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章一、设计史1.“设计”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普遍使用无疑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而且是作为英语“design”在现代汉语中的对应译语。2. 设计学是来自西方的一门学科。3. “设计”与我们专业的联系,最初发生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被尊称为西方艺术史之父的意大利艺术家和作家乔尔乔瓦萨里,在 1550 年出版的著名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生平一书中,提出了“设计的艺术” 这么一个核心概念。他所谓设计的艺术,指的就是绘画、雕塑和建筑。从那时起,作为专业概念的“设计” ,其广义指的是“艺术构思的知性过程” ,而狭义指的便是“素描” 。4. 简言之,设计学就是研究设计历史与理论的学科。5. 古
2、代中国先哲撰写的考工记和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都可视作设计学的萌芽和起点。6. 然而设计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被学者们作出思辨的归纳和论理的阐述,则是20 世纪以来的产物。7. 自 20 世纪上半叶以来,设计学逐渐从它的母学科艺术学和建筑学那里独立出来。8. 简述设计学的研究范围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设计学的产生是 20 世纪以来的事件;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它毫无疑问有着自己的研究对象。由于设计与特定社会的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联系,这使得设计本身具有自然科学的客观性特征;然而设计与特定社会的政治、文化、艺术之间所存在的显而易见的关系,又使得设计学在另一方面有着特殊的意识形态色彩。
3、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正构成了设计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的独特性质,因此设计应该被视作一种物质文化行为,而设计学则是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色彩的综合性专门学科。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由于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因此,设计学的研究对象便与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就设计的功能性而言,设计学要对相关的数学、物理学、材料学、机械学、工程学、电子学、经济学做理论研究;就设计的审美性而言,设计学要对相关的色彩学、构成学、心理学、美学、民俗学、传播学、伦理学等进行研究。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9.1977 年英国成立了(
4、设计史协会) ,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210. 曾任英国美术史协会主席的佩夫斯纳爵士,在其 1933 年从德国移居英国之前所做的“社会美术史”研究中就已经孕育了对现代设计的倡导。佩夫斯纳在 1936 年出版的现代运动的先锋而开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部著作在公众的心目中创造了有关设计史的概念,进而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佩夫斯纳是塘鹅美术史丛书的主编,他的重要著作还有现代设计的源泉 , 关于美术、建筑与设计的研究 。 佩夫斯纳从社会美术史研究出发,最终将设计史独立出来而作专项研究,其所持的研究角度不仅影响了包括哈斯克尔在内的一大批国际著名
5、的美术史家,更直接影响了像福蒂这样的设计史家。佩夫斯纳将类型研究引进设计史,使得当今各种专门设计史研究等进入一种新的研究境地,从而大大地拓展了研究者的视野。作为设计史研究的先行者,佩夫斯纳向我们说明了既要将设计史作专项研究,更要使这种专项研究建立于美术史、科技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基础之上。这是因为设计本身就是社会行为、经济行为和审美行为的综合。11.吉迪恩提倡“无名的技术史” ,1948 年出版了著名的设计史名著机械化的决定作用 ,强调现代世界及其人造物一直受到科技与工业进步的持续影响,对设计史的研究应当引入更为广阔的文化研究方法。吉迪思在该书中做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个案分析:他仔细考察了
6、芝加哥屠宰场的发展历史,并提出建议将屠宰场的传送带引进到现代工业中去,而当代工业中的传送带运用,与他的考察有着直接的关系。吉迪恩还对弹簧锁和柯尔特自动手枪做过认真的个案考察,他的独特的研究方式至今仍影响着西方学术界对设计史的研究。吉迪恩与佩夫斯纳一道被称为 20 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设计史家,他们同时又是极有贡献的美术史家和建筑史家。12.德国建筑家、理论家森伯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引入美术史研究,其极富有思辨性的巨著工艺美术建筑的风格着重探讨装饰与(功能)的关系。他强调艺术变化的原因来自环境、材料和技术,这直接导致现代设计史研究的先驱吉迪恩写成著名的空间、时间与建筑:新传统的成长 。森珀从功能、
