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电力牵引特性,2.1 电力牵引直流传动特性,2.2 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2.3 电力牵引的调速特性,2.4 电力牵引的起动特性,2.1 电力牵引直流传动特性,牵引特性:指机车起动、运行时牵引力与速度的关系。(交、直) 牵引:电机将电能机械能,从而驱动电力机车及列车运行 分析:电机的牵引特性机车牵引特性 一、直流牵引电动机特性 电机学知:并励电机“硬特性”(转矩变,n变化小),串励电机“软特性”(转矩变,n变化大),并励更适于电力牵引。 1、运行性能必须具有电气、机械稳定性。,2.1 电力牵引直流传动特性,(1)机械稳定性特性曲线1(串励电动机)、特性曲线2(并励电动机)均负斜率,而列
2、车基本阻力曲线W0=f(V)正斜率。 可见:串、并励电动机均机械稳定(按式(1-7)判断)。,图2-1 串、并励电动机机械特性,(2)电气稳定性UD=常量(直线)、电机 曲线(图2-2中1为串励,2为并励)。串励电动机U曲线斜率均正,按式(1-12)判断稳定。,2.1 电力牵引直流传动特性,并励电动机U曲线在ID较小(B附近)时斜率为正稳定;而ID较大(C点附近)时斜率为负不稳定,则C点是不稳定的点。 可见:串励有机械、电气稳定性,比并励更适于电牵引。 2、电动机间负载分配的影响,图2-2 直流电动机U曲线,机车各牵引电机特性有异、各动轮直径有异电机间负载分配不均。 (1)机车动轮直径相同而电
3、机特性有差异机车速度V一定,轮径同转速同,特性差异转矩M、电流ID不同。,2.1 电力牵引直流传动特性,串励电机特性差异(2-3(a)图)引起的负载(M、ID)分配不均比并励式电动机(2-3(b)图)小。,(a)串励 (b)并励,图2-3 直流电动机特性不同时的负载分配,动车动轮直径相同而电机特性有差异时,串励电机优于并励电机。,可见:,2.1 电力牵引直流传动特性,(2)机车电机特性相同而动轮直径有差异机车速度V一定,特性同、轮径不同转速不同转矩M、电流ID不同。特性相同,在相同转速差下串励电机(2-4(a)图)的负载(M、ID)分配不均比并励电机(2-4(b)图)小。,(a)串励 (b)并
4、励,图2-4 轮径不同时直流电动机的负载分配,2.1 电力牵引直流传动特性,3、电压波动对电机工作的影响网压波动(如机车通过两变电所供电交界处的电压突变),而速度未变ID、F冲击。(导致电机工作条件恶化和列车运行中的冲击)电机端压U1,对应曲线n(U1);变化U2,对应n(U2)。因电压波动时间很短,励磁电流来不及跟随变化,可视转矩特性为同一条曲线。串励电机ID、F冲击小(2-5(a)图),并励电机的ID、F冲击大(2-5(b)图)。(因为串励电动机具有软特性),(a)串励,(b)并励,图2-5 直流电动机电压波动时电流和牵引力的变化,2.1 电力牵引直流传动特性,浅析: (1)串励电机的ID
5、、M取决于外部负载,若运行阻力不变,冲击后将复原;而并励电机,若波动使电压磁场,ID将大于电压未降低前的值(不能复原)。 (2)串励的励磁绕组与电枢串,电流增长速度相同,因涡流影响,磁通增长慢于电枢电流增长,但电流冲击小;并励的励磁时间常数大于电枢时间常数,励磁电流增长远慢于电枢电流增长,电枢反电势来不及增加,则开始阶段电枢电流冲击较大。故串励电机受电压波动影响小。,2.1 电力牵引直流传动特性,4、防空转性能 (1最大粘着特性,2滑动摩擦,3并励特性,4串励特性)电机工作点A,速度V0。偶因破坏粘着,曲线1降到1,相应2降到2;V0下,FD超过粘着1限制发生滑动。,图2-6 电机特性与空转的
6、关系,牵引力沿3下降,滑动摩擦力沿2变化,当达B点时相等,滑动速度上升到V3;其后,滑动摩擦力大于牵引力,速度稳在V3;原因消失,又恢复到原工作点A。软特性,一旦粘着破坏,电机特性4在2之上,牵引力大于滑动摩擦力,滑动速度不断增加而形成空转。,并励电机:,串励电机:,2.1 电力牵引直流传动特性,故:串励防空转不及并励电动机,且多台串联运行时,一台空转,其反电势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空转加剧。 二、电力牵引恒压牵引特性 直流电动机转速(转分) (2-1)转矩 (m) (2-2)式中,CM为结构决定的常数,M为铁耗与机械损耗引起的转矩损失。 (2-1)(1-6)有 (h) (2-3)式中,常数,2.
