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友情的茶(台湾林清玄)读茶神陆羽的资料时,令我感动的有两处:一是陆羽和师父智积法师的感情,一是陆羽和皎然法师的友谊。陆羽是一个弃婴,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在他的自传里开头就说:“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名姓都是他自取的,他卜卦得了 “渐”卦,依易经的记载:“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鸿鸟逐渐登陆,它的羽毛可以做仪礼用,是很吉祥的卦。)因此,“陆羽”是陆上的羽毛。“陆鸿渐” 则是鸿鸟逐渐登陆。从这里,说不定可以看到陆羽的用心与立志。陆羽不知道是被谁拣到的,只知道他三岁的时候,被复州竟陵龙盖寺的住持智积法师收养,智积法师看出他根器不凡,九岁时,就教他学习佛教经典。不知道是佛典
2、对九岁孩童过于深奥,或者是智积法师过于严格,陆羽对佛法兴趣不大,反倒是喜欢诗文创作,放牛的时候常在牛背上学作诗文,到了忘情的地步,时常受到责难,十三岁的时候,陆羽忍无可忍,逃离寺院。传说,陆羽善于烹茶品茗,是受了智积法师的影响,因为他是自幼为智积法师煮茶的人,智积喜茶善茶,在一旁指导他是很自然的事,并非刻意传授。(事实上,茶道的奥妙岂是可以言传的?)陆羽对茶的领悟力极高,几年之后,智积非陆羽的茶不饮。陆羽不告而别,想来对这位老师傅的打击必然很大,传说从此“智积断茶” ,不再喝茶了。这件事传入皇帝唐代宗李豫的耳朵里,感到不可思议,就召智积入宫,令宫中的茶师奉上名茶,智积只喝一口,就放下不饮了。代
3、宗又秘召陆羽进宫,由陆羽亲自煮茶,请智积品尝,智积一饮而尽,忍不住流下老泪说:“这真像是陆羽煮的茶呀!” 代宗才让阔别多年的师徒相见。这虽然是传说,但这种境界完全是有可能的,我们在生活中常有此等情境,例如,广告上说的“有妈妈的味道”,或者像我们惯于去某一特别的咖啡厅喝咖啡,都是心意相通的结果。这种“有陆羽之味的茶”,使我们知道茶道里不只是泡好茶,实有深刻的感情因素。话说陆羽离开寺院之后,到一个戏班子里当丑角,据说还写了剧本,后来在竟陵演出的时候,受到竟陵太守李齐物的赏识,亲自教他诗文,还介绍了一位姓邹的夫子教他诗文。一个懂得茶道的人,必然是有诗心的,陆羽的文名很快就传出来,加上他会烹茶,与李白
4、、杜甫、颜真卿都有来往。安史之乱后,他在苕溪隐居,因为苕溪出好茶的缘故。这时,他和诗僧皎然、隐士张志和结为莫逆,经常在一起煮茶论诗。皎然与陆羽的交情很深,陆羽在自传中形容他们的友谊是“缁素忘年之交” ,在皎然的诗里,曾有多首谈到陆羽,有一首是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俗人在酒中应酬,怎能知道在友谊中喝茶是多么的香呢?还有一首是寻陆鸿渐不遇,是皎然去找陆羽没有找到:清晨就到山上,黄昏才回来的陆羽,恐怕是到山上去采茶了吧!有一次,皎然和颜真卿,陆羽一起登妙喜寺,写下奉和颜使君真卿与陆处士羽登妙喜寺三癸亭,其中有四句:境新耳目换,物远风烟异;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皎然是历史上最有诗才得僧侣,他留下来的
5、诗有四百七十余首。许多诗中有陆羽,可见陆羽是个喜欢朋友的人。可惜陆羽的诗多未留传,仅存得一首是会稽东小山: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在唐朝,有当官资格而不就仕得人,称为“处士” 。“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能静者也,修正者也,知命者也,箸是者也。”(荀子)陆羽曾被任命为东宫府太子文学的官,又奉召为太常寺太祝,但是他宁可在隐逸中生活,泛舟江湖,寻访山寺,与朋友饮茶谈诗,可见是个解脱了欲望束缚、志行高洁的人。因此,在茶经中,他开宗明主的说,懂喝茶的人一定是“精行俭德之人”。精行俭德恐怕还不够,还要懂得感情,在茶中有着友谊的芬芳。陆羽是个孤独儿,但他一生结交了
6、许多好友,才不枉他成为茶圣,写下全世界第一本茶的经典。我每次想到陆羽在自传里写到,他与朋友约定一定守约:“虽冰雪千里,虎狼当道而不侃言也,”心胸便为之震动,仿佛看到陆处士在千里的雪原奔赴朋友的茶会,天地中都飘着茶香。茶与酒不同,茶是为更清明、更深刻的友谊存在世间的。卢仝七碗茶(台湾林清玄)在杭州西湖畔的翁隆盛茶馆喝茶,这家茶馆听说是明朝时代就有了,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几位一起喝茶的朋友问我:从古到今有这么多的茶诗,你觉得哪一首最好? 这真是问倒我了,“从古到今”是一个多么长的观念,茶诗可考的就有几千首,更别说那些不可考的了,若要选出好的茶诗,编成一册茶诗三百首也绝无问题。 但是,哪一首茶诗
