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紫云自治猴场镇实施“6730”工程暨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示范辐射带动工程的总 结一、引言按照安顺市规划并在今年启动实施的 “6730”工程(示范推广应用宽窄行带状种植技术及其配套技术措施选用良种,适期播种,平衡施肥及作好病虫害综合防治杂交玉高产栽培技术)的规划内容,我镇今年实施杂交玉米高产示范面积为 100 亩,示范辐射带动面积为 3000 亩。项目经县指导组现场验收结果表明,我镇实施的杂交玉米高产示范及辐射带动取得显著的实效,示范区平均产量 684 公斤/亩,项目实现粮食增产 70.05 万公斤。二、示范实施情况(一) 、核心示范区实施情况核心示范区把玉米宽窄行带状种植及配套技术与常规种
2、植方式作同田对比,为大面积实施提供依据。核心示范区设在猫场村跑马坪,海拔 1260 米,坡度小于 25 度的缓坡地或梯地,属碳酸盐类岩石风化型沙性土壤,土壤肥力为上、中、下等。示范农户:黄光明、杨光明和李昌,示范地地势平坦,位于坝子中间,光、热条件较好,面积共计 16.8 亩。(二)大面积示范带动实施情况为顺利完成 “6730”工程规划任务,切实将“宽窄行带状种植”及其配套技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达到农民增产增收目的。我镇在县农业局的指导下,在完成核心示范区指导工作的同时实施示范样板点两个,面积共计100 亩(即猫场巴巴关 50 亩,打联村打独 50 亩) 。并在本镇主要的玉米生产坝区, (
3、即:马寨村克把坪,小湾村摆斗山,克座村黄家湾,猫场村巴巴关,打联村道班、打独一带)实施示范辐射带,面积共计 3600 亩。项目实施由猴场镇政府行政干部和猴场农推站农技干部共同完成,行政干部负责组织农户进行农事活动,农技干部在田间负地角责技术指导,示范样板点实行行政长官负责制。示范辐带动区的各个坝区分派专人负责蹲点指导。项目验收:县农业局派技术人员作指导,主要由猴场镇农推站负责完成,全镇范围内的主要坝区进行验收,对各坝区的数据进行梳理,并与高产示范栽培区进行比较。(三) 、示范主要技术措施选择种植在本地适应性、丰产性能较好的安单 3 号,西山 99 等杂交玉米良种。4 月上旬播种。示范设计按照
4、3800株/亩的密度,设计宽窄行,宽行 1.5 米,窄行 0.5 米,株距0.18 米。期间 5 月 2 日至 5 月 15 日旱情严重,因抗旱投入及时,秧苗损失较小。核心示范区同田对比 CK(常规)种植密度设置为: 8060cm,理论株数为 2770 株。施肥:宽窄行带状种植区,尿素 48 公斤/亩,过磷酸钙 40 公斤/亩,氯化钾 27.5 公斤/亩,磷、钾肥一次性作基肥施用。尿素的10%作基肥,30% 作苗肥,60% 在大喇叭口期施用。同时亩施农家肥 1000 公斤作基肥。常规区:亩施基肥:农家肥750 公斤,复合肥 35 公斤;亩施追肥:尿素 35 公斤,分两次施入,30%作苗肥,70
5、%大喇叭口期施用。玉米出苗后防治地老虎危害,督促农户用农药 “地下死”灌根,6 月 20日发现蛅虫危害,虫口密度 100 株 28 头,组织农户用农药敌杀死防治,虫害被及时扑灭。测产验收:核心示范区每块地的“宽窄行带状种植区”和“常规区”各取三个样点进行实割实测作同田对比,高产示范样板点各取三个样点并在同一坝区常规种植地块随机取三个样点进行实割实测作同坝区对比,示范辐射带动区各取三个样点并在同一坝区常规种植地块随机取三个样点进行实割实测作同坝区对比,每个样点面积为 24 平方米。参加验收的人员有:吴平凡(猴场镇分管副镇长) ,甘贤能(县局技术指导员) ,杨通云(农业中心主任 助理农艺师) ,黄
6、光义(农业中心副主任 助理农艺师) ,杨秀平(农艺师) ,刘兴芬(助理农艺师) ,吴喜华(技术员) ,张祥(技术员) 。三、示范实施成效(一)示范实施完成情况完成核心同田对比示范面积 16.8 亩,得出宽窄行带状种植及配套技术措施比常规种植亩增产 205 公斤,亩增产率为 29.9%;高产示范样板点完成 2 个共计面积 100 亩,实现增产 6.84 万公斤,亩增产 196 公斤,亩增产率 28.66%;示范辐射带动面积 3600 亩,实现增产 67.9 万公斤,亩增产189 公斤,亩增产率 28.38%。 (见表 3 和表 4:)(二)示范实施成效(1)项目区玉米总产 246.76 万公斤,
7、总增产量 70.05万公斤。 (见表 3)(2)投入产出比:单位投入产出比为 12.21,单位新增投入产出比为 12.35。 (见表 5)(三)比较分析1、经济性状比较:从验收表中可看到;两种种植方式的株高、穗长、穗实粒数差别不明显;而因种植密度不同,亩穗数的差别就很大:常规区平均 2732.3 穗/亩;宽窄行带状种植区 3731.9 穗/亩。(见表 2)2、产量比较:核心示范区常规种植平均产量是 481 公斤/亩;而宽窄行带状种植区平均产量是 686 公斤/亩,亩增产 205 公斤/亩。高产示范样板点平均产量是 684 公斤/亩,同坝区常规种植平均产量是 488 公斤/亩,亩增产 196 公
8、斤/亩。示范辐射区平均产量是 665 公斤/亩,同坝区常规种植平均产量是 479 公斤/亩,亩增产 189 公斤/亩。 (见表 4)3、分析因玉米与水稻等分蘖作物不同,利用的是一株一茎一穗,群体的田间自动调节能力低,稀植的条件下,株少,表现穗大粒多,千粒重也大,单株产量高,但总穗数不多,单株产量大不能补偿由穗少而造成产量的损失。相反如果种植过密,亩穗数虽多,但单株产量下降,穗数增加的重量又不能补偿单株产量显著下降的损失。所以合理密植才是增加单位产量的关键。采用“(150+50)18cm”为标准的宽窄行带状种植,通过拉绳打点定距,使得植株群体通风透气采光性良好,所以对比常规区,两种种植方式的株高
9、、穗长、穗实粒数差别不明显。但是采用“(150+50 )18cm”为标准的宽窄行带状种植,其亩株数达到 3500 株以上,而常规种植以“8060cm”规格为标准,其亩株数只有 2700 左右,造成亩有效穗数严重不足,故而产量不高。四、结束语(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因今年 7 月份雨水偏多,玉米扬花授粉受影响,造成部分没有受粉不结实和受粉不充分秃尖较大。(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农户习惯了常规的稀大窝,对宽窄行合理密植不理解,接受难,不听招呼,加上镇干部人手不够,还要顾及计划生育等其他工作,管理不过来,影响了项目产量。(3)个别农户追肥不盖土,导致肥料利用率低,影响产量(二)宽窄行合理密植示范推广前景宽窄行合理密植的大面积示范推广对提高我 镇玉米单产,增加粮食总产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对我镇粮食安全,确保农村吃饭问题,稳定农业农村的形势和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符合目前国家提倡的“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的粮食增产计划要求的,对改变本镇“三农”状况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猴场农推站:黄光义2007 年 12 月(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