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古代棉花的种植.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045290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棉花的种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棉花的种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棉花的种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棉花的种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棉花的种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国古代棉花的种植摘要:棉花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棉花的原产地在印度河流域从那里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我国棉花栽培历史悠久,约始于公元前 800 年,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棉花较早的国家之一。在传入中国之后在不同的时代发展状况也是不同的,从开始进入中国到各区域的种植是有一个历史的过程,棉花的种植在中国的农业史和经济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关键词:棉花 途径 传播 种植前言关于棉花在中国的种植史,包括从什么时候传入中国,从哪条路线传入的,它名字在中国的演变,有些问题至今在学界对此还是很模糊的。在学界有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棉花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各有各的说法,对与此问题的研究大多是从棉花的品种,质量来研

2、究的,为了棉花品种的培育能够更好的提高棉花产量服务的。对于棉花的发展史也是很重要的,应该受到学界的关注。于绍杰先生认为,“由于草棉的产量低,纤维品质差,只东传到甘肃;一说曾到陕西西部,但未能继续东进“。于绍杰先生的研究,主要是肯定华南是中国植棉最早的地区,中国棉花是自南向北发展的。北传迟的原因是北方麻和丝织品发展很早,已基本能供应中原人民的需要,不急于引种棉花。台湾经济史学家赵冈先生认为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唐代西北边疆的棉布生产,成本甚高,无法与内地生产的丝绸麻布相抗衡。据历史学家漆侠先生考证,“棉花之于宋代逾岭表而至两浙、江东,宋末又逾长江而至扬州,并及于淮南,棉花之由南向北传播。我比较赞同这

3、种观点。一 棉花的原产地棉花原产于印度的印度河河谷,早在公元前 3000 多年前,在印度河谷及巴基斯坦的古墓中,就发现棉织品及棉线的遗迹,在公元前 3500 年前印度的佛陀经典圣诗和公元前 2800 年前印度的佛经中,就有关于织布和棉花的文字记载。公元前 1500 年棉花才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引种。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 5-4 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共同时代之前,棉纺织品的使用传到了地中海地区。公元一世纪,阿拉伯商人将精美的细2棉布带到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大约 9 世纪的时候,摩尔人将棉花种植方法传到了西班牙。15 世纪,棉花传入英国,然后传入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摩亨佐-达罗是青铜器时代古

4、印度的一座名城,这里的达罗毗荼人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并用棉花织布的民族,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国家是印度。考古学家在南美的秘鲁和印度河谷的摩亨朱达罗(今在巴斯坦境内)挖掘出了 4000 多年前的棉布碎片,证明印度和中美洲的人民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种植棉花了。到了公元 18 世纪,美洲大陆、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比较温暖的地区才开始普遍种植棉花。棉花栽培历史悠久,约始于公元前 800 年。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棉花较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三世纪,即战国时代, 尚书 、 后汉书中就有关于我国植棉和纺棉的记载。二 传入中国的途径棉花传入我国,大约有 3 条不同的途径。一般认为棉花是由南北两路向中原传播的,南路就是海

5、路,北路就是陆路。南路最早是印度的亚洲棉,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和两广地区,据史料记载,至少在秦汉时期,之后传入。第二条途径是由印度经缅甸传入云南,时间大约在秦汉时期。第三条途径是非洲棉经西亚传入新疆、河西走廊一带,时间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北路即古籍“西域” 。宋元之际,棉花传播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 13 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域。第一条途径是印度的亚洲棉(棉花原产于印度和南美,现在已知的有二十几个原生种,以后培育为亚洲棉、非洲棉、陆地棉、海岛棉四个栽培种)经由东南亚传入我国的海南岛及两广地区,据史料记载,至少在秦汉时期。战国时成书的尚书禹贡中有“岛夷卉服,厥篚织贝” 1之载,古今不

6、少学者认为“卉服”就是指的棉布所制之衣,故作为沿海地区向不出产棉花的中原的贡品。关于尚书禹贡这是现在为止最早有棉花的记载。 后汉书南蛮传载:“武帝末,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 ”2珠崖,即今海南岛东北部,广幅布就是棉布,当无疑问。由此可知,秦汉时海南岛已经植棉生产棉布了。1 尚书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版,第 47 页2后汉书卷 86, 南蛮传 , (宋)范晔撰, (晋)司马彪撰.长沙:岳麓书社,1994 年版,第 1244-1249 页3第二条途径是由印度经缅甸传入我国云南地区,时间大约在秦汉时期。 后汉书西南夷传记哀牢夷“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幅广五尺。 ”1左思蜀都赋:“布有橦华