7、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又把茶写得极好的,我倒是可以推荐卢仝的七碗茶诗。卢仝的七碗茶诗原题为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日高五丈睡正浓,军将扣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问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
8、风欲归去。山上群山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变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这首诗是卢仝写到在午睡的时候,突然收到孟谏议的赠茶,自己立刻关起门来煎茶吃,连吃了七碗茶,随即达到了饮茶的极高境界,自己仿佛做了神仙,但做了神仙的心情却是想到有百万亿的百姓在受苦,不知道他们是否也能得到呢?特别是他写到喝七碗茶的感受,使我们觉得痛快淋漓,以致于后代喜欢喝茶的人,常把卢仝的这首茶诗当成喝茶的一个准则了。我们如果把它诠释一次,也就知道饮茶的奇效了。 一碗喉吻润茶可以滋润身心,产生喉韵。 二碗破孤闷茶可以破除烦闷的心情。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茶可以刺激灵感,使思想清明。
9、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茶可以抒发情绪,创造人的正向品质。 五碗肌骨请茶可以使人超越俗事,连肌骨都为之清朗。 六碗通仙灵茶可以使人通往神明的境界。 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第七碗不能再喝了,因为会使人生起如梦似幻的境界,仿佛不在人间。 卢仝在历史上并不是赫赫有名的人,却因为他写了这首茶诗,使后人在谈茶史的时候,不能不提到他,因为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人把茶提到那么高的境界专心地喝茶即可以羽化登仙,名利权位又有何可恋?又有何可求? 卢仝自幼家贫,但写得一手好诗。他不顾仕进,因此隐居在少室山,自号“玉川子” ,读书、写诗、喝茶度日,曾写诗讥讽宦官专权,得罪了元和逆党,“甘露之变” 时
10、因留宿于宰相王涯家,与王同时遇害。 从卢仝的简历看来,他是与世无扰、与人无争的隐士,也唯有这样隐于山林之间的人,才能对每一碗茶都能细细品味,而每一碗茶都有深刻的感受吧!在飘飘欲仙的当刻,又能深切体会采茶制茶的农民生活艰辛,更使这首茶诗在优美的诗境后还有深深的感情。 卢仝光是靠这一首诗就可以传世了! 大诗人苏轼在茶中一再以这首诗用典,例如汲江煎茶:“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例如试院煎茶:“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例如马子约送茶,作六言谢之:“ 珍重绣衣直指,远烦白绢斜封。惊破卢仝幽梦,北窗看起云龙。” 例如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示病维摩
11、原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例如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面首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例如游惠已:“吾生眠食耳,一饱万想灭。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 我读苏东坡的诗,很少读到他一再用典的诗,卢仝是例外,可见他对卢仝的这首诗是如何倾倒了。不只是苏东坡,历代可以说有无数的诗人拜倒在卢仝的茶诗下,我们试举个例子: 北宋诗人文同的谢人寄蒙顶茶:“落落真贤宰,堂堂作主人。玉川喉吻润,莫厌寄来频。” 宋朝诗人孙觌的饮修仁茶:“昏昏嗜睡翁,唤起风洒面。亦有不平心,尽从毛孔
12、散。” 宋朝诗人陆游的昼卧闻碾茶:“小醉初消日未晡,幽窗催破紫云肤。玉川七碗何须尔,铜碾声中睡已无。” 范仲淹的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宋朝诗人梅尧臣的 尝茶和公仪:“ 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卢仝走笔章。亦欲清风吹两腋,从教吹去月轮旁。” 元朝诗人耶律楚材的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卢仝七碗诗难得,念老三瓯梦亦赊。敢乞君侯分数饼,暂教清与绕烟霞。” 明朝潘允哲的谢人惠茶:“漫道玉川阳羡蕊,还如鸿渐建溪芽。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 信手拈来,就可以看出卢仝的一首茶诗几乎贯穿古今,历来喜欢喝茶的诗人没有不倾慕的。记得在翁隆盛茶馆,我对气质不凡的茶
