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doc

上传人:dwy79026 文档编号:6025872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福建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主推技术汇编 2011-09-15 字体显示:大 中 小大黄鱼俗称黄鱼,黄瓜鱼,黄花鱼等。因其体色金黄,唇部桔红,肉质细嫩洁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易于人体吸收,而成为我国人民传统的美食海鱼,素有“国鱼”之称。大黄鱼为典型的河口性、集群洄游性鱼类。在我国沿海60米等深线以内均有分布,是我国宝贵的地方性海洋生物种质资源。我国沿海的大黄鱼分为3个地理种群:分布在黄海南部至东海中部(福建嵛山以北)的为岱衢族;福建嵛山以南至珠江口以东的为闽 粤东族;珠江口以西至琼州海峡的为硇洲族。大黄鱼属于暖温性鱼类,适温范围在832间,最适的生长温度为2028。养

2、殖的大黄鱼在水温下降至13以下或高于30 时,摄食就明显减少。水温高于26时就会影响其胚胎的正常发育。大黄鱼喜逐流,常于大潮流急时上浮。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的每逢农历三十至初三,十五至十八的大潮汛期间,闽 粤东族的大黄鱼亲鱼,集群进入三都湾内的官井洋产卵。潮流最大时,就是大黄鱼的产卵高峰时段,中心产卵场就位于官井洋潮流最急的主港道上。大黄鱼为广食谱的肉食性鱼类,其摄食的天然饵料生物达上百种。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摄食的种类不同。50克以上的大黄鱼主要摄食各种小鱼或幼鱼,以及虾、虾蛄、蟹类;50克以下的早期幼鱼以糠虾、磷虾、莹虾等小型甲壳类为主;稚鱼则以桡足类为主。从稚鱼阶段起,均可摄食较软的人工

3、配合颗粒饲料。大黄鱼原为我国海洋四大主捕对象之一,在我国及太平洋西部海洋渔业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上世纪70年代前的平均年产量约12万吨。但因酷渔滥捕,其资源逐年枯竭。为恢复大黄鱼资源,福建省利用官井洋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的种源条件,于1985年起组织开展了“大黄鱼人工育苗及其增养殖应用技术研究”。经20多年努力,突破了人工批量育苗和养殖技术,形成了全省年育苗量超过10亿尾、养殖产量达6万吨、产值15亿元、年出口量3万吨与创汇7.5亿元的大黄鱼产业。不但拯救了大黄鱼资源,并使之成为我国最大养殖规模的海水鱼类和我国六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NY5061/T-2002无公害食品 大黄鱼养殖技术规范是农

4、业部首批下达的第一尾海水鱼“无公害食品系列” 标准。我省宁德市的蕉城区和福州市的连江县作为我国大黄鱼养殖优势区域的重点县份,为保证大黄鱼产业的健康发展,先后于2006、2007年开始分别承担全国及福建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示范县建设任务, “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作为其主推技术,各建立了120户和100户的科技示范户。通过实施,其中蕉城区2006年取得了单位面积平均产量26.7千克/平方米,比前3年的平均单产22千克/平方米增产21.4%以上;2007年单位面积平均产量提高到30千克/平方米,比前3年的平均24.3千克/平方米增产 23.8%。同时,通过加深网箱以充分利用水体,单位水体的载

5、鱼量未明显增加,却保持了合理的养殖密度,有效改善了大黄鱼生活环境,达到了生产品质优良和质量安全的大黄鱼、提高养殖效益、增加渔民收入的目标。现把有关技术简述如下:一、选择和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一)网箱区的选择1、网箱区要求可避大风浪,水流畅通,流向平直、流速在2米/秒内(经挡流后网箱内流速在0.2米/秒为宜) 。2、最低潮时网箱与岸边有20米以上的距离,且网箱底离海底在5米以上。3、网箱区附近无直接的工业“三废”及农业、生活、医疗废弃物等污染源;水质应符合 NY5052-2001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要求。(二)网箱及网箱的布局1、提倡使用面积16平方米以上、深度4米以上的网箱。传统网箱

