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一、工程概况北寺塔站位于人民路与西北街交叉口,为地下二层三跨框架结构(换乘节点段为三层三跨) ,半盖挖顺做法施工。车站外包总长 204.1m,标准段外包宽度 21.7m,深度为 18.4m 左右;端头段宽 25.8m,深度为 19.88m;换乘段基坑宽度为 27.05m,深度为 25.24m;与 1 号风亭合建部分基坑宽度为43.9m53.3m,本车站共分四期进行施工。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厚为 800mm,换乘段厚 1000mm,地连墙设计深度为标准段 30.32m32.82m,钢筋笼净重 22.96t25.04t;端头段 36.7m,钢筋笼净重 38.26t;换乘段(1m 厚地下连续墙)
2、47.7m,钢筋笼净重 46.28t;换乘段(0.8m 厚地下连续墙)33.15m,幅宽 4.5m6.0m,本车站地下连续墙包括“一” 、 “L”、“Y”、“T”四种型式,共计 102 幅,地下连续墙墙幅之间采用工字钢接头。 二、工程及水文地质2.1 地形地貌与气象概况本标段经过区域为广阔的冲湖积平原,水系发育,地势平坦,系典型的水网化平原。沿线地面标高 2.053.5m,交通便利。苏州市地处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 15.9,极端最高气温 28.2,极端最底气温3.6。多年平均降水量 1110.6mm,最大降水量 1782.9mm,日
3、最大降水量604.2mm,降水主要集中在 69 月,多年平均蒸发量 1322.6mm。苏州地区 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值为 0.45KN/m2。12.2 工程地质根据资料显示,标段范围内揭露的地基土除表层为全新统人工堆积物外,其下均为第四系全新统中更新统的冲湖积相、海陆交互相沉积物,岩性主要为粉土、粉质粘土、粉(砂)土等。按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沉积环境、成因类型,可分为 7 个工程地质层。地基土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填土层1 淤泥层:灰黑色,流塑,富含有机质,有腥臭味,有时含少量碎石及生活垃圾,主要分布在沿线各河道内,层厚 0.302.50m,平均层厚 1.09m,层底标高-6.57-0
4、.38m,层顶标高-5.570.38m,压缩性高,工程特性极差。2 杂填土层:褐黄灰杂色,松散,以水泥、沥青路面为主,局部含较多碎石、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局部有架空现象。属第四系全新统近代人工堆积物,层厚 0.403.80m,平均层厚 1.39m,层底标高-0.242.74m,该层压缩性不均,土质不均,沿线除河道外其余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3 素填土层:褐黄灰灰黄色,松散松软,以粘性土为主,含植物根茎,夹少量碎石砖,局部勘探点表层含建筑垃圾及夹淤泥层,属第四纪全新世近代人工堆积物,层厚 0.308.40m,平均层厚 2.63m,层底标高-5.182.47m,该层压缩性不均且高,土质不均,沿线除河
5、塘部位外均有分布,局部厚度较大。(2)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层1 粘土层:青灰灰黄色,可塑,含铁锰质氧化斑点。为第四纪全新世冲湖积相沉积物,该层压缩性中等偏高。y 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灰色,流塑,夹少量有机质及薄层泥炭质土。为第四纪全新世滨海湖沼相沉积物,厚度变化较大,该层压缩性高。(3)粘土,粉质粘土,粉土层1 粘土层:褐黄灰黄色,可塑为主,局部硬塑,含铁锰质结核,夹灰色条纹。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振反应。为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湖积相沉积物,层厚 0.305.30m,层顶标高-9.912.47m,该层压缩性中等。2 粉质粘土层:灰黄青灰,可塑为主。含铁锰质斑点及灰色团块,下部2夹薄层粉土,局
6、部粉土含量高。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为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湖积相沉积物,层厚 0.408.40m,层顶标高-14.610.17m,该层压缩性中等。3 粉土层:灰黄灰色,稍中密,饱和。夹少量薄层粉质粘土,含云母碎片,无有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迅速。为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湖积相沉积物,层厚 0.807.60m,层顶标高-12.30-0.63m,该层压缩性中等。(4)粉质粘土、粉土、粉质粘土、粉土层1 粉质粘土层:灰色,软流塑。薄层理发育,夹少量薄层粉土。为第四纪晚更新世海陆交互相沉积物,该层压缩性中等偏高。2 粉砂或粉土层:灰黄灰色,中密为主,饱和。夹薄层粉质粘土,局部为粉
