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必修一古文虚词整理.ppt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010443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12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古文虚词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必修一古文虚词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必修一古文虚词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必修一古文虚词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必修一古文虚词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而 2.何 3.乎 4.乃 5.其 6.且 7.若 8.所 9.为 10.焉 11.也 12.以 13.因 14.于 15.与 16.者 17.则 18.之,十八个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例举,而,A连词 a.表并列。 b.表承接 c.表递进 d.表转折 e.表修饰 f.表因果 g.表假设 h.表目的 B代词, i.第二人称,苏轼赤壁赋 1.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d 2.羽化而登仙b 3.扣舷而歌之e 4.客喜而笑e 5.正襟危坐而问客b 6.顺流而东也e 7.而今安在哉?d 8.侣鱼虾而友麋鹿a 9.抱明月而长终e,10.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d 11.而卒莫消长也d 12.盖将自其变

2、者而观之e 13.而又何羡乎f 14.虽一毫而莫取e 15.耳得之而为声b 16.而吾与子之所共适f” 17.倚歌而和之e,而,A连词 a.表并列。 b.表承接 c.表递进 d.表转折 e.表修饰 f.表因果 g.表假设 h.表目的 B代词, i.第二人称,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1.则施施而行e 2.漫漫而游e 3.而犹不欲归d 4.倾壶而醉b5.卧而梦b 6.觉而起b 7.起而归b8.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d 9.穷山之高而止b,10.攀援而登e 11.箕踞而遨e 12.而莫得其涯d; 13.而不知其所穷d 14.自远而至e 15.到则披草而坐b,何,A疑问代词。 a什么,为什么,怎么 B疑问副

3、词。 b.怎么,为什么,赤壁赋 何为其然也?a 而又何羡乎!a,乎,A语气词 a. 表疑问 b.表反诘 c.表感叹 d.表祈使 e表揣度 B介词 f.表时间、地点、范围在时候,在方面 g.表比较,比 h.表动作对象,对、对于。 C词尾(助词) i.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j.副词词尾,不译,劝学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h 师说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f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b 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e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 赤壁赋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i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b 郁乎苍苍i 游于是乎始,j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a 而又何羡乎!

4、b 相与枕藉乎舟中,f 始得西山宴游记 悠悠乎与灏气 i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j”,乃,a代词,第二人称代词 b判断词 c副词,表顺承“于是”“就” d副词,表转折“却”“竟然”“反而” e.“【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师说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其,A用作代词。 a. 第三人称 b.第一人称 c.第二人称 d. 指指示代词“这”“那” B用作副词 e.表示揣测 f.反问 g.期望 h命令。 C用作连词 i.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D语助词 j.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劝学 1.其曲中规 师说 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d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a 3.夫庸

5、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a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a 5.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其皆出于此乎j 7.今其智乃反不能及a,其可怪也欤f,其,A用作代词。 a. 第三人称 b.第一人称 c.第二人称 d. 指指示代词“这”“那” B用作副词 e.表示揣测 f.反问 g.期望 h命令。 C用作连词 i.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D语助词 j.起调节音节的作用。,赤壁赋 1.而不知其所止;a 2.其声呜呜然a 3.何为其然也a 4.方其破荆州a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a 6.而不知其所穷a 始得西山宴游记 1.日与其徒上高山db 2.其高下之势a 3.而莫得其涯;a 4.其隙也d,且,A

6、连词 a.表并列 b.表层进 c.表转折 d.表让步 “尚且”“还” e. 表选择:“还是” B副词 f. “姑且”“暂且”。 g. “将”“将要”。 h.句首发语词“且”“且夫”,赤壁赋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h,若,A用作代词。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固定词组】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至于说到”的意思。若辈、若属、若曹 相当于“你们”。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B用作动词:好像,若垤若穴B,所,(一)用作助词, a.放在动词的前面,组成名词性短语 b.一般助词,无义 c与“为”合用,表示被动。

7、 d.所以 1 “的原因 2. “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 e.【所谓】所说的。 f.【所在】到处。,赤壁赋 1.纵一苇之所如a 2.而不知其所止a 3.苟非吾之所有,a 4.而吾与子之所共适。b 始得西山宴游记 1.意有所极a 2.而不知其所穷a 3.至无所见a,为,A用作介词, a.表示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b介引对象 C.原因 d目的(读音为wei)。引进对象,可以翻译“替”“给”。引进方位或方向,可以翻译为“向”“对”。 B句末语气助词,e表示疑问或反诘,用于句子末尾译为“呢”,焉,A代词 a.相当于“之”。 b代词,表示疑问,。 B助词,

8、c.句末语气词。 d.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不译。 e.助词,做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然”“地”。 f兼词。 “于之”,劝学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f 2.蛟龙生焉c/f 3.圣心备焉c/f 师说 (1)或师焉,或不焉c (2)犹且从师而问焉a/c 赤壁赋 少(sh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e,以,A介词, a.因为 b从,在 c拿,用 d按照、依照 e依靠 f凭借 g跟,同 B连词 h表目的 i表修饰 j并列 K因为 所以:l1的原因;l2用来 以为:m1以之为,m2认为 无以:n没有办法可以:o1可以用来,o2可以 D动词,p通“已”停止,劝学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9、o1 2.輮以为轮m1 3.无以至千里;n 4.无以成江海n 师说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l2 2.圣人之所以为圣l1 3.作师说以贻之h。 4.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l1 赤壁赋 1.举匏樽以相属i 2.挟飞仙以遨游i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p 始得西山宴游记 1.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m2 2.醉则更相枕以卧i 3.故为之文以志。h,者、也,者: A表示称代, a.“的人(东西、事情)”。 B助词 b 引出判断或原因,可不必译出。 c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表示语气停顿。可不必译出 d定语后置标志。e.助词,句末表示疑问。句中表停顿。 也: A句末语气词 a.表判断。 b

