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道德经》难字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05525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经》难字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道德经》难字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道德经》难字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道德经》难字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道德经》难字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道德经难字解析道德经难字解析 玄非(益生文化秋季卷稿件选刊)自小接触到道家修行,数十年来道德经常在手边。我根据自己对东西方哲学的了解重新解读道德经,在查证一些疑难字的不同释义的过程中产生一些自己的想法,拿出来与大家共享。一、没庞朴先生有一个演讲稿谈玄说无。根据他在这篇演讲稿中的解释,先秦时代的“无” 这个概念不是单指的一个状态,而是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字。比如本来有,现在没有了,这个从有到无的转化,用一个专门的字作“亡”, 古代读“mo”;另有一种情况是,本来没有,现在也没有,但是把无看作是有的缺失,所以甲骨文中用“有” 来定义 ,也就是有字下面去掉一半,也仍 读“mo

2、”;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现在繁体字的无,写做“無”,古代也读“mo”,在甲骨文中很像跳舞的舞,它就是最早的无字。跳“舞 ”和 “无”有什么关系呢? 庞朴说古代人跳舞都是 为了祭祀,是敬拜神灵的一种仪式,神灵是看不见的,要通过舞才能跟无形的神交接,所以舞就是无。他进一步解释说,古代的敬神仪式是三位一体的,即舞代表动作,无代表神灵,巫代表与神灵交接的人,这三者在古代都念 mo 音。虽然这个由舞到巫、无的解释充满着学者智慧,但庞朴除了说找到一个三个字同一写法的铜器铭文拓片外也没有拿出更令人信服的证据。我觉得还有一种不能排除的情况是,舞就是无的同音假借,这在甲骨文中应当是很普遍的现象。后来我在阅读道德经的

3、过程中又发现另一个也是无的意思也读“mo”音的字“没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道德经 第十六章)“ 没”在甲骨文中是会意字,左边是流水,右边是漩涡状的圆圈,是沉没消失的意思。在这里引申为整个一生的意思。这么多同音同义但是异体的字,使我想起弗洛伊德在摩西和一神论、 图腾与禁忌著作中关于拼音文字起源的解释。根据考古发现,古代世界各大文明,其文字最早都是象形会意的,后来词汇扩大,用现成的字给口语新词注音就成了一种扩大词汇的主要办法。但是通常一般都是音义结合的,相当于甲骨文中的形声字,一半表义,一半表音。弗洛伊德认为西方拼音文字最初起源于希伯来人,摩西律法

4、反对希伯来人敬拜偶像,所以他们就把形声字中的象形表义部分去掉,而只留下拼音。希伯来人强调他们唯一的真神是没有形象的,所以最终走出了西方文字改革中最革命性的一步,使西方文字变成了纯粹的表音文字。记得以前读过一篇有关甲骨文的统计,好像三分之二以上是形声字,甲骨卜辞中同音假借相当普遍,说明中文也在向拼音化方向转化。后来也许因为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 的政策遏制了进一步的拼音化发展,或者也因为中文词汇多是单双音节字,音义表达不够丰富,所以终于没有发展出自己拼音文字。二、太“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 ”(道德 经第十七章)这个“ 太”字不算疑难字,但它的意思颇难捉摸,

5、还涉及到中国古人很早就有的极限思维。金文“太” 的字形是大字下面加一横,早期小篆则是大字下加一横或两横。 说文解字对太的字义解释则说是滑的意思。可能因为这个字形释“滑” 不够形象,后来就有人 给加进了水,出现了新的形状,就是今天的“泰” 字。又或许因为古人确实有对水崇拜的缘故泰字加进了水之后又演变出了顺畅、自如的意思。太的另一个意思是代表更大或最大,它在远古时的字形实际上没有和“大” 区分开,仍然只写作大。到了南朝范晔撰后汉书的时候,因为他的父亲名泰,为了避家讳,改泰为太。这样凭空多出来的一个太字,后来人们就用它来表作更大和最大,以便和大区别开来。于是到后来, 说文解字和广雅释诂等训诂书,到了

6、清朝训诂家段玉裁的这一加注:“后世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这个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的太字,表达的就是中国人早期的极限概念,就像庄子书中所表达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所以“ 太 ”代表的是一种循环往复以致无穷 的趋势,所以极之又极可称之为太极,而玄之又玄也可以表达为太玄了。三、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一章)玄, 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为:“玄,幽 远也,而人覆之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 ”玄的基本涵义就两个:(1)幽远;(2)黑里透红的颜色。引申的第三个含义是道,或世界本体。玄字的甲骨文写法很像阿拉伯数字“8”,到小篆的时候,有人在上面加了个“人” ,许慎显然没