7、砂,含云母碎片,标贯击数平均值 N24.3。为第四纪晚更新世海陆交互相沉积物,该层压缩性中等。3 粉土夹粉砂层:灰色,中密为主,饱和。夹少量薄层粉质粘土,含云母碎片,标贯击数平均值 N30.4。为第四纪晚更新世海陆交互相沉积物,该层压缩性中等。(5)粉质粘土,粉砂层1 粉质粘土层:灰色,软塑流塑。薄层理发育,夹少量粉土薄层。为第四纪晚更新世海陆交互相沉积物,该层压缩性中等偏高。2 粉砂或粉土层:灰色,中密密实,饱和。夹少量夹薄层粉质粘土,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含云母碎片,(6)粘土,粉质粘土层1 粘土层:暗绿灰黄色,可塑硬塑。含灰色团块、条纹、铁锰质斑点,下部见铁锰质结核,偶夹薄层粉质粘土
8、。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振反应。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2-1)冲湖积相沉积物,层厚 1.0011.50m,层顶标高-37.18-12.21m,该层压缩性中等。2 粉质粘土夹粘土层:灰黄青灰,可塑为主,局部软塑。含铁锰质斑点,局部粉粒含量高,下部夹少量薄层粉土。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2-1)冲湖积相沉积物,层厚31.0015.60m,层顶标高-39.18-21.00m,该层压缩性中等。(7)粉质粘土,粉砂,粉质粘土,粉土层1 粉质粘土层:青灰灰色,可塑软塑。薄层理发育,夹少量薄层粉土。为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湖积相沉积物,该层压缩性中等。2 粉土或粉
9、砂层:灰色,密实为主,饱和。局部为粉砂,偶夹夹少量薄层粉质粘土,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含云母碎片,标贯击数平均值N40.4。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2-1/)冲湖积相沉积物,该层压缩性中等偏低。3 粉质粘土层:青灰灰色,软塑。薄层理发育,夹少量薄层粉土。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2-1/)冲湖积相沉积物,该层压缩性中等。4 粉土或粉砂:灰色灰黄色,密实,饱和。夹少量薄层粉质粘土,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含云母碎片,标贯击数平均值 N54.8。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2-1/)冲湖积相沉积物,该层压缩性中等偏低。2.3 水文地质1、地表水工程沿线场区内各类地表水体密布,河港交叉、湖荡众多、水流串通。苏州
10、市区现有苏州站、枫桥站两个水文观测站,苏州站设在觅渡桥北;枫桥站位于枫江桥上游约 1.1km 处。苏州站(觅渡桥)多年平均水位 0.95m,汛期(510 月)多年平均水位 1.06m,历史最高水位 2.59 m ,历史最低水位0.01 m。枫桥站多年平均水位 1.07m,汛期(5 10 月)多年平均水位 1.23m,历史最高水位 2.62 m。苏州市区防汛警戒水位 1.62m。2、地下水本区间地下水按埋藏条件主要为孔隙潜水、微承压水和承压水三种类型。(1)潜水潜水含水层主要由全新统填土层组成,勘察区域内均有分布,填土层由粘性土夹碎石组成,由于其颗粒级配不均匀,固结时间短,往往存在架空现象而形成
11、孔隙,成为地下水的赋存空间,其透水性不均匀。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同时接受沿线污水、自来水的渗漏补给。其富水性受岩性和厚度控制,4因含水层渗透性差,单井涌水量较小,为民井开采层位,水质尚可,局部受污染。勘察期间苏州测得潜水稳定水位为地面下 1.01.50m 左右,标高 1.461.48m,该层水对基坑开挖有直接影响。苏州地区降雨主要集中在 69 月份,在此期间,地下水位一般最高;旱季为 12 月份至翌年 3 月份,在此期间地下水位一般最低。据区域水文资料,苏州市历史最高潜水位为 2.63m,近 35 年最高潜水位 2.50m(1985 国家高程基准),最低潜水位标高为 0.21m,潜水位
12、年变幅一般为 12m。(2)微承压水微承压水含水层由晚更新世沉积成因的3、3 粉土、2 粉土或粉砂层组成,其隔水顶板为1、2 粘性土层,隔水层底板为1、2 粘性土层,具微承压性。据实测结果,微承压水水头标高在-0.201.90m,该层为对车站基坑开挖有直接影响的含水层。富水性主要受含水介质厚度制约。该含水层的补给来源主要为潜水和地表水。(3)承压水承压水主要赋存于深部的粉(砂)土层中,埋深大于 25 米,赋水性中等。具有相对较好的封闭条件,其补给来源为其上部松散层渗入补给、微承压水(B 层砂)与之联通补给、越流补给及地下迳流补给,其排泄方式主要是人工开采,其次是对下部含水层的越流补给及侧向迳流
