封安丘侯,说生欧,欧生执,执生新,新生拾,拾生舜,世袭安丘侯。晏生伯殇、瞻师、仲和季。瞻师封平严侯。仲生汤,居杜陵,汉武帝时官御史大夫,张汤生贺、安世,一门三侯,先后延袭九代,历西汉、新朝、东汉近二百余年,其家族之显赫空前绝后(具体见八十四金公小传) 。季名释之,汉文帝时官到廷尉。七十九世张(天佑)平(?-前 250) ,历任嫠王(前 295
19、一前 273)、桓惠王(前 27l一前 239)之相。韩国势衰败,含恨而死。生二子:平、胜。按:姚江历山张氏宗谱张氏渊源考载:越数世有侯者,春秋时为晋大夫,世居晋国。侯生老字曰孟,鲁成十八年为晋侯奄(左传注侯奄中军主斥侯之官) ,越三年升中军司马(廖氏尚友录张侯张老之后居魏) ,老生君臣,鲁襄公十六年代父职,君臣生趯,字曰孟。趯生骼,父子俱为晋大夫,骼生孙(孙无考) 。孙生柳朔,为晋范氏家臣,后为同僚王生所谮出为柏人宰,鲁哀公五年,晋围柏人,柳朔战死,柳朔之后在赵曰孟谈,为赵襄子谋臣,班彪称为有道之士。在韩曰去疾,仕韩为大夫,去疾之后曰谴,谴之后曰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开地生平,相釐
20、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卒,平生良。陈留派八十世张良(?公元前 186) ,字子房。战国末期的韩国人,先世会经五世相韩。韩国被秦始皇所灭时,他把家财全部挖出,以重金求访刺客为韩国报仇,后来访得了一位力士,前 218年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不幸误中副车,壮志未能得酬。大事末成,他不得已变更姓名,逃到江苏的下邳匿居,就在那里跟黄石公学太公兵法,此后辅佐汉高祖刘邦减项羽,定天下,被封为留侯。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居陈留,为陈留派之祖,派出廩延。生二子:辟疆、不疑。按:史记索隐述赞:留侯倜傥,志怀愤惋。五代相韩,一朝归汉。进履宜假,运筹神算。横阳既立,申徒作扞。灞上扶危,固陵静乱。人称三杰,辩推八
21、难。赤松原游,白驹难绊。嗟彼雄略,曾非魁岸。 (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 、 汉书张陈王周传第十 ) 。八十一世张不疑,仕汉,袭父候。后因参与谋杀楚国旧贵族,孝文帝五年因坐不敬,被削留侯国爵,家道中衰。生二子:典、高。弟辟疆十五岁官至侍中,时惠帝崩,吕后哭而不泣,公建议丞相陈平迎合吕后拜外戚吕公、吕产为将军、大臣,以免杀身之祸,其后不知所终。 (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 ) 。清河派八十二世张典,字存敬,汉惠帝御史大夫,汉文帝(前 179-前 157)时为清河太守,封清河郡公,遂居清河里仁乡孝节坊,子孙繁盛为清河望族。故张氏称“清河堂” 。弟高,历经张迪(亦作通)、张无(元)妄、张皓、张大顺四世,到第五世
