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上 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 虽 愈,尤宜将护,傥 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 服 ,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
2、“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上谓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俛|遽自放纵,病复作,【注】上:指唐太宗。傥:倘若。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管夷吾举于士 ( ) (2)困于心衡于虑( )(3)病虽愈( ) (4四夷俱服 ( )(5)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 (6)必先苦其心志 ( ) (7)曾益其所不能 ( ) (8)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 1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译文: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文: 1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
3、有又是什么? 答: 1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答: 17甲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答: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
4、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刘元卿猱【注释】猱 n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殊快:很舒服。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必先苦其心志 苦( ) 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 迹( )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辄( ) 猱则已走避高木 则( )2.翻译下面的语句。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译句: 3.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答: 4.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答: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5、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 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
6、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上:指唐太宗。守成:保持成就。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忽:不注意,不重视。15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一处)。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舜发于吠亩之中 发 人则无法家拂土 拂 创业与守成孰难 孰 17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知守成之难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C国恒亡 今亡亦死D征与吾共安天下 安求其能千里也18翻译文中划线语句。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译文: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译文: 19【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
7、思想与【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四)文言文阅读(15 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
8、如成人。1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以”与“太夫人以荻画地”中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 以刀劈狼首 B 策之不以其道 C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徒以有先生也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1)管夷吾举于士( ) (2)行拂乱其所为( )(3)及其稍长 ( ) (4)或因而抄录( )1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 行拂/乱/其所为C 欧阳公/四岁/而孤 D 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 (2)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译文 17、经历磨难,让你
9、有力量背负着痛苦继续行走,即使是用残损的手掌,也能抚平生活的创痕。甲文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什么?甲乙两文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3 分)(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 至 12 题。(18 分)【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
10、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乃西至秦,说惠王,弗用,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注释】说:劝说,说服少:轻视,贬低。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 分)饿其体肤( )衡于虑( )出游数岁( )期年,以出揣摩( )10.用“/”为文中画线,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 分)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译文: 入则无法家
11、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文: 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译文: 12.【乙】文苏秦的经历能否作为【甲】文论点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3 分)(六)阅读下面文言文【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诵:背诵。方:正在。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喧:遗忘。引:拿来。
12、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9.翻译下列句子。 (4 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译文: 10.【甲】 【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 分)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 分)(七)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 9-13 题。(12 分)【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
13、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贞观 1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 2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 3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 ,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 4,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5。【注释】1 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
14、2 存:抚恤。 3 耽:沉溺。4 九重:深宫之内。5 存意:用心操劳国事。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 分)(1)必先苦其心志( )(2)行弗乱其所为( )(3)犹割股以啖腹( ) (4)若耽嗜滋味( )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A、管夷吾举于世/皆以美于徐公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时有物外之趣C、曾益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 D、故卿等为朕之耳目/辍耕之垄上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 3 段中划横线的句子。(2 分)_ 12、【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 A ,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 B
15、的中心论点。【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 C 。(3分)13、【甲】【乙】两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3 分)_ 小石潭记阅读一、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 69 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 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 分)A 潭中鱼可百许头 B 全石以为底遂许先帝以驱驰(
16、出师表 ) 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C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C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 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7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 用现象?(2 分)A日光下彻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 )8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2 分)9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 (12 分)【甲】自渴 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
17、掊足,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 ,可列坐而庥 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 堇竹,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 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辍,参差披拂。(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注释】 渴 (h)地名,指袁家渴。 箭:小竹。 麻(xi),树荫。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 分
18、)(1)民桥其上( ) (2)逾石而往有石泓 ( )(2)北堕小谭( ) (4)卷石底以出(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 分)A.有泉幽幽然 B.其侧皆诡石怪木然胡不已乎 安陵君其许寡人C.然卒入于渴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其长可十许步。(2)风摇其巅,韵 动崖谷。20.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 分)三、(16 分)比较阅读“瀑、潭、桥”组文,完成 913 题 【甲】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19、疑是银河落九天。【乙】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丙】游高梁桥记(节选) 袁宏道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
20、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少顷,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9.(3 分)解释加点的词。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0(4 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11.(3 分)仿照下面示例,请赏析【乙】文“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中“鱼影”的侧面描写的妙处。示例:【丙】文中“浪纹树影以为侑”,不直接写春游之乐,