13、馆主人说,可以把卢仝的诗书写于壁间,让到茶馆品茗的佳客至少喝七碗才走,因为如果不能一饮七碗,如何能知道“乘清风归去” 的滋味呢?我在杭州的时候,正好是清明时节,明前茶成为嗜茶人在茶市里追逐的目标,茶馆主人以明前龙井为我连续泡了三盏,又冲了一碗野生的苦丁茶,最后又以明前的开化龙顶泡了三盏,七盏过后,眺望西湖,颇有飘飘欲飞之感。想起卢仝,他的时代,以及他喝阳羡茶的情景,才知道,连喝七碗好茶,果然能醉人呀!沏壶冻顶供养春天(台湾林清玄)中国茶艺得力于许多小人物,就以现在最流行的紫砂壶来说吧。紫砂壶确实的起源很难查考,但是以现存的图书作证据,在宋元以前的绘画中,都没有用紫砂小壶泡茶的,因此我们可以确定
14、紫砂小壶是起源于明朝。传说,常州府的宜兴有一天来了一位云游的和尚,他一边走, 一边叫卖:“卖富贵! 卖富贵呀!“富贵怎么能买卖呢?初听到的人感到好奇,全跑到街上来看,发现叫卖的人原来是一个衣衫破旧的穷和尚,全都嗤之以鼻, 一哄而散。只剩下一位老人,兴味盎然地看着和尚。和尚就拉着老翁说:“贵不用你买,买富怎么样 ? “一边说,一边把老人拉到山上,指着一个地方,就扬长而去,不见踪影了。老人决定碰碰运气,他把和尚所指的地方挖开,里面竟露出五色俱全、灿若披锦的泥土,附近的陶人都来取土回去烧壶,烧出的陶器古朴素雅,不亚于瓷器。这就是紫砂壶由来的传说,记载在明朝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里。但这时紫砂烧的仍是大壶
15、,制紫砂小壶的则是另一位和尚。话说宜兴的金沙寺里有个和尚,性情非常闲雅而有品味, 他时常和一些制陶的工匠在一起,谈一些陶艺的事。他看到陶师们把用剩的泥土丢弃,觉得十分浪费, 于是把这些泥土收集起来,再加淘洗,只留下那质地最精细的泥土,然后“ 搏其细土,加以澄炼,捏为胎,规而圆之,刳而中空“,再安上底座、口、柄、盖,做成小壶,托陶师与其他的陶器入窑烧制,烧出的茶壶色泽乌紫,质地坚硬,铿锵作金石声,拿到的人都当成宝物,紫砂小壶的做法就传扬开来了。这位金沙寺的和尚, 连姓名也未曾留下,很可能在历史上也不是什么大师级的人物。第一位紫砂壶的制作名家,和这位和尚一样,也不是什么大人物。在宜兴有一位极富有的
16、文人叫吴颐山,他有一位小书童,取名为“供春“ 。吴颐山有一段时间到金沙寺借住读书,供春随侍而住在金沙寺里。供春对做茶壶很有兴趣,劳役的余暇,就学习老和尚制壶的技艺, 自己也去选一些泥土捏着玩。供春不只心灵手巧,还颇有艺术创造天分。他把老和尚制壶的技术改良,精选泥土做坯,用茶匙压内壁,用手指按压外壁,内外一起使劲,屡按屡压,反复不断,直到壶坯紧密异常为止。制成后,整把壶都留下指节纹理。“ 指螺纹隐约可见,胎必累按, 故腹半尚现节腠。“这种在壶上留下指节纹理, 就颇有艺术家的气派了,传说金沙寺和尚所做的壶也是以指纹为记。周高起看到供春的壶,惊叹为“ 神明垂则“ ,传世者栗色,暗暗然如古金铁,敦庞周
17、正。“闻龙在茶笺 一书中说到,他的老朋友周文甫,宝藏着一个供春壶,“ 摩挲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真奇物也“。周文甫养这把壶数十年,死的时候还用以殉葬。一把茶壶从外面看起来像紫色的玉,里面看起来如碧绿的云,这种感受只有养过茗壶的人才能知道。供春的壶太出色了,从明朝就有人仿制,茶壶名家时大彬就留下许多仿制供春的壶,如果不是时大彬在壶底自刻“大彬仿供春式 “ ,现代的人根本难以分辨。我曾看过两把供春壶,那壶看起来是随意的,表面上有泥土的纹路,看着看着就令人感动了。供春的名姓也未曾留下。茶道之路,是由许多小人物铺成的,这一点又留下佐证。几天前,朋友送我一斤今年的冻顶春茶, 我在
18、喝的时候,就想到如今能以紫砂壶喝这么好的茶是幸福的,想到流汗制壶的不知名的金沙僧,想到做完劳役之后,蹲在一旁捏壶学习的供春, 想到平凡的小人物如何不为名利地创造了中国茶文化。就觉得今年的冻顶应该供养那些创造了茶文化春天的小人物,人小志气高的那种伟大的怀抱。流华净肌骨(台湾林清玄) 偶然读到唐代诗人元稹的一首诗,诗名为茶,是一字到七字诗,颇有现代风格:茶香叶 嫩芽慕诗客 爱僧家碾雕白玉 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 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 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 将知醉后岂堪夸这是一首“宝塔诗”,那是因为字句叠起来就像一座宝塔。这种形式的诗非常少见,在茶诗中更是绝无仅有的。 元稹的茶诗不只形式特殊,内