22、张道陵,则由儒家而变为道家。生四子:默、黔、然、熹(鹿) 。八十三世张默,为御史大夫,袭清河太守。一说默名汤,生子二:贺、金。 (待考)八十四世张金,官至大司马。一说金字安世,号子儒,昭帝元始元年(86)封富平侯,安世生延寿,延寿生勃,勃生临,临生放,放生纯,纯生奋,奋生甫,甫生吉,九世袭侯,历两百余年,永初三年(109)张吉去世,因无子爵废。兄贺封恩德侯,贺生彭祖(安世幼子过继) ,彭祖生霸,封关内侯,后改阳都侯。 (汉书卷五十九张汤传 ) 。按:旌阳张氏通修宗谱:孟谈生抑朔,抑朔生开地,开地生平,平生二子曰平,曰厌,厌五世孙安世居杜陵。八十五世张千秋,字万雅,汉宣帝(前 73-前 49)时
23、为阳陵侯,元帝时为御史大夫,太子少傅。世居阳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生三子嵩、京、文敬。八十六世张嵩,元帝(前 48-前 33, 张氏南轩通谱为成帝(前 32-前 7) ,待考)时东郡太守,生五子:壮、瓒、彭、睦、述。为南北诸派分迁之祖。按:光绪四年张廷辉主修余庆堂清河张氏宗谱刻本世次:不疑生典高,典高生金,金生汤,汤生安世,安世生千秋,千秋生嵩。犍为派八十七世张壮,字少雄,官尚方署令迁大司寇(姚江三墙门张氏宗谱张氏渊源考 ) 。时王莾篡汉,中原大乱,留侯子孙由北向南大迁徙。自张壮到三世张皓,南下秦岭,越过巴山,移居犍为武阳(四川彭山) 。弟张瓒迁往河北,张彭迁往河南南阳,张述返迁留侯故地沛国
24、(今江苏沛县),张睦迁吴郡(今江苏苏州)。张睦字选公,东汉蜀郡太守,始居吴郡,为吴郡张氏始迁之祖,唐德宗宰相张镒为其裔孙。清河张文瓘(相高宗) 、锡(文瓘弟文琮之子,相武后、韦后)亦为其后裔,张文瓘生四子:潜、沛、洽、涉。兄弟四人皆位居三品之上,按汉代官制,官秩皆为二千石,故父子五人号称“万石张家” ,又由于沛、洽、涉同居一处,门前列戟以示其尊,故时人又称“三戟张家” 。按:张氏统宗谱序载:(华之后)曰讚,为河北之祖。曰彭,为南阳之祖。蜀郡太守睦公之子况涿郡太守居襄阳,况生歆,歆生禹,为下邳相封安乡侯,渡江行邵,爱江南山水之胜,侨居吴郡,孙曰存,隐吴之横山,遂家焉,后裔繁衍号称南派。歆弟协,为
25、汉卫尉,协生泰山太守岱,徙清河号称北派。岱十一世传(新唐书为九传)至虔雄仕隋为阳城令,徙居魏州之昌乐。唐益国公文瓘之远祖也。八十八世张胤(裔、引或允) ,字位中,官太傅监少卿, (姚江三墙门张氏宗谱张氏渊源考 ) ,住西州武阳。一说字君嗣,蜀郡成都人,辅汉将军,领留府长史。八十九世张皓(49-132) ,字叔明,后汉司空,世居犍为武阳,六世祖良。高帝时为太子少傅,封留侯。汉顺帝(126-144)司空;阳嘉元年卒,时年八十三,赐葬地于河南县。子二:宇、纲。纲,字文纪。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高第为侍御史。 (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 。官至广陵太守,四世孙翼任冀
26、州刺史居下邽,唐相张仁愿之远祖也。其世次为:纲曾孙翼,迁冯翊,为冯翊始迁之祖。翼生德言,德言生荣,荣生仁愿。范阳派九十世是张宇,字诸君,官北平范阳太守,避地居方城(今河北固安县西南)。九十一世张逊(果) ,名基,范阳太守,部分谱碟失载,一说官太医院药丞(见张氏南轩通谱 、 姚江历山张氏宗谱 ) 。九十二世张孟成(冠成) ,汉冲、质帝(146)时肥如侯;徙居顺天府范阳县,为范阳派始祖。九十三世张平,曹魏渔阳太守,生二子:华、英,英公不详。按:姚江三墙门张氏宗谱张氏渊源考:宇字于守号廷亮,东汉任北平范阳太守,晋阶中宪大夫。避地居方城,宇生逊字益谦,东汉任太医院药丞兼光禄寺正卿。逊生成字孟成,又字文