7、材料与技术的发展入手,试图从历史的角度探讨艺术品在他那里主要是建筑与工艺的历史及风格,由此在艺术史研究中第一次树起了唯物主义的大旗;更由于他通过对材料和技术的研究而将传统上分属于大艺术和小艺术(按 19 世纪美术史学的划分大艺术包括建筑、绘画和雕塑,小艺术则是指所有的工艺品。)的建筑和工艺作了并置的研究。这无疑为后来研究者冲破大美术与小美术的传统研究樊篱,在美术史研究的领域里提高小美术的地位并使之进入研究的领域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森珀关于材料在建筑和工艺美术中的重要性的理论也使他成3了现代美术运动的先驱,但也正是他的这些机械的唯物主义理论受到了来自里格尔的批评。13.奥地利美术史家里格尔
8、于 1893 年出版了被认为有关装饰艺术历史的最重要巨著风格问题 ,其副标题就是装饰历史的基础。里格尔正是要通过对装饰的历史研究来进一步说明机械唯物主义美学的疏漏,并强调艺术作为一门心智的学科所必然有的精神性,里格尔将这种精神性称之为“自由的、创造性的艺术冲动” ,即“艺术意志” 。里格尔试图针对森伯及其追随者而说明艺术品是一种创造性的心智成果,是积极的源于人的创造性精神的物质体现,而不是对技术手段或自然原型的被动反应。里格尔坚持创造性地自主和选择的的原则,认为这是艺术活动的根本所在。14. 森珀对装饰风格的功能及材料与技术的机械唯物主义阐述,及其引起的与里格尔的争辩导致里格尔在装饰研究方面系
9、统地表明自己以艺术意志为核心的形式主义立场,这给后世学者就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的探讨奠定了完备的理论基础。15对后现代主义设计有影响的罗兰巴特和迪克赫布狄奇。法国哲学家巴特以其神话一书用符号学的方法讨论了神话利用设计方式来传播的途径,认为设计最有能力将神话付诸于持久、坚实和可触的形式,并最终使设计成为现实本身。在巴特那里,所谓神话就是指图像与形式的社会意义。而赫布狄奇则是以亚文化:风格的意义表明了伯明翰大学当代学术研究中心这一研究群体对设计的关注,以及学者们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看法。二、设计理论1.西方美术史之父瓦萨里在全面讨论设计这一概念时说道: “设计是三项艺术(建筑、绘画、雕塑)的父亲。2
10、.古罗马的百科学者老普林尼在他的博物志中对古代艺术家的评价就常常使用“比例”这一术语。也是通过博物志我们才得知古希腊的波利克列托斯曾著有专门研究人体比例的规范 。3.西方,荷加斯的美的分析一书被认为是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荷加斯敏锐地看到洛可可风格的意义,提出线条的曲线美特征,对线条的组合做出了十分精辟的分析。此外,荷加斯还分析了以线条为特征的视觉美和以实用性为特征的理性美,曲线的视觉美是丰富的变化与整体的统一,实用的理性美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实用需要为目的。4.18 世纪以后,关于设计理论的研究主要呈现两种趋势 ,一是以 1837 年成立的设计学校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研究,以琼斯
11、和德雷瑟为代表,琼斯的著作是装饰的基4本原理 ,其坚持认为“美的实质是种平静的感觉当视觉、理智、感情的各种欲望都得到满足时,心灵就能感受到这种平静。 ” 德雷瑟的著作装饰设计的艺术等。德雷瑟在这些著作里强调研究过去的(包括伊斯兰的)古典装饰形式,并将几何方式引入对自然形态装饰的研究。第二种类型是针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做出的反应,最有影响的人物是(普金) 、(拉斯金) 、 (莫里斯) 。5.普金的尖顶建筑或基督教建筑原理提倡复兴哥特风格,反对墙壁使用三度空间表现法,推崇平面图案。6.拉斯金的对工业革命的批评更为激烈,其著作建筑的七盏明灯是关于建筑和装饰原理的书。7.莫里斯试图通过所领导的工艺美术运动
12、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来反对机器和工业化。这场运动的第一条原则即是恢复材料的真实性,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的价值:木材的本来颜色或者陶器的釉质。这种材料的真实性及其价值应该在所有的设计中得到尊重。其次是强调设计家关心社会,通过设计来改造社会。莫里斯这种设计理想,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人们对设计的要求和对生活的希望。8. 20 世纪初,现代运动的实践者们主要关注于艺术和建筑。但是,设计作为新机器时代的主要方面,依然受到人们的重视。勒柯布西埃在一系列的论述中高度赞扬规模生产的意义和标准化的产品,在今日装饰艺术提出了“类型的物体”的概念。 “类型的物体”是柯布西埃为欢呼和迎接机器时代而创造的一个独特的术语
13、。9. 简述格罗佩斯所提出的设计理论?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校长格罗佩斯所提出的设计理论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格罗佩斯读过莫里斯的著作,并且追随穆特修斯倡导标准化,这足以表现出他作为一个综合艺术家的设计师所具有的理论基础和设计理想。他正是试图以美术与工艺和建筑的融合来创造出新的造型艺术。今天人们所知的包豪斯历史只单纯地强调其设计的现代主义方式,对纯几何形态、原色、现代材料以及新工业生产技术的重视。事实上,由于格罗佩斯本人的综合艺术知识背景,包豪斯的教学与设计理论并不是如此单纯。格罗佩斯本人就深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理论的影响,同时又认为机器是所主持的学校致力于现代主义,同时又总是受到表现主义艺术和理论的侵
