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名词解释考研历史名词解释高分技巧关于转帖:欢迎各位转载此帖,转帖需注明“转自 历史-考研论坛 长孙博”字样。本贴可转到博客、QQ 空间、bbs 论坛等非盈利网站。未经本人允许,不得用于盈利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一种可行的解答考研历史名词解释的高分技巧。长孙博认为名词解释是考研历史的核心内容。在对历年统考真题的理解和名词解释的考察范围及内容的深入认识的基础上,长孙博总结出了“三段论”的解答方法。以此方法为指导,在 09 年的备考当中,认真复习了近千个名词解释,并在考场上(包括初试和复试)实际运用“三段论”的解题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此时已至十月中旬,相信备考一零年的考生已进入整理总结阶段,
2、希望此文的推出能够引起你们的重视,并能从中获得一定收益。目 录一、 核心题型:名词解释是试题的核心题型二、次重点:名词解释的范围三、 真题分析:最易忽视的一项四、三段论:可能的高分技巧五、字数:六分钟的限制六、问题一、核心题型:名词解释是试题的核心题型介绍具体方法之前,我们有必要加深对名词解释这一题型的认识。统考试题中,名词解释共八题,题十分,共八十分,占到总分的四分之一强,低于简答题的五分之二。从分值上看,似乎名词解释没有简答题重要。然而,仔细研究,我们就会发现,名词解释是贯穿于整个试题之中的。其一,二十个单选题,大部分可以看做是名词解释的变形,如 07 年 1 题,考的就是“稷下学宫” 。
3、其二,在史料题中,一种考察的方式是对材料中出现的名词进行解释,如07 年 29(1)要求解释材料中出现的“四子书” “大比” “进士出身”“传胪” 。其三,简答题(包括史料分析题中的简答题) ,有些是可以看成是名词解释的重新整合或对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影响的概述。至此,我们不难理解名词解释是核心题型这一论断了,但是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其实,答案,我已在新手入门贴中指出:考研历史考的是史实!而考史实的最好题型就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名词解释,而不是论述题。名词解释成为核心题型的另一个因素在于它可难可易。一般而言,名词解释的题干只有二至六字,如果试题中出现较为偏的名词解释,则考场上会有很大一部分考生空写或写的
4、不着边际,其结果是白白失去了十分。因此,名词解释也是最有区分度的题型。 二、次重点:考研历史名词解释的范围前文已经指出,虽然简答题所占分值高于名词解释,但试题的核心题型是名词解释,而不是简答题。那么,在引入“次重点”一词之前,我们先明确简答题的考试范围。对比历年的简答题于考试大纲,我们很容易发现大部分简答题是考纲上的三级标题。因此,可以把简答题的考试范围称之为“重点” 。与简答题不同的是,名词解释的范围是“次重点” 。那么,何谓“次重点”?1、历史上较为重要的史实;2、重大历史事件的一部分或对重大史实产生过一定影响;3、具有相对性,即“次重点”是相对重点而言。如 07 年 27 题九十五条论纲
5、 ,相对于宗教改革就是次重点;08 年 26题圣德太子改革,相对于大化改新也是次重点。尽管如此,次重点的依然是较为重要的史实,在历史上产生过相当的影响。如普遍认为较偏的 08 年 28 题德福雷斯事件,事实上,次事件是 19 世纪未法国历史上重要的排犹事件,对法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正是由于名词解释的次重点特性,才使得我们明确了名词解释的范围:重大的历史事件不是名词解释的范围,像前文所举的大化改新,宗教改革不可能直接作为名词解释;同样,过细的知识点也不在次范围之内。三、真题分析:最易忽视的工作名词解释真题包括题干和参考答案两部分。分析真题中的名词解释是考生最易忽视的工作,而对参考答
6、案的忽视程度远甚于题干。长孙以为两者同样重要。题干。通过对题干的分析发现,题干之间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最直接的就是题干在分布上,一般而言,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各占两个(07 年即例外) 。而在世界古代史中,一般是欧洲文明一个,亚非一个。就其内容而言,主要集中于改革、战争、文教、经济上,而鲜有人名、地名,其原因可能是人名、地名要点过多,判卷时不易把握。但需要指出的是考试大纲并未明确说明此类名词不考,因此,在复习中,对于较为重要的人名、地名,还是要予以重视,毕竟此类名词可以以单选、史料分析的形式出现在试题中。参考答案。对于名词解释的分析是被普遍忽视的。究其原因,一是
7、考生认为考过的不会再考;二是认为参考答案的字数太少,过于简洁。其实,这两种观念都存在误区,可以说,正是对参考答案的重视,才有本文的的核心部分第四章。本文所讲之方法,最早的灵感就来源于此。对于名词解释的参考答案的字数分析,我将在第五章专门论述。四、三段论:可行的高分模式在介绍了名词解释的范围之后,进入本文的最重要部分:如何解答名词解释。长孙总结的三段论认为名词解释的答案应包括概括句、分述部分、影响与作用句(结尾句) 。可以看出,三段论不是三个段落,而是指有上述三部分构成的完整的答案。如 09 年 23 题官督商办:“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民用企业的主要方式。一般由商人出资认股,由清政府委任官员督