27、成,东汉广陵太守。成生平,字子衡,号国安,三国仕魏为渔阳太守。九十四世张华(232-300) ,字茂先,范阳(今河北)方城人。晋武帝(265-290)时讨伐东吴的名将,后来高官至司空、壮武公。因拒绝参与赵王司马伦等的篡权谋反而遭杀害且被残忍地夷三族。著有博物志十篇。张华为太康八诗人之首(三张(华、协、载) 、二陆(机、云) 、二潘(岳、尼) 、一左(思) ) ,为当时文坛盟主,亦为艳曲之祖,开六朝唯美文风。 晋书列传第六载:“华性好人物,诱进不倦。至于穷贱侯门之士,有一介之善者,便咨嗟称咏,为之正誉。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几箧。曾徙居,载书三十乘。 ” 生二子:祎、韪。九十
28、五世的张祎(?-300) ,字彦仲,好学,谦敬有父风,历位散骑常侍。弟韪(?-300) ,儒博,晓天文,散骑侍郞, (晋书列传第六 ) ,其裔随元帝南迁,寓居江左,为江左派始迁之祖。六世孙隆,太常卿,复还河东,后徙洛阳,为洛阳派始迁祖。唐睿宗、玄宗二朝宰相张说出于此支(传六世)世次为:韪生轩,轩生次恭,次恭生甫之,甫之生弘简,弘简生纶,纶生隆,隆生子犯,子犯生俊,俊生弋,弋生洛,洛生骘,骘生说。九十六世张舆,字公安,太子舍人,袭壮武公;“袭华爵。避难过江,辟丞相掾、太子舍人。 ”(晋书列传第六 )九十七世的张次惠,宋濮阳太守。 “太祖献皇后张氏,讳尚柔,范阳方城人也。祖次惠,宋濮阳太守。 ”
29、(梁书列传第一 )生二子:穆之、安之。襄阳派九十八世张穆之(安之) ,穆之字思静,晋司空华六世孙(当有误) 。穆之少方雅,有识鉴。宋元嘉中,为员外散骑侍郎。与吏部尚书江湛、太子左率袁淑善,淑荐之于始兴王浚,浚深引纳焉。穆之鉴其祸萌,思违其难,言于湛求外出。湛将用为东县,固乞远郡,久之,得为宁远将军、交址太守。治有异绩。会刺史死,交土大乱,穆之威怀循拊,境内以宁。宋文帝闻之嘉焉,将以为交州刺史,会病卒。 ”(梁书列传第一 )子一:宏籍。弟安之,青州主簿,徙居襄阳(今湖北襄樊),为襄阳派之祖。生子宏策,唐汉阳王张柬之之远祖也。其世次为:弘策生缅、绾、缵、绚、经。经生则,则生玄弼,玄弼生柬之。唐朝“
30、三相张家”的河东张嘉贞亦出此支,其世次为:绚生吒,吒生隋,隋生长度,长度生俊兴,俊兴生思义,思义生嘉贞,嘉贞延赏,延赏生弘靖。分别相玄宗、德宗、宪宗。九十九世张宏籍(宏策) ,宏籍字真艺,齐初为镇西参军,卒于官。高祖践阼,追赠穆之光禄大夫,加金章。梁高祖舅也,梁初赠廷尉卿。 (梁书列传第一 )族弟宏策,字真简,车骑将军;(梁书列传第五 )一零零世张缵(497-548) ,字伯绪,宏策之子,缅第三弟也,出后从伯弘籍,缵年十一,尚高祖第四女富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封利亭侯,召补国子生。起家秘书郎,时年十七。身长七尺四寸,眉目疏朗,神采爽发。高祖异之,尝曰:“张壮武云后八叶有逮吾者 ,其此子乎?”缵好