19、容也很美。几乎包括了对茶叶的各种了解,例如“香叶,嫩芽”是说明茶叶采摘芳香的嫩芽。“慕诗客,爱僧家”则说茶一向是诗人和僧侣向往和宝爱的。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以白玉茶碾将茶叶碾碎,再用红纱的茶罗筛过。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放进茶铫中煎茶,使茶泛出黄色花蕊的色泽,以茶碗冲泡流转出如微尘般的花末。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不仅早上对着朝霞要喝茶,晚上邀明月作陪也要喝茶,从早到晚,人们都需要喝茶。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洗尽古往今来的胸臆,使人不感到疲倦,特别是酒后喝一杯茶,更感觉到,茶比酒更好,更值得赞美呀! 元稹的茶诗可以让我们想到,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诗人就很懂
20、得饮茶品茶了。有一次,一家茶艺馆的老板向我索字.我就写了元稹的宝塔诗相赠,老板大为赞叹,问我:“还有什么有趣的茶诗吗?” 这使我想到历史上的茶诗不少,但堪称有趣又佳妙的茶诗并不多,在记忆所及,有一首郑板桥的竹枝词很有趣: 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喝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这首听起来像茶山情歌的诗,用最浅白的语言写出了小家碧玉的深情,仿佛让我们看见了紫荆花树后黄土墙内,等待情郎来喝茶的待嫁女儿心。 茶不仅可以表达男女之情,也常被拿来表达友情,因此,古代诗人不只饮茶赋诗,喝茶也生起诗情,有一首五言月夜啜茶联句,就是几个大文学家在喝茶时,用联句咏茶,并呈现了朋友间的情谊。这六个大文学
21、家分别是颜真卿、陆士修、张荐、李崿、崔万、皎然。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陆士修)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张荐)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李崿)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流华净肌骨,疏沦涤心原。(颜真卿)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皎然)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陆士修)(这首联句意境悠远淳美,我试着译成白话:我用泛看碗花的茶邀请各位来做客,我们以茶代酒来写首诗吧!如果为了醒酒,应该办个豪华的茶宴,为了留住皎然最好有个像这样单独的庭园。不需要爬到月亮上去,也不需要满院栽种花草。像张荐这样的御史比秋风还强劲,像真卿这样的尚书比北斗星还要尊贵。不要吹捧我了,我们来看碗中漂流的茶沫,洗净我们尘
22、俗的肌骨和心灵的原野吧!不像春酒使人迷醉,也不像酒席那么繁琐,朴素的瓷碗在静夜中传递看,芬芳的香气溢满了清闲的小屋。) 我喜欢喝茶,也喜欢朋友,每次想起这首诗,也会想起昔日与朋友饮茶的情景,在喝茶时论诗作文、品评人生实在是一大乐事,比起“喝咖啡,聊是非”更不可同日而语了。 说到新奇有趣的茶诗,不可不提苏东坡在梦中得句的诗。苏东坡有一次在大雪过后,梦到有人用雪水烹煮着小龙团茶请他,还有美人在旁唱歌陪伴,在梦里写回文诗相赠,醒来后只记得其中一句“乱点余花唾碧衫”,是用了赵飞燕的典故,意即美人的唾液染于袖上都像花一样的美。清醒后,苏东坡把这首诗完成。 “回文诗”意思是诗中字句,回环往返,皆成篇章。写
23、诗的人必须有很深的造诣,才能写出不俗的境界。苏东坡在梦中喝茶,果然是茶痴,一奇也。喝完茶梦中写诗,果然是大诗人,二奇也。梦中还能写高难度的回文诗,三奇也。梦醒之后,竟能续完,四奇也。记梦回文二首并叙 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为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唾碧衫,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云: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门晴窗。 我们再由尾往头读一回,更能感受这首诗的妙趣:“窗晴门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岩空落雪