14、入;包豪斯既强调对自然形态的研究,又强调对传统大师作品的构图分析。这种种的复杂因素构成了包豪斯所特有的教学方式,使这种特有的教学方式成为后来培养设计家、解决工业设计问题的理5论基础。1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众多的设计理论家移居美国,这便开始了美国的设计理论发展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格迪斯发表了他著名的地平线大力赞扬机器时代。11.二战后新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人体工程学) ,得到广泛应用,科学考虑到人的舒适性和工作的效率。12.60 年代,英国的阿彻所著的设计家的系统方式 (1965)和设计程序的结构(1968)将系统方法引进设计。阿彻正是试图打破传统的设计步骤,使设计过程更为简化和容易理解。1
15、3. 20 世纪 60 年代还出现了所谓的新通俗主义,这是对波普设计新美学的直接反应。新通俗主义理论家包括沃尔夫和班汉姆,他们有关设计的理论论述全部采用大众文化的语言和图像。他们关注于风格的社会意义和产品外观而不讨论设计的过程。14.在近 20 年里,设计研究和设计理论又从其他新兴的学科中受益匪浅,尤其是从对少数群体的研究中获益不少,如对妇女的研究直接导致设计学关注厨房设计和管理。三、设计批评1.在实践上我们能够将设计与设计批评区别开来讨论,这是由于设计史家的关注点是设计的历史,设计批评家的关注点却是当代的设计作品;由于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使得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将二者在实践上分离开来。2.设计批
16、评包含(历史批评) 、 (再造性批评) 、 (批判性批评)三种类型。3.设计批评中,历史的批评与设计史的任务大致相似,二者都是将设计作品放在某个历史的框架中进行阐释,其区别只在于按今天的学科范围的划分:距当代 20 年以前的设计作品为设计史的研究对象,而当代 20 年里的作品则是设计批评的研究对象。4.再创造的批评:是确定设计作品的独特价值,并将其特制与消费者的价值观与需要相联系5.批判性的批评:是将设计作品与其他人文价值判断和消费文化需要相联系对作品作出评价,并对作品的评价制定出一套标准,将这些标准运用到对其他设计作品的评价中去,它的重要在于作品价值判断。这些标准包括:形式的完美性、功能的适
17、用性、传统的继承性以及艺术性意义。这些标准都是对设计的理想要求,在批评运用中基本上不考虑其合适与否,而是作为设计批评的理想标准。6.20 世纪关于设计形式批评的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影响, (沃尔夫林对美术风格史的研究) 、(克里夫贝尔在艺术批评中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 ) 、 (美国罗斯的纯设计了理论 )6。7.关于功能批评的讨论主要有:早在公元前 1 世纪,罗马的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一稿中便清楚地表明,结构设计应当由其功能决定。在 18 世纪,英国经验主义者又提出“美与适用”理论。此时,维特鲁威的理论追随者洛日耶在他的著作论建筑中就反复强调建筑设计的基础是结构的逻辑性。到 1896
18、年,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大师沙利文发表了他的论文集随谈 ,其中的名言:“形式永远追随功能,此乃定律” 成了,20 世纪功能主义的口号。激进的反装饰理论家卢斯发表了极有影响的装饰与罪恶 ,全篇文章的内容后来被压缩成一句口号:装饰就是罪恶。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包豪斯,功能主义几乎被滥用而成为建筑中“国际现代风格”和设计中“现代风格”的代名词。8.功能主义理论在设计中具有代表性的体现是 1953 在德国成立的(乌尔姆设计)学校,其成功之处在于通过教与学促使设计活动与战后德国的(布劳恩)公司合作。9.设计批评中对传统继承性的讨论,集中地表现为设计中的历史主义理论。设计中的历史主义形成于 19 世纪,以遵从
19、传统为特征。与历史主义对待传统的态度极为相似的另一种设计思潮是折衷主义。折衷主义所主张是综合不同来源和时代的风格。第二节 设计学研究的现状1.当代西方的设计思潮主要的有(符号学理论) 、 (结构主义) 、 (解构主义) 、 (混沌理论) 、(绿色设计) 、 (信息技术) 。2.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主要有美国的(皮尔斯) 、奥地利的(威特根施泰因) 、瑞士的(索叙尔) 。3.德国哲学家本塞对符号学在设计领域的应用作了开拓性的研究。按照本塞的符号学对象理论划分,他分为四种对象: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和艺术对象,它们分别通过三种参量,即固有性、确定性、预期性来规定。4. 结构主义是一种社会学方法,