31、学,兄缅有书万余卷,昼夜披读,殆不辍手。秘书郎有四员,宋、齐以来,为甲族起家之选,待次入补,其居职,例数十百日便迁任。缵固求不徙,欲遍观阁内图籍。尝执四部书目曰:“若读此毕,乃可言优仕矣。 ”如此数载,方迁太子舍人,转洗马、中舍人,并掌管记,官至平北将军,谥简宪公。生二子伟、希。长子伟,字子业。次子希,字子颜,早知名,选尚太宗第九女海盐公主。承圣初,官至黄门侍郎。 (梁书列传第二十八 ) 。一零一世张伟按:明嘉靖十四年(1535)张宪、张阳辉主修的张氏统宗世谱所载世次为:缵生伟,伟生守礼。 张氏通谱 、 姚江历山张氏宗谱 、 姚江三墙门张氏宗谱:所载世次为:缵生守礼。一零二世张守礼,隋朝的涂山
32、丞。按:始兴顿冈张氏族谱云:“初,壮武公,尝卜居河东蒲坂县,二子贵,又置第于洛阳,故河东有司空村,洛阳有散骑里。后五世徙洛阳,居散骑里,而传子守礼,仕隋为涂山丞,生君政,唐时为韶州别驾,卒于官,子孙因家于曲江。君政生子胄,胄生宏愈,迁于青化,宏愈生丞相中书令九龄公,及其弟九皋、九章、九宾。曲江派一零三世张君政,官拜潮州别驾,居广东韶州,为曲江派始迁之祖;以曾孙九龄贵赠右相加封县伯,卒于官,因葬曲江而家。生六子:子虔、子胄、子卿、子冲、子謩、子猷。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周宣王时有卿士张仲,其后裔事晋为大夫。张侯生老,老生趯,趯生骼,至三卿分晋,张氏仕韩。韩相开地,生平,凡相五君。平生良,字子房
33、,汉留文成侯。良生侍中不疑。不疑生典,典生默,默生大司马金。金生阳陵公乘千秋,字万雅。千秋生嵩。嵩五子:壮、讚、彭、睦、述。壮生裔,裔生皓,字叔明,后汉司空,世居武阳犍为。皓生宇,北平范阳太守,避地居万城。宇孙肥如侯孟成,生平,魏渔阳郡守。平生华,字茂先,晋司空、壮武公,二子:祎、韪。祎字彦仲,散骑侍郎。生舆,字公安,太子舍人,袭壮武公。生次惠,宋濮阳太守。二子:穆之、安之。安之之族,徙居襄阳韪,晋散骑常侍,随元帝南迁,寓居江左。六世孙隆,太常卿,复还河东,后徙洛阳。始兴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 ”一零四张子胄,君政次子,唐代剡令;以孙九龄贵赠右相加封县伯。
34、生四子:弘藏、弘毅、弘智、弘愈。 (姚江历山张氏宗谱本世为子虔)一零五世张弦愈,官拜索卢(虑)丞,以子贵赠广州刺史。配卢氏,生四子:九龄、九皋、九章、九宾。长安派一零六世张九皋(690-755) ,字子远,号绍湖。一说字鸣鹤。自尚书郎历唐、徐、宋、襄、广五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封南康县伯,后移居长安(西安) 。其兄张九龄(678-740,一说 673-740) ,唐玄宗开元年间,第一贤相。 (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一 、 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九 )配杜氏,生九子:捷,端州刺史、擢,右金吾兵曹参军、拱、撝,昭州刺史、抗、晢、捍,建阳令、掞、披。 姚江三墙门张氏宗谱张氏渊源考:宏愈字孝忠,唐任新州索虑丞,南阳
35、郡守、夔州交州刺史,赠太常寺卿、广州都督。生四子:九龄、九皋、九章、九宾,九皋,字鸣鹤,唐开元中任宋襄广三州刺史转殿中监终岭南节度使,封南康县沂南伯,致仕由曲江迁居长安,与兄九龄同著名。按:梅县张氏合谱及台湾张世英家谱载:九十五世的张题,随晋元帝东迁,而寓居江左。九十六世为张轩;九十七世的张次恭,是东晋的吏部尚书;九十八世的张甫之,是洛阳的始迁之祖。九十九世为张宏简;一零零世为副都御史张纶;一零一世为宋顺帝的太常卿张隆;一零二世为张子犯;一零三世为河东从事张浚;一零四世是隋朝的涂山令张守礼;一零五世的张君政,官拜潮州别驾,是广东韶州的始迁之祖;一零六世是唐代的剡令张子胄;一零七世官拜索虑丞的张