10、表陈述。 c. 表疑问 d.表反诘单独使用或与“何”连用。 e.表感叹 B句中语气词 f句中表停顿,,劝学 1.不复挺者b,輮使之然也a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b 3.假舆马者a,非利足也b 4.君子生非异也a,善假于物也b 5.用心一也a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b,用心躁也a 师说 (1)师者b,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 (2)人非生而知之者e,孰能无惑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a (4)曰师曰弟子云者a (5)彼与彼年相若也b,道相似也b (6)师道之不传也f久矣 (7)欲人之无惑也f难矣 (8)吾师道也b,夫庸知,也,赤壁赋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 2.逝者如斯a 3.自其不变者

11、a而观之,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a 5.客有吹洞箫者d 6.何为其然也?”c 7.顺流而东也b 8.固一世之雄也a 9.而未尝往也b 10.则物与我皆无尽也b 1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a 始得西山宴游记 1.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d 2.其隙也f,则施施而行 3.皆我有也b 4.洋洋乎与造物者游a, 5.是岁元和四年也a。,,者: A表示称代, a.“的人(东西、事情)”。 B助词 b 引出判断或原因,可不必译出。 c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表示语气停顿。可不必译出 d定语后置标志。e.助词,句末表示疑问。句中表停顿。 也: A句末语气词 a.表判断。 b 表陈述。 c. 表疑问 d.表

12、反诘单独使用或与“何”连用。 e.表感叹 B句中语气词 f句中表停顿,,因,A介词 a依靠、凭借。 b因袭、沿用、依照 c“通过”“经由”“趁着”。 d“由于”“因为”“因此”。 B副词 于是,就。,始得西山宴游记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d,于,A 用作介词 a.引出时间、处所, “在”“从”“到”。 b.引出方向,“向”。 c.引出趋向或所从 “从”“到”。 d.引出对象,可译为“对”“对于”“给”等。 e. 表示比较,“比” f.表被动“被”。 g. 【于是】在这时候 h.见于】表示被动。,劝学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a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 师说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

13、生于吾乎a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d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 (4)其皆出于此乎a (5)不拘于时f,学于余d,于,A 用作介词 a.引出时间、处所, “在”“从”“到”。 b.引出方向,“向”。 c.引出趋向或所从 “从”“到”。 d.引出对象,可译为“对”“对于”“给”等。 e. 表示比较,“比” f.表被动“被”。 g. 【于是】在这时候 h.见于】表示被动。,赤壁赋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a 2.月出于东山之上c 3.徘徊于斗牛之间a 4.于是饮酒乐甚a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f 6.托遗响于悲风。a 7.寄蜉蝣于天地a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4、a 始得西山宴游记 游于是乎始a,与,A介词。 a.比,和比较。 b. 和,跟,同。 B连词 c.“和”“同”“跟”。 d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疑问或感叹,后作“欤”,此义项读音为y。 e.【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f.【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相与】互相,师说 “彼与彼年相若也”c 赤壁赋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b 2.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 3.则物与我皆无尽也。c 4.与山间之明月,b 5.而吾与子之所共适c 6.相与枕藉乎舟中f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 始得西山宴游记 1.日与其徒上高山,b 2.外与天际

15、b 3.与万化冥合b 4.悠悠乎与灏气b 5.不与培*(土娄)为类b,则,A用作连词 a.表承接 b.表转折、让步。 c.表假设,相当于“那么”。d.表示并列关系: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可译为“就”,或不译。 B副词 e.表判断,就是 f.表范围“仅”“只,劝学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a 师说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 2.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a 3.问之,则曰b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d 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c 赤壁赋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 不能以一瞬; c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c 始得西山宴游记 1.其隙也,则施施而行a 2.则凡

16、数州之土壤a 3.醉则更相枕以卧a 4.到则披草而坐a,之,A代词 a第三人称 b指示代词,这、此。 c相当于“我”“自己”。 B助词 d.结构助词, “的”或者不译 e.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f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g结构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h音节助词:多用在时间词或不及物动词后面,以及所字结构前面 C动词:i去,到,劝学 1.青,取之于蓝a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h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f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着 师说d 1.古之学者必有师d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a 3.吾从而师之a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e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h,赤壁赋1.壬戌

17、之秋,d 2.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d 3.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b 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 5.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i 6.扣舷而歌之。h 7.不知东方之既白。e 8.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d 9.此非曹孟德之诗乎d 10.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e 11.固一世之雄也,d 1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 13.驾一叶之扁舟d 14.渺沧海之一粟d 15.哀吾生之须臾e 16.羡长江之无穷。e 1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a 18.自其不变者而观之,a,A代词 a第三人称 b指示代词,这、此。 c相当于“我”“自己”。 B助词 d.结构助词, “的”或者不译 e

18、.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f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g结构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h音节助词:多用在时间词或不及物动词后面,以及所字结构前面 C动词:i去,到,19.且夫天地之间d 20.苟非吾之所有h 21.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d 2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a 23.取之无禁,用之不竭a 2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d 25.而吾与子之所共适。”h 26.倚歌而和之。h 始得西山宴游记 1.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d 2.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e 3.始指异之。a 4.故为之文以志。a 5.其高下之势,d 6.然后知是山之特出,e 7.不知日之 入,e8.向之未始游,e 9.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 衽席之下。d,A代词 a第三人称 b指示代词,这、此。 c相当于“我”“自己”。 B助词 d.结构助词, “的”或者不译 e.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f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g结构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h音节助词:多用在时间词或不及物动词后面,以及所字结构前面 C动词:i去,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