20、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最著名的结构主义倡导者是法国人类学家莱维施特劳斯。对当代的设计学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国结构主义哲学家是福柯和罗兰巴特。5.福柯提出的(无意识结构)概念,对设计的社会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76.罗兰巴特的著作神话是一系列轮大众物品的论文。7.受到巴特的影响的英国设计史学者福蒂出版了新的设计史著作欲望的对象物:设计与社会 17501980 年 ,该书批评了那些将社会背景作为设计史研究的点缀得做法,主张将设计史当作(社会史)来研究,要研究设计如何影响现代经济的过程,反过来,现代经济如何影响到设计。8. 解构方法也是从符号学引申出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所要解构的是社
21、会模式和大众传媒中有关性别、地位的流行套语。9.解构主义方法的典型著作是朱迪丝的对广告的解码:广告中的观念形态及意义 ,将解构主义理论应用到平面设计分析的最初尝试。10.法国社会学教授博得里亚是后现代主义最著名的理论家,曾用解构方式探求广告与消费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他尤其对所谓原创性提出挑战。11.受到伯德里亚的影响,多默 1990 年出版了现代设计的意义 ,用更为精致的解构主义分析设计。12.解构主义理论自 60 年代后期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确立,之后便作为一种批评类型被理论家们用于一切研究领域的方法问题的全面探讨。13.混沌理论是由 60 年代的哈佛科学家们发展起来的,有
22、关这一理论的最有名的著作是哈佛大学科学家曼德尔布罗特 1980 年写的自然的实用几何 。14.绿色设计起自于旨在保存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运动,虽然它迄今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却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新趋向。15.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它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等。二、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研究概述16. 在古代汉语中,与西方“设计”相似的概念是“经营”和“造物” 。17.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使出现了现存最早的设计理论,主要有周礼冬官考工记 、墨子和庄子 。18.古代著名的设计理论著作东汉王
23、充的论衡(约公元 97 年)北宋沈括的梦溪笔淡(1086)宋李诫营造法式(1103)8明王圻父子编的三才图会(1609)明计成的园冶 、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9.营造法式是北宋时期将作少监李诫组织编撰、由官方颁行的一部建筑设计学专著,该著为中国古籍中最完整、最具有理论体系的建筑学经典。其后之元鲁班营造正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亦均大致参照是书体例。20.明王圻与其子王思义合编的三才图会 ,被李约瑟称作“最有趣的一本小型百科全书” 。21.从学科史的意义来讲,清代乾隆年问朱琰撰述的陶说6 卷(初刊于 1774 年),可以视作世界上第一部设计史类的专著。22. 而清代阮元撰写的畴人传(1799),
24、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设计师的传记。清朝后期的罗士琳又撰畴人传续编6 卷(1840) 。诸可宝撰畴人传三编7 卷,人物收至光绪初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黄钟骏更撰畴人传四编12 卷,此四编收录标准放宽至包括一些主要占星家和其他学者。23. 与西方设计史学家吉迪恩的活动几乎同时,且显然受到西方现代美术思潮影响的,是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为确立中国建筑史而作出的重要贡献。24. 田自秉先生 1985 年出版的中国工艺美术史弥补了长期以来设计史教学的空白。2005 年高丰先生中国设计史标志着设计史论研究在我国已被提升到了显学的地位。第二章 设计的多重特征 1.艺术,希腊语作
25、teche,拉丁语作 ars,都有技能和技巧的意思。2. 在古代,艺术不仅与美和道德有关,同时还和实用有关。3.中国古代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4.日本也将香道、茶道、歌舞、乐曲称为游艺。5.欧洲 18 世纪巴托在归结到同一原则下的美的艺术一书中才有了美的艺术划分。巴托把艺术细分为实用艺术、美的艺术、结合了美与功利的艺术。6.由于近代西方愈来愈强调艺术与美的关系,终于形成了所谓美的艺术的概念,以别于实用艺术。伴随“美的艺术”概念的出现,产生了大艺术与小艺术的区别:大艺术指绘画、建筑、雕塑;小艺术指所有的工艺。7.奥地利美术史家里格尔的风格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终于从价值上打破了大美术与