6、应小改大、浅改深,最经济简便的方法是在原有几个小网箱框位上挂一个大网箱,以增加养殖容量,充分利用海域面积。2、单个渔排的面积视所在海区的风浪、水深、潮流的大小情况限制在20001000平方米间,邻近渔排之间的最小间隔为10米,集中网箱区的面积若超过78万平方米,应另设养殖区,两个养殖区之间应距离500米以上,并设50米以上宽的主港道与若干个20米以上宽的次港道。(三)网箱区环境的保护1、垃圾、病死鱼、残饵、生活污水、油污要收集上岸集中处理;2、减少饲料、饵料散失:(1)推广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减少小杂鱼的用量;(2)筛选适口饲料;(3)小杂鱼应加工成粘性强的团状或湿颗粒饲料后再投喂;(4)不要过

7、量投喂;(5)沉性饲料不宜快速投喂。3、换洗的网箱应在固定的彩条布箱内消毒后,再进行冲洗。4、在机动船活动较多的渔排外应围有防油污的彩条布。5、提倡轮养、间养其他贝、藻类,以改善和修复养殖区的生态环境。二、选用种质优良的健康苗种(一)应选购以2龄雌鱼800克以上,雄鱼400克以上的原种或良种亲鱼繁殖的苗种。(二)应选购育苗过程中不用或少用药,且以低密度(全长2厘米的出苗量为3000尾/立方米以下)培育的,生长快、活力好的健康苗种。(三)建议放养规格75克/尾以上的苗种,放养密度在90100尾/ 平方米间。三、以防为主防治病害(一)苗种检疫苗种调运与投放之前要进行检验、检疫,防止病原带入,有病的

8、应在原地治疗处理,完全痊愈并杀灭了传染性病原后才能调运与投放,从源头上阻断病原传播。(二)病害防治综合措施1、建议使用鱼类疫苗,以减少养殖用药;2、选购抗病力强的苗种;3、采用生态防治,腾出部分网箱区轮养、间养其他贝、藻等种类,以改善水质;4、切断疫病传播途径:病、死鱼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丢弃入海。(三)大黄鱼的几种主要病害及其具体防治措施1、弧菌病:该病由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所致。发病初期,鱼体失去食欲,体色发黑,有的体表部分褪色,继而鳞片脱落,出血变红,终致溃疡。各鳍及其基部充血,肛门红肿。眼球突出,眼内出血或产气泡或眼球呈白色混浊。鳃部贫血,内部各脏器及肌肉组织有弥散性或点状出血。肠

9、道炎症严重,有的具淡黄色的内溶物。或有腹水等症状。夏、秋季为该病的高发期,网箱养殖的大黄鱼等海水鱼类全年均会发生,累积死亡率较高。该病从有关症状可初步诊断。确诊应刮取病灶部位上的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用 TCBS 弧菌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培养、鉴定。防治方法:(1)在种苗选别、运输等操作时要小心,免避鱼体受伤,而被弧菌感染。 (2)放养密度不要过大,且保持网箱内清洁。 (3)发现个别病死鱼,应集中后统一处理,不要随意丢弃,防止病菌扩散。 (4)饲料中适时添加维生素等,以增强大黄鱼体质。2、布娄克虫病:由布娄克虫引起。主要寄生在鱼的鳃部,体表也有少量寄生。大量寄生时,鳃部贫血,呈灰白色;鳃丝浮肿,

10、粘有许多泥样污物;鳃盖开闭困难,呈“开鳃”状。皮肤、鳃和鳍上的粘液增多。病鱼常浮于水面,游动迟缓,呼吸困难而沉底死亡。主要危害网箱暂养的全长2070毫米的大黄鱼鱼苗,尤其是晚期春苗和蔼早期秋苗。该病一般发生在网箱集中、分布密集的养殖区,而且蔓延迅速,23天内死亡率可达90%以上。剪取鳃片或刮取体表粘液镜检,看到虫体即可确诊。防治方法:(1)春季提早育苗、秋季适当推迟育苗可减少或避过此病。 (2)网箱区应保持水流畅通与清洁。 (3)降低放养密度。 (4)该病流行季节,在网箱中吊挂“白片”(含氯)与 “兰片”(含硫酸铜)各1片。 (5)用淡水浸浴35分,34天浸浴1次。再吊挂上述药片。3、刺激隐核

