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气雷达观测规定.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6020948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气雷达观测规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天气雷达观测规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天气雷达观测规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天气雷达观测规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天气雷达观测规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天气雷达观测规定(常规天气雷达部分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天气雷达观测是气象监测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规定是天气雷达观测业务的基本准则,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第二条 本规定所指的天气雷达观测业务包括雷达开机,数据采集、存储、传输、整编、归档,编制各种天气雷达观测报表,观测环境的保护,雷达参数测量和标校,雷达系统的维护和检修。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全国组网的数字化天气雷达和 714SD、714CD、3824 型多普勒天气雷达。局地警戒天气雷达和其它天气雷达参照执行。 第四条 天气雷达观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和预警灾害性天气。观测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规定开展定时、组网拼图、本地天气警戒、专项服务等观测,采

2、集、整编、保存观测资料,传送观测数据和产品、编发各种雷达观测报,编制和报送各种报表。 第五条 天气雷达值班人员的主要职责 (一) 严守工作岗位,严格按照本规定开展观测工作,确保资料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二) 监视雷达工作状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三) 认真填写、妥善保管各种观测记录表簿和各类技术档案。 (四) 严格执行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雷达标校制度和其它有关规章制度。 (五) 防火、防盗,检查各种安全设施。 第六条 天气雷达值班人员一般具有大专以上专业学历,经过上岗培训,能独立完成雷达操作,分析雷达回波和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制作短时预报、临近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等。 第二章 观测时

3、次 第七条 天气雷达观测采用北京时。计时方法采用 24 小时制,日界从零点零分零秒为一天的开始时间;计时精度为秒,观测资料的记录时间从 00:00:00 到 23:59:59。观测用的钟表和计算机每天至少对时一次,保证走时准确。 第八条 全国定时观测时段(一)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从 5 月 1 日-10 月 5 日。 (二) 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重庆从 4 月 1 日-10 月 5 日。 (三) 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从 3 月 1 日-10 月 5 日。 (四) 除上述全国定

4、时观测时段外,各省(区、市)应该制定适合本省(区、市)情况的恶劣天气观测规定。 第九条 全国定时观测时间为 8 时、11 时、14 时、17 时、20 时、23 时。除上述 6 次全国定时观测外,各雷达站应根据当地气象服务需求,增加观测时次或进行加密观测、跟踪观测。 第十条 根据防汛抗灾、气象服务及科学研究等需要,中国气象局及业务主管部门可以增加雷达观测时次和任务。 第三章 观测环境 第十一条 雷达站址环境要求 (一) 雷达站址周围无高大建筑物、高大树木、山脉等遮挡。在雷达主要探测方向上(天气过程的主要来向)的遮挡物对天线的遮挡仰角不应大于 0.5 ,其它方向的遮挡角一般不大于 1 。建站时应

5、绘制四周遮挡角分布图,以及距测站 1 千米高度和海拨 3 千米、6 千米高度的等射束高度图。 (二) 雷达站周围不能有电磁干扰。 (三) 雷达站应具备必要的水、电、路及人员生活基本条件,具有自身供电能力。 (四) 雷达站必须具有防雷设施,有效保护雷达和人员安全。 第十二条 雷达机房与天线防护(一) 雷达机房包括收发机、伺服系统、雷达控制台、雷达图像显示器、雷达数据处理系统、雷达产品传输系统、配电系统等设备用房及雷达值班室。(二) 雷达机房应有防暴雨、大风、沙尘、腐蚀性气体及有害物质影响的措施。(三) 雷达机房内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温度一般在摄氏 18-26 度,相对湿度不超过 80%,确保雷