26、小美术的界限,指出装饰和设计中内在的艺术意志。8.设计概念产生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9.“设计”最初的狭义是指素描和制图。10.瓦萨里将“设计”称为“建筑、绘画、雕塑的父亲” ,艺术的母亲则是“发明” 。11.怎样看待设计中的艺术性质?设计的艺术性质在康德以及更早的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中可以找到理论基础。康德认为美有两种,即自由美和依存美,后者含有对象合乎目的性。对康德而言,合乎目的性是一个更有优先权的美学原则,它与功能相近。9设计被视为艺术活动,是艺术生产的一个方面,设计对美的不断追求决定了设计中必然的艺术含量。12.是什么力量在推动设计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共同
27、的力量,是艺术和设计自身的力量,归根到底是人的需求。人在生存达到温饱之后,便追求发展和进一步的满足,包括物质享受与精神世界的满足。生活应当美好,性格需要表现,成就追求承认,地位期盼彰显,权力企望膨胀。这一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也就是促使艺术与物质生产分离,走上了纯艺术的道路的力量。这一力量同时促使古往今来的物质技术产品具有艺术的内涵。当设计解决了物质技术产品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它永无止境的追求。在今天,设计不仅以科学技术为创作手段,如电脑辅助设计,还以科学技术为实施基础,如材料加工、成型技术、能源技术、信息技术、传播技术,等等。然而这并没有损害设计的艺术特性,反而使得现代设
28、计具有科技含量很高的现代艺术特性,如全新的材料美,精密的技术美,极限的体量美,新奇的造型美,科幻的意趣美等。这就为艺术拓展了大片的新天地,为生活增加了很多新情趣。13. 设计的艺术手法主要有:借用、解构、装饰、参照和创造。14. 借用:在设计中借用某句诗、某段音乐或者某个镜头,某一雕塑或其他艺术作品,借用艺术创作的思想与风格、技巧等,是设计的一种手法。15. 解构:以古今纯艺术或设计艺术为对象,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符号意义的分解,分解成语词、纹样、标志、单形、乐句之类,使之进入符号储备,有待设计重构。设计中有了这些艺术的或信息的符号,就有可能获得艺术的或信息的认同,进一步获得个性的和风格的力量
29、,这是建筑、室内、家具、标志、包装、广告等设计的普遍做法。16. 装饰:在解决设计的艺术品质问题时,装饰是最传统又最常用的方法。好的装饰可以掩去设计的冷漠,增添制品的情感因素,增强设计的艺术感染力;好的装饰是设计不可分割的部分,只有多余的装饰才是可以随意增减的附件。17.参照:参照的对象是前人和当代的艺术成果和设计成果。参照的核心是形式借鉴、规律借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18. 创造:创造是设计艺术最根本的方法,是借用、解构、装饰、参照等方法的基础。19. 艺术是如何推动设计的? 考察现代设计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我们看到艺术的变革以一种激进的方式影响了许多设计领域。 艺术家参与设计研究,投入
30、设计实践,可以推动设计进步。 “现代设计之父”威廉 莫里斯就是个典型例子。 设计师关注艺术,投入艺术研究,也可以推动设计进步。以布鲁尔为例。20. 设计与艺术的关系上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之一是为艺术而设计,否认设计的功利目的,否认设计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特征,把设计作为纯艺术的一个品种。这样一来,设计就成了纸上谈兵之举和架上欣赏之物,科学、技术、生产、流通、消费等均成为无关的概念。 误区之二就是为技术而设计,否认物质产品的精神功能,否认设计的艺术特征,把设计作为纯科学技术的一个行业。 误区三是孤立静止的看待设计与艺术的关系21.工业设计:国际工业设计协会是这样定义工业设计的:就批量生产的工业品而言
31、,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以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同时受着经济、环境、社会形态、文化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1022. 什么是工业设计的艺术特征?为工业服务的设计由技术设计、经济设计、艺术设计共同组成,艺术设计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但是工业设计中的艺术设计内容涉及到项目的功能系统,包括实用功能、信息功能、审美功能,其形式是产品的造型、用材、色彩、表面处理和装饰。23. 什么是广告设计的艺术特征?广告的艺术设计是整个广告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又可以划分为五个方面,即文学创作、美术设计、声学创作
32、、表演设计和电脑制作。广告设计的这五个部分在各自的创作、设计、制作以及表演的过程中,都要努力完成以下四个任务。对广告主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提炼、组织、加工,使之适用广告的艺术形式,从而创造出优秀的广告艺术形象。使加工创造的广告艺术形象更加容易避开媒体的制约,发挥媒体的特长。使媒体发布的广告艺术形象更能引起受众的注意、记忆、理解、信任和偏好,并产生期望的行动。使整个广告效果超过市场竞争中同行业的对手,并不断的推动广告的艺术设计的进步,以及整个广告的进步。24. 什么是室内设计的艺术特征?室内主要指建筑物的内部,也指火车、飞机、轮船的内部。建筑物的室内有实体与空间之分,室内设计也分实体设计和空间设