11、虫病:该虫主要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上,病鱼体表分泌大量粘液,形成白色包囊将虫体包住,肉眼可见许多小白点。镜检病灶部位粘液,可见全身具纤毛、体色不透明的圆形或卵圆形虫体在缓慢地旋转,严重时体表与鳃呈点状出血,甚至发生严重炎症或溃疡。寄生在鳃上的,可引起鳃的失血,甚至鳃上皮组织显著增生以至溃烂。病鱼食欲不振,烦躁不安,或身体消瘦,游动迟缓,最后因鳃组织被破坏,呼吸困难,窒息而死,或继发性感染细菌而死亡。发生该病的最主要原因是网箱养殖区的布局不合理,大量网箱连片分布,造成水流不畅;或网箱区水深不足5米,网箱在低潮时接近、甚至触及底泥;一些养殖户环保意识差,生活污水、废物、残饵以及病死鱼随意丢弃入海,底

12、部残饵堆积严重,易被风浪搅起,使网箱区水质富营养化。这些均为刺激隐核虫的繁衍提供了条件,最终导致此病的大面积暴发。网箱及室内外池塘养殖的大黄鱼等海水鱼从鱼苗到亲鱼均会发生,发病率一般为3050,局部的网箱密集区可高达90以上。高发期在57月和1011月,水温为2125时。处于 25以上和 18以下一段时间后,症状会逐步缓解。从鳃或体表刮下的粘液与白点,在低倍显微镜下看到全身具纤毛、体色不透明、缓慢地转动的圆形或卵圆形虫体,即可确诊。防治方法:(1)网箱布局要合理,网箱连片不能过大,设有大小通道,保持网箱内外水流畅通。 (2)适当降低鱼苗的放养密度。 (3)病后及时治疗,死鱼及时捞出,不可随意丢

13、弃水中,以免隐核虫包囊放散幼虫扩大传播。 (4)低平潮时定期在网箱壁上泼洒生石灰水。 (5)流行季节,在网箱上吊挂白片(含氯制剂)及兰片(铜制剂)各1片。 (6)用含氯消毒剂淡水溶液浸浴510分钟,隔天1次,连续两次。4、贝尼登虫病:病原体为梅氏新贝尼登虫,该虫以透明的椭圆形薄片状的虫体寄生于大黄鱼的鳍、体表、头部及眼上,以鱼体的粘液细胞、上皮细胞和血细胞为食,并在鱼体上靠前后吸盘作尺蠖状爬动。寄生后,鱼的皮肤受到刺激,粘液增多,使表皮粗糙,局部变为白色。病鱼呈严重不安状,体表因在网衣上磨擦而加重损伤,继发感染致病菌。严重时,鱼体两侧鳞片脱落,尾柄肌肉充血、溃疡,甚至整个尾部溃烂。常伴随产生“

14、应激反应”,稍加搬动,即会引起批量死亡。病鱼整日在水面上缓慢游动,不摄食,身体消瘦,直至衰竭而死。流行时间为711月,高发期为810月。危害网箱养殖的大黄鱼、鲷科、石斑鱼类等,以大黄鱼最为严重,其中以50克以上的大黄鱼尤其严重。近年来,贝尼登虫发病期有延长的趋势,6月中旬12月份都有发生,甚至8毫米左右的鱼苗也有寄生。河口附近受淡水影响的海域受害较轻。该病几乎发生在水流畅通、盐度高、水质好的海区网箱中;而在池塘却未见此病的报告;水流不畅、水质较差的网箱,也很少发生。将病鱼置淡水中23分钟,见有椭圆形的白色虫体即可确诊。防治方法:此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应以预防为主。 (1)在贝尼登虫繁殖期,

15、大黄鱼尚未大量寄生该虫时,定期用淡水浸泡520分钟(示鱼体质而定) 。 (2)勤换洗网衣,换网时结合使用高锰酸钾消毒,以杀死附在网衣上的虫卵。 (3)在网箱中定期吊挂敌百虫,每个网箱(33米2)12瓶,或吊挂白片(含氯制剂)1片兰片(铜制剂)2片,以杀灭本尼登虫刚孵出的纤毛幼虫,切断其生活史。 (4)用淡水加含氯消毒剂(同布娄克虫病)或五倍子13克/米3浸浴。5、由饵料引起的“肝胆综合症”:病情较轻的病鱼在体表上一般无明显的器质性症状,仅游动无力或烦躁不安或在水面上打转,甚至痉挛窜游。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体色变淡,胸鳍、腹鳍及背鳍发红或充血。肝脏有不同程度的肿大,严重者比正常大1倍以上,进而肝

