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庆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
2、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特征的东西。 ”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 “闲寂” 。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
3、,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
4、,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 ;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 ,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
5、是人学 ,注重的是人。 ”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 “子不语怪、力、乱、神” ,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摘编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 1关于佛教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中国文化一样,佛教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这些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都属于知的方面。B原始佛教文化中,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行完全不带有伦理的色彩。C佛教文化不是中国的本土文化,
6、传到中国以后,它“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完全是对立的,因此它不会对中国人的行产生影响。D早期佛教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 “孝”字,这是在中国浓厚纲纪色彩的文化的要求下,不得不歪曲原意以求生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可以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B文化也可以分为广义的、狭义的、深义的三个层次,深义的文化存在于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不同领域中,是经过概括、抽象、提炼等方法得出的共同的东西。C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正是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 D中国文化的特质就在于
7、它知行背后的伦理色彩,即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周一良先生的论述,是为了借用 “深义的文化”这个概念,点明本文观察中国文化的视角。B作者认为中国哲学和外国哲学有很多不同之处,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是这二者最主要的差别。C文章引用陈寅恪先生对儒、佛、道与中国思想史关系的论述,为中国文化知、行两个范畴的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D深义的文化是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是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它可以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特征。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
8、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王邦瑞,字惟贤,宜阳人。早有器识。为诸生,山东盗起,上剿寇十四策于知府。正德十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与王府有连,出为广德知州。嘉靖初,祖忧去。补滁州。屡迁南京吏部郎中,出为陕西提学佥事。坐岁贡不中式五名以上,贬滨州知州。再迁固原兵备副使。泾、邠巨盗李孟春,流劫河东、西,剿平之。以祖母忧去。服除,复提学陕西,转参政。母忧解职。起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寇乘冰入犯,设伏败之。改南京大理卿。未上,召为兵部右侍郎。改吏部,进左。俺答犯都城,命邦瑞总督九门。邦瑞屯禁军郭外,以巡捕军营东、西长安街,大启郭门,纳四郊避寇者。兵部尚书丁汝夔下狱,命邦瑞摄其事
9、,兼督团营。寇退,请治诸将功罪,且浚九门濠堑,皆报可。邦瑞见营制久弛,极陈其弊。遂罢十二团营,悉归三大营,以咸宁侯仇鸾统之。邦瑞亦改兵部左侍郎,专督营务。复条上兴革六事,中言宦官典兵,古今大患,请尽撤之,帝报从之。仇鸾构邦瑞于帝,帝眷渐移。会鸾奏革蓟州总兵官李凤鸣、大同总兵官徐珏任,而荐京营副将成勋代凤鸣,密云副将徐仁代珏。旨从中下。邦瑞言:“朝廷易置将帅,必采之公卿,断自宸衷,所以慎防杜渐,示臣下不敢专也。且京营大将与列镇将不相统摄,何缘京营,乃黜陟各镇。今曲徇鸾请,臣恐九边将帅悉奔走托附,非国之福也。 ”帝不悦,下旨谯让。鸾又欲节制边将,罢筑蓟镇边垣。邦瑞皆以为不可。鸾大憾,益肆谗构。会邦
10、瑞复陈安攘大计,遂严旨落职,以冠带办事。居数日,大计自陈。竟除名,以赵锦代。邦瑞去鸾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既至,疏便宜数事,悉允行。逾年卒。赠太子少保,谥襄毅,遣行人护丧归葬。邦瑞严毅有识量。历官四十年,以廉节著。子正国,南京刑部侍郎。(节选自明史王邦瑞传 ,有改动)【注】蓟州:蓟州镇,即下文“蓟镇”,今名蓟县,在天津市最北部,为明九边重镇之一。安攘:排除祸患,使天下安定。冠带:戴帽束带,泛指官吏。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邦瑞去鸾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B