33、计。室内设计的艺术特征主要主要体现在:从艺术的角度为室内设计的实体、虚体、技术、经济诸方面提出解决美学问题的方案。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强调把局部与整体、实体与空间、艺术形式与艺术功能、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结合起来,同时周密的考虑到如投资方、投资额、时间、人力资源以及设备技术、设计管理和材料供应、设计实施、使用需求等方面对艺术设计的制约因素。25.一些知识点第一种销售量超过百万件的产品是“索涅特椅”,奥地利设计师米歇尔索涅特设计,索涅特工厂发明了弯木与塑木新工艺引起的直接后果。1785 年吉米瓦特发明蒸汽机,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技术世界。西门子电梯的设计带来了摩天大楼的设计。福特生产线的发明令汽车变成了
34、大众消费品。1839 年法国画家达盖尔与石版印刷工尼埃普斯(17651833)合作,最后由达盖尔完善的摄影术。(6) 1881 年,由美国摄影师艾夫斯发明的照相铜版印刷法用于商业生产,从此使摄影进入了广告设计之中并成为今天照相设计的基础。1895 年卢米埃兄弟发明了电影。计算机辅助生产,CAM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 的缩写,表示计算机辅助设计)由 5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发明。26. 塑料的发展历史最早的塑料是赛璐珞。本世纪初,美国人发明了酚醛塑料,拉开了塑料工业的序幕。塑料 30 年代被称为“民主的材料” 。11二战末期塑料赢得了“战争的神奇材
35、料”之名。塑料在战后成为热门设计材料,60 年代被称为“塑料的时代” 。27. 如何看待设计与科技进步的关系?(1)设计总是受着生产技术发展的影响。技术包括生产用的工具、机器及其发展阶段的知识,它是生产力的一种主要构成要素。设计是设计人员依靠对其有用的、现实的材料和工具,在意识与想象的深刻作用下,受惠于当时的技术文明而进行的创造。技术形成了包围设计者的环境,无论哪个时代的设计和艺术都根植于当时的社会生活,而由于环境状况的种种改变,也就改变了设计者进行工作所使用的材料。随着技法、材料、工具等的变化,技术对设计创造产生着直接影响。设计是在工业革命后开花结果的,这使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思考设计与科学技
36、术之间的深刻关系。(2)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革命导致了 20 世纪初各种设计思潮的产生,同时为设计的发展打开了广阔前景。(3)一种新材料的诞生往往给设计造成重大影响,例如轧钢、轻金属、镀铬、塑料、胶合板、层积木等等。(4)与再现过程有关的机器的相继诞生使视觉传达的领域不断扩大。(5)新兴的信息技术引起设计生产及设计模式划时代的变革。如果说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对工业革命的反响,那么后现代主义设计便是对信息技术的反响。28.二战后一些崭新的理论对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主要有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29.设计科学是设计哲学和设计方法学的总和,它的概念 1969 年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在他
37、的名著有关人工的诸种科学中正式提出的。30.控制论控制论重点研究动态的信息与控制、反馈过程,使系统在稳定的前提下正常工作。研究信息传递和变换规律的信息论是控制论的基础。现代认识论将任何系统、过程和运动都看成是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因而控制论方法就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31. 信息论:信息论方法是现代设计的前提,具有高度综合性。信息论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处理等问题。由于整个设计过程都贯穿着信息的收集、整理、变换、传输、贮存、处理、反馈等基本活动要素,因此,一方面,信息处理观点被用来解释设计思考过程;另一方面,信息处理技术又被广泛用作设计工具。设计中常用的方法有预测技术法、信号分析法、
38、信息合成法等等。信息论最早产生于通讯领域,申农是奠基人,他引入“熵”的概念作为信息的度量。32.系统论:所谓“系统” ,即指具有特定功能的,互相有机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一种有序性整体。系统论方法是以系统整体分析及系统观点来解决各种领域具体问题的科学方法。系统论方法从整体上来看,分系统分析(管理)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决策)三个步骤。设计系统原理是设计思维和问题求解活动的根本原理。33. 如何认识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第一、科学技术是一种资源,但是,人类要享受这一种巨大的资源,还需要某种载体,这种载体就是设计。新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管理、巨额的资本投入,都需要经过这一媒介才能转化为社会财富。设计不
