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孙权劝学比较阅读.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012359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比较阅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孙权劝学比较阅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孙权劝学比较阅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孙权劝学比较阅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孙权劝学比较阅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解释词语,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4、但当涉猎( ) 5、见往事耳( ) 6、蒙乃始就学( ) 7、及鲁肃过寻阳( ) 8、卿今者才略( ) 9、即更刮目相待( )( )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蒙乃始就学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阅读1,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

2、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好学(译) 【注:回:颜回,又称颜渊,是孔子的弟子。蚤:同“早”。恸:哀痛之至。贰:重复。亡:同“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即更刮目相待( ) 门人益亲( ) 不迁怒,不贰过。(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 不迁怒,不贰过。 译: 3.请写出与甲段文字相关的成语。你还知道与好学相关的成语吗?请举一例。4.读了甲、乙两段文字,你有何感想?(2分),研究,重新,更加,转移,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颜回)从不把脾气发

3、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凿壁偷光 程门立雪,示例:甲段文字写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努力学习,由一介武夫变成一名儒将,从而阐明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乙段文字告诉我们颜回学习“不迁怒,不贰过”,被孔子称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分),译文,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全都白了,早死。孔子哭得极度悲伤,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 这样好学的弟子) ,学生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错误。他不幸去世了,现在就再也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阅读2,【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4、:“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秉烛夜读(译) 【注】安:哪里。疑问代词。戏: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1、解释加点词。(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 及鲁肃过寻阳 (3) 恐已暮矣 (4)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2.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 吕蒙

5、不愿学的理由是- 。(每个所填不超过5个字) 4.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迟、晚,怎么,年纪大,事务多,提示: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意见。,译文,有一天,晋平公同著名的音乐家师旷闲谈。晋平公叹了口气说:“我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但恐怕太晚了。”师旷笑着说:“你为什么不点起蜡烛呢?”晋平公沉下了脸,不高兴的说:“哪有身为臣子而取笑君主的呢?”师旷连忙起身下拜,谢罪道:“臣下怎敢取笑大王?我听人家说,少年时好学,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阳气充沛;壮年时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还很强烈;老年时好学,只像蜡烛照明一样。但是,点亮蜡烛走路,与摸黑行走

6、相比,那一个(更好)呢?”平公一听,连连点头称赞:“说得好。”,阅读3,【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邴原少孤 (4)欲书可耳2.翻译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 。 乙文侧

7、重- 。,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赞美邴原少而好学。,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没有尚父),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阅读4,【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

8、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译)解释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寻复南奔 (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他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他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译文,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

9、傅洪仲从青州到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地,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阅读5,【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译)1.解释

10、加点词。 (1)但当涉猎 (2)非复吴下阿蒙 (3)是使为善者惧。 (4)相寿流涕而去2.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3.文中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4.联系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示例:战国时齐王听取邹忌的建议,出现各诸侯国“皆朝于齐”的局面。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有一份虚心,就会有一份收益。唐太宗听取魏征的建议,成为一代明君而名垂千史。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良好的建议,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不断进步。,现在我在

11、皇位,是天下的主人,不能只偏爱老朋友,译文,濮州的刺史庞相寿因为贪污而被解除职任,自己说曾经在唐太宗做秦王时在他手下工作。皇上可怜他,想让他重新归来担任(职务)。魏征规劝说:“秦王身边宫内宫外的故人很多,恐怕人人都依赖亲情私交,足以使善良的人害怕。”皇上开心的接纳了他,对相寿说:“我从前做秦王,是一府的王,现在居于重要的地位,是整个国家的主人,不能够独自偏私故人,魏徽等大臣所坚持的是对的,我怎敢违背!”皇上赐他帛之后打发他走,相寿流着眼泪而去。,阅读6,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12、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译) 【注释】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朝士:朝中官员。 1.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2分) 但当涉猎( ) 蒙乃始就学( ) 与蒙论议( ) 卿今者才略(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2分)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佯 悔不穷问 穷: 5.翻译: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6.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追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就制止了他们。,.对待别人应宽容大度 不应当过分计较和容不下他人。,翻译,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则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