11、邦瑞去鸾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C邦瑞去鸾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D邦瑞去鸾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 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诸生”是明清时期对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的统称。B. “忧”指居丧。一般来说,古代官员的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亲去世,官员必须辞官,办完丧事后再出来为官。C. “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副长官。明代,左侍郎
12、的职位要比右侍郎的高。D.“郭”是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古时,内城叫城,外城叫郭,皆用作防御工事,后来城郭泛指城市。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王邦瑞有气量和才识,做诸生时,山东一带盗匪蜂起,他就向知府上呈平定盗匪的十四条建议。B王邦瑞谙熟军务,他总督九门时,因丁汝夔下狱,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他提出的合理建议,皇帝都同意了。C王邦瑞善剿盗寇。他曾经剿平了泾、邠大盗李孟春,还设伏击败了乘河水结冰进犯宁夏的敌寇。D王邦瑞仕途坎坷。由于仇鸾的诬陷,皇帝对他的信任渐渐转移。导致其最终被免官;仇鸾被杀十年后,皇帝才让他官复原职。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3、(10 分)(1)复条上兴革六事,中言宦官典兵,古今大患,请尽撤之,帝报从之。(2)朝廷易置将帅,必采之公卿,断自宸衷,所以慎防杜渐,示臣下不敢专也。(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注】卢纶,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唐诗解:“此长安遭吐蕃之乱,代宗幸陕,纶时在京而作
14、。 ”千门:代指京城。8.本诗和杜甫春望在写景上有什么不同?请从景色特点和表现手法方面简要分析。 (5 分)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概括分析。 (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 ”两句作比,形象地描绘出琵琶女演奏到高潮时琴声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两句,描写出月夜下“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象。(3)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 , ”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强烈的建功立业之志。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幸 福莫泊桑五年以前我
15、到远离热闹的城市、凄凄凉凉的科西嘉去旅行。那儿没有农业,没有工业,没有艺术。那儿的人住着粗糙简陋的房子,凡是与自己的生活或者与自己家族的纠纷无关的事,都不关心。他们暴躁,好记恨,无意识地残忍凶暴,但是他们也好客,慷慨,忠诚,单纯;他们打开门欢迎每一个过路的人,哪怕是一丁点儿同情他们的表示,他们都愿意用真诚的友谊来报答。到了早上,你握住主人伸出的手告别,他一直把你送到村边。后来,有一天在走了十个钟头的路程以后,傍晚来到了一所孤零零的小房子跟前。接待我的那个女人已经上了年纪,态度庄严,衣衫整洁,这在当地是少见的。男的坐在一把草椅子上,立起来向我行礼,然后又坐下来,没有说一句话。他的老伴对我说:“请
16、您原谅他;他的耳朵现在聋了。他今年八十二岁。 ”她说的是纯正的法语。我感到惊奇。我问她:“您不是科西嘉人?”她回答:“不是,我们是大陆上的人。不过我们住在这儿已经有五十年了。 ” 想到她在这个角落里度过这五十个年头,我不由得感到了不安和恐惧。一个老牧羊人回来了,大家开始吃只有一道菜的晚饭,是用土豆、肥肉和白菜放在一起熬的浓汤。饭后,老妇人来到我跟前。即使是最听天由命的人,心灵深处也还有着好奇心,她正是在这种好奇心的折磨下,问道: “您是从法国来的吗?” “是的,我出来游山玩水。 ” “您也许是从巴黎来的吧?” “我是从南锡来的。 ”我觉着她好像非常激动。这一点我是怎样看出或者不如说是怎样感觉出
17、来的,可就说不来了。她慢吞吞地跟着说了一遍:“您是从南锡来的?”那个男的出现在门口,像所有聋子一样,脸上毫无表情。她接着说:“没关系,他听不见。 ”过了几秒钟以后她又说:“这么说,您认识南锡的人了?” “当然,差不多所有的人我都认识。 ”“圣阿莱兹家的人认识吗?” “认识,而且很熟,他们是家父的朋友。 ”她聚精会神地望着我,然后用回忆起往事时的那种低低的声音说:“对,对,我记起来了。啊!西尔蒙一家子,您认识吗?” “认识,最小的一个现在当将军了。 ” 这时候她激动,她苦恼,她有了我也说不清是怎样的一种强烈、神圣的混乱感情,她有了我也说不清是怎样的一种需要。因此她浑身哆嗦着说: “是的,亨利德西
18、尔蒙,我知道他。他是我的弟弟。 ” 我大吃一惊,抬起头来望着她,猛然间我想起了一件事。从前发生过一件轰动整个洛林贵族阶层的大事。一个年轻姑娘,又美丽,又有钱,叫苏姗娜德 西尔蒙,被她父亲指挥的那个团里的一个轻骑兵士官带走了。这个带走团长女儿的士官,是个英俊的小伙子,虽然是农家子弟,但是穿起骑兵的蓝色短军服显得非常神气。大概是骑兵队伍经过时,她看见了他,注意了他,并且爱上了他,因为他就是她心仪的人。一天晚上,那个当兵的刚服役期满,就跟她一起不见了。到处寻找他们,但是没有能够找到。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得到他们的消息,大家都以为她已经死了。 没想到我却在这个阴森可怕的山谷里遇到了她。于是轮到我说了:“是