39、仅是科学技术得到物化的载体,尤其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因为物质形态的科学技术也只有在被社会接纳、被社会消费的情况下,才能转化成巨大的社会财富。科学技术是通过设计向社会广大消费者进行自我表达的,设计使新技术的12“可能”转变为现实。科技资源需要设计加以综合的利用,变成优质的新商品,被市场大量的吸收,才完成了科技的社会财富化,发挥了科学技术的作用。第二、设计与技术的关系是开发和适用的关系。所有类型的设计都含有技术的成分,而所有的科学技术都是通过设计转化成商品的。设计是把当代的技术文明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去。设计师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实体的中介。设计没有技术无以为设计,而科学技术没有设计参与也找
40、不到同社会生活的结合点,从而不能转化成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第三、设计不仅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它本身就是技术的一个部分。四、中国是科学技术发明的强国,应用推广的弱国,因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研究成果都得不到应用,其原因有三:一是缺乏应用机制;二是研究的成果脱离实际,不够成熟;三是无视或不重视设计,特别是不重视将技术成果市场化、社会化的设计。这种情况肯定不会长期继续下去。随着设计意识的兴起,中国的科学技术也会插上设计的翅膀,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34.1896 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35.美国在一份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的政府文件中,将设计列入了“美国国家关键技术” 。36.设计不仅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它本身
41、就是技术的一个部分。德国是最早认识到设计这一性质并且有效加以利用。日本二战之后也认识到了设计的这一作用。37.索尼公司 1978 年设计的随身听,引入了晶体管、收音机和便携式电视机的技术。38. 如何看待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第一、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分析英国经济状况和发展战略时指出,英国经济的振兴必须依靠设计。1982 年,首相府直接举办了由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工业设计人员参加的“产品设计和市场成功”研讨班。第二、二战以后,日本政府从 50 年代引入现代工业设计,将设计作为日本的基本国策和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了日本经济 70 年代的腾飞,使日本一跃而成为与美国和欧共体比肩的经济大
42、国。国际经济界的分析认为:“日本经济就是设计力” 。第三、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已成为一个国家、机构或企业发展自己的有力手段。80 年代,设计已为许多国家政府所关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为适应世界经济新的动力带来的国际竞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纷纷增大了对设计的投入,将设计放在国民经济战略的显要位置。国际经济专家总结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时,将设计归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第四、90 年代的市场竞争明显取决于设计竞争,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纷纷都把设计作为跨世纪的经济发展战略。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益最佳的国际集团公司都提出“设计治厂”的口号,将设计视为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形象的根本战
43、略和有效途径。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又极大地方便了设计比重的提高。90 年代的市场竞争主要是文化的竞争,而文化竞争又取决于设计的竞争。第五、一个公司只有设计取得领先才能够赢得市场能力。市场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设计与消费的结合点。企业只有在了解消费者和市场动向的前提下,才能正确制定广告政策、销售政策,决定市场需求。39.如何看待设计作为价值方法?第一、设计是创造商品高附加价值的方法。80 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跨入了设计时代,设计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世界经济正由“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设计时代意味着附加值的时代。第二、商品的附加价值,是指企业得到劳动者协作而创造出来的新价值。高