7、1 电力牵引直流传动特性,(2-2)(1-5)有 ()(2-4) 式中, 为常数,而电机铁耗、机械损耗和齿轮传动损耗造成的牵引力损失 (相对F小,一般计算忽略不计)。 故 UD一定,将D=f(ID)代入(2-3)V=f(ID)、代入(2-4)F=(ID),再消掉ID恒电压下牵引特性曲线F=f(V)。 注:每个UD对应一条牵引特性曲线。(如SS1型电力机车牵引变压器次边多段抽头经整流可提供33个UD值,故有33条牵引特性曲线),2.2 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一、交流牵引电动机特性 1、电动机间负载分配的影响 电力牵引通常是每辆动车由一台逆变器供电,多台异步电机并联运行。例如CRH2动车组采用4M
8、M1INV方式,就是由一逆变器拖动四台异步电机并联运行。多台异步电机并联运行要注意以下问题: (1)动车动轮直径相同而电机特性有差异因异步电机硬特性,若电机特性略有差异,就会引起电机负载分配不匀。见图2-7所示。特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转子的电阻,应选择电阻分散性小、温度变化率小、截面尺寸均匀的材料用作电机转子导体。见图2-8所示。,2.2 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图2-7 电机特性差异引起负载分配不均,图2-8 电机转子电阻的影响,2.2 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牵引工况:轮径大(转速偏低)的负载偏大,轮径小(转速偏高)的负载偏小,见图2-9所示。 制动工况:(与牵引相反)轮径大的负载偏小,轮径小的
9、负载偏大,见图2-9所示。,(2)电机特性相同而动轮轮径不同,图2-9 动轮轮径差异引起电机负载分配不匀,2.2 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3)负载分配不匀的程度与电机额定转差率有关,额定转差率越小,负载分配不匀越严重,即使轮径差不大,也有较大的牵引力差。额定转差率大又对电机的效率、温升和动车性能不利。【设电机以s转差率运转,轮径差为a,则轮径大的电机转速低,将以(s+a)转差率运行,其转矩和电流都比规定值增加。其增加的比例为:(s+a)/s】,图2-10 电机额定转差率的影响,2.2 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表2-1 电机额定转差率的影响,2.2 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2、变频运行方式电力机车三
10、相交流异步牵引电动机工作在变频运行状态。 优点:可在低频下起动,改善转子功率因数,增大起动单位电流和转矩。(通常,起动电流为额定电流两倍亦可获重载下的良好性能)异步电动机感应电势 (2-5)式中,C为电势常数,f1为电源频率,m为气隙磁通(或1 )。 (1)恒磁通(E1/f1)运行方式由式(2-5)知,“E1f1”恒定气隙磁通恒定,从而转矩恒定。(因为转矩M m),2.2 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优点:在不同的f1下有Mm恒定,适于恒转矩变速拖动。 注意:磁通应恒定在接近饱和状态,以使电机铁磁材料得到充分利用。 (2)恒“电压频率”( U1f1)比运行一般,定子绕组漏抗可忽略,有E1U1,则由式
11、(2-5)知,“U1f1”比恒定 m恒定,从而转矩恒定。 优点:只需逆变器提供线性的“U1f1”输出特性,控制上易于实现。 注意:低频性能较差。 ( f1太定子漏阻抗不能略,恒“U1/f1”控制将使定子电流急剧磁通变转矩迅速 ),2.2 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3)恒电流运行方式 转差频率f2恒定,恒“E1/f1”(m恒定)则定子I1恒定。又 (转矩分析)M仅取决于I1和f2,与f1无关。 恒I1(及f2)运行,从而转矩恒定(与f1无关)。 优点:恒I1,无过分电流波动,可控硅装置的容量利用充分,逆变器设计更经济。 3、运行性能,异步电机应具有机械、电气稳定性。(1)机械稳定性异步电动机机械特
