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角三角形中成比例线段(二)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 使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中成比例线段的性质。2. 使学生会解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个条件(至少一边)的题。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直角三角形中成比例线段的关系为难点,应用为重点。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由学生回答再归纳。(1)两锐角互余(2)勾股定理(3)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4)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0(5)斜边上高线分出的两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6)根据面积关系,两直角边乘积等于斜边乘以斜边上的高。(二)新课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直角三角形中成比例线段的性质。我们知道 中, , 于 D,这里可以得到三对相似三角形,
2、ABC90ABC分别写出它们对应边的比例式。 (见图 1)图 1CDABCADB,)3(2,)1(在上面提到的三对相似三角形中都有一条公共边,但它们不会是对应边,将含有公共边的比例式改写成等积式是(1)中:这三个关系式在以前的课本22)(中 B2)3(中上是以定理的形式出现,而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此内容只是在例题中出现,考虑这个结论在以后“圆”中运用较多,而变成等积式后特点较突出对记忆有好处,建议老师仍将“射影定理”的名称及内容告诉学生,便于以后分析问题, (但注意不可直接使用)。这三个式子反映出一条线段是其余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教师一定要将三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分析清楚,只要明白是哪两个三角
3、形相似得来的,比例式自然就可写出。如图 2,CD 是 的斜边 AB 上的高,设 ,ABCRt hCDcABbaBC,,用 表示图中的关系。pDqA, qphcba、图 21. 勾股定理2222)3(1aphbqc2. 比例中项关系)()3(12qpcb3. 面积关系 ha4. 其它 2通过以上关系,我们可以分析出在 的六条线段 中知ABCRtqphcba、道任意两线段的长,可以求出其它线段的长。下面我们举出几种题型。例 1 如上图 CD 是 的斜边 AB 上的高。t(1)已知: hba求 :,4,3解: ABCDA90512522cabh注意:求 要选择其它方法都比较麻烦,利用面积关系最简单。
4、(2)已知: c求 :,3解:先求 利用勾股定理q)4259,49,(2542222 qpcqhphqbch或(3)已知: ab,3,求 :分析:求 ,必先知 ; 与 有关,而 ,其中 是已知线段。hqcb、 qp解: )(2pb32)13(4321 ),( ),acpahqhq舍 去不 合 题 意 可 解只 要 含 有 一 个 未 知 数 就的 一 元 二 次 方 程得 到 关 于练习:条件如例 1(1)已知: )65,14(,60,5q求 :(2)已知: .28.3hcpa求 :(3)已知: )13,(,1,5pc求 :(4)已知: 5,2,9,20bcqa求 :请同学们充分讨论。目前解题
5、中可以直接使用射影定理,目的为了熟悉直角三角形中边的各种关系。例 2 已知: 中, 是直角,AD 是高, AB2AC,求证:5AD 2BCABC分析:求证中是研究 AD 与 BC 的关系,斜边 BC 与斜边上的高,AD 不会有比例关系,而 AD 与 DC,BD 有比例关系,且 BCCDDB,由于 ,所以可利用。12ACB来求 AD、BD、DC 间倍数关系。DDBAC图 3证明: 是直角,AD 是高BACBCADAD2551,2(三)小结直角三角形中的成比例线段很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其中要抓住两直角边、及斜边上的高是比例中项的情况(即 ) 。注意要使pcbqaph222,用这个关系时
6、,还要再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证明一下。因为它不是定理。由于直角三角形中的关系除了射影定理外,还有勾股定理,所以在求某一线段时,关系较多,方法并不唯一,请同学们认真分析题意。一般情况下,若勾股定理或射影定理都能使用时,往往利用射影定理,因为它的计算较勾股定理简单。(四)作业1. CD 是 的斜边 AB 上的高,设ABCRt, 。qADhCcABbaBC, p(1)已知: ;bhpc和求,4,29(2)已知: ;qa和求5(3)已知: ;和求,6,10(4)已知: 。bahp和求42. 已知: 中, 交 BC 于 D,且 AD 是 BD、DC 的比例中项。ABC求证: 是直角三角形。3. 中, ,AD 是高,且 BC5DC。90求证: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