21、而是从“树影”等景物的可人温馨来侧面烘托,尤其是赋予“树影”以人的性情,成了劝食劝酒的人,起到了情景交融、意趣盎然的艺术效果。我的赏析:【乙】文中12.(3 分)按要求,任选一题作答。请从修辞的角度,简析【甲】 诗划线句子的写景之妙。请从听觉的角度,简析【乙】文划线句子的写景之妙。请从炼字的角度,简析【丙】文划线句子的写景之妙。我选择第 题,简析: 13.(3 分)袁宏道对“堤上游人”发出了“山情水意,了不相属”的遗憾;那么,面对大自然的山水美景,三诗文作者的“山情水意”又分别是什么呢?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甲】文: 【乙】文: 【丙】文: 四、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 912 题。(12
2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
23、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选自浣花溪记)注玦(ju):环形有缺口的佩玉。琅(lng gn ):像珠子的美石。潆回:水流回旋。委:聚集。荠(j):荠菜。舁(y)夫:轿夫。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 分)(1)水尤清洌 洌: (2)佁然不动 佁: (3)西折纤秀长曲 西: (4)尽溪,平坦如荠 尽: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译文: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译文: 11、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 分)答: 12 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2 分)答
24、: 五、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4 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 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
25、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 分) ( )A下见小潭 日光下彻 B潭中鱼可百许头 明灭可见C水尤清洌 以其境过清 D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 出20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称赞记承天寺夜游是神品,写景最妙,试作简要的分析。(2 分)21甲文中,作者起初是“心乐之”,心情非常愉快,为什么在结尾却说“不可久居”,矛盾吗,为什么? (3 分)22甲乙两文都写于作者被贬期间,分别表达了 柳宗元和苏轼怎样复杂的心情?(3六、文言文阅读(共 12 分,其中第 10-12 小题,每题 2
26、分,第 13 小题 6 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27、,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影 布 石上(发布) B.以其境过 清 (凄清)C.往来而不 绝 者(断绝) D.游人 去 而禽鸟乐也(离开)11.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 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乃记 之 而去
28、A.然而禽鸟知山林 之 乐(醉翁亭记) B.辍耕 之 垄上(陈涉世家)C.唐人尚未盛为 之 (活板) D.何陋 之 有(陋室铭)12.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甲】文第二段正面写水,侧面写鱼;写的是鱼,见的是水。B.【乙】文第一段先写滁人之游,再写太守与众的宴酣之乐,最后写太守的醉态。C.【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境。D.【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乙】文则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议论。13.把【甲】【乙】两段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 分)译文: (2)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
29、者,太守宴也(3 分)译文: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20 题。(12 分)【甲】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 观第五泄 记(节选)袁宏远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30、。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 ,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 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 如虹,忽卷掣折 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 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注释】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罅(xi):缝隙,裂隙。掉:摇动。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掣折:转折。欹(q):斜靠。17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4 分)(1)日光下澈: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疾趋: (4)山行之极观也: 18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
31、子。(4 分)(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19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2 分)(1)小石潭记: (2)观第五泄记: 20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填入下表。(2 分)选文 表达的感情小石潭记 观第五泄记 八、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 7-11 题。(20 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32、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柳宗元小石潭记)【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
33、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注释】霁:天放晴。 漎:流水声。 巂(gu):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 鬣(li):马颈上的长毛。 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 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 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 何立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薑(jing)坞先生”指姚范。 就:完成。 卒:同“猝”,突然。(姚鼐游媚笔泉记
34、)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 分)大 石 出 潭 中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 分)水尤 清洌 乃记之而 去 被而 名 之 要 客九人饮于是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译文: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翼乎临于溪右译文: 10阅读【甲】文,请概括作者浏览小石潭的感受。(4 分)答: 11【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4 分)答: 九、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 1115 题。【甲】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
35、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 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 之形 ;其旁,出堡坞 ,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36、。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 ,而列是夷狄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 垠:边界,尽头。 睥睨(pn):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 (l):屋的正梁。 堡坞(bow):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 箭:小竹子。 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 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
37、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 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11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少 人 而 多 石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1)其岸势犬牙差互 (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益奇而坚 ( ) (4)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译文: (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译文: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38、A投以小石 先帝不以臣卑鄙B是固劳而无用 潭西南而望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环而攻之而不胜D是二者,余未信之 是日更定矣1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 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的不平之气。(2 分)十、解释加横线字词。 (7 分)水尤清冽: 可百许头: 日光下澈: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隶而从者 斗折蛇行斗折蛇行 悄怆幽邃 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十一、句子翻译。 (12 分)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 其岸势犬牙差互
39、,不可知其源。3、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4、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5、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6、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十二、理解性默写。 (11 分)1、 小石潭记作者中作者“心乐之”的原因是: , ,。2、 小石潭记作者中描写潭中鱼采用了动静相合的手法,其中动态描写的句子是: , ;静态描写的句子是: , 。3、 小石潭记作者中描写潭中气氛冷寂的句子是: , ,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一)、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 3-7 题。(10 分)甲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洒
40、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1)把洒问青天( )(2)念无与为乐者(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 分)A.不知天上宫阙
41、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 分)(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译文: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D.甲、
42、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 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810 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月色入户。户: 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