7、” ,李善注引张揖曰:“橦华者,树名橦,其花柔毳,可绩为布也,出永昌。 ”这里的哀牢、永昌,都指今滇南地区,而“梧桐木华” 、 “橦华”就是指的棉花。第三条途径是非洲棉经由中亚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再到河西走廊,时间大约在南北朝时期。 梁书西北诸戎传:“高昌国,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纑,名曰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 ”高昌就是今天盛产棉花的吐鲁番。由于新疆地区干燥的自然环境,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古代的棉织品遗物。截至 1979 年 4 月为止,在新疆已出土了自东汉至唐代的棉布与棉布制品共十批。 2特别是在吐鲁番的晋代墓葬中发现了已炭化的棉籽,经鉴定是非洲棉。非洲棉又名草棉,

8、质量不高,在我国已早被淘汰。棉花通过以上三条道路传入我国之后,长期停留在边疆地区,未能广泛传入中原。851 年,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东游记中,记述在今天北京地区所见到的棉花还是在花园之中作为“花”来观赏的。唐宋的文学作品中, “白叠布” 、 “木棉裘”都还是珍贵之物。北宋末年棉布主要还是在岭南地区生产的。从三条传播的途径来看,个人认为是从海路传入中国要比陆路早,原因是:一,在海南的种植有史书记载,南海诸国也有种植棉花的记载并向中原进贡棉布制品。二 ,从某种角度说西北交通是闭塞的,要是西域在汉朝的时候就有棉花的种植那么张骞出使西域时从西域带到内地的一些新品种中应该会提到的,但是没有

9、,司马迁也没有提到。从开始种植的区域比较大多是在南部,所以根据史书记载的来看应该是海路较早传入中国的。三 传入中国后的发展状况(一) 棉花的本名及其转变关于棉花的名字,宋元以前的文献记载中都是“古贝” 、 “吉贝” 、 “古终” 、1后汉书卷 86西南夷,(宋)范晔撰, (晋)司马彪撰.长沙:岳麓书社,1994 年版,第 1252 页2 农史研究第二辑中国农业考古资料索引统计材料4“白叠子”等字眼。中国本来是没有“棉”字的,但有“绵”字,所谓的“绵” ,都是指丝绵。中国的丝织业在古代是很发达的,由绵变为棉,可能在唐宋之间。三国志卷三十东夷传:“倭人男子露紒,以木绵招头” 。 1虽比所谓木绵,应

10、该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棉的本名。其本名为“古贝” ,由印度转译而来。宋袁文瓮牖闲评卷四云:“木绵,亦布也。只合作此绵字,今字书又出棉字,为木棉也。 ”可见早在南宋中期的绍熙元年(1190)以前,字书已有“木”旁的“棉”字了。而在北宋初,则应仍作“木绵” 。到南史和唐书中的“吉贝”到宋朝时以变成“古贝” ,从一些文献资料上看真正有“棉”是宋,宋还不算普及在元史中还是用“绵”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 ,对于木棉的释名,也是“古贝” ,书中曰:“木棉有两种,似木者名古贝,似草者名古终,或作吉贝者,乃古贝之讹也”可能是跟宋代的一些书籍记在有关。我认为棉花现在的名字是从宋末开始使用的,宋以前用的是它的古名字

11、,到元朝是一个过渡,像元代的书中有的是“绵” ,有的是“棉” ,到了明朝的时候一般都用“棉”字,清代普及使用。 (二)关于棉花开始的种植区域在前面提到棉布传入时代在种棉之前,棉布传入的路线有二:一是西北陆路,一是东南海路。我们可以从棉布的传入推测棉花的种植区域,一个地区如果能够大面积生产棉花那么就会向外供应,所以从棉布的记载中来看棉花的分布。南史列传第六十八,记海南的产地棉布的则更多:(1)林邑国“出古贝,古贝者树名也。其成华时如鹅毳,抽其绪,纺之以作布,与?布不殊,易染成五色,织为斑布 。男女皆以横幅古贝绕腰以下,谓之干漫,亦曰都漫。 ”(2)呵罗单国“元嘉七年遣使献天竺国白叠古贝,叶波国古

