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色文言教学赵谦翔,开场白 母语的悲哀,母语的悲哀 赵谦翔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可扪心自问,深 受母语养育之恩的我们,还有几个配做她问 心无愧的孝子?悲哉,母语!从小学开始,学子们就移情别恋:爱外 语远远胜过爱母语。多姿多彩的方块字,被 涂抹得七扭八歪,单调简易的外文字母,却 写得流畅潇洒;抑扬顿挫的汉语诗文被读得 含混不清,“OK”、“拜拜”的洋腔洋调却说得 有滋有味。,屈原、鲁迅的经典不过是语文 课堂上的流星,稍纵即逝,英语、 日语的补习班从课内到课外,方兴 未艾。幸亏还有中考、高考那不菲 的分数在诱惑,否则母语早被丢弃 在爱情遗忘的角落。闻道“外语” 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汉语” 舴艋
2、舟,载不动许多愁!,从小学开始,学母语就浅尝 辄止:读诗文一目十行,从不含 英咀华;写文章信笔涂鸦,何尝 咬文嚼字!于是,学论语只 是背诵默写,学庄子只是完 成作业,学李白只是寻章摘句, 学苏轼只是文白对译。,到头来,自以为母语轻车熟 路的我们,汉语之皮未得而文化 之毛已弃,工具之椟未买而人文 之珠亦丢!寻寻觅觅,冷冷 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 时节,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 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能有几多”相识!,呜乎哀哉!谁“见”寸草心,“思”报三春晖?中华母语到了最危险的 时候,仅以母语的悲哀唤醒未 泯之良心:不做母语的孝子,必遭母语的抛弃!没有尽孝的良习,难得母语的
3、芳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各有其文字:古埃 及的象形文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印 度的哈拉本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唯有 中国甲骨文这种独有具象、隐喻、会意 功能的文字流传演变沿用至今。而西方从古罗马大帝狄奥多西开始 使用拼音文字,欧洲各国便都使用字母 创造了40多种文字。,五四时期文学革命期间,爆发一场废除文言文 的狂潮:胡适:“文言是半死的文字”;陈独秀: 打倒山林文学、贵族文学;蔡元培:中国文字要 走拼音化道路;鲁迅:文言文是中国文化机体上 的“结核”。汉字以戴罪之身走进了新中国,开始 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简化汉字。1979年,清华大学副校长钱伟长到香港,外 国人说只有拼音文字能够救中国。1981
4、年钱先生 成立了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不久我们的汉字也 可以输入电脑,至今已有上千种输入法。而在联 合国通用的六种文字中,总是汉字的文件最薄。,公元1793年英国使节来觐见乾隆皇 帝时,全世界只有100人学习中文;如今 全世界学习中文老外已有4000万! 如今全世界已有100个国家,2300所 大学开了汉语课,中国在海外开办了250 所孔子学院。美国世界周刊封面语 “先人一步,学汉语”。专家预见:2050 年,中国的汉语将与现在英语在世界的 地位一样。,“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熟读”练语感“精思”悟文魂,淡化“语法”教学,强化“语感”教学。,“熟读
5、”点拨法领读,以正音正调。教师领读,是为了 正字音,正语调,以便做到朱熹读书法的“四 不”: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 字,不可倒一字。速读,以熟练口齿。慢读,利于求准; 速读,利于求畅。矫正学生口笨舌拙的唯一 途径,便是速读。只有使学生的诵读由“准” 而“熟”,由“熟”而“快”,方可臻于朱熹所谓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的境界。,通读,以略通文意。这种对全 文(或全段)的诵读,有利于对全文 (或全段)语境的整体把握,是学生 理解局部文意的必要前提。译读,以破难解疑。边译边读, 随读随译,对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逐步扫清障碍,破难解 疑,以利理解记忆。,竞读,以振气造势。每节课
6、诵读二三十分钟,未免口乏神倦。 当此之际,不妨在组与组或人与 人之间,以接读、轮读、测读展 开竞赛。书声琅琅,钟鸣鼓震, 遂使昂扬之气重振,热烈之势再 呈。,标读,以强化记忆。所谓标读, 即是在熟读基础上进行的有提示的 诵读。具体分为两种:其一为词语 标读,即摘取原文字词做板书,以 辅助学生连贯背诵课文,借以强化 机械记忆。其二为文意标读,即提 炼原文主要内容做板书,以深化学 生理解记忆。,“死”记“硬”背, “活”记“软”背。,“精思”之对象其一,博大精深的思想;其二,遣词谋篇的匠心。精思前者,以继承中国古代 的人文精华。精思后者,以悟 得大师们的写作经验;,“一言心得”精诚、精练、精彩。学
7、生有感而发,教师 因材施教;省时高效, 事半功倍。,爱莲说一言心得,假如周敦颐生活在当代,他 的思想,他的品格,仍会被大众 所接受,因为真理是永恒的。但 或许现在世风太过低俗,对于他 的理念,人人心中皆有,人人做 时全无。但他仍会影响许多人, 因为他以自己的言行成功塑造了 一个最伟大的榜样。,假如周敦颐生活在当代,他也许是 劳动人民的好领导。君子不与世俗同流 合污,洁身自好是众人都应该学习的。 但毕竟现实是残酷的,权利、地位及金 钱的诱惑伤人于无形。这种美好品德在 现今已渐成“花瓶”。虽说“大隐隐于 朝”,但始终高洁傲岸的品行会让他无法 适应当代的生活。他的大隐只在于他的 坚守而不在于他的成功