12、性曲线的斜率为负,列车基本阻力曲线W0=f(V)斜率为正。 依式(1-7),机械上是稳定的。,图2-11 异步电动机机械特性,2.2 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2)电气稳定性分析知:异步电机的电气是稳定(电机电压与电流、频率、调节方式有关分析较复杂,从略)。 4、电压波动对电动机工作的影响异步电机对瞬时过压、过流不敏感,因此电网电压的波动对电动机工作的影响不大。 5、防空转性能由图2-11知,异步电机机械特性较硬类似直流并励电动机防空转性能良好。,2.2 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二、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 (一)牵引特性牵引特性F=f(V)(即机械特性)、电气特性U=f(V),有两个运行调节区。(见
13、图2-12) 1、起动加速区,曲线12:恒M起动加速(V线性增加)起动时,随V电机输出功率,起动终了的V(曲线上2)决定于供馈能源所允许的长期功率。起动时电机恒M运行,随着V的提高电机端电压U上升到曲线上点5。,图2-12 异步传动机车电气机械特性,2.2 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2、恒功率调速区 F=f(V)曲线24段:恒功率调速(U=f(V)曲线恒定) 因受网压或电机功率或逆变器输出电压所限,电机端压达最高后一般不再变。则高速区,U不变,随f1产生削磁效果F。 注意:在最高速区可特意将逆变器输出电压提高到曲线的7,使功率接近于额定功率。这是相对于直流牵引传动的显著优点。(直流电机削磁受换向条
14、件限制,带补偿绕组电机最高速时才有可能发出近80%的长时功率;而异步牵引则无此限制,且在高速时能发挥长时功率。),2.2 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二)异步电动机特性调节因机车不断变速,而列车惯性大,使电机f1与电机实际旋转频率相差过多,即超出临界转差率范围而导致不稳定运行。因此,采用快速响应闭环系统,直接控制电机I1和转差频率f2。 1、异步电动机变频控制理论基础 交流电机感应电势(2-6) 式中,E1定子相电势,C电机的电势常数。对于异步电动机,2.2 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等效电路,简化,(图中标R,后便退到用r) 由简化图可得: (2-7) 其功率为:(2-8) 转矩为:(2-9) 式中
15、,p极对数,m定子相数, 、 为每相归算到定子的转子电阻和漏电感,s为转差率。(图中标R),2.2 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浅析: (1)恒U1、恒f1正弦供电异步电机机械特性对(2-9)分子分母同乘s后,当s很小,s0,可近似为 (2-10) 即转矩M正比于转差率s,线性;当s接近1时,忽略分母r2项有 (2-11) 即转矩M反比于转差率s,双曲线; 当s在两段之间时,直线逐渐过渡到双曲线。 (2)基频(f1N)以下电压频率协调控制的机械特性 恒U1/f1控制由式(2-10)可得 (2-12),2.2 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可见:基频以下恒U1/f1控制,同一M,s1基本不变,则n=s1也基本
16、不变,即机械特性平行移动,类似直流他励电机调速,但最大转矩减小。另,亦有线性区、双曲线区(分析略)。按dM/ds=0可求出s值,再代入式(2-9)可得:(2-13) MMax随f1减小而减小,需要补偿U1来提高转矩。 恒E1/f1控制(即恒m 控制)由等效电路可得 (2-14) 则转矩(2-15),2.2 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当s很小时,s0, (2-16) 转矩M正比于转差率s,线性;(近似)当s接近1时,忽略分母r2项 (2-17) 即转矩M反比于转差率s,双曲线;二者间逐渐过渡。可见类似恒U1恒f1控制,但线性范围更宽。按前述方法求最大转矩,在 (2-18) 有最大转矩 (2-19)