6、达正常工作。(四) 雷达机房内各分机与墙之间留足够的空间,连接电缆和导线一般埋设在预置的地沟板槽中,机房内工作线缆应屏蔽。(五) 机房地面要铺设绝缘物质,防止静电或漏电对雷达、人身造成损伤。(六) 天线底座必须专门设计,天线安装必须牢固、可靠。(七) 机房内必须有防火警报系统和消防设施。(八) 保持机房清洁卫生,防止鼠类和各种昆虫侵入。第十三条 雷达安全保护(一) 雷达站安全是保障雷达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雷达站应具有防偷盗、防破坏等安全保护措施。(二) 雷达供电系统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各路供电电压符合设备要求,电源干洁,额定负荷留有足够的余量。(三) 机房地线要符合要求,接地电阻一般应小于

7、1 欧姆,接地良好,地线布线安全有效。(四) 严格防止发射机微波辐射泄漏。天线周围应设有防护栅拦。第四章 雷达参数测量与标校第十四条 回波空间位置的定标(一) 雷达探测到的回波空间位置由雷达天线位置、指向及测距等数据确定。(二) 雷达天线所在位置的地理坐标用经度、纬度、海拨高度表示。经度、纬度的精确度小于 3 秒(100 米),海拨高度的精确度小于 5 米。(三) 雷达发射射线的指向(包括射线的方位角、仰角)要精确定标。定标前要对天线座的水平进行精确标定。方位角、仰角的定标精确度小于 0.1 。天线指向标校和水平检查每年进行一次。(四) 雷达测距的精度小于 100 米(0.8m s)。测距每年

8、检查一次。第十五条 天气雷达参数测量(一) 雷达天线参数包括天线增益、波束宽度、天馈系统损耗等。雷达出厂时需对上述参数进行测量,在天线不出现损伤的情况下可沿用出厂的测量数据。条件允许的台站,每年测量一次。(二) 雷达发射参数包括发射频率、脉冲功率、脉冲宽度、重复频率等。雷达发射参数在每年定时观测时段开始前进行测量,之后每月定期测量一次。(三) 雷达接收参数包括接收机带宽、最小可测功率、动态响应曲线等。接收参数至少每月测量一次。测量设备条件较好的台站,观测时段内每周测量一次。第十六条 回波强度定标(一) 利用标准信号源,确定量化值与回波功率值的对应关系,要求这一对应关系的线性范围大于70dB,在

9、线性范围内的测量点的均方差优于 1dB。(二) 所有距离库的回波强度值必须用雷达气象方程计算求得。(三) 为了减少计算量,可根据定标曲线制定定标表, 利用查算法代替方程计算。(四) 回波强度定标每月进行一次。第十七条 标校工作要求(一) 雷达参数发生变化后及时修正定标表。(二) 出现对雷达参数有影响的故障或元器件更换,必须重新进行雷达参数测量和定标。(三) 雷达参数测量、定标数据及定标表列入技术档案,妥善保存。第五章 观测模式第十八条 圆锥扫描模式(一) 雷达天线在仰角不变,方位进行 360 的连续扫描称为圆锥扫描,也称平面位置显示(PPI)观测。(二) 用圆锥扫描作定量强度、速度观测,转速不

10、超过每分钟 2 圈,警戒观测可适当提高转速。第十九条 垂直扫描模式(一) 雷达天线方位角不变,仰角进行 0-30 (或更高)的上下扫描称为垂直扫描,也称为距离高度显示(RHI)观测。RHI 图像中横坐标(表示距离)和纵坐标(表示高度)的标尺分辨率不同,纵坐标分辨率放大,以利于分析降水云体的垂直结构。(二) 垂直扫描的天线俯仰速度要求均匀,俯仰速度不超过每秒 3 ,径向数据的采样间隔小于0.2 。第二十条 立体扫描模式(一) 选定的多个不同仰角圆锥扫描的集合称为立体扫描(VOL)。立体扫描一般选用大于 200 千米的距离档,从 0 仰角开始作圆锥扫描,完成一个圆锥扫描后,依次抬升仰角,进行多次圆