19、的,我记起来了。您是苏姗娜小姐。 ”她点了点头。泪珠从她的眼睛里滚下来。接着她朝呆坐在茅屋门口的那个老人望望,对我说:“就是他。 ” 我明白了她仍旧爱着他,她仍旧用迷恋的眼光望着他。我问:“至少您过去幸福吧?”她用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回答: “啊!是的,很幸福。他曾经使我很幸福。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我凝视着她,既感到悲哀和意外,也对爱情威力之大感到惊异!这个富贵人家的姑娘跟随了这个男人,这个农民。她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农民。她接受了他的那种没有魅力、没有奢华、没有任何一种雅致考究的生活,她适应了他的简朴的习惯。她仍旧爱他。她变成了一个戴着便帽、穿着布裙子的乡下女人。她在白木桌子前,坐在草椅子上,用
20、一只瓦盆子吃白菜、土豆加肥猪肉熬的汤。她挨着他睡在一条草垫上。这一整夜我听着那个老兵的嘶哑鼾声,他躺在简陋的床上,身边是跟着他来到这个如此遥远地方的女人。我一边听一边想着这段离奇而简单的故事,想着这个幸福,它如此充实完美而它的要求又如此之少。太阳出来了,我握过这一对老夫妻的手以后就动身了。说故事的人闭上了嘴。有一个女人说:“不管怎么说,她的理想太鄙下,她的需要太粗俗,她的要求太简单。这只可能是个傻子。 ”另外一个女人慢吞吞地说:“有什么关系,只要她幸福。 ” 那边,在远远的天边,科西嘉消失在黑夜中,慢慢地回到大海里,抹去了它那巨大的身影,好像刚才是为了亲自来叙述在它岸上居住着的一对谦卑的情人的
21、故事,才特地显露出来的。(节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小说第一段写到的“他们暴躁,好记恨,无意识地残忍凶暴” ,反衬“他们也好客,慷慨,忠诚,单纯”,突出了“那儿的人”的劣根性。B小说中写到的“那个女人 ”、 “他的老伴” 、 “老妇人” 、 “富贵人家的姑娘”都是指“苏珊娜” ;“那个男的” 、 “一个轻骑兵士官”指同一个人。C小说运用了环境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人物性格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故事耐人寻味。D小说中的“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又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不可
22、或缺的人物, “我”几乎贯穿小说的始末,有着贯穿小说全文的线索作用。E小说写到“她”之所以“聚精会神地望着我” ,是因为“她”得知“我”是从南锡来的,差不多所有的南锡人,包括圣阿莱兹家的人“我”都认识。(2)小说中的苏珊娜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和分析。 (6 分)(3)小说插叙“从前大家都以为她死了”一段,其作用是什么?(6 分)(4)这篇小说的标题是“幸福” ,请结合文中人物的爱情故事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 (8 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尼采伟大的漂泊者周国平一百年以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
23、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这个人就是尼采。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如今,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1844 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他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数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又夭折,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敏感。小学毕业后他就读于普夫达中学。1865 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
24、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他偶然的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他发现在他之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顿有觅得知音之感。他从叔本华那
25、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1868 年秋,尼采在莱比锡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一见面两人就久久谈论着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可是,他渐渐发现瓦格纳歌剧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神经和官能的刺激,集中体现了时代的颓废症。这使尼采深感压抑,渐渐产生对抗心理,最终二人决裂。1869 年,尼采二十五岁,在李契尔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 ,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小册子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到激烈的攻击。在正统语言学界看,一个语言学家不好好地
26、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1879 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伴侣的孤独的漂泊生涯。靠着微薄的教员退休金,尼采度过了 10 年的漫游和创作黄金期。1883 年,尼采著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惊世骇俗之作。这本书卖了四十册,送给朋友七册,只有一个人表示感谢,没有人称赞这本书,没有哪位哲人如此孤单过。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提出了“超人“理想。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人也是 ”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尼采的人性观以肯定人的生命本能为前提,以主张人的超越性为归宿。他之所以否定旧道德,正是因为