12、贝等物。 ”(3)干陀利国“在南海洲上出斑布古贝。 ”(4)婆利国“其国人批古贝如帊,及为都漫。 ”(5)中天竺国“梁天监初,其王屈多,遣使奉表献古贝等物”这段就是海南各个小国都有种植棉花,写出了棉花的形状,并且把它织成布,织成的布可以染成多种颜色做成衣服,还可以进贡,1三国志卷三十东夷传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长沙岳麓书社,2005 年,575页5可见当时棉花还是很少的。南史列传第六十九,记西域诸国之产棉者云:高昌其国盖车师之故地。其地高燥,寒暑与益州相似,备植九谷,多草木,有草如实茧,茧中丝如细纑,名曰“白叠子” ,国人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 ”在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在南北朝时期西域高

13、昌地区有棉花的种植,并且还用来买卖,但并没说向中原地区交换,所说的买卖也只是在西域各国之间的交流。太平御览卷八二辑魏文帝诏语有云:“夫珍玩所生,皆中国及西域,他方物比不如也。代郡黄布为细,乐浪练为精,江东太末布为白,故不如白叠布为鲜洁也。 ”这里提到白叠布,并提到江东地区的棉花产地,在当时棉布已经传入中原地区,认为是珍贵的东西,物以稀为贵,应该传入的量很少。梁书卷三武帝纪 ,述武帝服食之节俭,谓“帝身衣布衣(麻衣)木绵皂帐” 。又陈书姚察传 ,谓其门人送察南布一端 ,陈既在南朝,而称之曰“南布” ,这里所说的南布绝不是麻衣,而是海南诸国的棉布。说送到察那儿因为不是本国所产的,所以故其门人视为珍

14、品而馈献之,察亦视为珍品而却之也。在当时的中国穿棉布衣服的很少,人们可能也没有见到棉花本身的样子,只是听说而已。下面是有关唐朝棉花的种植在南方和西域地区的史书记载:(1) 旧唐书南蛮列传 。 “林邑国王著白叠毛古贝,斜胳膊,绕腰,夫人朝霞古贝以为短裙,首戴金花,身饰以金锁真(珍)珠璎珞。 ” “婆利国男子皆卷发,被古贝布,横幅以绕腰有古贝草,缉其花以作布,粗者名古贝,细者名白叠” 。 “陀洹国土无蚕桑,以白叠朝霞布衣” 。 1旧唐书西戎列传 , “高昌者厥土良沃,榖麦岁再熟,有葡萄酒,宜五果,有草名曰叠,国人採其花,织以为布” 。 2(2)新唐书西域列传 。 “高昌土沃,麦,禾皆再熟。有草名白

15、叠,撷花可织为布。 ”3南蛮传 , “王衣白疊,吉贝斜络臂妻服朝霞吉贝短裙。 ”与1 旧唐书卷 197,南蛮列传列传一百四十七,2 旧唐书卷 198, 西戎列传3 新唐书卷 221 上, 西域列传列传一百四十六.(宋)欧阳修, (宋)宋祁撰,北京:中华书局,1975 年 2 月第 1 版, 5271 页6“以吉贝横一幅绕于腰。吉贝,草也。缉其花为布,粗曰贝,精曰叠。 ”1从上面所引用的史料中可以看出,棉花开始的种植区域在唐朝以前也只是在中国的南部和西域地区,相比下来南部的种植要比西域面积广,西域的种植也只是在高昌一地,从宋开始不断扩大种植范围。三,中国种棉区域的扩大中国种棉之初期及其地域入宋以

16、后,中国东南闽岭各地种棉的比较多,在前面提到唐朝的时候已经有种植,仅仅在东南一些地方和西域高昌一带,在中原的种植几乎没有,但是在宋元时期松江地区已经有种植,进而可以说棉花的种植在长江流域,例如:(1)史炤通鉴释文:“木棉,二三月下种,秋生黄花,其实熟时,皮四裂,中绽出如绵,以铁挺碾去其子,取绵,以竹小工弹之,卷为筒,就车纺之,自然抽绪,以为布。自闽广来者,尤为丽密。 ”2(2)方勺泊宅编曰:“闽广多种木绵,树高七八尺,叶如柞,结实如大菱而色青,秋深即开,露白绵茸然。土人摘取去壳,以铁杖杆尽黑子,徐以小弓弹,令纷起,然后纺绩为布,名曰吉贝。今所货木绵,特其细紧者尔。当以花多为胜,横数之得一百二十