11、锥扫描。(二) 立体扫描根据不同的观测对象和目的,选择不同圆锥扫描的个数和仰角间隔。仰角选取的原则是在低仰角下间隔较小,高仰角下间隔较大。(三) 海拔 3 千米高度上的雷达拼图采用的立体扫描,一般由 0 、0.5 、1.0 、1.5 、2.0 、2.5 等 6 个仰角的圆锥扫描组成。(四) 局部对流性降水的立体扫描一般由 0 、0.5 、1.0 、1.5 、2.0 、2.5 、3.0 、4.0 、5.0 、6.0 、8.0 、10.0 、12.0 、15.0 等 14 个仰角的圆锥扫描组成。(五) 大面积强降水的立体扫描一般由 0 、0.5 、1.0 、1.5 、2.0 、3.0 、4.0 、

12、5.0 、6.0 、8.0 、10.0 、13.0 、16.0 、19.0 、22.0 、25.0 等 16 个仰角的圆锥扫描组成。(六)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圆锥扫描个数和仰角作适当调整。第六章 基本观测步骤第二十一条 雷达接通电源前,检查电源电压、天线位置、收发机机柜门、伺服系统及各个保险开关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注意天线附近是否有人,防止天线转动和微波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第二十二条 启动雷达,按照雷达说明书的要求对雷达进行预热。启动计算机,检查系统中各项设置是否符合观测要求。检查雷达各分机是否处在正常工作状态,转动天线,使天线处于低仰角位置上。第二十三条 雷达加高压后,先进行 0 仰角(或

13、最佳仰角)的 PPI 观测。根据地物回波或晴空下的速度回波检查雷达工作是否正常,重点判断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器以及计算机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调整、检查。然后选择观测模式进行观测。第二十四条 值班人员必须注意回波演变,监视重要天气的发生发展。认真填写观测记录,保证记录的完整性。及时存储数据,生成和传送规定产品。第二十五条 关机时,先关高压,然后把天线调整到规定位置,再依次关闭计算机及雷达各种电源。第七章 观测方式第二十六条 定时观测(一) 定时观测是全国组网天气雷达观测的基本任务。(二) 定时观测采用立体扫描观测模式。(三) 定时观测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正点前 15 分

14、钟开始采样,采样结束后对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各种规定产品,于正点前上网或发送。(四) 定时观测因故不能正点进行时,30 分钟以内的及时进行补充观测。超过 30 分钟的也要进行补充观测,但不发送拼图文件。(五) 定时观测与其它观测在时间上冲突时,以定时观测替代其它观测。第二十七条 组网拼图观测(一) 组网拼图观测是按照全国或区域雷达拼图业务要求进行的观测。(二) 拼图观测的时段和时次,按拼图规定执行。(三) 在非定时观测时间的组网拼图观测,在规定时间前 10 分钟开始采样,规定时间前发出拼图文件。(四) 组网拼图观测与非定时观测的其它观测重叠时,采用层次较多的立体扫描模式;采样观测时间可适当提前,

15、采样结束后必须生成拼图文件,按拼图要求传送。(五) 拼图数据采用海拨 3 千米高度上的等高平面位置显示(CAPPI)反射率因子的分贝值(dBZ)。海拨高度在 3 千米以上的雷达站用最佳观测仰角的 PPI 代替。第二十八条 本地天气警戒观测(一) 本地天气警戒观测主要目的是监测灾害性天气,为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和短时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二) 本地天气警戒观测的主要对象是暴雨、冰雹、龙卷、飑线、雷雨大风、台风和热带气旋等。本地天气观测采用加密观测、跟踪观测两种方式。(三) 加密观测是在定时观测的基础上,加密到每隔一小时或半小时一次的观测。300 千米内发现回波,应加强警戒,每小时观测一次;200