13、排泄。据区域资料,苏州市历年最高微承压水头标高为 1.74m,近 35 年最高微承压水水位为 1.60m 左右,年变幅 1m 左右。3、地下水的腐蚀性工程沿线场区地表水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性。潜水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长期浸水环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性,干湿交替环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微承压水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长期浸水环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性,干湿交替情况下有微腐蚀性。场地土(包括地下水位以下及地下水位以上土体)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性。5三、地下连续墙防槽壁坍塌施工3.1 槽壁塌方预防及处理
14、措施1、当上部土体为杂填土及松软土体时:应先清除杂填土再回填好的黏土并分层夯实;修筑深导墙即导墙深应超过该部分土体且导墙坐落在老土层并在导墙后利用质量好的粘土分层回填夯实,利用深导墙维护该部分土体的稳定。2、当地下水位过高可采用高修导墙的方式提高泥浆液面进行护壁,即在施工导墙时使导墙高出地下水位 1.5m 左右,预防以保证导墙内的泥浆液面高于地下水 1.25m 左右;在正常情况下一般通过降低地下水位来保持槽壁的稳定,但是降低地下水位同时会产生较大的固结沉降,若地层允许降水,根据地层情况采用适当的降水方式对地层进行降水,相对提高护壁泥浆液面以维持槽壁的稳定。3、做好导墙施工。导墙有支撑重物维持稳
15、定液面和防止槽口坍塌的作用。导墙深度一般不应小于 1.2m,而且导墙底宜落在老土上,如回填土太深导墙很难落到老土上时,除了加深导墙外,还应将导墙底换填部分均质粘性土且夯实。严格防止开裂和位移变形。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以前,禁止任何重型的机械设备在导墙附近停留。4、重视泥浆配制与使用。(1)泥浆的必要性质与使用方法。泥浆的作用主要是保持槽壁稳定、悬浮携带土渣、冷却机具,所以开槽施工的泥浆必须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适当的密度和黏度以及良好的泥皮形成性。良好的泥浆能与外力保持平衡就可保持槽壁稳定。保持槽壁稳定是泥浆最重要的一条功能,主要有以下作用:1)泥浆的静水压力可抵抗作用在槽壁上的土压力和
16、水压力,并防止地下水的渗入;2)泥浆在槽壁上可形成不透水的泥皮,从而使泥浆的静水压力有较地作用在槽壁上,同时防止槽壁的剥落;3)泥浆从槽壁表面向地层内渗透到一定的范围就粘附在土颗料上,通过这种粘附作用可使槽壁减少坍塌和透水性。只有造出高6质量的泥浆才能有效保持已成槽壁的稳定并携带切削土渣保证成槽机的工作效率。泥浆质量指标控制:1.1-1.3g/cm。黏度30s/cm,含沙量5%,粘粒含量50%。(2)泥浆需要量的计算。开槽过程 中所需要的泥浆的数量计算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种种泥浆损失。主要的泥浆损失原因:1)由于泥皮的形成而消耗的泥浆;2)由于向地基中内渗透和漏浆而消耗的泥浆;3)混合于排
17、除的土渣中而消耗的泥浆;4)由于泥浆变质等原因而被废弃的泥浆。在泥浆静止姿态下挖槽特别是采用大型抓斗上下提拉的挖槽方式很容易使槽壁坍塌所以要求泥浆粘度要大于采用泥浆循环挖槽方式时的粘度。(3)泥浆配制备、贮存和重复利用。通常施工中泥浆制备所用的设备是高速回转式叶片搅拦机通过高速回转叶片使泥浆产生激烈的涡漩从而把泥浆搅拌均匀。一般搅拌泥浆添加物的顺序是:水、黏土或膨润土、CMC、分散剂、其他外加剂。泥浆池是制备和贮存新鲜泥浆的场所。泥浆池的大小除贮存满足正常施工所需泥浆的用量外,还应满足贮存为 1 预防开槽过程 中出现泥浆的大量泄漏所需泥浆用量的要求。的容积一般为拟开槽段挖土方量的 12 们。泥
18、浆池可在地下建造也可设置专用贮浆池。采用在地下作贮浆池可在地下建造也可设置专用贮浆池。采用在地下挖坑作为贮浆池必须注意防止地面水流入池内。通过沟槽循环或与混凝土置换而排出的泥浆由于黏土或膨润土、CMC 等 主要材料的消耗以及土渣和电解质离子的混入,其性质比原泥浆的性质显著恶化。其恶化程度因地层条件、混凝土浇筑方法等施工条件而异。失去了原有优良性质的泥浆就不能发挥其应用的效能,所以要按其恶化程度决定舍弃或进行再生处理。再生处理是以处理含有大量土渣的泥浆和浇筑混凝土所置换出来的泥浆为对象。对于土渣的处理采用物理常常方法即利开挖沉淀池处理泥浆中的土渣。常常不了 的大小一般为拟开槽段挖土方量的 1-2
19、 倍。经过沉淀处理的泥浆通过沟道流到泥浆池供施工作业继续使用。(4)根据施工过程调 整泥浆性能。地下连续墙用泥浆通常是膨润土(主要成分:SiO2,AL2O3,FeO3)泥浆成分是膨润土、掺合物和水。在泥浆中掺入掺合齐改善泥浆的性能,提高泥浆的工作交通。1)掺入分散剂。当泥浆粘度太大7时,可加入碳酸钙等分散齐以降低泥浆粘度,从而可以达到置换对膨润土有害的离子;2)掺入增粘齐 CMC。掺入泥浆后可提高泥浆的粘度,防止泥土泥浆沉党政,使泥皮致密而坚韧,增强槽壁的稳定性;3)掺入堵漏剂。当槽壁是透水性较大砂砾层,或由于泥浆粘度不够,形成泥皮能力弱等 因素而出现泥浆失量过大时,就需要掺入水泥、锯末等堵漏
