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德育论期末.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04462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论期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德育论期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德育论期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德育论期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分30)1、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具体地说,德育过程是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2、品德结构是由若干平行的或并列的要素构成的,即由“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行”(道德行为三个并列的要素构成,再加上“意”(道德意志)、“信”(道德信念)即四要素或五要素说。3、德育目标是德育过程的指南,是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是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德育目标又是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达成的保证。德育目标应该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4、德育的个体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

2、体生存、发展、享用三个方面发生的影响,其中享用功能是本质体现和最高境界。德育的核心任务是要赋予每一个个体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5、德育模式是一种教育,是运用“模式”研究法,对在德育现象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较为系统而具有典型意义的德育经验,加以抽象化、结构化,使之形成特殊的理论形态,我们称之为德育模式。6、现代德育评价就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德育目标及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多方面地收集事实材料,对德育工作及其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 20分)1、德育实施过程评价德育实施过程的评价,依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评价目标的不同、评价主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3、。从德育实施过程的评价对象来看,有德育实施过程的整体评价和要素的评价;从评价的目的看,有德育实施过程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从德育实施过程的主体来看,有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学校管理者对自身德育工作的评价、各个德育工作者对自己所负责并实施的德育工作的评价。2、现代德育过程组织的原则有哪些?答:1、个体思想品德主动地完整地发展的原则;2、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热爱、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4、德育过程组织的多样化原则;5、以道德践行为基础的原则;6、德育影响的一致性、连贯性原则。三、述评题(每题10分,共 20分)1、当代中国青少年品德的主要特征是

4、什么?在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如何利用这些特征开展现代德育呢?答:当代中国青少年品德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品德认识的主体性和认识结果的多样性。(1)现代德育观认为受教育者不仅是教育对象,同时他们也是道德践行的主体。教育者需要知道一定的时代如何影响青少年的品德发展,将品德教育的一般规律与当代中国青少年发展的特征相结合,有效地进行德育。(2)现代德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现代人的德性。现代青少年具有强烈地主体性,现代德育要培养道德主体,就不仅仅是激发主体意识,进行自主判断,而且要培养出正确道德判断的能力。2、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内容,并谈谈西方国家的德育目标对我国制定目标的启示。答:英国:1、注重宗教知

5、识和传统教育。2、注重培养具有理性的和自治人的教育。3、注重个人品行的培养教育。启示:1、把民族精神作为德育目标的核心要求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的。2、西方国家很重视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强调道德推理能力的培养,同样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四、综合分析题(每题10分,共做 3题,计30分)1,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四年级小学语文,有一课文是秦兵马俑,第9自然段是这样写的: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有人认为最后一句话“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不像语文课的话,也

6、不像德育课程的话。因为长城、大运河等等都可以说是“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请你把这句话改写一下,使它既能够写出秦兵马俑的意义,又具有语文课的意义,还具有德育课程的意义。答:秦兵马俑,是闻名于世的中国古代雕塑。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我们应该感到自豪与荣耀。2,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这样描述西方的道德情形:耶稣称神是父亲,是个和每一个人共同的父亲,他甚至当着众人的面否认了生育他的父母。为了要贯彻这“平等”,基督教的神话中,耶稣是童贞女所生的。亲子间个别的和私人的联系在这里被否定了。其实

7、这并不是“无稽之谈”,而是有力的象征,象征着“公有”的团体,团体的代表神,必须是无私的。每个“人子”,耶稣所象征的“团体构成分子”,在私有的父亲外必须有一个更重要的与人相共的是“天父,就是团体。这样每个个人人格上的平等才能确立,每个团体分子和团体的关系是相等的。团体不能为任何个人所私有。在这基础上才发生美国独立宣言中开宗明义的话:“全人类生来都平等,他们都有天赋不可夺的权利。”你怎么理解这种情形在中国的德育转化?3,请你设计一个课堂上能够公平提问的教学。4,小学课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者的原文被删改的文章。请你用道德教育的观点,说明一下问题:1,出版社的删改权利。2,以下是及个研究生对小学

8、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看法,基于这些看法,请谈谈你的看法,和你以后可能的教学。甲,对作为初中生的“我”的权力的漠视我最先注意到的是“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了眼睛,有些莫名其妙。”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对作为初中生的“我”的权力的漠视,这是“我”的作文,为什么要拿去出版并进行了修改,而“我”却是最后知道的?此外,文中说将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是用字的准确性,可准确在哪里却没有说明,至少目前我也没弄清它具体好在哪。而在“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这一句中似乎透露了一点两人是有极大的等级差别的信号,这与我们所提倡的平等似乎并不那么相符。最后,文中先说爬山虎“

9、绿得沉郁”,后又说它“虎虎有生气”。沉郁应是暗色调,而虎虎有生气是威猛有活力,两者似乎不是那么匹配。乙,名人权威和学生的话语权但是读完文章后,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该文章似乎认为作文按着“全是具体事实”、“深受感动”、“亲切自然”、用词准确生动等“标准”写就是好文章。而四年级的小学生,在名人人格和权威以及老师的肯定下,好像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失去了自己的写作语言和风格。丙,这是一篇好文章吗这篇课文,我真心没有觉得哪里好,哪里有什么启发的思想。如果老师没有说这是一篇作家写的文章,我还以为是小学生的作文。5,老师“教” 学生: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高的一半”。实际上,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高的一半”,与老师教或者不教没有关系,即使没有人类,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底乘高的一半”。那么,作为老师,你怎么把这个科学道理给学生说清楚?从而避免一个道德上的缺陷:不要使学生以为“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高的一半是我的老师教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