24、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衫碧唾花余点乱,纤纤捧碗玉颜酡。” 但从“玉碗”转“玉颜”,以物转人。再由“歌咽水云凝静院”回成“院静凝云水咽歌”,以人转物,人的歌声化为水的歌声。接着,是花落尽在先呢?还是酒缸空了在前呢?不得不令人佩服苏东坡的才情与境界呀! 茶诗尽管有趣,是与茶相得益彰的,想起北宋文学家曾巩的两句诗: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 喝了一杯好茶,就喝了满腹的诗书!无我的茶(台湾林清玄)与朋友相约去爬山的时候,我总是比平常起得更早,准备到山间泡茶的用具。朋友说:“起得更早,是为了烧开水吧!“我说:“不是为了开水,而是为了开心,我很喜欢和你到山上喝茶。“那种欢喜和开心,是为了“一生一
25、会“ 的想法,在这个忙碌混乱的社会,要和朋友在咖啡馆喝杯咖啡或在茶馆饮茶都是困难的,何况是在宁静的山林,对着沿山坡变化的枫树、松树、相思林,喝着最好的茶,真是人生难得的。 在山林里喝茶当然不比在家里,有各种齐全的用具,所以,我通常准备一大壶开水放在保温瓶里,带着一只紫砂壶,几个小杯子, 还有两三种茶叶,然后背着到山顶去喝茶。山林里的喝茶,是与室内不同的。由于心里充满了自由,所以我们可以随意选择泡茶的地方,不管是坐在风景美好的树林或繁花盛开的花园,感觉那来自高山的茶与四周的林园融成一气, 我们的心也就化成一股清气,四散飘流了。那种清朗之气的回归,使我们进入无我的境界,这使我想起有一个爱茶的朋友组
26、成的茶会,他们常在各地风景好的地方喝茶, 互相分享带来的茶叶,茶会的名称就叫“无我茶会“。这名字取得真好,如果山林与茶都是宇宙大河流中的一叶,当我们“入流亡所“ ,也进人那宇宙的大河流忘记自己的执著,就会呈现“无我“ 的状态。 “无我“ 就会连忧悲苦恼一起流入大化,到最后,胸臆里只剩下山林与茶香,而整个山林,也充溢了友情。宋朝以前的人喝茶,都是用大壶大碗。寻找心灵自由的僧人,为了四处云水参访,为了在林间品茗,发明了紫砂小壶,以便揣着小壶在人间游行,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就坐下来喝一泡茶;或独自行走时,在山边水湄,坐下来与树木和溪水共饮。这是紫砂壶的由来,因此,紫砂壶中有着浪漫的心,是为了自由、为了无
27、我而创造出来的。我们虽非僧侣,却也是为了云水的自由而游行于人间,如是思维,我们的心也就拨就如云,我们的情感也就灵动如水了。喝完茶,我们再度走向人间,带着春茶的清气,爱也清了,心也清了。喝完茶,我们再度走入风尘,带着云水的轻松,步履也轻了,行囊也轻了。大茶壶与小茶壶(台湾林清玄)我从前在一家报馆上班,坐大办公室,是一百多人的办公室,光是打工的工读生就有好几位。在我们编辑台这边的工读生,是一位十六岁的少女,长得非常清秀可爱;同事都很喜欢她。她讨人喜欢的不是长相,而是性情,每天都好象怀抱什么样喜悦的秘密来上班,然后一直抱着秘密的微笑下班,她对待每一位同事都像兄姐,语调里有尊敬和体贴。我很少看到性情那
28、么好的人。令我最难忘的是,她知道什么人是几点来上班,谁喜欢喝开水,谁喜欢喝茶,在最恰好的时间,她会泡一杯茶来。我每天上班的时候,都会发现桌上有一杯热腾腾的茶,天天都使我非常感动。我在还没有喝茶前,就会跑去跟她道谢:“小妹,真谢谢你呀!” 然后就会看到一朵微笑像花开起来。报馆里的茶叶通常是粗糙不堪的,却因为她的细腻体贴,使我觉得那茶非常好喝,我时常对小妹说:“像你这么细腻的人,长大以后,世间哪有男子可以与你匹配呢?”后来,小妹因上学而不再来报社打工,我每天上班,看到空的茶杯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怀念与感伤。如今,我离开报社也有十年了,上司与同事的脸都因为时间而模糊了,但小妹的脸还非常清晰的越过时间,她
29、泡的茶-那把粗茶泡得很好喝的茶- 还常热腾腾的从心里涌出来。 从那时候,我就知道泡好喝的茶不一定要好的茶叶,不一定有什么特别的技术,只要有细腻体贴的心和对待人的善意,再普通的茶里也有无尽的滋味。许多喝茶的人都不免会执着于用小壶喝茶,认为这才是功夫茶,用大茶壶或大茶杯泡茶的人是不会喝茶的,这是一个错误的见解。一个人用盖碗也可以泡出好茶,而大茶壶里也有特别的滋味。记得童年时代,乡间的十字路口,或寺庙、车站的门口,都有大茶壶的奉茶。奉茶的茶叶都不会很好,是茶枝煮成的,也有一些是米茶、麦茶、决明子茶,但是用大碗一咕噜灌入喉中,一阵清凉到底,想到那些不知名的奉茶的人,他们用心煮茶,给过路人清凉的善心,就
30、会非常感动。一直到现在,乡间的公园也有为人泡茶的人,他们带着一把大茶壶,几具玻璃盖杯,在乡下的凉亭冲茶给人喝,清晨或黄昏到那里去喝茶,一碟瓜子、一盘象棋,就会使我们感受到茶中也有情味。喝小壶茶,是明朝才开始的,明朝以前的人都以茶碗喝茶,寺院里则是用大茶壶喝的。想想,在唐朝数百人或千人以上的寺院,敲了木鱼或打了茶鼓,僧人鱼贯而入,排成几排,管茶的茶头和茶座,用一个大茶壶,倾注在茶碗里,大家安静的喝茶,提神静心以便等一下继续打坐修行,光是想想那样的场面就要令人动容。泡茶的人比泡茶的技术重要,喝茶的心比茶叶更重要。我曾经听过一个关于泡茶的故事:有一位少女大学毕业以后,去应征文书的工作,被公司录取了,
