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原子学说,不可无限分割,存在最小的结构单元 B. C. 4世纪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 ) 原子(Atom) 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 “其小无内,谓之小一” - 惠子,原子结构,可以无限分割,物质是连续的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公孙龙 物质是连续的,可以无限地分割-亚里士多德,1811年,Avogadro,化学原子学说,1803年,Dalton,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解,性质不变;,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同,每种原子有确定原子量。,气体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1869年,Mendeleev,原子量大小 发现元素周期律,预言新元素,现代原子学说,同温同压的同体积气体含相同数目的
2、分子。,19世纪末,三大发现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原子是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介于分子和原子核之间。 原子本身也是有结构的。,1911年,Rutherford,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913年,Bohr,原子量子理论,解释氢光谱,1924-1927,量子力学诞生,成功解释原子现象,问题:,组分?,结构和相互作用?,内部运动?,卢瑟福核式模型,一、电子(electron)的发现,1894年,Stoney命名阴极射线粒子为电子,1897年,Thomson证实阴极射线由负电微粒组成,真空放电管中阴极射线在电场、磁场中的偏转,真空放电管中阴极射线在电场、磁场中的偏转测出了阴极射线的荷质比:e/me ;(e/
3、me)1000(eH/mH),阴极射线不是离子束,而是电子束。这种粒子是各种元素的原子都有的,共同的,是物质的一个组成部分,阴极射线实验装置示意图,阴极射线管,1909年,Millikan油滴实验精确测定,1899年,Thomson利用云雾室测量 和,Millikan油滴实验测出单个电子的电荷,J. J. Thomson (1856-1940),R. Millikan (1868-1953),原子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电子,带负电。,原子电中性,必定带有相同电量的正电荷,承担了绝大部分质量。,正电部分和电子如何分布与相对运动?,汤姆逊(Thomson)发现电子之后,对于原子中正负电荷的分布他提出了一
4、个模型:原子中带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空间,电子镶嵌在其中。,原子的模型 之 Thomson原子模型,同时该模型还进一步假定,电子分布在分离的同心环上,每个环上的电子容量都不相同,电子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微振动。可以发射电磁辐射,而且各层电子绕球心转动时也会发光。这对于解释当时已有的实验结果、元素的周期性以及原子的线光谱,似乎是成功的。,Thomson模型的失败:与粒子散射实验结果不符合。,“就像一枚15英寸的炮弹打在一张纸上又被反射回来一样”,E. Rutherford (1871-1937),1909年,Geiger和Marsden发现粒子 经原子散射后散射角大于 的概率约为1/800
5、0,甚至达到180,粒子散射实验,Thomson模型大于90度角散射概率估算,电子的质量很小,对粒子(2e)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只考虑原子中均匀分布的正电荷对粒子的影响,对Au,Z=78,取E=5MeV,T模型,R模型,易穿过原子,只能发生小角度散射。,距核愈近力愈大,可能被大角度散射。,Thomson原子模型 Rutherford核式模型,库仑散射公式,具有确定能量的一粒子均匀入射,研究散射粒子的角分布,2、卢瑟福散射公式,大角度散射:只要考虑粒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有心力作用, 粒子对原点(原子核)的角动量守恒,在y方向动量的改变,两式相乘,库仑散射公式,瞄准距离在b和b-db间的入射粒子
6、束,都被散射到与+d间的立体角内(空心圆锥立体角),Rutherford散射公式(大量粒子对大量靶原子的散射),Rutherford公式,瞄向d的粒子都被散射到d立体角内,而d是一个原子核周围的圆环的面积,瞄向d的粒子越多,被散射到d立体角内的粒子越多,在入射的粒子密度不变的情况下,d越大,被散射到d立体角内的粒子越多,即每一个粒子被散射到d立体角内几率越大。,d被称为有效散射截面,或微分截面。,靶:很薄的金属箔,核不相互遮掩,都起散射作用。入射粒子最多被散射一次。,铂金箔,面积为A,厚度为t,单位体积所含原子数为N,箔上总原子数为:,n个粒子射到箔上,dn个入射到d中,散射到方向的几率为:,
7、被散射到d立体角内的粒子数为:,实验中,探测器对散射粒子所张的立体角是常数,3、散射公式讨论:,由实验条件给定的参数(n,E,N,t,Z),就可以给出理论预期的值,4、盖革马斯登实验(1913年),验证:,靶不变,粒子能量不变,改变靶厚,改变粒子能量,改变靶材,1920年,Chadwick改进仪器,测靶材原子序数,实验确认“核式模型”的正确性,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逊的原子模型,根据实验结果,卢瑟福于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原子核,它集中了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所有的质量,所有电子都分布在它的周围。,卢瑟福核式模型,关于小角散射的问题,原因: 小角散射对应于较大的瞄准距离b;此时入射的粒子距核较远,在粒子与核之间有电子,而电子所带的电荷对核的电场有屏蔽作用,即粒子所感受到的有效电场要小。Rutherford散射公式中的核电荷数Z应当以有效核电荷数代替。靶原子之间不再互不遮蔽,小角度散射必定是多次散射的结果。,忽略电子屏蔽作用,对小角度散射不适用,假定原子核不动,如考虑原子核的反冲质心系坐标,卢瑟福公式,5原子核大小的估计,卢瑟福公式成立条件,卢瑟福公式成立前提下, 愈大,估计愈准确。,rm:粒子可以到达的与核的最小距离,由能量守恒及角动量守恒,Rutherford公式,提供了一种分析物质结构的方法提供了一种材料分析的手段,