16、脏萎缩变小。肝颜色变淡呈淡黄色或充血,有的形成黄、白相间的“花肝”。胆囊肿大,颜色变深呈墨绿色,胆汁充盈,有的胆汁颜色变淡褐色。有的肠壁发红,肠道内充满了淡黄色溶物。有的还伴有尾部充血、出血或溃烂。鳃部贫血,眼睛发红或眼眶充血,或有鳞片脱落,鱼体溃烂等症状。发病主要原因是投喂变质的冰鲜饵料或过量投喂。重者直接中毒死亡,轻者引起肝胆疾病。当发现养殖鱼食欲不振或不摄食,体表无明显症状,内脏有上述症状并结合检查投喂的饵料质量可诊断。该病在810月流行,主要危害250克以下的大黄鱼鱼种,发病率一般在2030%。若不及时治疗,病发后的死亡率可达 7080% 。该病病程短,一般养殖户发现时就已很严重了,由

17、于主要病灶在肝胆部位,治疗比较困难。防治方法:(1)不投喂变质的饵料或饲料;(2)病害高发期切忌过量投喂;(3)冰鲜饵料与配合饲料交替使用;(4)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 (5)发病时即停饵23天,后内服护肝药物、复合维生素、食母生粉等,连续投喂5天。(6)还可用当归、白芍、郁金、柴胡、黄芪、甘草等中药治疗,该处方有解毒、保肝、利胆的作用。 (7)由于该病已造成肝脏损害,应尽量不用或慎用抗菌素,以免造成批量死亡。四、科学合理投喂饲料(一)推广应用适口,且营养全面、平衡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二)冰鲜饵料要保证新鲜,高温季节宜带冰加工与投喂。(三)适量投喂,并根据气候、水温、水质、潮流、生长及

18、摄食状况等因素适当调整,一般每天早上、傍晚各投喂一次。(四)适量投喂营养添加剂,促进大黄鱼健康生长。五、严格质量安全监控(一)建立健全监控体系1、各(市、区)应设岗负责网箱养殖大黄鱼的质量安全技术监管工作。2、委托相关实验室进行养殖现场的质量安全检测。3、技术指导员巡回或驻点对养殖投入品以及关键环节进行指导和监控。4、渔排操作工人应经相关培训后上岗。5、按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建立健全水产养殖生产记录等制度。(二)养殖现场监控1、网箱区环境监控(1)网箱区定期、定点监测:在示范网箱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站点12个,每月进行水质监测12次,监测项目根据以往易出现超标的指标,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找

19、原因予以排除;(2)突发事件如暴雨、倾废、漏溢油、化学品等污染及缺氧死鱼后监测: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主要项目进行不定时、不定点检测。2、鱼病及用药监控(1)进、出网箱的苗种要进行病原检查与登记;(2)病鱼要及时发现、检查、登记并向技术指导员报告;(3)病鱼要正确处理或送有关技术人员检测与诊断;(4)技术人员依据病情提出处理意见,开出处方,施用的药物要符合 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并注明休药期。施药人员按处方用药并记录。3、饲料监控(1)对冰鲜饵料来源、鲜度、是否使用福尔马林等药物进行检查与记录;(2)对配合饲料的生产厂家、日期、批号、保质期等标示,是否符合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标准要求,以及存放地点安全性,现用饲料质量等进行检查与记录;(3)计算合适投喂量。4、商品鱼起捕前的质量安全监控(1)确认施用药物的已过休药期;(2)因施用过某种药物与饲料,而对商品鱼质量安全可能造成影响时,对有关指标进行检测;(3)捕鱼前停饵1天;(4)选用质量安全有保障的厂家生产的保鲜用冰;(5)起捕网箱及保鲜箱要搞好标志,以便溯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国内外标准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