27、旧道德同时否定了这前提和这归宿。他认为“善恶的创造者首先必须是破坏者,他必须摧毁一切价值观念”。朋友们眼中,这完全是一部怪异的作品,这让尼采倍感孤独。他又开始了漂泊浪迹的生活,他坚持写作,最后将创作的箴言、警句、辞条汇集起,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谱系 ,在书中他呐喊着摧毁旧道德,为超人的道德开拓道路。在 1899 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着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1900 年 8 月 25 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与世长辞。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一颗敏感的心,太早太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潜伏的病痛,发出了痛苦的呼喊。可
28、是,在同时代人听,却好似疯子的谵语。直到世纪转换,时代更替,潜伏的病痛露到面上,新一代人才从这疯子的谵语中听出了先知的启示。或许对他的理解富有争议,但尼采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和德国散文的巅峰,使人们对过去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制度和观念进行了反思。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节选自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有删改)相关链接:弗里德里希 威廉 尼采( 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受叔本华哲学影响,提出“权力意志论”、 “超人学说”等,尼采猛烈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尼采哲学所表
29、达的正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A尼采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叔本华的生命哲学,但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也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B作者记述了尼采与瓦格纳由最初仰慕到最后决裂的交往过程,展现出了尼采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我的性格特点。C尼采的首部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 由于全新的视角和大胆的批判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至攻击,为此尼采不得不结束十年教授生涯而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活。 D文章结尾“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 ”,这个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锋芒及其产生的时代影响力。
30、E 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面详实地叙述了尼采的人生轨迹、思想形成过程和所处 的时代背景,凸显了他非凡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等。(2)本文题目为“ 伟大的漂泊者”,通读全文,你觉得尼采的伟大之处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请联系材料简要概括并分析。 (6 分)答:_(3)本文首段和尾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各自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6 分)答:_(4)文章结尾处作者评价尼采“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你得到的启示。 (8 分)答:_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谍战剧越来越注重“颜值”成了一个新趋势。
31、对此,侯鸿亮认为,选用有粉丝基础的演员只是为电视剧 ,而不是成功的保障,同时也不是一种向市场的妥协。万里茶道在衔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万里茶道的发展跟长江经济带融合,双方皆 。只有全面、深入地学习好邓小平理论,我们深入生活,才能 ;分析生活,才能理丝有绪;认识现实和把握未来,才能洞若观火。A锦上添花 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B锦上添花 如虎添翼 如鱼得水C. 如虎添翼 锦上添花 如鱼得水 D. 如虎添翼 如鱼得水 锦上添花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近几年,抗战题材的电视剧越来越多,但质量参差不齐,那些粗制滥造、夸张离奇的垃圾作品,也许在一年后,甚
32、至几年后就会被人们遗忘得一干二净。B.在 1897 年出版的小说牛虻 中,伏尼契塑造了一个革命英雄亚瑟参加意大利反对奥地利统治、争取国家独立的正义战争,最后为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C.导演过阿凡达 泰坦尼克号 等风靡全球的电影的卡梅隆,惯于在潜水探险中寻找电影的灵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让他“将对潜水的热爱和电影融合在了一起” 。D.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利用好、继承好、发展好。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 分)中国的餐饮行业集中度非常低,至今没有一家像麦当劳一样一统天下的企业