44、附加价值不仅仅是从机能方面考虑,还必须将功能、材料与感性三者统一考虑才行。一般来说,13FMS值越高则附加价值越高。第三、设计作为创造附加价值的手段,还能提高信息的价值,将最新信息寓于设计符号之中。设计往往结合了最新的科技成果,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来开发新产品。它还可以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把握市场的文化脉搏与经济信息,针对不同消费层的消费心理和经济状况,开发出适应不同消费者的商品。这都是设计创造高附加价值的表现。优秀的设计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反之,拙劣的设计则有损于附加价值。当今高度发达的信息交换使得很多高科技成果很快成为全人类共有,因此创造高附加价值的商品竞争主要依靠设计竞争。设计在附
45、加价值问题上突出地表现出其价值手段的功能。第四、设计的价值意义还表现在设计的价值工程上。价值工程寻求的是功能与成本之间最佳的对应配比,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高设计对象的价值,正是价值工程的根本任务和目的,可以说价值工程是一种设计方法。40. 如何看待设计作为经济体的管理手段?第一、设计作为管理手段,最典型的莫过于企业识别系统及以设计塑造企业文化。第二、当今许多公司跨越的空间很大,甚至覆盖不同的国家和语言区域,它们在统一管理上总是存在一定困难,这时设计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某种措施。当代遍布全球的跨国公司无不运用了这一手段。IBM 公司在许多国家实施的设计政策,企业识别
46、系统对内部员工强化公司意识和公司个性,对公众则达到了广告效应。第三、如果没有设计的帮助,公司的性质、机制和发展格局在人们的头脑中可能是不定型的,而通过企业识别系统,公司的个性无论是对公司员工还是对公众都明确化了。CI 设计不仅应用于跨国界的公司管理,对于那些兼并和融资的大公司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41. 如何看待设计与生产的关系?生产是经济领域中最基本的劳动。设计与生产的关系是设计与经济关系的具体化,是其关系最生动的体现之一。(1)设计是生产的组成部分。(2)设计为生产服务。(3)设计师要向生产人员学习。(4)生产部门必须认识设计。生产系统的所有人员从企业家、工程师到一般工人,为了企业的
47、强盛都应进行正确认识设计的教育,形成企业共识。(5)生产只有正确认识设计,才会充分支持设计。在设计的启动阶段,要把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变成可以生产的产品,或者把优秀设计成果变成产品的竞争力或附加值,这就需要人力、物力与时间的投入。这是创造的投入,也是风险投资。充分的支持可望得到丰硕的成果。42. 如何看待设计与消费的关系?消费是经济领域的又一基本活动,它指使用物质材料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过程,也包括使用物质资料满足生产、工作、国防等需要。消费是人们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环节。设计与消费的关系是设计与经济关系的具体化,同时也是其关系最生动的体现之一。首先,消费是设计的
48、消费。设计是物的创造,消费者直接消费的是物质化了的设计,实际上就是设计人员的劳动成果,而且不仅仅是某一个设计人员的劳动成果。第二,设计为消费服务。消费是一切设计的动力与归宿。设计为消费服务,除了设计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之外,还有设计可以帮助商品实现消费、促进商品流通这层涵义。第三,设计创造消费。设计可以扩大人类的欲望,从而创造出远远超过实际物质需要的消费欲。14第四,设计是最有效的推动消费的方法,它触发了消费的动机。第三章 1. 新石器时代从 1 万年前开始,磨制石器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史学家称之为“新石器革命” 。2. 在中国的古老传说中,陶器是由舜开始设计制造的。中国陶器的起源很早,
49、目前发现最早的陶器资料是湖南道县玉蟾岩出土的陶器残片,距今约 1 万年。中国原始陶器的代表主要有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中心的彩陶和继之而起的黄河下游龙山文化为中心的黑陶,以及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几何印纹陶。3.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4. 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素有“蛋皮陶”之称。5.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装饰方法有:拍印、刻划、堆贴、镂孔、彩绘,其中彩绘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最成功的一种装饰设计手法。6.彩绘: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为彩料进行描绘,经过彩绘的陶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色的美丽图案。7.陶器设计的意义?8. 我们祖先最早的居住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天然岩洞;一是构巢而居。20 世纪 50 年代发现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就是一座新石器时代的村落。原始社会时期的长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