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讷河流域罗讷河位于法国东南部,是法国第二大河,河谷地带是法国重要商品农业区。阅读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5)题。( 28 分)材料一:罗讷河流域(法国境内)地形、水系与开发模式图材料二:法国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目前已形成北部粮食、奶制品和牛肉,西部家禽和生猪,南部葡萄、酒、蔬菜、橄榄油的产业格局,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业出口国,每年向世界大量出口各类优质农产品及其相关制品。(1)罗讷河最终汇入 海,流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4 分)(2)该流域南、北部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南部沿海地区植被以 为主,北部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由南向北,体现出 的地域分异。(4 分)(3)与高坝模式相比
2、,罗讷河低坝模式有哪些优点?(6 分)(4)马赛港为法国第一大港,分析该港口发展的有利区位。(6 分)(5)试分析法国农业产业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8 分)答案(1)地中 东部、北部高,南部低。(每空 2 分,共 4 分。)(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由赤道向两极(每空 2 分,共 4 分。)(3)节约土地资源(淹没土地面积小);移民数量少;建坝工程技术难度相对小;对流域生态环境和景观影响小。(每点 2 分,满分 6 分。)(4)毗邻北非、西亚,地理位置优越;濒江临海,能海陆联运;西欧经济发达,腹地广阔;地形平坦,筑港条件优越;依托马赛,利于港口发展。(每点 2 分,满分 6 分。)(5)因地
3、制宜,加强农业整体规划;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调整农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加大农业科技研发与应用,增强竞争力;发展生态化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每点 2 分,满分 8 分。)试题分析:(1)据图知罗讷河最终汇入地中海,结合等高线和河流流向,该流域地势总体特征是东部、北部高,南部低。该流域南、北部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南部沿海地区是地中海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由南向北,体现出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3)与高坝模式相比,罗讷河低坝模式淹没土地面积小节约了土地资源;移民数量少;建坝工程技
4、术难度相对小;对流域生态环境和景观影响也小。(4)马赛港之所以能成为法国第一大港,主要是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平坦的地形、便利的交通条件,广阔的腹地,以马赛为依托,再加上良好的水域条件。(5)法国农业产业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很大,我们也可以借鉴它的措施来发展我国的农业,比如:因地制宜,加强农业整体规划;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调整农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加大农业科技研发与应用,增强竞争力;发展生态化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罗讷河源自阿尔卑斯山脉,流 经法国 东南部,注入地中海, 读图文资料,回答 问题材料一:罗讷河流域具有较强的径流调节能力,
5、如上世纪 80 年代,罗讷河上游出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洪峰流经里昂以上河段后,干流径流量在短期内从3250m3/秒减少到 2450m3/秒。材料二:500 多公里的罗讷河上曾有 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然而,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法国开始拆除水坝和河堤,恢复河漫滩湿地。34、说明洪峰在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得到有效削减的自然环境原因。(2 分)35、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一般在春季会出现汛期,而河口地区夏末通常会出现枯水期,从河水补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8 分)36.解释法国拆除部分水电站的可能原因。(4 分)【答案】34、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沿岸附近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
6、与湖泊(2 分),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峰的作用。35.上游春汛原因:罗讷河里昂以上径流补给部分依靠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融水(2 分)春季温带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汛期。(2 分)河口枯水期原因:罗讷河下游的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2 分)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干旱少雨,径流量小。36、原因:随着人们对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意义认识的逐步提高,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罗讷河正式进入以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为中心的时代(2 分)。同时核电逐步形成为法国的主要能源,具备了拆除部分水电站的条件(2 分)特殊的开发与经营方式法国罗讷河公司在开发罗讷河干流中,结合该河流的具体情况,采取了特殊的开发方式,并获得了成功