20、剂;4)掺入加重齐。当松软土层或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槽段施工时,由于压力较大,需加大泥浆比重,以维护槽壁稳定。但如果一味加大膨润土的尝试,则会造成比重过大。此时就可以加入比重大的掺合物,如珍珠岩等。5、合理划分单元槽段选择适当的单元槽段施工顺序。单元槽段的划分原则之一是不影响槽壁的稳定性。单元槽段越长与不利于发挥第三部分土体的空间效应因此越不利于槽壁稳定。单元槽段施工顺序为:先施工单元槽段截面短的后施工长的;先施工直线型单元槽段后施工折线型、导型单元槽段;先施 工首开幅,再施工标准幅,后施工闭合幅;把长度短的直线型的单元槽段作为首开幅把折线型、异型单元槽段作闭合幅。总之一个原则就是先施工槽壁不宜坍
21、塌的单元槽段,后施工槽壁不稳定的单元槽段。四、质量保证措施4.1 质量目标加强质量管理,明确责任,保证工程按计划优质快速、顺利完工,确保该分部工程合格率 100%。84.2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图表 4.2-1 连续墙质量控制要点4.3 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见图表 4.3-1),实行各级质量责任制。9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物设部物资部副经理办公室工程部 质量安全部施工班组兼职质检员图表 4.3-1 质量保证组织机构五、安全保证措施5.1 安全生产目标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本工程实施过程中无安全事故,创安全达标工地。5.2 安全管理制度
22、1、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立项目经理为第一安全责任人,对施工安全总负责。2、开工前对新工人进行上岗培训,进行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开工后定期进行安全学习,加强工人的安全意识。103、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每周召开一次的安全例会,检查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情况,研究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补充完善安全措施。4、各级安全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督促操作工人和指挥人员遵守操作规程,制止违章操作、无证操作、违章指挥和违章施工。5.开工前对投入的机电设备和施工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未经验收的不准使用,并在施工现场设置必要的护栏、安全标志和警告牌。6、对施工班组制定安全考核内容项目,根据每月考核评定与当月奖
23、金分配挂钩,对于在施工中严重违反安全规程条例的个人或班组根据情节严重与否作出相应的罚款,以示严肃纪律教育本人。7、根据本工程特点,排出不利于安全施工的因素,作为重点控制的施工工序安全管理点,并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强化该工序的操作规程的实施及安全管理工作。8、建立健全防火责任制,建立防火安全小组,在仓库、宿舍及易燃物品等地方设置消防器材。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本工区日常管理工作来抓。严格执行三级动火审批制度。9、收集整理安全记录,建立安全管理台帐。5.3 安全技术措施地连墙施工的主要危险源有:施工平台临边高空坠落、抓斗及钢筋加工机械伤害、混凝土及钢筋笼运输交通事故、钢筋笼吊装起重事故、电气伤害等。针对
24、以上危险源,采取以下措施:1、焊工、起重工、驾驶员等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杜绝无证操作。2、施工现场要张贴悬挂醒目的安全宣传标语、标牌,施工平台临边坡面及泥浆池边设立安全栏杆或警示带,夜间保证照明,防止高空坠落。3、开工前由项目经理组织安全工作大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开工。4、现场电缆线架空或埋入地下,各种电器控制须设漏电保护装置。115、电器线路及靠电运转的施工机械修理时须断电进行,并挂警示牌,钢筋骨架等特长构件运输,要封闭交通,运输车辆行驶速度不超过 5Km/h,加强施工道路维护,尤其是下基坑道路,转弯半径符合交通要求,路面有必要时进行硬化。6、进行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钢筋骨架吊装由专业人员指挥,吊装作业区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场内人员不得在运行的起重臂下站立。7、外露传动装置系统必须有防护网罩。8、经常检查各种传动、电压、机械系统,以及吊臂、吊绳、吊钩等关键部位的牢固性,发现隐患及时消除。9、严格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的管理,设置专库存放、专人管理。10、六级及以上大风时不进行起吊作业。11、现场有北寺塔站牌坊,距离基坑边 12 米,在吊装北侧钢筋笼时要设置警戒线,注意钢筋笼吊装起来以后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