17、注:最大转矩恒定,稳态性能优于U1/f1控制,这也是E1/f1控制补偿定子压降所追求的目的。 恒E2/f1控制进一步提高,转子漏抗压降可忽略,则 (2-20) E2为转子全磁通感应电势(满足4.44公式),消耗在r2/s上。,2.2 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转矩为 (2-21) 转矩完全是一条直线,稳态性能最好。E1对应气隙磁通幅值m,E2对应转子磁通幅值2,恒E2/f1正是矢量控制遵循的原则。 综上:恒U1/f1控制最易实现,但低速带负载能力有限,需对定子电压进行补偿,适于一般调速;恒E1/f1控制,可达恒磁通,改善了低速性能,线性范围较宽,但机械特性仍非线性,产生转矩能力受限;恒E2/f1控
18、制,可得直流他励电机样的线性特性,较理想,动态恒定2是矢量控制要实现的目标。,2.2 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3)基频(F1N)以上恒压变频的机械特性基频f1N以上,U1额定不变,转矩为(2-22) 最大转矩为(2-23) 可见, f1Mmax。即:基频以上U1额定,f1转速n,1势必 ,导致最大转矩减小,可认为输出功率基本不变,属弱磁通功率调速。 注意:上述为正弦供电,若含谐波,机械特性扭曲,机械损耗增加。异步电机调速有两个独立调制量。,2.2 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2、恒转矩特性(起动) (1)恒磁通、恒f2即可恒转矩前述恒E1/f1控制、恒E2/f1控制都能实现恒转矩控制,特别是后者是完
19、全的线性。M与f1无关,仅由f2决定,f2一定M恒定;对于不同f2M为一组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见图2-13(a) (2)最大恒转矩解dM/df2=0,可得转子临界转差频率f2(同式(2-18) (2-24) 注意:鼠笼异步电机的fm为结构决定的常数;在f2=fm处有最大转矩Mm(见(2-19)式)。,2.2 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恒转矩特性:在整个范围内发出最大转矩Mm,满足机车以不变的牵引力起动的要求(图2-12中曲线的12)。(通常,机车起动阶段要求电动机发出1.52倍的额定转矩),(a) (b),图2-13 恒转矩特性调节,(3)恒转矩时的定子电流I1恒m,近似E1f1(线性);恒2,
20、完全E2f1(线性)。频率较高时,定子r1可略,近似有U1f1(线性);频率较低时r1不可略,U1相对有所提高。,2.2 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定子I1与f1无关(公式略),即保持恒定不变。(曲线见图2-13(b)所示) 3、恒功率特性(运行)恒转矩运行,随VU1到最大值(图2-12曲线上5点),对应频率f1N叫基准频率(或额定频率),其后维持U1不变进入恒功率运行(U1/f1不再恒定)。f1f1N,高速电机的s很小,相对于 /s可忽略r1、x1、 x2,则U1E1、电流 ,由(2-8)式得转矩 (2-25)同时,按dM/ds=0解得sm方法可解得 最大转矩 (2-26),2.2 电力牵引交流
21、牵引特性,(1)U1不变,恒转差率S(f2/f1)调节U1不变,f2与f1按比例变化。由式(2-26)知,Mm1/f1;而由式(2-25)知M1/f1(图2-14(a))。 工作点选择:在最高转速(即f1max)时保证有最小允许过载能力(即最小转矩裕度)处,则较低速时有较大的过载能力,保证电机在全部调速范围内稳定运行。电机被低速状态所决定,电机设计尺寸较大。,(a),(b),图2-14 U1为常数的恒功率特性调节,2.2 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定子电流I1:保持U1不变,I1近似为常数(与f1无关)。(见图2-14(b)。I1为激磁与转子归算电流的矢量和,主要是后者(公式略) (2)f2不变,
