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春节的风俗习惯春节是我国一个最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庆祝这个节日的风俗习惯,大部分相传至今。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
2、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4.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5.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
3、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6.吃饺子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 12 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劝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7.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8.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
4、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9.看春晚 现在看春晚也基本成了全中国过春节庆祝的一个主要的活动了,在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到一起倒说着迎来凌晨的钟声的那一刻互道新年快乐,然后基本就开始下饺子,准备第二天的正式过年了。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包饺子过年。 中国传统节日“过年”的习俗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它是整个春
5、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 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 ;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古代,科技不发达,人们奉灶神为掌管家庭饮食的神明,认为灶神要在小年这天晚上到玉帝那去述职,玉帝对这家的赏罚全在灶神的汇报了.祭灶的祭品中最具民俗
6、的是“糖瓜” ,一说糖瓜是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说甜言蜜语;一说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灶神的牙,使他的坏话出不了口.祭祀时,将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升天.至今民间仍有“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之说。 除夕 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今年公历二月六日) ,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旧岁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禳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其中最有特点的还是守岁。 守岁 俗称“熬夜” ,即除夕之夜,达旦不眠。传说,远古时侯有一种凶猛的怪物叫“年” ,它每
7、到腊月的最后一天夜里出来吞食人畜,危害百姓。后来,人们发现它的弱点是怕火光,怕声音,于是人们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烧青竹,使其发出爆响,年这个怪物也就不敢出来为非作歹了。从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习俗。不过,守岁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包饺子,而且还必须包素馅的饺子,这是为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素素净净,平安顺利” 。还有人在饺子里放糖,花生等物,吃到糖者意味着生活甜蜜,吃到花生者意味着长寿。 注意,守岁还有不少禁忌,如禁扫地,过小年时,平时很难触及的角落都要打扫干净,而进入除夕至大年初一早晨,即使地面再乱也不能扫,习惯上认为那样会“破财” 。再如,禁用剪刀,禁说“没有了”凡此种
8、种,都是人们盼望吉祥的心理反映。 春节 五天 大年初一到初五是一般意义的春节的正节,各种民俗节庆活动在这五天中充分表现出来。下面我们就分几个方面来介绍。看看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个什么样子,有什么沿革和掌故。 饮食习惯 春节的饮食却实很有讲究,北方民谚有“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初四烙饼卷鸡蛋”之说。饺子是春节的重要食品之一,除了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吃饺子外,正月初一,初五也要吃饺子,但这三天吃饺子的讲法就大不一样了。除夕吃的饺子必是素馅,取来年平安,素素净净之意,而且饺子不能一下煮完;初一吃的饺子一定是除夕(即昨晚)没煮完剩下的,取吉庆有余之意;初五吃饺子则一定要做成“花边形” ,俗称
9、“捏小人嘴” ,目的是为了防止来年小人拨弄是非,图个吉利。 春节的另一种传统是年糕,年糕由糯米制成,分南北两种,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多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等作法,味道也是甜咸皆有,由于年与粘谐音,高与糕谐音,故吃粘糕即包含着年年高,即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望,久而久之,粘糕也就变成了年糕。 居室部置 传统上,春节的居室布置要四贴,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贴窗花。 贴春联: 起源于民间为驱鬼避邪而在门两侧悬挂的桃木板, (古人认为桃木有驱邪之功效) ,后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要求天下百姓于春节张贴对联歌颂天下统一国泰民安,乃有此俗。 宋史*蜀世家记载了历史上最早的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
10、,嘉节号新春“ 贴年画: 从内容上看,多迎合广大群众的求吉庆心理,以丰收,多子,多福,多寿为题材常见的有“麻姑献寿“ ,“天女散花“,“ 麒麟送子“, “钟馗卫福“等。我国著名的年画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北武强,山东潍坊等地。 贴福字: 俗称迎春贴福,是祈求新的一年丰调雨顺,人寿年丰,贴福字时还要把福字倒过来,谐音“福倒(道)了“. 此俗至今仍久盛不衰。 贴窗花: 窗花来布置居室,其形式通常有“窗花 “,“门笺“,“ 墙花“,“灯花“ 等,形状不一,创作自由,其题材也十分丰富,常见的有“肥猪拱门 “老鼠娶亲“,“连年有余“.但所用材料却十分统一,大红纸配少量金铂,彩光纸,此俗在广大
11、农村历经百代,至今不衰 春节的团拜活动:按传统习惯春节的团拜有一定时序,大年初一通常是邻居或自家亲戚之间相互拜年,初二出嫁子女携带夫婿回娘家拜年,初三则是姑表亲以下的子侄相互拜年,对于那些不在本地或难于见面的亲朋故旧,还可以寄送贺年片,此俗起于汉代,至清康熙年间定制,称“ 年贴,年片“ ,上写节日祝词,寄送亲朋,以增进友谊。亲朋之间相互走动时,长靠对未成年而又未工作的小孩还要给压岁钱,通常压岁钱是逢五逢十,以取吉利。鸡年春联1.上联:猴奋已教千户乐 下联:鸡鸣又报万家春2.上联:雄鸡喜唱升平日 下联:志士欢歌改革年3.上联:跃马扬鞭芳草地 下联:闻鸡起舞杏花天4.上联:鸟报晴和花报喜 下联:鸡
12、生元宝地生财5.上联:癸戴草头朝赤日 下联:酉添春水上朱颜6.上联:金鸡高唱迎春曲 下联:铁牛欢催改革潮7.上联:保驾护航奔富路 下联:昂头振翼唱东风8.上联:鸡声一唱东方白 下联:猴棒三挥玉宇清9.上联:雄鸡喜报春光好 下联:健笔勤书正气多10.上联:喜庆新春闻鸡起舞 下联:欣逢盛世跃马扬鞭11.上联:邦兴国治鸡唱门庭 下联:春暖花开犬蹲院里12.上联:雄鸡喔喔颂尧天邦兴国治 下联:腊狗汪汪歌舜日春暖花开13.上联:鸡唱月归一线长天皆瑞霭 下联:犬歌日出九州大地尽朝晖14.上联:人寿年丰金猴辞岁归帘洞 下联:民安国泰玉羽司晨报晓春15.上联:金鸡报晓改革似春风化雨 下联:彩凤朝阳腾飞如旭日升
13、华16.上联:雷震南天滚滚春潮生九域 下联:鸡鸣大地彤彤旭日耀寰球17.上联:彩凤高翔恋我中华春不老 下联:金鸡喜唱歌斯盛世乐无穷18.上联:鸡唱三通万家春正乾坤气 下联:凤鸣两岸一树梅开天地心19.上联:点点梅花笑迎雄鸡朝天唳 下联:声声爆竹欢送大圣载誉归20.上联:大业方兴五星旗展金鸡唱 下联:小康在望四化图开彩凤飞21.上联:捷报频传圣猴舞棒辞岁去 下联:宏图再展金允高唱迎春来22.上联:金鸡报晓时转三阳迎淑气 下联:红梅竞放花开五福庆丰年23.上联:紫燕迎春一路东风歌大治 下联:金鸡唱晓九州时雨润小康24.上联:鸡鸣曙日红万里金光辉瑞霭 下联:柳舞春江绿千重锦浪映丹霞25.上联:振翅欲冲霄一唱雄鸡声破晓 下联:迎春思试剑三擂战鼓气吞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