8、办。官督商办方式对民用企业早期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其中为概括句,为分述部分,为影响与作用句。整体上看,三段论的答案呈现“总-分-总”的形式,这种形式与考研英语大作文的三段模式很相似。应当给与重点关注的三段论的概括句。在答题时,考生最易忽视此句,而直接进入展开叙述,这是考生不能获得高分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为什么必须要概括句呢?其原因在于概括句能直接而准确地告诉阅卷者,这个名词解释是什么!假如有一本专门论述少年中国学会的著作,而此前你并不知道什么是少年中国学会,当你深入此书后,慢慢地你会知道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著名的社团。若干时间后,你可能忘记了书中关于该社团成立时间、主张、活动的具体
9、叙述,但你依然记得: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的社团。是的,这句活就是该名词的概括句。更通俗的例子是,当别人问你什么是火龙果时,你会告诉他火龙果是热带的一种水果,而不是喋喋不休的告诉他火龙果的成分构成或生长环境。至此,我想大家已经清楚地知道了,概括句就是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概括某个名词的主要特性的句子。概括句的重要性在于,它能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地知道考生对该名词的掌握程度,是最能体现考生水平的部分,也是获得高分的关键。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撰写概括句?长孙以为,一个完整的概括句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时间、地点、施动者、行为、原因、目的、性质。以 07 年 21、22、27、28 四题为例:时间 地点 施
10、动者 行为 原因 目的 性质推恩令 西汉武帝 汉武帝 推行政令 削弱诸侯王实力 政令圩田 唐至清 长江中下游 水利田九十五条论纲 公元 1517 德国 马丁?路德 公开张贴 质疑教皇兜售赎罪券 论纲欧洲煤钢联营协定 公元 1951 法德等六国 签订协议 协定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个名词都要写出以上七项,二是根据名词的具体特点而有选择的使用。一般而言,中国古代史的名词要指出朝代,世界史的名词要指出国别(包括已经消亡的) ,中国近现代史的名词则要灵活的多,即可根据晚清、民国、中共来划分时间,亦可根据重大历史事件如洋务运动、五四运动等来划分所属时间。三段论的第二段是分述,此部分是详细解释名词的具体内容
11、。一般而言战争类应写明交战双方、原因、经过、结果;改革应主要写明改革内容。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该部分是对每个点深入的写还是尽量简洁地多些要点?我倾向于后者。这是主要是按点给分的缘故。就第一段与第二段关系而言,尽管两者有着明显的不同,但两者还是有一定联系的,即有些内容可放在第一段亦可放到第二段,如战争的原因。第三段是影响与作用,这部分较为简单。应予注意的是与第二段的分述不同,第三段应指出名词对历史的最主要的影响与作用上。五、字数:六分钟的限制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明确,在考场上我们有多长时间来完成一个名词解释。根据分值时间比,我们每个名词的答题时间为 6 分钟(180*10/300) 。但
12、若按此计算,每个史料分析题和简答题的只有 18 分钟的时间。而18 分钟来完成信息较大的史料分析题显然是非常紧张的。因此,我们需把时间缩短至 5 分钟/个。真题名词解释的参考答案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据统计,历年统考名词解释的参考答案平均字数(包括标点)分别为:07 年76.6 字,08 年 85 字,09 年 85.6 字,三年平均为 82。4 字。由于阅卷时,是按点给分的,如果考生能答出参考答案上的所有要点,即使字数不足百字,考生依然能获得高分(8 分以上) 。但是以不足百字答全参考答案上的所有要点,几乎是不可能的。从三段论来看,最难答全要点的是第二段。由于名词的要点很多,而参考答案只给出
13、部分重点,而考生在考场上则是尽量求全,这就使得考生的答案字数比参考答案字数要出很多。为了详细说明这个问题,仅以 09 年 24 题官督商办为例:分述句为“一般由商人出资认股,由清政府委任官员督办” ,除此两个要点之外,其它要点如官督商办出现时间、何时消亡、采取此形式的著名企业等要点也是我们易于想到的。而三段论中的第一段和第三段在字数上一般差别不大。尽管我们在字数上要 多于参考答案,但并不意味多多益善,因为我们有最多 6 分钟的时间来完成一个名词解释。具体字数,长孙建议以 150 字为宜,范围在 100200 之间。六、 问题此部分留给有问题的朋友。对于跟帖中,有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将认真思考并给与解答,并贴到此部分。关于这个帖子:从摸索出这个方法到编写这个帖子一年半有余。我希望看过帖子的朋友能从中有所收获并切实提高解答名词的能力与技巧。至此这个帖子基本编写完成,但是我的工作并没有因此而完成,更重要的问题是:按此方法,基本考研历史名词解释到底有多少?怎么编写出来?的确,这是我目前正在做的工作。我希望能够编写出一本以此方法为指导的专门解释历史考研名词的辅导书。如果对此有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关注长孙的工作,也可以把您的想法与建议告诉我。2009 年 10 月 15 日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