36、弦愈;九皋公为一百零八世。一零七世张抗,字子牧,朔方行军司马、检校户部郎中。赠右仆射。生七子:仲端,都昌令。仲膺,岭南节度判官、殿中侍御史。仲宗,义兴尉。仲謩,江都令。仲方字靖之,秘书监、曲江成伯。仲孚,监察御史、广州节度判官。仲本。一零八世张仲方(765-837) ,字靖之,一说德馨,贞元中,擢进士宏词,历散骑常侍、京兆尹。左迁华州刺史。入为秘书监。皋有 9子,39 孙。孙子辈以仲方最有名,历仕唐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六帝(779-840) ,官至谏议大夫,封曲江县伯。开成二年卒,年七十二,赠礼部尚书,谥曰成。 (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一 、 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九载仲方为九皋曾孙)生二子
37、:孟常、茂宣,太原节度掌书记。一零九世张孟常,初名景宣,字逊维,一说字连维。官右清道率府胄曹参军。一零一零世张克勤,字维俭,号珪山,官长史。配戴氏。一一一世张浔(或绞丝旁)字旁源,号象冈,一说字干廷。配周氏。一一二世张纪(宗纪或综纪)新唐书中崇纪为茂宣裔,崇纪,字正纲,号湛源,一说字鹤堂。官监察御史。配刘氏赠夫人)按:张氏统宗世谱所载世系:仲方生茂宣,茂宣生克俭,克俭生绮,绮生崇纪,崇纪生璘。成都派一一三世张璘,字无暇,入川时任唐僖宗(873-888)国子监祭酒,随僖宗徙蜀居成都,遂家焉,为成都始迁之祖。寿百有二十。配傅氏赠夫人。传三世而迁绵竹,到南宋初年出了宰相张浚、理学大师张栻,史称其族尤
38、大。一一四世张庭坚,官御史上大夫,以荫补符宝郞,寿百岁。后不仕。配王氏,赠夫人。绵竹派一一五世张文矩,字中规,以曾孙贵封沂国公,英年早逝。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儿子,由夫人杨氏带着北走汉州绵竹(今属四川)县仁贤乡,归依外祖父家生活,文矩这一支因此而移居绵竹。杨氏实为绵竹始迁之祖。生三子:紞、紘、绚。一一六世张紘(弦、綋) (997-1063) ,字元子,自号希白,举茂才异等,为雷州司尹,任殿中丞。嘉祐八年卒,谥忠定。居绵竹,以孙浚贵赠太师封冀国公,著有御戍策30篇。娶赵氏王氏俱封冀国夫人。一一七世张咸(1048-1099) ,字君说,号汉源,紘公元配赵氏所出。神宗元丰二年举进士,官宣德佥书剑南节度使
39、。元符二年己卯(1099)五月初四以疾卒于成都普福僧舍。寿五十有二。大观二年戊子(1108)三月初十归葬绵竹普润乡柔远里之新兆。以子贵赠太师,封雍国公。元配任氏;次配赵氏,三配计氏,守志节孝兼全训以义,方人钦孟母,以子贵封秦国夫人。子五:懈、潮、潞、滉、浚。女二:长适(嫁)进士陈佾;次适进士王恂。按:史宋载魏公四岁而孤,据此推,咸公应卒于元符三年庚辰(1100) 。一一八世张浚(10971164),字德远,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系计氏所出。生于绍圣四年丁丑四月十四日寅时,政和八年进士。建炎三年(1129 年)任知枢密院事,力主抗金,并建议经营川陕,被任为川陕宣抚处置使。次年因东南形势紧张,乃
