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乐巨人贝多芬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整体把握课文,理解课文的主旨,归纳出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2 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学习从肖像描写中展示人物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法,3 揣摩文中有关语句,说出其深刻含义。重点:文中人物肖像描写及其作用。难点:难句的理解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录音,以此导入课文。二让学生交流查阅到作者何为和贝多芬的有关资料。三检查预习情况1 正音槛 邃 喃 颅 磐 踌 躇2 朗读课文四 整体把握:这篇文章记叙了客人访问贝多芬的经历,表现了贝多芬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及其不向厄运低头顽强的精神。五 问题研讨1 P99 (一)一(1-5)
2、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二(6-26)客人本人拜访贝多芬的情况,再现贝多芬的形象。第 1 层(6-24)贝多芬下楼和客人交谈第 2 层(25)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第 3 层(26)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第 4 层(27)用贝多芬的语言袒露出他的内心世界四件事:1 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2 贝多芬与客人交谈3 贝多芬与客人共进晚餐4 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小结:层次清晰,脉络清楚,按照访问的顺序来写。2 从课文中找出贝多芬的语句,从外貌描写到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说出其作用,归纳出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1)外貌描写7 小节:表现出生活的贫困窘迫9 小节:表现出贝多芬的愁
3、苦及苦难的压力6、9 小节:表现出贝多芬具有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不向厄运低头,对不幸遭遇不低头不屈服的抗争精神。小结:文中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从远到近,从上到下进行描写,次序井然,以行传神,表现了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2)20 小节 :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 , “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决心。21 小节:贝多芬以他整个生命和激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
4、传达出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 ,表现出贝多芬的伟大,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表现自我信念和意志。(3)动作描写8 小节:表现贝多芬对音乐的执着。人物形象:贝多芬:独立而骄傲 沉郁而坚强 严肃而善良 热爱自然 追求自由 献身音乐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二、问题研讨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在班上提出来,同学们互相解答。1 “你们竟敢到狮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答案略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答案略3怎样理解“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答案略4 “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引申开的”这句话该如何理解?答案略5分析理解并且讨论 20 小节和 27 小节答案见前三、要求学生选择班上同学进行肖像描写,然后全班进行交流,看谁写得最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