22、恒U1/f1调节f2不变,而U12与f1按比例变化。由式(2-25)、(2-26)知,Mm与M都反比于f1,呈双曲线形状(图2-15(a)。,(a) (b),图2-15 不变的恒功率特性调节,2.2 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工作点选择:在最低转速时有最小允许的过载能力处,则高速时也有适度的转矩裕度,使电机整个调速范围内稳定运行。充分利用了电机功率,电机设计尺寸较小。 定子电流I1:U1保持正比于 变化,分析知I1反比于 变化(图2-15(b)。 注意:第一种有较大的电机设计尺寸,但在恒U1、I1下工作,可控硅装置容量得到充分利用,逆变器有较小的设计尺寸,故称之为最大电动机最小逆变器方案;第二种有
23、较小的电机设计尺寸,但逆变器需满足U1max、I1max要求,尽管二者不会同时出现,但逆变器的设计容量为二者的乘积,则逆变器有较大的设计尺寸,故称之为最小电动机最大逆变器方案。(交流传动一般用前者),2.3 电力牵引的调速特性,电力牵引的起动、调速、制动三种基本运行状态,实质都是调速,只是起动、制动为调速的特殊形式而已。 基本要求:调速范围宽、平稳性好、经济及简单、方便、可靠。 一、直流传动机车调速调电力牵引机车速度就是调电动机的转速。 (一)直流串励电动机的调速方法式(2-1)给出了直流串励电机的转速特性。调电机转速的方法:调端压、回路电阻、主极磁通。 1、改变电机端电压UD (1)直流网压
24、多台牵引电机串、并联来改变端压。无能耗,但属有级调速(23级),且电机间连线复杂,一般不用。,2.3 电力牵引的调速特性,斩波器调压。能耗小,无级调速,现代直流电力机车(如早期城市地铁)上采用。 (2)“交-直”电力机车改变主变压器输出电压调压。有级调速(级数多),在早期的SS1电力机车上采用。可控硅整流调压。无级调速,SS电力机车广为采用。 2、改变电机回路电阻R电机回路中串电阻来调速。电阻损耗,效率降低;电阻分段调,造成牵引力冲击。电力机车不采用。 3、改变电机主极磁通D即调主极磁势,主磁极绕组并电阻分流,即削弱磁场。分流电阻值小,能耗小,也不笨重,故广为应用。,2.3 电力牵引的调速特性
25、,(二)恒压磁场削弱调速电机额压(电流未达额值)下削磁调速、改变转矩特性,是高速区调速并提高功率及转矩的有效方法。 1、磁场削弱系数励磁削弱的程度,用表示 (2-27)式中, 为削磁后的主极磁势, 为削磁前的主极磁势。 注:磁路不饱和时可用磁通代替磁势。 2、磁场削弱方法 (1)改变励磁绕组匝数励磁绕组分段抽头,电枢电流流过全绕组为全磁场,,2.3 电力牵引的调速特性,流过部分绕组为削磁。 (2-28)式中,W为全励磁绕组匝数, 为削磁后绕组匝数,ID为电机电枢电流。 优点:精确(匝数比); 缺点:电机结构复杂,削磁级数有限(23级);一次过渡到最深削磁,有很大的电流冲击和牵引力冲击。(直流电
26、力机车不采用) (2)改变励磁电流励磁绕组固定,改变励磁电流,削磁系数为(2-29)式中, 为削磁后的励磁电流。,2.3 电力牵引的调速特性,电阻分流法励磁绕组并电阻分流。由图示电路可得式中,RL为励磁绕组电阻,R为分流电阻。代入式(2-29)得(2-30),图2-16 电阻分流削弱磁场,优点:励磁绕组结构简单,削磁调节方便,能耗小。 注意: 、实际中,并固定分流电阻R0,以改善电机换向。 、同机车各牵引电机的分流电阻一致、一致、削磁一致。,2.3 电力牵引的调速特性,、为稳定工作状态下所得,过度状态时应充分考虑励磁绕组的电感作用。 例如,网压波动突增ID突增,而励磁绕组(电感)电流不突增,则
27、突增的大部分经分流电阻流过,造成电机的反电势不足,加速电枢电流增加而严重过载,甚至会引起电机环火。因此,在分流支路串入适当电感,即磁感应分流法,如我国SS3型机车。 另:削磁一次性过深,电流、牵引力冲击,故常用分级削磁。考虑控制的复杂及附加设备多少,一般为三级。如SS1机车,接R1时1=70,接R2时2=54,R2、R1均接时3=45。 可控硅分流法对励磁利用可控硅分流,为无级削磁。如引进西欧8K和国产SS8、SS9型准高速电力机车。,2.3 电力牵引的调速特性,3、恒压削磁的转速特性 电机转速特性 (2-31)削磁后的转速特性 (2-32),削磁瞬间 ,必有 。 又 全磁场励磁ID,削磁后励