40、集军反攻,牵制金军。后用吴蚧等坚守秦岭北麓,使全蜀安堵。绍兴四年(1134 年)再任枢密,次年为宰相,重用岳飞、韩世忠,废黜席懦的刘光世。秦桧执政后,被排斥在外近二十年。曾在永州(今属湖南)贬所连上五十疏,反对议和。三十一年金完颜亮攻宋,才重被起用,封魏国公,主持孝宗隆兴元年(1163 年)的北伐,因将领不和,符离之战失利,又被主和派排挤去职。著有中兴备览等。兴隆二年甲申八月十十八日酉时以疾薨于江西馀干寓舍,寿六十八岁,是岁十一月葬宁乡官山(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 ) 。配乐氏无出封杨国夫人,继配宇文氏,封蜀国夫人。子二:栻、杓。按:锡山张氏统谱忠献公派载:忠献公为唐相嘉贞公十六世孙,世次为嘉贞生
41、延赏,延赏生宏靖,宏靖生文规,文规生介眉,介眉生佐,佐生溢,溢生谦一,谦一生克明,克明生韶,韶生敬则,敬则生庭坚,庭坚生文矩,文矩生紘,紘生咸,咸生浚。待考。一一九世张栻(1133-1180) ,字敬夫,一宇乐斋,号南轩,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官至右文殿修撰。曾主教岳麓书院 8年,和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 。著有南轩集 (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八道学三 ) 。南轩公为张氏入湘肇基之祖。生于高宗绍兴二年壬子八月十五午时,孝宗淳熙七年二月初二卒于江陵府,享年四十有八。配宇文氏,朝散大夫师中之女,赠夫人。绍兴二年壬子正月初九未时生,宁宗庆元六年庚申(120
42、0)又二月十二日辰时殁。葬宁邑龙塘原。生三子:焯、炳、烺。焯居宁乡官山,炳迁浙江钱塘,烺迁湖北襄阳、谷城。女二:长适胡五峰先生之子胡大时,次早卒。明代名相张居正(15251582)为其十二世孙, (明史列传第一百一 ) 。弟张杓,字定叟,以父恩授承奉郎,历广西经略司机宜、通判严州官,端明殿学士。枃天分高爽,吏材敏给,遇事不凝滞,多随宜变通,所至以治辨称。再渡以来,论尹京者,以枃为首。杓子二:忠恕、忠纯。一二零世张焯(1156-1179) ,字昭然,官承务郞。宋绍兴二十六年丙子八月二十日寅时生,淳熙六年己亥四月十三日子时卒于江陵。后改葬宁邑龙塘原。配胡氏,宋绍兴二十六年丙子九月十八日申时生,殁未
43、祥,葬夫墓右,生子三:明羲、明義(义) 、文吉。明羲居宁乡龙塘,为龙塘张氏始祖,明義裔迁浙赣,文吉裔迁浙江余姚。明羲生镗,镗生惟孝、惟考。明义生翱、翔、铿(字毅甫,一说铿即千载) 。 (焯弟)炳生明经、明养、明缣、明孙、明隆。一二一世张明羲(xi)一二二世张镗一二三世张惟孝一二四世张絅一二五世张万全,宣公(张栻)七世孙万宝、万全,万宝为宁乡龙塘支祖。万全公生伯瑛、叔瑛、季瑛、琨瑛、玉瑛、仲瑛、金瑛等。因元乱烹沸,近郡沅州、靖州、岳州、武冈州等处城路俱陷,至正 7年(1347)携带家小徙外祖汪谟任江西吉安郡守治地避乱,有明定鼎,奉旨随偏还籍,洪武 20年(1387)卜居安化(湖南-益阳,长沙西面