33、。研究者认为, 。首先,中餐传统餐食难以标准化。不能标准化,就不能工业化,不能工业化,餐饮企业也就无法规模化经营。其次,中餐餐饮受限于时间和空间。中餐馆一天只有 3 小时能创造价值。A.中国餐饮业应该学习、吸收西方餐饮文化中的精华B.是中餐餐食的特征和传统经营模式制约了行业发展C中国餐饮行业不具备国外餐饮行业先进的经营理念D中国人不愿改变传统的饮食习惯,阻碍了行业发展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5 分)报告文学的力量来自哪里?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谁都不能否认, ,来自它对发生的时代事件和时代人物的真实反
34、映。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是报告文学的根本力量所在,也是报告文学的首要美学特征。报告文学的真实, ,不同于通常人们理解并接受的“艺术真实” 。报告文学如何抵达和坚守“真实” ,围绕这一问题,以夏衍为代表的文学大师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对素材进行取舍、整理和剪裁必须遵循不回避、不夸大、不矫饰的原则,要杜绝无中生有和张冠李戴式的“艺术加工” ,更不能信马由缰地发挥“主观创造性” 。也就是说, ,哪怕这“虚构”仅仅是“略微”的。17.下面是一份有关背诵材料时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数据资料,试根据这个数据,完成后面两题。 (6分)16 个无意义音节回忆百分数 5 段传纪文回忆百分数时间分配立刻
35、4 小时后 立刻 4 小时后全部时间诵读 35 15 35 161/5 用于尝试回忆 50 26 37 192/5 用于尝试回忆 54 28 41 253/5 用于尝试回忆 57 37 42 264/5 用于尝试回忆 74 48 42 26(1) 从表中数据的纵向对比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带有普遍意义的识记规律(2)按照“不能,而应该”的句式,写出这份实验材料给我们的启示。六.作文。 (6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几年前,网上曾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甲:什么是浅阅读?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
36、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大庆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C (C 项,说法过于绝对,根据原文第 7 段可知,佛教传入中国后披上了纲纪伦常的外衣,对中国人的行的影响是存在的。2C (C
37、 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 2 段最后一句可知,日本的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 ”闲寂“。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心态是其具体表现。3B ( B 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第 4 段第 1 句可知, “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是二者最主要的差别之一,而不是“最主要的差别” 。答案:4.C (首先要确定各句的主语,如“邦瑞” 、 “鸾” “锦”“帝”等,其需断开,故排除 B、D 两项。再抓住时间词“明年” 、文言虚词“于是” “乃” 、话语提示词“曰”等标志词语,可确定正确答案为 C。5.B (B 项, “办完丧事后再出来为官”说法有误,官员需辞官守丧,在此期间不
38、准为官。6.B (B 项, “任他为兵部尚书 ”错,原文说的是“命邦瑞摄其事 ”,即代理兵部事物,并未任命他为兵部尚书。7.(1)又分条呈上兴办废除的六件事。其中说宦官掌管兵权,是古今的大患,请求全部撤换他们。皇帝回复依从了他。 (译出大意给 1 分;“条”“兴革”“典”“报”四处,每译对 1 处给 1 分)(2)朝廷改换将帅,必须采纳公卿的意见,由皇帝决断,以此来谨慎防止和杜绝祸乱的苗头,表示臣下不敢专断。(译出大意给 1 分; “易置”“宸衷” “所以”“专”四处,每译对 1 处给 1 分)文言文参考译文:王邦瑞,字惟贤,宜阳人。年轻时就有气量和才识。作诸生的时候,山东盗匪兴起,向知府上呈
39、剿寇的十四条策略。正德十二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与王府有关系,于是出京作广德知州。 中国大学网www.1dab ,阅读 材料嘉靖初年,因祖父去世而离职。(后) 补任滁州。多次升迁至南京吏部郎中,调出任陕西提学佥事。因贡入国子监的生员有五人以上考试不合格而获罪,被贬为滨州知州。再迁任固原兵备副使。泾、汾大盗李孟春,流窜抢劫黄河东、西,王邦瑞剿平了他们。因祖母去世离职。守丧期满,又担任陕西提学,转任参政。因母亲去世离职。起用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巡察安抚宁夏。敌寇乘河水结冰进犯,王邦瑞设伏击败了敌寇。改任南京大理卿。未上任,召为兵部右侍郎。改任吏部,进升左侍郎。俺答进犯都城,(朝廷) 命王邦瑞总督九
40、门。王邦瑞把禁军驻扎在城外,以巡捕军驻守东、西长安街,大开城门,接纳四郊躲避敌寇的百姓。兵部尚书丁汝夔被关进牢狱,(朝廷)命王邦瑞代理兵部事务,同时督察团营。敌寇退却,请求奖惩各将功过,并且疏浚九门濠沟,都被回复可以。王邦瑞见军营制度长期松弛,极力陈述其弊端。于是废置十二团营,全都归入三大营,让咸宁侯仇鸾统管。王邦瑞也改任兵部左侍郎,专门督察军营事务。又条列呈上兴办废除的六件事。其中说宦官掌管兵权,是古今的大患,请求完全撤回监军的宦官。皇帝回复依从了他。仇鸾向皇帝诬陷王邦瑞,皇帝的信任渐渐转移。恰逢仇鸾奏请革除蓟州总兵官李凤鸣、大同总兵官徐珏的官职,而举荐京营副将成勋代替李凤鸣,密云副将徐仁代替徐珏。圣旨从宫中直接下达。王邦瑞说:“朝廷改换将帅,必须要采纳公卿的意见,由皇帝决断,以此来谨慎防止和杜绝祸乱的苗头,表示臣下不敢专断。况且京营大将与各镇将领互不管辖,为什么为了京营,却贬斥各镇守将。如今曲从仇鸾请求,臣担心九边将帅都奔走依附,这不是国家的福分。”皇帝不高兴,下诏书责备他。仇鸾又想节制守边将领,停止修筑蓟镇的边墙。王邦瑞都认为不可行。仇鸾非常恨他,更加肆意进谗言诬陷他。恰逢王邦瑞又陈述剿抚大计,(皇帝 )于是下严厉的诏令免去他的官职,让他以一般官吏的身份办事。过了几天,官吏考核时自我陈述。最终被除去官籍,让赵锦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