28、磁I=ID即有ID=ID, 转速不变,削磁后电枢电流ID比全磁场电枢电流ID大(1/)倍。,图2-17 恒压削磁的转速特性,故 削磁后的转速特性曲线在全磁场基础上水平右平移(1/)即可,如图2-17示。,2.3 电力牵引的调速特性,4、恒压削磁的转矩特性忽略转矩损耗M,削磁前后 、 ,则依式(2-2)可得 (2-33),代入推得的削磁时的 ,有(2-34) 故 削磁后的转矩特性曲线,在全磁场转矩特性曲线基础上横、纵坐标值同乘(1/)倍即可,如图2-18所示。,图2-18 恒压削磁的转矩特性,2.3 电力牵引的调速特性,注意: (1)恒压削磁,瞬间n不变电机反电势EIDM机车P和F机车V。因此,
29、“交-直”电力牵引普遍采用削磁来提高机车的P和V。 (2)高速大电流下过分削磁,会使电抗电势超过允许值,且主极磁场严重扭曲,换向器片间电位分布不均,易产生火花甚至环火。所以有削磁限min,对脉流牵引电机min不小于0.350.4。,2.3 电力牵引的调速特性,(三)调电压调速由式(2-1)可知,直流电动机的转速nD与UD有关,改变UD可调速。 1、有级调压调速改变牵引变压器次边绕组抽头来实现。(如早期的SS1机车,转换开关将基本绕组与调压绕组反接或正接,实现033级调压,低压级用于起动,高压级用于运行中的调速) 2、无级调压调速改变整流器的控制角来实现。(“交-直机”车广为应用) 优点:可避免
30、调速过程中的电流冲击及牵引力的冲击,充分利用机车粘着重量;简化机车主电路。,2.3 电力牵引的调速特性,缺点:机车的功率系数不高,电网谐波干扰大,低电压级位时尤为突出。(现代机车采用半控多段桥来改善) 二、交流传动调速 1、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1)改变电机的端电压 (电机学知)异步电动机近似有MU。 外部负载转矩不变,端压U变转矩M变n变,从而调速。 特点:优点:简单、造价低。缺点:电压低,最大转矩降低,可调范围不宽;同时,调压过程中转差功率以发热形式消耗在转子电阻中,效率较低;可控硅调压的电压、电流畸变严重。,2.3 电力牵引的调速特性,应用:适于100kw以下,城轨电牵不用。 (2
31、)改变电机的极对数 异步电动机同步转速为: (3-29) 改变电机极对数p可调电机转速 特点:优点:较硬的机械特性,稳定性良好;无转差损耗,效率高。缺点:通常改变多段定子绕组来改变p,电机构造复杂;有级调速,级数级少;改变p时需切断电源。 应用:适于不需无级调速的生产机械,如金属切削机床、升降机、起重设备、风机、水泵等, 城轨不用。,2.3 电力牵引的调速特性,(3)转子绕组串电阻调速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经滑环每相串入外部电阻变阻调速(串入电阻大速度低)。 特点:电阻耗能,效率低;有级调速;机械特性较软。 应用:城轨电牵不用。 (4)串级调速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回路中串入可调节的附加电势
32、来改变电机的转差实现调速。 特点:转差功率被串入的附加电势所吸收,多用可控硅串级调速将将其反馈电网,但功率因数偏低,谐波影响较大 。 应用:适于风机、水泵及轧钢机、矿井提升机、挤压机等,城轨电牵不用。,2.3 电力牵引的调速特性,(5)变频调速改变电机供电频率f1调速(运行及起动)。通过逆变器实现VVVF。 特点:效率高,调速中没有附加损耗;调速范围大,特性硬,精度高;便于倒转和再生制动;特别是具有很高的精确度、灵敏度和稳定性。技术复杂,造价高,维护检修困难。 应用:城轨电牵。(大铁路“交-直-交”系统) 2、恒转矩和恒功率变频调速 (1)恒转矩变频调速(基频以下)起动加速时,恒磁通(即E1/
33、f1不变)、恒E2/f1、恒U1/f1调节,通过调节电机电源的U1、f1来实现。,2.3 电力牵引的调速特性,注意: 起动时n很低f1、U1都很低,定子电阻影响不能略,须适当增加U1。 起动要求转矩比额值大1.52倍,而异步电机可达22.5倍,故转矩控制在最大值70并保持不变。 起动时电机过载,虽铁耗较小,也不可长期运行。(机车起动应尽可能使牵引力接近粘着牵引力,而粘着牵引力随机车速度增加稍有下降,但大致可以认为是一个恒值) (2)恒功率变频调速运行阶段需恒功率变频调速。有两种,恒功率恒压变频调速与恒功率变压变频调速(见前述)。,2.4 电力牵引的起动特性,电力牵引起动过程,是克服列车静止阻力