31、由于公司里没有文书的缺,经理就暂时安置她做泡茶的工作,领文书的薪水。一开始,她很开心,认为泡茶的工作简单,又可以领文书的薪水,很安心的为公司同仁泡了一段时间的茶。过了一年多,她心里开始嘀咕,自己是堂堂的大学毕业生,老是做着低三下四的泡茶工作,心里很不开心,不但端茶时表情郁郁,连泡出的茶也很难喝,弄得整个公司气氛僵硬、人心惶惶,有一天经理喝了一口茶就吐了出来:“堂堂大学毕业生连茶都泡不好,干脆离职算了。”少女听了很伤心,决定当天下午就提出辞呈,正在这时候,公司有一位重要客户来访,谈一笔数目很大的生意,经理便叫她泡茶出来招待客人。少女擦干眼泪,心想:“这可能是我在这家公司泡的最后一壶茶了,不如好好
32、的泡,不要让人觉得我连茶也泡不好。”她非常专心细腻的泡茶,用灿烂的微笑端茶出去,客户只喝了一口就说:“呀!好久没喝过这么好喝的茶了。能把茶泡得这么好的人,做任何工作都可以胜任的。”经理也喝了一口,久久说不出话来,这同样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水,和早上已经完全不同了。这故事的结局很好,公司做成一笔大的买卖,少女的辞呈被退回,立刻调任文书的工作。我喜欢的人生态度,是工作与泡茶是同一回事,一个能在泡茶时专心的人,工作也会专心,因此,泡茶给人喝是一种很好的供养,并不是卑微的事。我喜欢小壶茶、盖碗茶、大壶茶都能泡得很好,并且有好心情去喝。摆在我们眼前的小茶壶,可以为三五知己而倾注,如果我们能尽心的去爱朋友、体
33、贴朋友,泡起人生的这把大茶壶就容易得多了。偶尔会想起十六年前为我们泡茶的小妹妹,她现在也是中年的人了,一定也经验了一些沧桑,我想,她一定很幸福的生活着,一直有花样的微笑,因为我深信:“能把茶泡得那么好喝的人,做什么都会成功的吧!”茶与杯的玄思(台湾林清玄)故乡的体育场附近有一个老人聚集的“茶亭”,终日都有老人在那里喝茶开讲。我回乡居住的时候,总爱去那边闲坐,听听老人在生活中的智慧与品味。 由于茶亭少有年轻人去,我刚去的时候,老人有些惊疑,后来知道我是后发哥仔的后生,立刻就冰释了,还热情地说:“来,这是你老仔生前常坐的地方。” 我发现老人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质,就是有说不完的话。他们几乎可以终日聊
34、天而话题不断,从国会打架讲到强奸杀人,从春耕播种说到西瓜落价,从台东的天气真好扯到屏东某村落三十年前下冰雹有时候对世事的知情与议论,一针见血的观点犹胜许多在电视上胡扯的知识分子。 有一天,一位阿伯仔突然在听到别人说“西瓜好吃,可惜多子”的议论,他说:“现在的世事,现代的人情比西瓜的子还要复杂。” 别的老人就问:“你是怎样看的?” “这真奇怪,”老人自信满满地说,“卡早的人一支雨伞可以用很多年,现在的人一年用很多支雨伞。卡早的人一双皮鞋穿十几年,现在的人一年买十几双皮鞋。卡早的人一个春天只做耕种一件事,现在的人一天做许多件事,乱到看不见一个春天” 他说得其他老人无不点头表示同意。 他的议论犹未尽
35、。老人的谈话有一特色,就是凡有议论都可以尽情诉说,别人不会随便插嘴。他又说:“只要想想,这样的生活怎能不复杂?光是每天出门要穿哪双皮鞋、哪件衣服就要动半天脑筋了。我孩子订了两份报纸,透早开门,连信箱也塞不进去。你看,一天就发生这么多事情,咱的一世人加起来,也没有那两本报纸厚。现在的人光是看报纸,就浪费多少时间,生命哪会得到清明呢?” “复杂也没什么不好,表示现在的生活富裕了呀?”一位老人说。 阿伯仔讲:“复杂有什么好?复杂的人就没有单纯的心情,生活便不会踏实和朴实了。一日到晚像苍蝇找糖膏,飞过来又飞过去,不知道无闲是赴死” 讲到这里,一个老人站起来为大家斟茶,阿伯仔突然大有所悟地说:“对了,就
36、像一个茶壶一个杯,这就是单纯的心情。我们如果只有一个茶壶一个杯,才不会计较喝的是什么茶。一斤一百元的茶枝,饮起来也真有滋味。即使一个茶壶几个杯子也好,因为大家喝的都是同款的茶,没什么计较。现代人的生活就是好几个茶壶,倒在几十个茶杯,这就复杂了。大家总会想,别人的茶壶里不知道是什么茶,想喝一口看看,喝不到就用抢的。喝好茶的人也想喝另外的那壶,久了以后,即使是坐在一起喝茶的人,心里也充满了怨恨和嫉妒” 这一段说得好极了。老人们都沉默着喝着眼前一壶由老人会提供的廉价茶叶,觉得滋味甚是美好。 阿伯仔意犹未尽地说:“就像我们现在看黄昏的夕阳。一个夕阳,古时人看起来和现代人看起来是一样的。站在平地和站在山
37、顶上看,夕阳也都是同款的美。但是如果心情复杂,站在这山看那山高,夕阳永远没有最美的时刻。” 众人一听,都同时望向夕阳的方向,原来日头已西斜。经老人一说,今天的夕阳看来真是特别的美丽,余晖遍照大地。 “有一天,我的孙子问我:阿公,世上什么东西最好吃?我说:饿最好吃。他又问我:阿公,什么是最好的心情?我说:单纯最好。他又说:阿公,幸福是什么?我说:平安是福。” 聊到这会儿,该是散会“阿公回家吃晚饭”的时候了。大家欢喜地站起来各自走路回家,相约明天再来开讲。我踩着夕阳流金一样的草地回家,想到老人说的“饿最好吃”,感到肚子真的有些饿了,妈妈煮的菜的芳香竟飘到体育场两公里外的路上来了。 住在乡下的日子,