7、有见过甲骨文,所以他根据小篆写法而说“而人覆之也” 。庞朴先生在道家的玄思和先民的纺轮一文中提到郭沫若曾给过的一个解释,说“玄” 字的甲骨文字形就像个 钻头,是表示旋转的动作;而人一旋转就会头晕眼黑,所以“玄” 字也能表示黑色的意思。庞朴先生虽然赞同郭沫若关于“玄” 是旋转的动作的看法,但他也给出了自己的考证和看法。他在湖北荆门屈家岭收集到 18 种 3 千年前的纺锤上的花纹,有 6种典型的图案很象水的漩涡。所以他认为这个“玄” 是来源于水的漩涡;他同时设想,水是生命源泉,古人很崇拜水,所以就不断来画这个漩涡,然后就抽象出“玄” 字来。在文章的最后他总结说:“总之, 玄的解释很简单,就是对水的

8、崇拜,是对水的一种形象化表达,具体地说是对水的旋涡的一种形象化表达。它出于一个崇拜水的氏族,最后一直提升到哲学本体的高度, 玄 字因此变得非常 玄。 ”网上无名氏认为,玄其实就是悬,是染房横梁上挂下来的两股丝线在染缸染成黑色的意思。简单思考一下就发现这个说法有些问题,虽说有关中国染料的记载可以早至 2600 年前,算是世界之最,但是否能在甲骨文时代就有那么先进的印染技术还需要证据。我查看了先秦不同时期“玄 ”字的字形后,觉得 这个字的字形字义可能还是与女性生殖崇拜有关。中国很早就有的玄鸟、玄女的传说,都跟母系社会的女性崇拜有关,而道德经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则是玄牝, 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

9、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牝是女性生殖器,而玄最早为形容词,应当就是女性生殖器的抽象化神性化的特性描述。从象形看,是“8”字形;从色质看,黑里透红;从特性看,神秘幽深;从哲理思考看是运化万物的生育之门。除了女性生殖器,要找出什么别的东西也符合这么多条件,还真不太容易。四、妙(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道德经通行本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道德经马王堆帛书乙本道经第一章)上面列出两个版本的对比。

10、一个是通行本道德经,一个是 1973 年湖南省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本。把两个版本都列出来,是因为两个版本差别比较大。这里涉及到两个字的解读, “妙”和“徼”在马 王堆版本中分别为 “眇”和“噭” 。另外因为马王堆版本“有欲 ”和“无欲”后面各有一个 “也”字,所以断句也和流行本不同。前一种断法似乎与上下文联系起来更贴切自然,哲学含义更玄奥精深;后一断法,根据帛书本的年代考证似乎是更古老的版本。实际上道家的源流本来就有两个,一个是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弱势群体,他们通过“常无欲,以观其妙”来保全自己;一个 则是入世的冷眼派,他们虽当官但多是担任史官书记之类的清闲官,老子就曾经担任过国家图书馆馆长之职。

11、他们“常有欲,以观其徼” ,主张治大国如烹小鲜,一切顺其自然。所以第二种版本的断法也算是顺理成章的。妙, 说文解字未录,录的是眇, “眇,一目小也。从目从少,少亦聲。亡沼切”。 说文解字这里说的只是造字的原始含义, “眇 ”的 实际含义 有两个:一个是眼瞎看不 见,另一个是东西太小以至于眼睛看不见。所以也是一个主观和客观混同一个概念,跟“常无” 的 “无”对应。眇的异体字有 “玅”和“妙” 。异体字原则上是属于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古代的偏旁都是表义的,写成“玅” 、“妙”和“ 眇”,意思的分类是不同的。眇从目,表示是眼睛看不见的, “玅” 从玄表示的是性体 验的妙不可言。而“ 妙 ”从女,表示

12、的则是女子形态上可 见的美好。所以从“常无” 这 个道家的主客观一体的认识状态中,我们不仅可以体验到无形世界的精微,也可以享有性体验一样的愉悦和见到妙龄美女一样的赏心悦目。五、徼(噭)如前所述,徼,现在有两种不同的版本,流行本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马王堆版本是 “故恒无欲也,以 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专家 认为“ 恒”改“常” 通常是为了避西汉恒帝的讳,所以一般可以认定马王堆版至少在西汉初年或以前。很明显越往后的版本,哲学义理更为玄奥,所以在通行本的断句中,这个“无” 字和 “有”字,是没有主客 观之分的。它们既代表客观世界的无和有的状态,也代表主观世界的无欲和有欲的状态。这正是道家认识论和修行实践的玄妙之处。徼, 说文解字:“循也。从彳敫声。古 尧切。 ” “彳”实际就是“ 从”,跟着走的意思。古代与“徼” 字相结合的词义 多和督察巡卒的活动有关。因此, “徼” 也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循”的客体踪迹,一个是“循” 的主体 寻找。这里的 “常有,欲以观其徼”就是一个发现大道和依从大道的过程,是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噭,古同“叫 ”,也做肛门解。有道德 经版本作“窍”,但是本人觉得还是作“叫” 解更为贴切。做 “叫”解,就是言说在有或有欲的境界看万物的言说就是道。结缘推荐:众妙之门微信公众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