16、千米内发现大于 40dBZ 的回波,每半小时观测一次。(四) 跟踪观测是在加密观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连续不断的观测。发现大于 45dBZ 的回波应进行跟踪观测。台风观测根据有关规定进行。(五) 层状云降水加密观测每小时一次,混合性降水加密到每半小时一次,强风暴天气采用连续跟踪观测。(六)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加密观测指令或临近雷达站灾害性天气信息进行本地天气警戒观测。(七) 发现灾害性天气及时向上级部门和有关单位报告。第二十九条 专项服务观测(一) 为特定目的(如人工影响天气、科学研究等)开展的天气雷达观测称为专项服务观测。(二) 专项服务的观测方法、资料收集和传输方式根据专项服务的需求确定。第八章

17、 原始数据和产品第三十条 原始数据是指回波信号经数字信号处理器处理后,以极坐标形式排列的数据。原始数据是永久性保存的气象资料,以文件形式存档。保存介质为 CD 盘等,保存地点在本站。第三十一条 产品(一) 产品是原始数据经过各种加工处理后生成的图像或数据。一般把图像产品转变为图像文件进行存储和传送,文件格式采用点阵格式或位面格式。数据产品以数据文件方式存储和传送。(二) 天气雷达观测必须生成的产品称为基本产品。数字化天气雷达基本产品包括 PPI 和 RHI 强度图像产品、供组网拼图的数据产品、立体扫描生成的 CAPPI 产品等。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本产品包括 PPI和 RHI 的强度及速度图像产品

18、、VAD 图像产品、供组网拼图的数据产品、立体扫描生成的 CAPPI 强度图像产品等。基本产品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制作。(三) 图像产品和数据产品在显示时必须有时间、台站名、产品名称、坐标及其它说明。强度场分布图像及速度场分布图像的色标应该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四) 基本产品作为长期性资料保存在天气雷达站或气象台,保存介质采用 CD 盘等。第九章 资料传输第三十二条 全国雷达拼图数据文件传输和临近雷达站资料及产品的共享,按照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规定或其它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三条 雷达拼图数据文件的命名、数据文件压缩根据全国雷达拼图规定执行。临近雷达站互传雷达产品文件的命名、文件压缩根据有关规

19、定执行。第三十四条 参加区域天气雷达产品互传的雷达站的基本情况及有关传输、观测规定报中国气象局主管职能部门备案。第三十五条 本地服务传输时次和方式由省、地(市)气象局自行规定。第十章 资料整编第三十六条 原始数据文件整编(一) 原始数据文件每年必须进行整编。(二) 原始数据文件整编以天气过程为线索,统计每次天气过程原始数据文件的开始时间和终止时间,原始数据文件的种类及个数。(三) 整编结果装订成册,保存在雷达站。第三十七条 产品文件整编(一) 产品文件整编每月一次。(二) 产品文件按 PPI、RHI 等产品类型整编。主要统计各类产品文件的个数和传输次数、加密和跟踪观测时段等,简要说明每次重要天

20、气过程回波的主要特征及演变过程。(三) 每年整编结果装订成册,保存在雷达站。第三十八条 典型个例整编(一) 典型个例整编每年一次。(二) 典型个例根据当年的天气状况和资料情况确定,一般应包括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或具有科学价值的个例。(三) 对典型个例应进行回波分析,尽量收集分析需要的其它资料。分析结果及其它资料装订成册,保存在雷达站。第十一章 表 簿第三十九条 天气雷达站应填写天气雷达值班日记、天气雷达观测记录表、天气雷达故障检修/标定记录簿、天气雷达观测月报表。第四十条 天气雷达值班日记、天气雷达观测记录表、天气雷达故障检修/标定记录簿保存在本站备查。天气雷达观测月报表于次月 10 日前报送省局主管部门,汇总审核后于 20 日前报送中国气象局主管部门。第十二章 附 则第四十一条 本规定由中国气象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自 2001 年 3 月 1 日起在全国执行。原有关全国天气雷达观测办法、规定等与本规定不相符的,以本规定为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