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题链接】 “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愿君莫做摇摆人 愿君惜取同源血,应对城乡一体化中的无根化危机,城市与农村、城市人与农村人的身份认同危机和文化断裂,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那些来自农村、身在城市的知识分子,疑惑于自己在城市融
2、不进、在农村回不去,成了徘徊于城乡之间的“摇摆人”,这种“无根化”危机的意识在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我们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不要断裂社会。,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们期待在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进程中,能够解决城市外来人员的精神困惑与无根危机,让每一个社会成员获得平等地位,珍惜同源的血液,再也没有一个摇摆人。,第一段,城乡摇摆人是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人口流动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像农民工和毕业后在城市工作的青年,由于户籍壁垒、经济实力、地域文化的隔膜等因素,陷于农村回不去、城市融不入的尴尬境地。许多城乡摇摆人怀揣梦想来到繁华都
3、市打拼,与早期外来农民工群体相比,有着更为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更强,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更加趋向于现代文明和城市文化。,当然他们也更加渴望融入城市,但是受困于自身因素及现实的制度门槛、政策限制等,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仍然只能游走于城市的边缘,被喻为“无根”之人:回不去的是故乡,城市也吝于敞开怀抱。作为一支庞大的、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如何表达他们的诉求和情感,如何实现他们的权利和梦想,又如何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建设大潮中找到他们的未来,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命题。,第二段,解决无根化危机,消除“摇摆人”现象,首先在于加强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进程,打破户籍壁垒和地域
4、限制,使公共服务普遍惠及在城市生活与工作的每一个群体、每一名个人。要将外来人员普遍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给予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全方位的普遍保障,要让外来人员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才能促使他们落地生根。特别是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落实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全面取消借读费。研究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办法,推动逐步实现农民工子女入学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同等待遇”就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公共服务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均等化,意味着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的一体化和紧密衔接
5、。这理应成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要着力点。,第三段,解决无根化危机,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给予外来人员以精神上的呵护。一些“摇摆人”之所以感到难以融入城市,关键在于城市文化的大门没有向他们打开。在加大文化公共服务建设力度的过程中,要突出对外来人员的重视,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平台,打造融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员于一体的文化共建、共享体系,让外来人员参与共建,分享城市精神文明的成果,在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第四段,不管是纯粹的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我们具有同源的血液源自一个民族,共踏一方热土。让我们珍惜、呵护不同群体本出同源的血液,化解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无根危机,在实现每一个社会成员地位平等的同时,促进整个社
6、会的和谐。,第五段,结构清晰,围绕论点,论述问题存在的严重性、原因,给出了化解无根化危机的解决措施,01(第一段),02(第二段),03(第三四段),04(第五段),开门见山突出问题所在,紧绕论点论述。,总结全文使论点得到升华,亮点分析,愿君莫做摇摆人 愿君惜取同源血 应对城乡一体化中的无根化危机,主标题:采用对仗句式,诗意十足。 副标题:点明题旨,意味深长。主副搭配,相得益彰, 让人眼前一亮。,回不去的是故乡,城市也吝于敞开怀抱。,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城乡“摇摆人”的尴尬境地。,作为一支庞大的、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如何表达他们的诉求和情感,如何实现他们的权利和梦想,又如何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建设大潮中找到他们的未来,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命题。,三个“如何”使得感情更加强烈,突出了政府解决当前城乡“摇摆人”无根化危机的紧迫性。,一些“摇摆人”之所以感到难以融入城市,关键在于城市文化的大门没有向他们打开。,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城市文化建设比作一个封闭的家园,而这个家园不曾向外来人员敞开大门,形象地表明当今城市与外来人员在精神文化上的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