38、真的感觉到单纯的心情是一种最美的心情。在城市生活的日子,我们每天总是在追求一些目标,生命的过程往往就无意间流失,我们的追求愈来愈复杂,使人人就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 我想到幼年住在外祖母的家,每次和表兄弟相约吃完饭出去玩,我们总是无心吃饭,胡乱扒一扒就要溜出去,外祖母就会拿拐杖敲我们的头,说:“你呷那么紧,要去赴死吗?”然后她说:“你不慢慢吃,怎么知道我们台湾的米有多么好吃?” 有一次我看到报纸上广告一种名牌跑车。广告词说:“加速到一百公里,只要九秒钟。”就思及外祖母的话:“你驶那么紧,要去赴死吗?”台湾俗语里说:“呷紧弄破碗。”确实含有人生的至理。一个复杂的社会勾起了人更复杂的欲望。复杂的欲望
39、则是搅乱了单纯的心,使我们不知道能坐下来谈天说地是生命的一种至美,使我们不知道踩着夕阳在小路上回家是生活中必要的历程,使我们忽略掉吃妈妈煮的稀饭配酱瓜是比大饭店的山珍海味更值得珍惜的。 我想到有一回看一位老人从脚上拔一根脚毛放在桌上,义正辞严地说:“我们不能小看自己的一根脚毛。” 众人愕愕。他说:“这根脚毛存在的条件,说来是很深奥的,先要有脚、有活着的身体;然后要从小吃饭、穿衣、父母照顾,才能长出一根脚毛;然后,脚毛存在是因为我们存在。我们要有父母、无数的祖先,祖先要个个穿衣、吃饭,平安长大则要有地球的生机,太阳的培育与月亮的生息。你看,这小小的一根脚毛不是单独存在的呀!” 我们如果不能珍惜、
40、重视、疼爱自己的一根脚毛,那就是有负于天地众生了。现代人不能维护单纯的心,是往往误以为复杂地飞来飞去能追求更美好的生命。殊不知,再复杂的事物也比不过一根脚毛呀!一切多变的云霞与彩虹的多彩背景就是一个蔚蓝的天空。不知道单纯之好的人,就是从未看见天空的人。 好好地饮眼前的这杯茶吧!细细品味当下的这碗饭吧!生命没有第二个此刻。让我们承担这个此刻,进入这个此刻。因为,饿最好吃,单纯最好。爱,永远保持分享(台湾林清玄)朋友来家里喝茶,看到我从茶叶罐中倒出茶叶,不禁对茶罐上写的“金柱茶”大感疑惑。 朋友说:“我喝遍了台湾的好茶,怎么从来不知道有一种茶叫金柱茶呢?” 这时我总要解释一番,“金柱茶”是我的屏东
41、好友庄金柱送给我的茶。庄金柱是品茶专家,自己懂得烘焙茶叶,有时焙出好茶,就会送一些给我分享。我为了感念朋友,就以朋友的名字来命名,这样,我在喝茶的时候,对朋友就会充满着感谢与祝福。 不只是“金柱茶”,在我的茶叶罐上,标示着许多朋友的名字,像“韦陇茶”、“孟珊茶”、“张耀茶”、“淳珍茶”、“木兴茶”、“卯琳茶”、“传顗茶”、“纯育茶”,等等。以朋友的名字来为茶命名,比起以地名、茶种命名要好得多。一来喝茶的时候,使我们有一种美好的感情,被友谊所充满,茶的滋味就好了几分。好茶,不就是为了友谊而生在世间的吗?二来,使我们永志不忘一些美好的因缘,想到分散异地的朋友,此时此地可能和我们喝着相同的一泡茶,那
42、种分享共同经验的感受,就突破了时空,在天地间交融了。三来,使我们扩散友情的芬芳,把朋友送的茶分享更多的朋友,虽然大家互不相识,却在小小的茶叶中结了善缘,将来因缘和合,终有相逢、相惜之日。因此,朋友的名字不是比“鹿谷” 、“文山” 有感情吗?不是比“ 乌龙”、“包种”好听得多吗?把这种原由说给朋友听,大部分人都深有同感。但是也有一些人会质疑:“如果喝了不好茶,不是会边喝边骂朋友吗?”我说:“假如能体贴奉茶的心,朋友送的茶里,是不会有坏茶的。何况,如果能分享,普通的茶叶也会有深刻的芬芳。”在我的信念里,朋友最好的境界就是“分享”。如同两个月亮互相照明、心心相印,不只分享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也分摊
43、生命里遭逢的困顿与痛苦。只有我们愿意分享,才能保持着爱朋友的心。 “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不是一句广告词,而是生命中真实的体会。在枯寂的人生之路上,如果不能分享,不是将永沉于黑暗的深谷吗?在蟹眼与鱼眼之间沉浮(台湾林清玄)“今年春天,我买到了梨山的新茶,用以作冷泡茶,夏天暑热,登山的时候,以一壶冷泡茶随身,清凉甘醇,无以伦比。 茶,原来必须热水才能发之,冷泡茶用的却是冰水,取茶叶适量,放于大壶中,放在冰箱里浸泡八小时,即可饮之。冷茶与热茶是完全不同的,热茶香盛,冷茶味沉;热茶颜色如陈酿,冷茶色泽如新蜜;热茶的感觉就像东升的旭日,冷茶的感觉则是清冽的晓风这些完全不同的感受,使我想到,决定茶的滋味
44、的不只是茶叶本身,水的温度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果有好茶好水,却没有适当的温度,再好的茶叶也不能出味。人生也是这个道理吧!一个人有好的本质,又生长在好的环境,一切都不匮乏,但如果没有炎凉冷热的考验,做为人最内在的滋味与能量也不会被散发出来。最好的绿茶,像银针、龙井、碧螺春等等,以透明的玻璃杯泡茶,当沸水冲泡之后,茶叶先是浮出水面,再舞之蹈之,沉入水中;在水底再次舒展,漂之浮之,再度探出水面,然后一个翻转,沉之潜之,又一次沉落杯底;最后努力苏醒,再踊之跃之,露出水面;及至力气用尽,完全地进入杯底。要看完了茶叶的三起三落,那杯茶才算完成,水里才有着完整的茶味。我每次用玻璃杯泡茶,看着茶叶的上下浮沉