7、。其主要经验是:(1)采用低坝多级开发方式,既避免了过大的淹没损失,又满足了发电、航运和灌溉的要求。罗讷河公司将罗讷河分成若干落差较小的梯级来规划。在每 1 个梯级修建拦河坝。大坝设活动闸门。大坝所形成的水库长度不大,水库两岸修建围堤,以减少淹没。利用岸边的适当地形,从大坝上游修建引水渠,引水渠延伸于大坝下游较远处,在引水渠下段布置水电站。水电站下游开挖一条尾水渠,与下游水库相连。水电站可以利用河段的天然落差和大坝抬高的水位。船闸布置在水电站的旁侧,因此引水渠和尾水渠又是通航渠道。在合适的位置布置灌溉引水建筑物。围堤一般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靠近围堤布置排水渠,维持合适的地下水位,以利作物生长。
8、在适合的河段设分洪区分洪,同时利用原河槽容量滞洪,削减洪峰。这种布置方式可避免泥沙对航运的干扰。在罗讷河的规划过程中,曾一度考虑在上游建一座库容为几十亿立方米的水库,以削减洪峰和维持河流低水位,然而该方案将占用大量土地。曾打算在宽仅 200 米,高 45 米的彼埃夏代尔峡谷建一座高坝,水库回水能直达其上游 45 公里处的热尼西亚水库,蓄水面积达 180平方公里,年发电 10 亿多千瓦时。另一座坝打算建在东泽尔峡谷上游维维埃处,水库面积达 860 平方公里。由于淹没损失大,不得不放弃。高坝方案不能控制下游支流的洪水。罗讷河河口最大流量 14000 立方米/秒,而左岸支流 迪朗斯河的最大流量就曾达
9、到过 10000 立方米/秒。罗讷河两岸人口稠密,约有 200 万人,且很富饶。因此规划中放弃了高坝大库方案,采用多级低坝方案,以节省耕地,减少移民和淹没损失。规划仅在干流上建一座较大的热尼西亚水库(坝高 104 米,总库容 0 53 亿立方米,有效库容 012 亿立方米 ),其余梯级均建成低水头径流式电站。采用这种开发方式,大大减少了征地面积,上罗讷河占地由 180 平方公里,减少到 15平方公里,下罗讷河由 860 平方公里减少到 77 平方公里。(2)水电站选用性能最优的灯泡式机组。在罗讷河干流水电站所安装的 80 多台水轮机中,有 47 台采用了横轴灯泡式机组。最大的灯泡式机组单机容量
10、为 4 6 万千瓦,水头为 17 米。对这种机组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简化了结构,提高了效率,缩短了安装时间。与立轴转浆式机组相比,这种机组可提高效率 1%3% ,由于采用直线扩大型尾水管,其能量恢复率可达 09 ,而弯肘尾水管则在 075 以内。采用横轴灯泡式机组可节省土建投资 20%,节省设备投资 15%。这种径流式水电站施工速度较快,平均 2 年多可建成一个梯级。这些水电站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在上罗讷河热尼西亚梯级和下罗讷河夏托纳夫各设置了一个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可接收各站发来的水位,流量和运行情况的数据,并向每座电站适时发出指令,提高了运行的安全性和水能的利用效率。在高峰期可多发电 4%以
11、上。在下罗讷河由于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使电站工作人员大大减少。原每座水电站需 60 人,现整个下罗讷河的水电站总共才需要 150 人。罗讷河于流开发的综合效益(1)发电。法国境内干流的 19 个梯级水电站均已建成,总装机容量 3075 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 167 亿千瓦时。相当于法国总发电量的 5%,水力发电量的 1/4。(2)航运。下罗讷河 310 公里的航道得到渠化。库区的水面宽 200 多米,渠道水面宽 100多米,枯水期水深一般超过 5 米。库尾与渠首衔接处,局部进行适当的疏浚,能满足通航要求。各梯级均设一座船闸。闸室宽 12 米、长 195 米,可通过 1500 吨欧洲式拖轮和300
12、05000 吨顶推船队。船只可从 地中海直达里昂,1979 年货运量已达 550 万吨。通过罗讷河沟通地中海与北海的航道也正在逐步实施。一条路线是通过罗讷河支流索恩河与塞纳河支流马恩河连接,使船队从地中海经里昂、巴黎、直达英吉利海峡,一条路线是通过索恩河沟通莱茵河的运河。原有一条老运河,只能通过 300 吨驳船,在 230 公里的航道内有 112 座老船闸,现计划用 24 级新船闸来代替,使航道水深达到 3 米,能通过 3000 吨顶推船队。(3)灌溉。经过整治,除消除了大面积的洪水泛滥外,还町从罗讷河引水 175 立方米/秒用于灌溉,其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例如,在博凯尔上游引水 100 立方
13、米/秒使灌溉面积扩大到了 20 万公顷(1977 年灌溉面积仅 5 万公顷);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下罗讷河的 朗格多克工程,该工程的干渠从加尔河上游的富尔克通至贝济埃地区,全长 175 公里,引入各支渠的水为 75立方米/秒,使流域内的大片农田得到了灌溉。罗讷河计划灌溉面积 130 万公顷,现已达 40万公顷。(4)防洪。使 4 万公顷上地免遭水害,其中全面保护面积 I3 万公顷,局部保护面积28 万公顷 (按 1981 年洪水估计) 。(5)环境。经过近 20 年的观测,罗讷河的开发未产生严重的不利环境影响问题,未出现水温与化学分层现象,下游河道水温升高极小。在很短的期间内,曾出现过底栖动物减少现象,特别是一些流量减少的河段。鱼种变化不大。由于大片水域的存在,几乎全是水鸟。目前正在设置鱼梯,以克服西鲱属鱼类回游的困难。总之,罗讷河开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与开发的效益相比是微不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