34、并加速,最终运行在机车的自然特性上。 一、对起动的要求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规定,基本要求:起动稳、加速快,防止列车冲击和断钩。 起动快,t起V平均,铁路运输意义大。要求I起大以产生较大F起。 起动平稳,内部电气设备免受电流冲击,机车和列车免受机械冲击。要求尽量减少I起和F起的摆动。 直流传动机车,I起和F起过大,会使电机安全换向遭破坏;或使牵引力超出线路粘着条件,轮对发生空转,结果反而丧失牵引力。,2.4 电力牵引的起动特性,二、直流传动机车的起动 (一)起动方式及限制起动时静止,电机反电势为零,则I起大,产生电流和机械冲击,故须适当的起动方法。 1、变阻起动电机回路中串电阻起动,以I起。属有
35、级起动,且耗能不经济,电力机车不用。 2.降压起动降低电机端压起动,原理同调速。变压器次级调压,有级。如SS1机车。,2.4 电力牵引的起动特性,可控硅调压(“直-直”为斩波、“交-直”为整流),无级。 (可使起动电流沿粘着限制条件平滑变化,从而使机车起动平稳,并使F起满足粘着条件下维持较大值。但机车的功率系数非常低,整流电流脉动增加) 3、起动电流和牵引力的限制 起动牵引力:起动时轮对发生空转前所能发挥的最大牵引力,用FQ表示。受线路粘着条件的限制,应满足(kN) (2-36) 式中,PN为机车粘着重量(t), 为机车牵引粘着系数。粘着系数随线路、轨面、起动方式等因素变化,是一个范围值。故机
36、车的粘着限制曲线并非一条,而是一个限制带。,2.4 电力牵引的起动特性,起动电流:起动牵引力对应的牵引电机最大电枢电流。要求,小于最大允许温升电流。 (二)分级起动品质与恒流起动 1、分级起动品质有级调速增量I、F摆动。摆动使F平均,平稳性。对U、I限制,定I变U,变压器制造困难,故一般定U变I,如SS1型机车。 有级调速机车起动时牵引力、电流、加速度的摆动系数,2.4 电力牵引的起动特性,三个系数反映机车的起动品质。(系数越小其平均值越大,摆动范围越小,机车的起动品质越好,即机车起动既快又平稳。) 2、恒流起动起动的级数越多,摆动越小,电流越接近于一恒定值。级数足够多,可使KF、KI、Ka为
37、零,电流基本趋于一恒定值,实现恒流起动。 3、牵引控制方式机车特性适于牵引,要求起动性能好(KF、KI、Ka尽可能小,最大限度地利用机车的粘着条件)、调速范围宽、防空转性能好。可控硅整流调速,易于机车运行方式的控制(恒流、恒速、特性三种控制)。,2.4 电力牵引的起动特性,(1)恒流控制 恒流控制:机车起动时维持电流恒定(接近粘着限制线的电流值,如SS3B型机车)。 司机控制器给定级位电机电枢电流给定值,恒流控制系统据指令自动调节可控硅触发角,使电流达指令值要求。恒流起动控制特性曲线见图2-19曲线1。,特点:I起大, F起大,起动加速快,t起短;但一旦空转将加剧空转(空转,电机按特性电流减小
38、,控制恒电流就必增加电压(电流),使转速进一步上升)。因此,恒流控制的再粘着能力差。,图2-19 各种控制特性曲线比较,2.4 电力牵引的起动特性,(2)恒速控制恒流起动结束后转入恒速运行。 特点:恒速控制使机车具有硬特性,空转时牵引力能迅速下降,利于实现再粘着,防空转,如图2-19曲线2所示。但恒速控制特性过于陡,阻力变时,牵引力波动很大,车钩受冲击力大,严重时会断钩。 (3)特性控制 特性控制:恒流起动,再按理想牵引特性曲线运行。 理想牵引特性曲线:介于机车自然特性曲线与恒速特性曲线之间的斜线,如图2-19曲线3所示(曲线4是机车自然特性曲线)。,2.4 电力牵引的起动特性,注意:特性控制综合了恒流控制与恒速控制二者优点,如图中ABC曲线。SS3B、SS4改、SS8型等机车采用了特性控制。如SS4改,司机控制器牵引调速控制手轮有110级,就有10条特性控制曲线族。 三、交流传动机车的起动 以最大转矩恒转矩起动,这是交流传动电力牵引的一大优点。(参见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