45、,都深感如同生命的际遇,一生平顺的人,滋味不出。即使是冷水泡茶,也是沉浮起落,只是过程更为漫长罢了。因此人生的温度对于一个人内在的开发是至为重要的,对茶者而言,水的温度也至关重要。关于茶水的温度,最早提出的自然是陆羽的茶经,他说:“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以上水老,不可食也。”第一煮水沸,而叶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其第一者为隽永。“ 陆羽的意思,是茶水的第一沸最为隽永,但第二沸时则要“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匣环激汤心,则量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在第二沸时,先取出一瓢水,等到大滚时,再把水加
46、回锅里,这样茶叶的精华才不会散逸。可见,从茶神开始,我国的茶人就很重视水的温度,要让水保持在一定的温度,既不太老,也不太嫩,在以木炭烧火的古代,是非常困难而讲究技巧的。唐朝的苏广在十六汤品的“百寿汤”中说:“人过百息,水过十沸,或以话阻,或以事废,始取用之,汤已失性矣!”滚沸超过十次的水,与超过一百岁的老人一样,茶汤已失去了本性。这是水老,与嫩水一样不可取,嫩水称为”婴汤“。“薪水方交,水釜才炽,急取旋倾,若婴儿之未孩,却责以壮城之事,难矣哉!”刚烧的水,尚未滚沸,就拿来泡茶,就好像叫婴儿去做大人的事,那是无比困难的。明朝的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汤嫩则茶味不出,过沸则水老而茶乏。惟有花而无衣
47、,乃得点瀹之候耳。”宋进的蔡襄在茶录里说:“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归纳起来,古人认为最好的水是在“鱼眼与蟹眼之间”,用白话来说,就是在“第一沸与第三沸”之间,温度应是在八十度到一百度,如明朝陆树声在茶寮记中所言:“煎用活火,候汤眼鳞鳞起,沫饽鼓泛,投茗器中。初入汤少许,俟汤茗相投,即满注。云脚渐开,乳花浮面,则味全。”好一个“汤眼鳞鳞”!不只有画面、有声音、也有节奏,这也是烹茶煮茗过程里,最动人的吧! 在蟹眼与鱼眼之间,许多诗人在注视着水滚的情景,颇有体会,苏东坡在试院煎茶中有句:“蟹眼已过鱼眼生,嗖嗖欲做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与苏东坡常一起喝茶的黄庭坚有诗
48、茶碾烹煎:“风炉小鼎不须催,鱼眼长随蟹眼来。深注寒泉收第一,亦防枵腹爆干雷。”诗人看见鼎中的水开了,干渴的腹中就像爆起了响声一样。蔡襄的试茶:“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雪陈作成花,云闲未垂缕,愿而池中波,去作人间雨。”看着茶水滚开了,飞烟缭绕,但愿那些滚动着的水,化成人间的雨,去滋润众生呀!黄山谷的两句诗更奇:“曲兀蒲团听煮汤,煎成车声绕羊肠。”靠在蒲团上听着煮茶汤的声音,仿佛把茶煎成车声,在羊肠小径上绕行啊!我在煮茶的时候,常想起这些美丽的诗句,想到浮生若茶,人生的际遇不正是在蟹眼与鱼眼之间浮沉吗?煎煮的过程虽然缓慢,茶味却是这样慢慢融入的!没有浮沉的茶叶不会有味,没有浮沉的人生又何偿不是?
49、如果有”浮沉是必然,煎熬是必然,苦尽回甘是必然“的品茶之心,也才能品出人生的真味!“ 我们在在蟹眼与鱼眼之间浮沉,热波荡漾,水气蒸腾,我总觉得,我们在被煎煮时的水气会化成人间的雨,在某一个春日,从辽阔的草原上飘落,好雨丝丝,不落别处。无事最可贵(台湾林清玄)朋友来喝茶聊天,问我说:“你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最好?”我说:“无事最可贵。”朋友不明其意,说:“既然无事最可贵,又何必忙着写文章,读书、讲演呢?”这倒使我沉吟了,无事并不是不做事、不生活,而是做事与生活都没有牵挂,也没有变生肘腋、措手不及的事情发生。我把茶倒满,闻到今年春茶的香气,深呼吸,让茶香清洗我的胸腔,我说:“能这样无事喝一杯茶,真是人生里幸福的事呀!”朋友终于懂了,微笑着喝茶,那专注的神情,使我感到无事的欢喜。唯有活在当下的人才可以无事,每一刻都尽情地、充满地、没有挂虑地去生活,活活泼泼、欢欢喜喜、全心全意。一刻无事一刻清,一日无事一日好。可叹的是,我们总是花时间去找事来烦,一清早,找份报纸来烦烦;上了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