17、花,此最上品。海南蛮人织为巾,上出细字、杂花卉,尤工巧,即古所谓白叠巾。“ 3(3)赵汝适诸蕃志 , “吉贝,树类小桑,萼类芙蓉,絮长半寸许,宛如鹅毛。有子数十,南人(亦指闽户人)取其茸絮,以铁筋碾去其子,即以手握茸就纺,不烦缉绩,以之为布。最坚厚者谓之兜罗绵,次日木棉,又次日吉布,或染以杂色,异文炳然,幅有阔至五六尺者。 ”4 根据所引用的记载,关于棉之形态、种植、制作、地域,唐以前未有详实的记载,这样的记载详实是在宋时,闽广之地,种棉织布,已为民间之生产业,人们并能够从中获利。然种棉之区域仍以闽广为主,但是从陔余丛考卷三1 同上,卷 222 下, 南蛮传列传一百四十七,6298 页2 参陔

18、余丛考/(清)赵翼,商务印书馆出版,1957 年 12 月第一版,640 页3泊宅编/方勺撰,卷三,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第2118 页4诸蕃志/(宋)赵汝适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993 年版,33 页7十引谢枋得谢刘纯文惠木棉诗曰:嘉树种木棉,天何厚八闽,厥土不宜桑,蚕事殊艰辛。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江东易此种,亦可致富殷,奈何来瘴病,或者畏苍?,吾知饶信间,蚕月如岐玢,儿童皆衣帛,岂但奉老亲,妇女贱罗绮,卖丝买金银。角齿不兼与,天道斯均平,所以木棉利,不并江东人。1可以看出棉花的种植区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江东地区已经有种植。但在我看到的资料中没有看到棉

19、花从西域向内地传播,那么到元朝时候棉花有没有向内地发展呢?四 种棉的普及种棉业普及发展时期是从元开始。元初提倡农业,诏修农桑辑要当时参与修纂之事者,如苗好谦、畅师文、孟祺等,都主张推广种棉,他们大谈种棉的好处。 农桑辑要卷二论“?麻木棉”曰:大哉造物发生之理,无乎不在。?麻本南方之物,木棉亦西域所产。近岁以来,?麻植于河南,木棉种于陕右,滋茂繁盛,与本土无异。二方之民,深荷其利。遂即已试之效,令所在种之。悠悠之论,率以风土不宜一为辞,盖不知中国之物,由子异方者非一;以古言之,胡桃西瓜,是不产于流沙葱岭之外乎? 以今言之,甘蔗茗芽,是不产于群书?之表乎?.然皆为中国珍用。奚独于麻棉而疑之。 ”2

20、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以我自己的理解木棉在西域的种植后来回人往外传播,并获得了利润。可以说到元朝时西域的棉花也在向内地蔓延,“陕右”地区应该是河西走廊一带。元世祖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诏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贵民岁输木棉十万匹,以都提举司总之(见元史世祖纪)。可以看出当时对棉花种植的重视,自此棉之种植渐广。王桢木棉图谱叙曰:中国自桑土既蚕之后,惟以萤纩为务;殊不知木棉之为用。夫木棉产自海南,诸种戴制作之法,骚骚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北,服被渐广,书曰吉贝,又曰棉布。其幅匹之制,特为长阔,茸密轻暖,可抵缯帛,又为毛服毯段,足伐本物。且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

21、有必收之效,埒之?免绩缉之工,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虽曰南产,1陔余丛考/(清)赵翼,商务印书馆出版, 1957 年版,640-643 页2元代官修农桑辑要卷 2 8言其适用,则北方多寒,或茧纩不足,而裘褐之费,此最省便。列制造之具,庶远近滋习,助桑麻之用;华夏兼蛮夷之利,将此始矣。 1从王桢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他应该比较推广种棉花的,更能看出棉花在中国的种植进一步扩大,棉织品也进一步发展。依徐光启农政全书转述王桢所著农桑通诀 ,里面又加以详细记录种棉的一些具体的方法。到明朝时大部分的人知道了种棉的方法,这使棉花进一步普及奠定了基础。明史食货志谓太祖立国之初,即令民“田五亩至十亩者,

