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年级(下)语文基准教案 2010 上半年 (小高 学科副组长 宋浩然 小高 张敏)2011 上半年适调(小高 副教导主任 裘文蕾)2012 上半年再适调(小高 学科副组长 宋浩然 小高 王广瑞)2013 上半年再试调(中高 教导主任 杨颖晖 小高 蔡惠芳)2014 上半年再适调(小高 学科组长 周逸倩 小高 张慧)11.勤奋自学成大器一.预习要求1、初读课文,标小节号,共 14 小节2、再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字典。3、三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号或写几个词,打个“?” 。4、多渠道收集资料了解华罗庚。二课堂教学【教学目标】1.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联系上下
2、文理解“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等词语的意思。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进而感悟课文,知道他数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勤奋自学的结果。2默读课文,了解抓重点段,学懂课文的方法。3联系课文内容及课外相关资料,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教学重难点】了解抓重点段学懂课文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练习写一段话。【教学过程】第一教时课时目标:1、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意思,初步了解华罗庚是如何勤奋学习,自学成才的。2、梳理文章脉络,学习重点段落。一感知全文,理清思路(1)审题(媒体一)勤奋勤苦、刻苦的意思;勤奋自学成大器意思是经过刻苦自学而成了大有作为的人。这个人
3、是谁呢?(华罗庚,简介华罗庚-一一见教参中的“学习资料”)(媒体二、三)(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4 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1930 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 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式与方法。他是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五年级(下)语文基准教案 2010 上半年 (小高 学科副组长 宋浩然 小高
4、 张敏)2011 上半年适调(小高 副教导主任 裘文蕾)2012 上半年再适调(小高 学科副组长 宋浩然 小高 王广瑞)2013 上半年再试调(中高 教导主任 杨颖晖 小高 蔡惠芳)2014 上半年再适调(小高 学科组长 周逸倩 小高 张慧)2教学策略说明:理解题目的意思:“ 大器” 的意思是 “能担当大事业的人”,再判断 题目的关键词语“勤奋”,从而看题思文:是谁“勤奋自学成大器” ?经过审题 ,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对课文有所了解。进而,通过介绍华罗庚的资料,学会从人物 简介中提取信息,从而对人物产生初步的了解。(2)默读全文要求:课文写了有关大数学家华罗庚的什么故事?(勤奋自学的故事)围绕这个
5、故事又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内容?(读后讨论,明确:写了华罗庚为什么要自学,他是怎样勤奋自学的,自学的结果又怎样,重点是如何写华罗庚勤奋学习的,先找出重点段:课文的第 1012 节,再找出勤奋自学的结果:课文的 1314 小节,最后讨论课文的 19 小节写了什么内容?华罗庚十岁时因专门演算数学题而气走一位买笔的顾客,遭到父亲的责备。全文分三段。)教学策略说明: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的脉络,为重点段落的学习作好铺垫。二学习重点段(可以自学,也可以小组学习)1. 学习要求(媒体四)一读读第 1012 节二划划出介绍华罗庚勤奋自学的有关句子,圈出重点词语。三议(想)从这些词句看出华罗庚是怎样“勤奋自学
6、”的?2.交流汇报(媒体五)抓紧时间自学(媒体六)通常,等买完货的顾客一走,他就埋头看书和演算。(词语:“一就”)夜幕降临了,他给小店上了门板胡乱吃几口饭就赶忙点起小油灯,继续演算起数学来。(词语:赶忙、继续攻读)专心致志自学(媒体七)入迷时,鼻涕流下来,他也不知道,还在不停地算,不停地写。(词语:不知道 不停地 不停地)克服困难自学(媒体八)没有纸,他就用包棉花的废纸写字、算题。(用废纸)寒冬腊月,他仍然看书写字到深夜,手脚冻得冰冷发僵都全然不顾。(词语:仍然 全然不顾)。 “全然不顾”什么意思?这个词能看出他 。五年级(下)语文基准教案 2010 上半年 (小高 学科副组长 宋浩然 小高
7、张敏)2011 上半年适调(小高 副教导主任 裘文蕾)2012 上半年再适调(小高 学科副组长 宋浩然 小高 王广瑞)2013 上半年再试调(中高 教导主任 杨颖晖 小高 蔡惠芳)2014 上半年再适调(小高 学科组长 周逸倩 小高 张慧)3酷暑季节,屋子里热得像蒸笼,他依旧挥汗如雨地读书,不停地演算。(词语:依旧 挥汗如雨)“挥汗如雨”是什么意思?这个词可以看出他 。教学策略说明: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的意思,并让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说说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学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又在运用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进 而对领会文章主旨有所帮助。坚持不懈自学(媒体
8、九)失学后,他一年四季每天坚持自学 10 个小时以上,有时候,一天只睡 4 个小时。(词语:一年四季 10 个小时 4 个小时)就这样,他一边在小店里干活,一边刻苦地顽强地向命运挑战。(词语:一边一边)三、总结:文章通过列举一系列的例子,突出了华罗庚勤奋好学的品质。齐读 1012 节。第二教时课时目标:1、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2、理解 18 节与表达文章中心的关系。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知道作者是从“抓紧时间、专心致志、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几个方面写具体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串读华罗庚所取得的成绩(13-14 小节
9、)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华罗庚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三关注课文写作结构上的特点1. 默读课文 1-9 节,做到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边读边思考这部分与表达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2.讨论,交流。(因为全文中心是表达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而这部分内容正是写他 10 来岁时自学数学时专心致志的情景,作者以这样一个场景引出了对他勤奋自学情况的介绍,而这个场景就是他平日里白天在店里边干活边自学的一幕。 )四拓展练习,总结全文1.许多伟人在普通人的眼光中常显得与众不同,华罗庚也是如此。(1)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 。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五年级(下)语文基准教案 2010 上半年
10、(小高 学科副组长 宋浩然 小高 张敏)2011 上半年适调(小高 副教导主任 裘文蕾)2012 上半年再适调(小高 学科副组长 宋浩然 小高 王广瑞)2013 上半年再试调(中高 教导主任 杨颖晖 小高 蔡惠芳)2014 上半年再适调(小高 学科组长 周逸倩 小高 张慧)4(“呆头呆脑”这里并不是指华罗庚思维不敏捷,反应迟钝。指的是他思考起问题十分投入忘我,看起来呆头呆脑的样子。 )(2)结合课文及补充资料写话:(媒体十)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 。 (3)想一想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呆头呆脑”的样子会是怎么样的?(学生交流)预设:眼神有些呆滞,因为一心只想着数字。别人说话他都听不见。常常忘了吃饭、喝水,有时会一整天不吃饭(4)指导学生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写话。(5)全班交流。教学策略说明: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 。”这句话写具体。这一写段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又带动了课外阅读。2. 小结:正如华罗庚教授所说的:“天才出于积累,聪明出于勤奋。 ”华罗庚凭借着他的勤奋好学成为了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成为了一名蜚声中外的数学家。【板书设计】 1勤奋自学成大器抓紧时间自学专心致志自学克服困难自学坚持不懈自学第五轮基准备课使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