44、)。伯瑛居岩底;叔瑛葬五里牌;季瑛居马头;琨瑛居大范,生一飞、再飞。一飞衍量、仁两房,量房居大范,仁房落业八里潭(湖南-益阳市-安化县) ;再飞迁柘溪,衍天庆、天寿两房,庆房后迁宁乡。玉瑛居钟底;仲瑛居益阳栗山;金瑛居冲头(衡阳) 。清康熙 25年(1686)合族建万全公总祠于县治西街。康熙、雍正、乾隆间三次合修宗谱。前派:叔祖宗,时敏立,再国文,朝一汉。后派:英裔传合美,珂里(理)步前修,第竣齐标甲,恩纶福泽悠,诗书承世业,孝友绍先猷,邦遇荣膺锡,家声永振球。汇族合选五言循环大同派行歌:钟灵徵积厚,沩衍庆同熙,柱砥川腾壮,熳游景萃奇,城南留胜迹,锁阮重遗基,派续良模远,柯交奕叶蕤,炳高彪节义
45、,培笃振弓箕,锦绣千秋贵,流芳百世师,林泉延道脉,燮理荷荣禧,墀拜杨休命,钧陶复旧规。通谱公派: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精华,绂冕芬徵鬯,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一二六世张琨(昆)瑛,居大范,二字一飞、在飞。一二七世张一飞,二子量、仁。一二八世张仁,一飞次子,落业八里潭(湖南-益阳市-安化县) ,为夔州-开县张姓湖南始祖。益阳本家高山流水先生提出的修正意见如下:现据沩宁汤溪张氏九修族谱 (民国甲子 13年 5月纂修)进行校注,校注文字见方括内。张九皋,字子远,号绍胡,唐宰相张九龄之弟,曲江人,仕殿中监,改四川节度使,封南康伯。九皋生九子:捷、擢、拱、沩、抗、哲、捍
46、、掞、援长子沩,无考。次子抗,字子牧,官侍御。沩非长子,是第 4子抗独子仲芳,字佳馨,官谏议大夫。抗有三子:仲端、仲方、仲孚,仲方为第 2子独子孟常,字子维。独子克勤,字子俭,号畦山,官长吏。独子浔,象岗处士。独子崇纪,字正纲,号湛远,官监察御史。独子璘,唐僖宗时监察御史,转国子监祭酒,从幸蜀,居成都,年 120岁。独子庭坚,字次阴,为符官郎,后不仕。独子文矩,早殁。妻杨氏携三子依外家,居绵竹县。文矩有三子:绂(宏) 、紞、绚长子宏,号希白先生,冀国公。长子宏,一说为绂独子咸,字君说,号汉源,元丰二年进士,官山德郎,剑南节度使,封雍国公。咸生五子:澥、潮、潞、晃、浚次子浚,字德远,号紫严,宋贤
47、相,宋孝宗隆兴二年卒,葬宁乡十都官山,封魏国公。朱熹撰有魏公行略 。浚为咸第 5子长子栻,南轩先生,谥宣,后追封华阳伯,朱熹撰有神道碑 ,宋高宗绍兴二年八月十五-孝宗清熙七年,葬宁乡十都官山。长子焯公,字晤然,官承奉郎,因护墓居宁乡。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孝宗淳熙六年,卒葬江陵,后改宁乡。长子明义,字沽滨,宋孝宗乾道九年生,封大夫。焯生三子:明义、明羲、文吉。明义、明羲究竟谁是兄长,说法不一。 张姓一书说法也相互矛盾长子铿,字毅甫,官九江道,元世祖至元十九年负文天祥骸骨归江西吉州,遂寄居太和县,有传。长子任道,字器重,宋理宗淳佑五年-元英宗至治二年,葬于太和圳。长子渊,景渊,字遂泉,宋祥兴二年-元顺帝至正五年。长子源升,一名发官,元评事,因元政日非,退处还宁。长子沩,无考。次子抗,字子牧,官侍御。沩非长子,是第 4子。抗为第 5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