22、栽桑麻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又税粮亦准以棉布折米。 ”可以看出当时的统治者对棉花种植的重视。然至明代中叶,因种棉范围渐推渐广,桑蚕则为所侵蚀。若棉之种植,则非但地域日益推广,棉种亦简便复杂。徐氏农政全书卷三十五木棉篇元扈先生注云:中国所传木棉,亦有多种:“江华”出楚中,棉不甚重,二十而得五,性强紧;“北花”出畿辅山东,柔细中纺织,棉稍轻,二十而得四,或得五;“浙花”出余姚,中纺织,棉稍重,二十而得七;吴下种大都类是。更有数种稍异者:一曰“黄穰,带有黄色,如粟米大,棉重;一曰“青核” ,核青色,细于他种,棉重;一曰“黑核”核亦细,纯黑色,棉重;一曰“宽大衣” ,核白而穰浮,棉重;此四者皆二十而

23、得九。 “黄蕾”稍强紧,余皆柔细中纺织,堪为种。又一种曰“紫花” ,浮细而核大,棉轻,二十而得四;其布以制衣,颇朴雅;市中遂染色以售,不如本色者良,堪为种。 2根据书上记载的说到了晚明的时候种棉业发展到黄河流域,基本普及全国,而且人们根据一些标准可以判断它的优劣,知道选种的技巧。由于棉花的种植,使江南经济走在全国的前面。棉花为明代的农业生产开创了新局面。到了清朝时,棉花的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所种的面积也有所增大,价格也是很高的,经济作物的种植受市场供需关系价格上下的影响,棉花的价格高种植就较多,在乾隆年间李枝种棉说 ,提到“余尝北至幽燕,南抵楚粤,东游江淮,西极秦陇,足迹所经,无不衣棉之人无不

24、宜棉之土。八口之家,种植1东鲁王氏农书译注/元王桢撰缪启愉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12,741 页2 农政全书/明徐光启著,陈焕良,罗文华校注,长沙岳麓书社,2002.10,558 页9一畦,岁获白金,无忧号寒” 。这段话就写出了清朝时期棉花的种植广泛,价格还不错对于农民来说。棉花已经普及全国,凡是能适合种棉花的地方都有棉花的种植并且品种不一样。明清时期植棉业主要分布在三大区域:长城以南、淮河以北的北方区。包括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 5 省。明代山东、河南 2 省产棉量最丰富,冠于全国。而清代则北直隶有很大发展。山西、陕西次之。秦岭、淮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南直隶、浙江、

25、湖广、江西数省。其中以南直隶松江府产棉最富。湖广、浙江稍次,江西又次之。长江三角洲南岸的松、苏、常 3 府和北岸的泰州、海门、如皋都是重要产棉区。华南、西南地区。包括两广、闽、川、滇,这里是最早植棉区,但在明清时产量不高。棉花在中国的发展普及我觉得应该是从南向北发展,因为史书对此传播的记载很多特别是宋以后的书籍,但是对于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相关记载很少。余论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所查资料大部分都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在唐朝以前的文献资料参考的很有限,书籍的记载也是有限的,大部分学者根据史书记载各说其词,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也只是采取的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我主要是写棉花的普及过程,我个人认为棉花在中国的传播从

26、宋朝开始由南向北,传到中原,到清朝时候中国棉花的种植普及并有不同的品种种植出现,促进当时经济的发展。史学界也有相似的看法,这说明我的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足之处还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参考文献:1 朱伯康,施正康. 中国经济史(上,下卷)M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5.92 高敏. 中国经济通史.魏晋本北朝 M.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7.1 第 2 版3 王毓铨.中国经济通史.明M.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1 第 2 版4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105 于绍杰.中国植棉史考证J. 中国农史,1993,12(2)7 洪用斌.元代的棉花生产和棉纺织业J 108 德钊.关于棉花的思考J. 杂谈9 汪若海. 我国植棉史拾零J. 农业考古,1991.(1)10 曹秋玲,朱苏康.关于我国棉与木棉名实问题的探讨 J. 农业考古 2007.311 马万明. 宋代以后太湖地区棉业兴盛的原因J. 中国农史 2002.21,(2)中国经济史课程论文学院(系):政法学院历史系11专业:历史学班级:09 历史(1)班姓名:石盼学号:20090204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