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课题: 长城 (说课稿)一、说教材:1、地位、作用和特点: 长城 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 七 册的第 17 课的 内容。 长城是四年级的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图文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学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认识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二、 说学情 我所教授的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方法,。学生们可比比较准确的把握一段话的主要内
2、容,但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渗透写作方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应设计好理解句子的坡度,是大多数学生可以准备把握句子的意思,积累写作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2、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对小学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单元训练要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了解长城史今,理解长城构造,体会作者抒发的民族自豪感。技能目标: 、通过文字的描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通过对图片的观察,指导学生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情感态度目标:认
3、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3、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二、说教法: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求知欲强, 乐于表达 ,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 ,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
4、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像, 生生评读师生评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 在读中“感悟“,在读中 “想像“, 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2、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始的阅读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 只要言而有物, 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让学生享受“跳一跳, 可摘桃 “的喜悦.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和熏陶, 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 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三、说学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
5、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2、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蕴含的本质差异,从而摆
6、脱知识迁移的负面影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分析过程、善于比较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知识内在本质的能力。四、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 训练主线” 的原则,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让学生边学、边悟、边总结、边创造,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一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播放长城的视频短片,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诉说观后感受。 2.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城,请同学们伸
7、出手,与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板书:长城)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新课伊始就创设了有趣的情境,使学生融入其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期望,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懂课文,有不会读的字词,可以圈一圈,画一画,一会我们一起来交流 2. .检查生字词:以学生已有水平为起点,在学生自己认读、互相交流的基础上相机进行指点。要提醒学生注意,“隔”字的里面不要多写一横。“垒”字要写的稳,土字的长横要写的稳。 3. 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
8、,边读边想,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一两个词或者一两句话说说。 (三) 重点研读,感受长城的“长” 1. 刚刚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都知道了长城是高大坚固的,气魄雄伟,非常的长,那么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看看文中哪几个地方在写长城的长,是怎么写的?从哪个角度写的? 2. 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一万三千多里”,感受长城的长:1984 年,秦皇岛有个青年人徒步在长城上留下了足迹,整整走了 508 天。 3. 学生理解体会“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现在伸出你们的手,想象一下,你的手就是长城,伴随我的朗读,你做动作,从你刚刚做的动作中,你能说说现在对“蜿蜒盘旋”理解了吗? 出示图片
9、,结合动作,交流感受;同桌互读,指名读,男女轮读,演示读 4. 抓住“长龙”,体会长城的长 文中说长城就像一条龙,结合图中的长城,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说长城就像一条龙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从象征意义,长度相似,姿态等方面述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抓住重点词语“一万三千多里”“长龙”“蜿蜒盘旋”“崇山峻岭”,利用图片、音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长城的长而雄伟,欣赏长城的特点。并及时引导学生朗读,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引领学生逐步释放情感,真正走进文本。(四) 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通过拿学生的体重作比较,引导学生感受“两三千斤重”,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 抓住“一步一步
10、”,体会修筑长城的艰难。 (五)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于远看长城,我们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古代劳动人民非常的有智慧,让我们极其佩服,同学们,我们下节课再来欣赏远看长城的美景,你们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2. 出示作业自助餐: 喜欢积累的你,抄写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句,写一写,背一背。 喜欢交流的你,回家后可以当一名小导游向你的爸爸妈妈以及好朋友介绍长城的美景 喜欢写作的你,可以把你想对长城或者是古代人民的话写在一张小卡片上。 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层次分明,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的同时又给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五、 说板书设计: 一席好的板书为一堂精彩的阅读课起到画龙点
11、睛的作用。根据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和直观性原则,为看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深化理解本课的主旨,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望口 射口 城台 相互呼应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历史地位:伟大奇迹根据以上的教学说明,我对本课时进行简要评价:本节课,我做到以读为主线,以展想象为散发点 ,以情这核心,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把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本堂课中达到会读会学会用.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说课完毕,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