8、。周敦颐同学自 白:还是活在古代好!,周敦颐主张洁身自好,处于追求功 名利禄的人当中而不为他们的恶习所沾 染,这是可贵的品德。但是,现代社会 要求大家都要有高尚的品德,所以假如 周敦颐生活在现实社会,我希望他不但 自己能不为名利所动,还能劝阻旁人的 “功名热”,免去私心,多一份对他人的 奉献,真正做到“大家好,才是真好”!,假如周敦颐生活在当代,他一定是一个 追求荣华富贵的人,因为现在通达事理,行 为端正,具有莲花品德的太少太少。他不会 是一个大贪官,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做一个名 副其实的君子,只会做一个也会受一点贿赂 的人,因为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一点 污点都没有的人太少了,他几乎不能控制自
9、 己结党营私,追求荣华富贵,他一定会写一 篇爱牡丹说。,再说,现在有车有船有飞机,何不 乘坐交通工具“亵玩”莲花?科技的发展 既然破坏了莲花的美好君子品格,也一 定会破坏古代清官的美好品格,使他们 变得像牡丹一样追求荣华富贵。如果周 敦颐的出身再好一点,交往能力再强一 点,我相信,他会成为牡丹的,毕竟人 人都有这种心理,这就是我的想法。,假如周敦颐生活在当代,那不论是官员 或老板,一定都受群众欢迎,当然也不会出 现“三鹿奶粉”,也不会像某些官员酒后驾车 摆谱儿,总而言之,他肯定是个好人。现在 君子越来越少,伪君子越来越多,所以君子 们的那些品德也只是嘴上功夫。周敦颐绝不 会光说不练,他定是个君
10、子典范。要我说, 胡锦涛爷爷若让他去管理国库,那只有俩字 儿:放心。,一天,一个小官员来送礼。找到周敦颐的家。 周敦颐开了门,这是这个官员看着周敦颐高兴地说: “您好,您好,我是M公司的W。”周敦颐看着这个 嬉皮笑脸的先生,不由皱了皱眉头,但还是无可奈 何地招他进来。只见W先生手里提着几个袋子,走 进屋子说道:“最近小女大学毕业,找工作有点困 难,可否请您”“不行!”“别介,您看这点东西 不算什么,你就收下吧!”“不行,我不会这样做, 请你回去吧。”周敦颐说。然后将他请了出去。走 后,周敦颐的老婆从卧室走出来,大声说:“你怎 么这么傻?不就帮个忙吗?真是个死脑筋!”,假如周敦颐生活在当代,会有
11、三个阶段的人生经历。第一个阶段:凭借自己的才华当上了县长,为人正直清廉,关心民生,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一路升官。 第二个阶段:因为勇于揭发黑暗势力,得罪了一些权贵,被诬陷成了贪官,判了刑。第三个阶段:因为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法院门前举起了一个条幅,上道:“还清官周敦颐一个清白!”媒体加大报道力度,无奈警察介入调查,收集证据,抓住了诬陷周敦颐的文强,周敦颐无罪释放,继续为人民服务,当上了国务院总理。,爱莲说“一言心得”点评结束语,假如周敦颐生活 在当代,也许他会做 学生,但他绝不会成 为因追星而丧失自我 的“钢丝”,乃至毁灭 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假如周敦颐生活 在当代, 也许他会做
12、 教师,但他绝不会只 抓“升学率”,不抓“成 人率”,把学生异化成 可悲的考试机器。,假如周敦颐生活 在当代,也许他会做 公务员,但他绝不会 搜刮民脂民膏,成为 百姓的眼中钉、肉中 刺。,假如周敦颐生当代,也许他会做老 板,但他绝不会“好话 说尽,坏事做绝”,造 假售伪,坑害百姓。,假如周敦颐生活在当代,也许他只是一个普通公民,但他绝不会唯利是图,为、非作歹,成为污染社会的垃圾。,让周敦颐死而复 生虽不现实,但他不 朽的美德,却可以永 远激励包括我们在内 的后人,在文明的大 道上前行!,学生文言文选读,文言之悟 孟繁骏初学文言,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劳而无功,私欲废止。因语人曰:“陈腐 之言,
13、何用之有!”期年之后,始痛悔黄 发无知,出言不逊。既惭吾齿尚幼,无 以咀嚼古文之英华;亦愧吾智尚愚,无 以领悟古人之精神。所幸吾师有教无 类,弟子病未膏肓。赖晨钟而惊梦,感 白驹以惜秒,追东方之旭日,行吾生之 蜕变。,驽马不舍,十驾之功;犊牛不怠,期年 有获。一日,昔日同窗过余曰:“近悉足下诵 读文言期年矣,所悟何在?”余脱口对曰: “文言乃聚古代文学之精粹,集骚人墨客之文 采,不可不诵;亦为华夏文化之载体,述上 下五千年之文明,不可不修;更涵志士仁人 为人治学之至理,不可不悟。其学术之价 值,历千秋足以不朽;其育人之功效,经万 世犹可常青。此诚我中华骄傲于世界者!余 有幸习之,不胜受恩感激。
14、”,言罢,步至中庭,仰目青云,纵情 高诵滕王阁序,凡七百一十七言, 无一错漏。“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 皆若出于吾之心。”渔舟唱晚,音犹盈 耳;落霞秋水,景若在眸。同窗瞑目侧 听,如醉如痴,疾声赞曰:“善哉!君之 文言高于余远矣。文言之路修远兮,吾 将步君之后尘而求索。”言毕,握手相视 而笑。,余是以悔悟:“陈腐”之说,实属狂 言;文言瑰宝,其价无穷。青史英烈, 历终生而长思;哲人箴言,度百年而永 铭。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先贤赐余 之无尽藏也!良机不逢,叹“应试”而无 奈;名师既遇,修人文以何难!心有所 悟,欣然忘食以书志;学有所成,慨然 废寝而写怀。余为斯文,既述独到之 悟,并以为“诵读学习”明效之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